小孩粗心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57497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6.17KB
小孩粗心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孩粗心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孩粗心的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孩子在考试中还是出了点小错,家长也要安抚孩子,其实孩子自己心里更难受。
第三,帮助孩子做脑、眼、手的统合练习
家长也可以在家帮孩子做这样的练习,比如看图说话、听写、练习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如写毛笔字,缝纽扣、串珠子等,都可锻炼孩子脑、眼、手的协调能力。
有些课外辅导机构也有这样的训练,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欠缺,不妨带去接受这样的训练,对克服出错的毛病会有好处。
第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谨慎有序的习惯
家长不妨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秩序感。
平时做事不敷衍了事,做作业和考试时才不会粗心大意,才不会掉以轻心。
很难想象一个万事不放心上、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写不好作文原因
作文一直是儿子的一个弱项,不是没话说,就是立意不高。
总之是拿不到高分。
家长回答:
作文首先立意要高,要积极向上,还要多读多看,要肚里有货,才能写出好文章。
我对儿子说:
虽然现实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
但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要想“作文”先要“做人”,只有思想提高了,胸襟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认识深刻、旨趣高雅的好文章来。
二、错题集的运用
错题集儿子一直没有好好运用起来,他总是认为:
错题集就是一味重复的做错题,没有用处。
错题集并不是一味重复的做错题,而是要找出差距,在加分上做,即在做好试卷分析的基础上,看看还有多少加分的空间,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试卷分析,这样所谓的错题所代表并不全是错误了,而是可以增加分数的宝贝题了。
三、关于陈题的问题
孩子一遇到陈题就会做错,怎么回事?
所谓陈题就是以前做过的题目,要小心陷阱。
这类题目一般是暗藏玄机。
在细微处变化,孩子们一看是做过的题目,往往不再认真审题,提笔就做,结果就会失足掉入陷阱。
丢掉不该丢掉的分数。
这是考试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
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
你的肯定会让他/她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她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为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份快乐的记忆,请不要对他们说以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
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
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天天大骂训斥孩子。
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犟嘴”的。
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
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
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
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
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
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
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
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
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
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
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
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
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
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提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
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
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
有时,孩子“犟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
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犟嘴”。
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却不让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说他,他还认为自己的玩具就有权不给别人玩。
这样情况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这不是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图书、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提高道德认识。
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
2008年3月初,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一学生周超在寒假结束返回校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身得解放!
”新生的青涩褪去,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
他开始体验和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
从大一第二学期,他不光加入了足球队、篮球队,对魔兽、征途、CS等网络游戏也样样着迷。
每天平均有四五个小时在打游戏,有时候整天憋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聊天,饿了吃片面包或者叫个外卖。
“反正天高皇帝远,父母老师都看不见。
再说我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考上了重点大学,也该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了。
”周超有些报复似地说。
近日,被评为“最牛愤青教授”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时说到,中国学生上大学后沉溺网络,盲目恋爱,是因为小时候没机会玩造成的。
这番热辣言论自然引起无数争论。
中国孩子的童年真的如此压抑?
孩子到底该不该玩?
4月14日~1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1155人参加)显示,45.8%的人感觉高中以前偶尔能玩得比较开心,多数情况下提心吊胆玩不好,19.9%的人感觉没时间玩,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
“我不想学!
我想出去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
可是,今天的孩子还有几个能享受到这些老游戏的快乐呢?
今年已经6岁的博雅听记者说起这些游戏,羡慕地直摇头。
“妈妈今天让我学钢琴,明天安排我学英语,后天又带我去画画,反正一会儿也不能让我闲着。
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学,我想出去玩!
”博雅哼哼唧唧,撅着嘴跟妈妈做着这样的反抗。
博雅的妈妈冯女士也很无奈,现在很多重点小学招生都要求有获奖证书、考级证书,你不学能行吗?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4~12岁的城市儿童都过着忙碌的“上班”生活。
在4~10岁的儿童中,51.6%的人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其中近三成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外班。
在10~12岁的儿童中,“上班”的比例达到61.9%。
四川教育学院王彤副教授认为,家长应改变心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把孩子当做容器,一味填鸭未必能给他带来快乐。
本次调查中,31.1%的人感觉自己童年没有玩够是由于父母不允许,27.2%的人认为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玩,13.5%的人是因为老师不允许。
据各种调查显示,学习压力过大及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们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4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老师,3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父母。
当问到你曾经想玩什么被父母阻止过时,参与调查的公众给出的排名依次是:
看电视(33.9%),玩电脑或网络游戏(30.2%),跟小朋友一起玩传统的户外游戏(16.0%),玩什么都受限制(10.3%),参加打球等体育活动(5.7%)等等。
“游戏其实不是玩”
周超说自己现在如此“堕落”,是因为小时候被压迫的太厉害造成的。
他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足球,每次他想出去踢球,都得软磨硬泡地哀求妈妈的批准。
妈妈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通融,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习。
“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考高中?
考不上高中怎么考大学?
不上大学哪有好工作?
”周超对妈妈当年这一连串的质问头疼不已。
有时候他也会以扔书、不好好吃饭等方式进行抗争,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我唯一的兴趣,在跟他们一次次的激烈交锋后都被扼杀了,更不要提去玩别的什么了,从小到大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考大学’这三个字。
”周超至今说起来还有点儿愤慨。
调查显示,22.1%的人认为孩子该玩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玩,不能过分约束,52.2%的人表示由于小时候被压制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的现象。
“中国的传统教育使很多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玩就是浪费生命,早点开始学习是件好事。
多学点将来才会有出息。
”有参与调查的网友这样留言。
调查中,当问到小时候有没有因为贪玩被父母批评过时,49.1%的人表示偶尔有,42.9%的人则是经常有,只有8.1%的人表示从来没有。
郑强认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荒废学业、玩物丧志的情况,是由于超量灌输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摧残了孩子到大学后的发展潜力。
18.4%调查参与者赞同郑强的观点。
“孩子们简直快乐的不得了!
”有一次,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的王韶华副教授和几个家长带孩子去原始公园玩,他们给蚂蚁找家,去喂牛,跟牛打招呼,摘花摘草,玩老鹰捉小鸡等好多简单的游戏,玩到很晚很累,都还不想回来。
让家长们没想到的是,如此简单的游戏,孩子们竟然可以玩得这样开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玩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
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还重要。
他认为,小孩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这也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
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充分游戏并予以良好的指导,提供有利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那么不仅使快乐伴随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游戏其实不是玩,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
给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电视专业的研究生赵斌告诉记者,他高中时的文科成绩在班里排前3名,理科只排30多名,但是文理分科时,父亲坚持让他选了理科。
父亲的理由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同时,他的父亲还认为,只有搞技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文科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
“我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山东理工大学。
想当初有些文科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人大这样的名校了。
”赵斌语气中略带抱怨,也许学理科挣钱多,可这不是他想要的。
现在,他每天阅读文科类相关书籍的时间与做试验的时间差不多,相对来说,他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不是搞技术。
在本次调查中,32.5%的人认为应该适当让孩子自己作出一些选择,给他们一定的自由,26.9%的人表示父母应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
“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
”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一部分父母明白。
国家象棋大师谢军曾在12岁时与妈妈进行过一次严肃的交谈:
“你很喜欢下棋,对吗?
”妈妈问她。
小谢军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了点头。
“那好,你要记住,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那一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走专业棋手的道路,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
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畅快、兴奋。
可以说,谢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密不可分。
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我国就少了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种规则,但是这个规则的树立不能让他感到痛苦。
”王韶华举例说,比如早上孩子不想起床,你放他喜欢的音乐,他可能就会高兴起来。
久而久之,孩子适应了,规则也有了。
王韶华还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讲,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但是必须平等的环境。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不能站在一个大人的立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现在希望得到什么。
每当考试成绩揭晓的时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考得好的欢天喜地,请客吃饭,成绩考得差的,垂头丧气,无脸见人。
学校考试其实是教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地检验,或者说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一次信息反馈。
科学的反馈既可以反映出该学生以前学习的不足,又可以提醒、促进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
可是由于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都有着重要的选拔功能,所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每一次考试都非常看重,使得我们不少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考试的作用,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当成自己脸上的光彩,孩子的成绩考好了,就感到自己无比荣耀,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多考一分,就多一份荣耀;
孩子的成绩考差了就感到无脸见人,比人家少考一分,就感到脸上少一份光彩,有的家长由于不满孩子的成绩,不惜对自己心爱的孩子采用打和骂的暴力手段,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家庭悲剧。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从时间上来讲:
家长决不能把一次考试的分数当成对孩子的最后的评价———在用分数考核孩子的时候,由于孩子很难得满分,不得满分对孩子来说就有“失败”;
如果家长再打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旗号,经常批评孩子没有得满分,会导致孩子因为经常被否定而丧失了对自己的自信,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得孩子的自信心会随着多次失败而逐步在丧失,这一点也就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文忠博士的“认识”里所提到的“表现的压力”——那些认为父母的爱、表扬、感情与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的孩子是最容易受伤害的。
他们相信,只要他们不能让父母高兴,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他们就一无所有、一钱不值,从而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之中。
家长要明白:
一时的学习成绩不好未必就一定是“一辈子完了”,一次考试的成败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只要积极地克服自己现阶段的不足,就能获得成功。
要培养孩子全面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学习虽然重要,但只是一方面,家长要培养一个老板而不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人。
今天听了一个故事:
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很乖,学习很好,在学校和家里表现的都挺好,可是有一天突然告诉她的妈妈,他不想上学了,要去外地打工去,她妈妈说了一句很让人心痛的话“都高一了,再混几年,混个文凭,到时好找工作!
”这样的话也许很多的家长听过或者自己也说过,但不知是否想过其中的寓意?
从综合素质上来讲:
孩子将来自立于社会要具备多种能力,所以家长决不能把考试的分数当成对孩子的全面的评价———分数只能证明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着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水平。
许多时候,由于我们过分地关注了分数,因此家长就吸用这一个标准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知识是孩子将来自立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惟一的条件,况且现在已是信息时代了,竞争的激烈,还需要创新、合作能力,也就是当代的黄埔精神(爱国、责任、创新、合作、自尊、自信、积极、毅志)。
一棵树木的好坏不能决定整片森林的质量,只要积极地克服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就能获得成功。
其实我们的教师也包括我们的家长都非常清楚在学校成绩好的同学走上社会不一定有出息,成绩差的同学不一定就不能取得成就,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恰恰是那么成绩不好的同学成就最大。
一个合格的家长也就是伯乐家长,应该永远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永远用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去激励孩子前进,激励孩子搞好下一段的学习,培养一个健康、完美的千里马。
家长要了解,孩子只有在有一定自信心和不断获得成就感的情况下,才会积极地去从事某件事,才能干好某件事,这就是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需要——被别人重视、体现自己的价值。
正确的评价是在教孩子获取———使孩子用“自己比别人强”的能力更多地获取知识、更好地面对生活;
不正确的评价导致了孩子放弃———“因为自己笨”而放弃了努力向上最终导致破罐破摔:
“因为自己笨”而放弃了自信自尊而导致厌学;
最终放弃了对生命的热爱而导致厌世。
利用等级、分数给孩子帖上标签,“优”“差”“坏”等,更是一件对孩子有重大危害的事,且不说给帖上标签的孩子更自暴自弃,就是那些给帖上好标签的孩子,也遇到了一种表现的压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完美,随时可能变成“坏孩子”、“差孩子”而陷入一种“万劫不复”的境地。
同时,根据孩子的不同程度的爱,更会使孩子感到更不安全,把孩子的生活变成了爱的表演。
“暑假来我们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中,‘乖孩子’占了一半左右。
”育心园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李建中介告诉记者。
乖孩子习惯于听话,不懂得表达不同的意见,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有想法的,这种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通常表现为厌学、不与同学交往。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休息时间只是自己看书、看电视、很少说话,也很少提到学校的活动和同学,那么就会有过于内向的可能,需要及时咨询。
记者了解到该心理咨询中心暑期接待的学生比往常多出30%,多为中小学生。
李建中告诉记者,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有80%是因为学习问题,其中内向的孩子占70%-80%.
内向的孩子一般习惯于听家长的话,习惯于服从,而家长会觉得孩子很“乖”,就会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因素。
在来咨询的孩子当中,绝大部分性格障碍已经形成了,这与家长一味地只看重学习,不重视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建中告诉记者,孩子的性格并不完全是先天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形成的,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和人际关系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休息时间只是自己看书、看电视、上网、很少说话,在家人面前很少提到学校的活动和同学,那么就会有过于内向的可能,需要及时咨询。
“孩子在高中以前的可塑性很强,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调整过来,在成长中的苦恼也会相对减少一些。
”李建中说。
李建中提醒家长要从三个方面来观察、教育孩子:
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第三是孩子的人际交往。
“家长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谈心,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对孩子的举动表示出赞赏的态度;
留意孩子在学习、爱好和情绪上的倾向和关注点,推动自然发展。
交往可以改善孩子的性格缺点,要多鼓励孩子与同学、伙伴相处,所以对于内向、孤僻的孩子要特别注意他的人际交往情况。
孩子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粗心大意,不信,看看他们的算术考卷就知道了。
明明有实力,却为了一点疏忽而无法提高成绩,对孩子不用说,一定很难过;
对父母来说,也觉得非常遗憾。
因而要孩子去补习,以便多练习做试题。
可是,多接受模拟考试,并不能防止这种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
疏忽的原因,其实在于太钻进问题的细小部分,也就是被问题淹没了。
以算术来说,如果精神太集中于细小部分的计算,结果反而疏忽了几位数或小数点。
因此平常明明会做的题目,到了考试的时候却答错了。
正如有一句俗话说“见树不见林”的现象一样。
对于经常犯这种粗心大意毛病的孩子,与其让他们多接受考试的机会,不如训练他们在平常读书时养成“见林”的习惯。
例如,当他们练习计算时,先让他们对答案的方向心里大致有个谱,也就是先让他们“看见森林”,其次才让他们仔细看每一棵“树”,即进入细小部分的计算作业。
这样做相信对孩子必会有益。
(一)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
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心、鼓励,让孩子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容忍孩子的不同见解和观点,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基础上。
其次,给予孩子切实的赞许,避免尖刻语言的刺激,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价值。
再次,父母对孩子成败的反应能影响儿童的自尊。
父母应学会对孩子预支肯定与鼓励,允许孩子在未达到目标前有改正上进的机会,而不是把孩子推向无助的境地。
最后,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避免对孩子的活动过分干涉、溺爱与保护,让孩子在公益性、自助性、集体性的活动中获得责任感、成就感,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孩 粗心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