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课堂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7411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44.06KB
区域协调发展课堂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区域协调发展课堂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课堂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2
3
4
5
D
B
A
2008年受缺煤停机和电厂检修等影响,山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电荒”。
除了山东省外,还有个别省份用电缺口亦创下新高。
读我国某年度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完成6→7题。
6.图中显示我国不同区域电力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地区差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 ③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④中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上述差异的存在为区域资源调配提供了条件。
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调配对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俄罗斯决定修建“泰纳线”输送石油。
中日双方就修建“安大线”(安加尔斯克至大庆)与“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展开竞争。
同时俄承诺将修建至中国的输油管道支线。
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三条输油管线的正确说法是
①新“泰纳线”方案远离图中的A湖,主要考虑的是对湖泊的生态影响 ②“安大线”与“安纳线”相比,距离较短,可节省资金 ③三条输油管线都穿行在同一种气候区之中④输油管线涉及的三国的工业分布都具有临海性的特点 ⑤输油管线在温带草原带中穿越的距离最长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⑤
9.从能源储量与消费量方面考虑,图中能从“纳霍德卡方案”获得最大利益的国家是
A.中国与日本B.中国与朝鲜
C.朝鲜与蒙古D.日本与韩国
6
7
8
9
C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10→12题。
10.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亚洲B.欧洲、亚洲
C.北美、其他地区D.欧洲、其他地区
11.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
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
12.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
据此回答13→14题。
13.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原料供应充足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D.技术领先
14.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D.先进技术
10
11
12
13
14
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高,根据下表,回答15→16题。
每小时工资
国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尼
15.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哪一类邻近国家转移
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
C.劳动力成本低D.劳动力成本高
16.依据表中资料判断,美国、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分别先向哪一国转移
A.墨西哥、捷克B.日本、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丹麦D.印度、巴西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18.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5
16
17
18
背景材料:
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据此回答19→22题:
19.“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
A.路程最短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D.物产丰富
20.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21.“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2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
20
21
22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涉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的方案。
结合图,完成23→25题。
23.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降低生产性牦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城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首钢将新址选在曹妃甸,考虑的有利区位因素是
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
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C.新址周围环境清新优美
D.接近原料产地,海运便利
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C.在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D.转移对象国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23
24
25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6→28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26.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27.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
28.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26
27
28
读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变化图,石油对外依存度是指在石油总消费量中进口石油所占的比例。
回答29→30题。
29.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的风险。
我国2003年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达:
A.36.4% B.30% C.60% D.20%
30.关于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1995年石油进口量为零
B.未来我国能源生产的重点在东部
C.石油消费量增长较慢 D.石油生产增长缓慢
读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分布示意图,回答31→33题。
31.对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的正确叙述是
A.中东和非洲是我国石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地
B.我国已经实现了石油进口的多元化
C.前四位石油进口供应国都在中东地区
D.从俄罗斯和越南进口的石油都是经过管道输入的
32.我国进口石油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管道运输
33.为实行进口多元化战略,我国石油进口除中东地区外,还应从哪些地区或国家进口石油?
A.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
B.非洲、中亚、俄罗斯、巴西
C.非洲、中亚、巴西、美国
D.非洲、中亚、西欧、北美
29
30
31
32
33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34→37题。
34.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图示范围内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⑤
35.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接纳的外资企业主要来自
A.港澳地区 B.台湾省 C.东南亚 D.日本
36.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的信息产业主要是接受了来自什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A.港澳地区 B.台湾省 C.美国 D.日本
37.近年来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能源供应C.市场规模 D.交通运输
34
35
36
37
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图,完成38→40题。
38.序号代表的能源类型依次为
A.①煤炭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水电
B.①煤炭②石油③水电④天然气
C.①煤炭②水电③天然气④石油
D.①石油②煤炭③水电④天然气
39.长江三角洲今后几年能源消费比重将明显增加的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40.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②缓解我国交通紧张的状况
③使经济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④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8
39
40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协调发展 课堂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