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6968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36KB
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档格式.docx
《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考生习惯差,素养不好如书写潦草,乱写乱改,错别字多,作文缺题,字数不足;
2、低级失误依旧,名句名篇默写题得分低如将“沈从文”写成“沈丛文”;
3、基础薄弱,能力欠缺如20题下定义,考生连单复句都不分;
21题考生连课文基本篇目都不知。
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1、题目解读这是一道半给材料半命题的作文,理解的关键点是“三”
①“三”必须有意味。
既可以是历史文化所赋予的,也可以是现实社会所赋予的,或是考生在作文中营造的特定语境所形成的;
既可以是社会的某种共识,也可以是个人见解。
②理解“三”不能脱离带“三”的词语,不能孤立地理解“三”,应当联系它所存在的语境来考察,这个词必须是人所能知的,它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③即可以联系一个带“三”的词语,立意放在“三”的含义和“三”联系紧密的事和物上。
④题目不一定要带“三”,但文中必须要有带“三”的词句,因为它是展开联想、表达感悟的根据,文章也可以直接以“三”为言说对象,因为“三”也可被视为独字词。
⑤带“三”的词语要有含蕴,有哲理;
感悟正确是判断切合题意的重要条件。
一些带“三”的词语,“三”是实指的确数、序数,少哲理甚至无意蕴、无哲理;
但由此联想生发而成的文章中心明确、内容深刻、有创意的,依文论文应为切题,也可以进入一类。
2、评分原则
“三”在词中,词在文中,依文论文,整体把握。
业务组对评卷教师的要求是立足给分,对于见仁见智的文章,很难控制误差在九分之内的不妄下判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湖北省考试院对作文题的解说
今年湖北的高考作文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
首先,材料中提供的带“三”词语都是学生熟悉的,词义不难把握,而且题干表述简明,指向明确,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审题门槛;
第二,可以根据材料中提供的词语展开联想,也可以由自己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引发思考,材料是开放的,这样有利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感而发,有理可论;
第三,可以就某一个带“三”词语联想思考,入题方式灵活,不会产生拘束。
题目在提供空间的同时又巧妙地作了限制。
其一,要求从带“三”词语切入,并且提示要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
其二,要发掘带“三”词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并据此联想生发,命题立意;
不能只是就“三”说“三”,也不宜一般性地只是带“三”词语本身的含义立论成文。
考生如果不能领会这层限制,缺乏事理感悟,写出的文章势必平淡肤浅,难成佳作。
下面是华中师大新闻学院刘九洲教授对2006年高考作文的分析:
今年作文偏题不多,但出彩也少。
因为文章没有个性,没有“我”,匠气十足,雾里看花。
“匠气十足”是指一个模子中出来,拼凑。
具体表现为①结构上三段式——破题、承题、结题,如《三思而行》开头孔子曰“三思而行”,中间屈原、李白、陶渊明,结尾归结到三思而行的重要。
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构模式,堆积元素,论据牵强。
②体裁怪异,是用非驴非马的体裁来体现个性以求新。
如《关于朝三暮四的药检报告》,不伦不类。
这几年强调要有文体,如果在前些年这类作文或许可以给高分,但现在不行。
“雾里看花”是指表意隐晦,如《梦泽草色茶凝香》文中内容隐晦,不知所云,又并不是意识流,抄袭的段落也很多。
文章的意图在于交流,不提倡学现代社会上的无厘头写法。
因此,要让理性回归感性,让感性升华到理性。
让理性回归到感性,主要针对议论文;
让感性升华到理性,主要针对记叙文。
网上评湖北卷作文总让考生去谈哲学,空发议论,堆砌名言警句。
而现在的考生要么没有思维过程的展示,要么展示的是别人的东西。
不过幸而今年有的作文反弹琵琶写的好。
如《臭皮匠如何顶得诸葛亮》开头破题简洁,观点鲜明——古人云:
“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个诸葛亮。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看未必。
接着展开论证,“假如三个臭皮匠真的顶一个诸葛亮,那刘备干嘛要放下架子,两次三番地去请一个诸葛亮?
当时臭皮匠多得是了,全国到处都是,他刘皇叔怎么没拉个十个八个的臭皮匠当他的军师?
”同时又引温州皮匠的例子证明,只有人才才能带来更大的财富。
结论是“如今我们不再需要更多的臭皮匠出现,而是希望更多的诸葛亮能将中华民族带向一个新的辉煌”。
又如《三顾之伤》就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见解,对历史问题能进行反思,观照现实能引出现实中需要引以为鉴的东西;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把历史事例完全搬用、堆砌,缺乏自我认识。
要让理性思考有个感性的承载物,这就是考生的思考。
如《三步之遥》写楼房生活的人们相互不认识的生存状况,写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遥远,人类能到达月球,却不能到达对门。
感性要有细节描写。
如《那个三思背后的情》写考场外面的父亲,父亲翻山越岭来陪考,我劝父亲回去,父亲低声问我:
“是不是我在这里不好?
”这里的细节真切地传达了父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所以一定要有细节,成为场面、画面,不要点到为止。
要把这些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
如《爸,你等着我……》就没有把对父亲的报恩思想放在更高的境界中去,只说要好好养父亲。
当然要自然地引发而不是空抒大志,过分拔高。
文章表现的是对生命的体现,所以提倡感性和理性结合。
二、复习备考建议(个人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三年来的高考题
《考试大纲》是航线,为我们界定了高考的知识范围、考查方式(题型)、分值,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复习备考要重视近五年高考考纲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变化的背景,以便从容应对。
高考试题是蓝本,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可以从认识上缩短与高考的距离,找到应对高考的感觉,进而做到“三有:
心中有高考,心中有题型,心中有方法。
”
2、重视语文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是重视,学生往往很重视语音、词语、病句、标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这些考卷中直接考查的题型,而对并非直接考查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知识则重视不够。
有些学生到了高三,对词类的区分、句子成分、单复句结构以及修辞格的特点及用法还是模糊一团,如2006年湖北卷20题下定义,有的考生连单复句都不分;
又如2006全国卷20题仿句要求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有的考生居然不知比拟是什么,这些知识搞不懂,就直接影响了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的准确率。
其次是要讲究方法。
复习基础知识一方面要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上花时间,另一方面注意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类型、懂得规律、掌握解法。
这就是基本能力了。
而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就是要具备基本理解能力。
比如病句,高考考六种类型,不仅要记住每种类型,还要让学生明白道理,知道错在何处。
3、拓宽课外阅读的领域,强化综合能力
随着各省市自主命题范围的不断扩大,高考语文命题选材也根据需要放开手脚,扩大阅读范围,这是一种必然。
它对高中的语文学习和备考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加强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领悟、思考,形成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
不仅如此,2006年湖北卷试题结构又有变化,减题移分,加大主观题的权重,全国卷也把Ⅱ卷现代文阅读分值由18分加至22分,这些考试内容的调整,表面上看是试题减少了,知识的覆盖面压缩了,但从实质看却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要求提高了。
4、关注创新题型,提高人文素养和理性思维水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
每一年高考语文的命题专家总是希望创造出一定量的新颖题型,既可以反猜题,又让人有鲜活感。
语言知识和诗文阅读的题目难以创新,即使创新也难以让人觉得新鲜。
那么只有语言运用和作文两块属于当然的创新园地了。
2005年全国卷在“语言运用”续写对联、写公益广告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写请柬、填敬辞谦语和拟写班会主题词﹙主题定为“远离毒品”和“友谊”﹚3种新题型。
2006年湖北卷在去年写旅游广告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写串台词、版面宗旨宣传词。
从形式上看,这种题型考查的就是语言简明、得体、连贯的知识运用;
从内容上说,这种题型引导考生关注了社会,关注了生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又检验了考生的人文素养。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型的创新历来倍受关注。
从2004年的“买镜”到2005年的“入与出”,再到2006年的“三”,作文试题不断创新。
从形式上看,从有明确的话题到在材料中提炼话题;
从内容上说,既有认识自己、他人,又有感悟自然、人生、社会,但是创新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从本质上看只有两条,一是能反映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一是能检验中学生的理性思维。
因而平时作文训练要重视指导与讲评。
①指导重点放在不同命题形式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要从材料、提示和话题包含的内部关系中确立立意范围;
材料作文要由叙述的因果关系据因立意;
命题作文要根据命题指向立意;
问题作文要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中表明观点;
图画作文则要找到图与图、图与提示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立意等等。
②讲评要特别强调文体和理性思辩,自选文体不是不要文体,选定了文体或试题规定了文体,作文就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如北京去年规定写议论文,不合文体要求的,文章再好,评分也一律不突破三类,文不成体绝不会拿高分。
突出理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自话题作文诞生的七年来,已逐渐成为作文命题的一种趋势。
学生只有含有理性思维的文章,才能有思想深度。
5、增强题干意识,关注非智力因素
今年科技文阅读设题时第6题为“理解不正确的是”,第8题为“推断正确的是”,而有的考生并未看清,无以为和去年试题题型一样,当成是“理解正确的是”“推断不正确的是”,结果白白丢了分,类似这样的非智力因素也应引起注意。
附: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2:
三生有幸遇上你
前生、今世、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遇上你。
——题记
佛说,因果由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起。
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
我是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
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侯。
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微胖,短发,一身黑色的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
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
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
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
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
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地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
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侯,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
“孩子,亲爱的:
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
”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地哭,惹得我高兴地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
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
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
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
……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
“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
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
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
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评析】本文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真情实感,且能以情动人,以景感人。
你一看题目就知道,拟得很有“情味”——“三生有幸遇见你”。
作者为什么说“有幸”?
“你”在文中又是指谁?
设置这样的悬念,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开篇题记,阐解三生,强调突出“你”的重要和伟大,暗点文题,妙!
佛说入题,很自然,也很人性,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段,笔锋一转,简要叙述回忆失去母亲的痛苦经历,第四段开始详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从外貌、服饰、谈话、写信、送考等细节着笔描写,感人情景历历在目,震撼心灵,催人泪下。
最后抒发对老师那种母亲般的关爱的歌颂之情,对人生情感的体悟和认识,水到渠成,余音绕梁。
考生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写故事,仅从标题来看,以为是一段恋情。
但文章以特别抒情的笔调,回忆了作者的妈妈去世后,一位女老师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的故事。
这篇作文中的很多情节特别感人,比如女老师在中考时为孩子送饭的细节让人流泪、叩人心扉!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顺次连接后就构成了三角形。
古代埃及法老利用了这三角形的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制造出了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
金字塔依三角形的定律以其独特的构造,支撑起了那永久的压力。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
所以,根死树必枯。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入,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
所以,基陷楼必危。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
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台下十年功,支撑起台上一分钟;
读书十年苦,支撑起一朝天下名。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三角形”的支撑吗?
回答是肯定的。
没有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谈何成功;
失去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一“三角形”的支撑,耀眼的光辉怎么不会黯然失色?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了屈辱,但是志向、决心和毅力支撑着他,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吴军,名垂千古。
—位打破了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说:
“我举得起世界记录,但我举不起平时流下的汗水。
”噢,原那世界纪录也是由意志、信念和汗水支撑的。
能支撑起惊人奇迹的,同样也是惊人的平凡与简单,普通做到极至也就不再普通了。
把简单坚持到了尽头也就不再简单了。
科学的理论来自于无可辩驳的无数实验的支撑;
正确的主张来自于千百万人真挚拥护的支撑。
如果我们漠视可以用来依靠的支撑,就必会在偏见之下误入歧途。
酝酿和培育自己支撑的力量,才能托起明天的梦想,并化作辉煌。
“三角形的定理”教会我们:
要立足于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把握住我们自己人生中的“三点三线”,才能成功。
人生没了信念、梦想、自信的支撑,哪里能换来生命的绚丽?
支撑的力量是伟大的,支撑的过程是困难的,支撑的结果也是沉默的。
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生的“三角形”,才能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
【评析】本文构思虽不奇特,但是作者运用了大量典型的事例进行列举铺排,颇有辩证力量。
文中的论辩语言,有着较强的阐理气势,富有一气呵成、咄咄逼人之感。
“没有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谈何成功;
失去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一‘三角形’的支撑,耀眼的光辉怎么不会黯然失色?
”“酝酿和培育自己支撑的力量,才能托起明天的梦想,并化作辉煌。
”诸如类似的语句,不仅有名句般的简捷,还有警句般的哲理。
开篇从金字塔入题,结尾以“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点题,也是一个小小的亮点。
对得起自己
有句俗话叫“事不过三”,往往用来形容一些做错的事不要重复出错,要吸取教训,避免再犯相同的过错。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也真难啊。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教导我要学会节俭,每当我提出要东西的时候,妈妈就会说“事不过三,不能再要了!
”我也就乖乖地不再要了。
所以巨蟹座的我从小就养成了存钱省钱的习惯,有了零用钱总是节省下来存起来,从不乱花,这为我的童年赢得了不少表扬,使我有了一个阳光般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上了初中。
或许是妈妈认为我长大懂事了的缘故,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常对我说“事不过三,不能再要了!
”可是我却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手大脚的恶习慢慢地在我身上体现出来了。
我先是50、50地从银行取钱,再后来竟100、150地从银行取钱用,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终于,妈妈发现了存折上累累的支出记录,问清楚钱的去向后,妈妈生气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孩子,要会生活就必须学会节俭。
事不过三,可不能再放纵自己乱花钱了!
不然,那会害了你的!
要对得起自己!
”我哭着答应了妈妈,从此以后,我也不再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事不过三,使我受益匪浅。
每当我有松懈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我就有了克制的办法和原则。
事不过三已成为我做事的原则。
上了高中,结识的朋友多了起来,需要应对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看到别人买来各种各样的真彩文具,我也羡慕地动过心:
“要是我也有该多好啊!
”可是一想到事不过三,我就有打消了与别人攀比的念头,而是继续使用着我那普通实用的文具;
每当同学过生日时,看到别的同学买这买那送上礼物时的兴奋劲,我打心底里羡慕:
“那样该多风光啊!
”可是一想到事不过三,我就明白了不能有那样出风头的想法,而是精心制作一张生日贺卡献上。
“事不过三,对得起自己!
”我耳边常常响起妈妈的话语,我才没有放纵自己,我才拥有了朴实而又踏实的好习惯,我才有了奋发前行的人生航标。
“事不过三”,这个在我身上有着亲身经历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海,早已融人到我的心灵。
也许这个词在别人的脑海里有别样的见解,但在我的心里,它的含义永远是妈妈的那句话语——“一定要对得起自己!
【评析】文采飞扬的文章是美文,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以朴实的文笔书写真性灵的文章也同样是佳作,本文就属后者。
该考生选用亲身的经历作素材,以妈妈的教导“对得起自己”为主旨,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事不过三”的内涵——“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作者的理解),颇有感染力,也颇为新颖。
三岔口
三个我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作出郑重的抉择。
——题记
一
“快考试了吧?
”老妈坐在沙发上询问我。
“明白!
”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门,背靠着门,深呼吸。
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偏偏学习是个例外呢?
我总对自己说,既然不喜欢,难道就不能选择放弃?
时间上的距离,使我除了彷徨,还是彷徨。
我变得固执偏激,抉择着前行的路口。
我喜欢文学和音乐,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随身听,伏在我一个人的书桌前,放飞心情,让灵魂徜佯,享受自由的我的快乐,岔路口上的“我”总把现实中的我拉了回来,走向比我还高的作业。
我只好祈求幸运之神,可是在学习上,一直是被动、消沉的我,总是抱有能够侥幸过关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啊!
我变得莫名的恐慌,来自无形的压力,
我开始选择逃避,逃窜出第一个岔口,我变得不像是本我了……
二
“很久没见了吧……现在怎么样了?
”渐渐我害怕听到从前的老友问起这句话,总是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恨透了那个叫作距离的抽象的东西,它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我们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没过几天又是一个短信,“对不起,那天我们不休息了,去不了。
”“呵——没事。
”其实长大后,越来越觉得约定有时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诺一百年不许变,现在想想的确可笑。
落寂的心情没人理解,我黯然地离开第二个岔口,漫无目的,就那样游走。
三
一个人的时候,变得出奇的安静,害怕吵闹,觉得吵闹后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空虚的灵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着三个失落的自己,一样的感伤,一齐的抱怨,与平时每一个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总有差距。
我面向三岔路口,尽量让三个我归于平静。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个彷徨、绝望的三岔口,必需先认清不同的自己。
我再次来到三岔口的中心,审视着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让那两个我游走,我似乎看到用书籍铺就的道路上,长满了知识之树,盛开着睿智之花,哦,那才是我的抉择,闻着书香,伴着动听的音乐,我迈步前行……
【评析】作者所设的“三岔口”是虚与实的结合,是作者思维驰骋的路线,是作者心灵净化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茫然徘徊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身心游走不定的感觉,三岔口可以说是考生精心安排的借体,读之有悟。
自然的分节,使作者的思维更明朗;
设喻暗示,更增添了文章的厚度,这些显示出考生的写作功力。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忿,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
“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
”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
于是,终于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岁岁年年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