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6940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29.01KB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
流
程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板书课题: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1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资料展示出来
2齐读课题
3自由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预习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
1放课文录音,边听边画生字词,并纠正读音。
2自由认读生字词语
3同桌互读生字词语
4正确书写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5展示、评议
合作交流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
你推我挤、播种
1自由说说
2我是这样理解的
3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展示汇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
同桌交流文章脉络
总结巩固
质疑梳理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学习
达标测评
1把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拟声词)找出来,并抄在采集本里。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密密的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第2学时2014年2月12日
朗读课文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反复品读合作交流
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品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
相关课件
字词卡片
1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表现的很棒。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检查上节学习情况
1、我来展示识字
2、我来汇报朗读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从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画出来。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课文描写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春雨美在哪里吗?
组内交流
选代表发言
共同评议、
归纳整理
展示课后练习3结合课文理解“演奏”“播种”“抱”“亲”“救”的意思
1注意带点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句意。
2.评议句子的意思及美妙之处。
3.小结:
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春雨之声、之形、之品,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意境和情趣。
指导归纳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独具慧眼,他善于观察,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发现美,创造美。
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有所启发,在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1、说说有热爱大自然的事迹,重在引导从小能够珍爱环境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形象美
春雨美声音美
精神美
2、瀑布
修改人:
第1学时2014年2月12日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朗读、交流、整体提高
.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正确识字、写字
2、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电脑课件、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预习生字词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情境引入
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师述:
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
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声音很大,景色很美。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
(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
(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
(像一条银河)
初读课文
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5感知内容
本文共有()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瀑布的全身()衬着(),仰望瀑布它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如(),如()。
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6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再读第一小节找一找
(3).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4.)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他比喻句
激发想象
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巩固
知识
作业设计
一、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二、1.有感情朗读诗歌中的比喻句。
指名读,集体读。
2.同桌互谈自己的理解。
2瀑布
浪涌上岸滩
风吹国树林
青山衬着白银
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周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
课改后,语文教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参加课程实验后,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
在实践中我领悟到:
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瀑布》时,力求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本课,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读一读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非常乐意地去读书呢?
为了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自由读、欣赏读、指名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中去。
二、分节学习
1.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生字的学习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既读学会了生字也读懂了诗歌。
2.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
“你喜欢哪小节?
”“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
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此时学生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3、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
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不足之处:
1、本课的朗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读出语气,不能做到有轻有重,没注意到停顿,有个别后进生甚至还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在识记生字时,不能正确的区分形近字(如:
“尘”和“尖”),没有很好的在“记”上动脑子。
改进措施:
1、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鼓励学生课外多积淀,并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3古诗两首
第1课时2014年2月15日
、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
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朗读体会
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课件
收集有关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1理解课题
2同座交流介绍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自主探究
1、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自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
4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巩固练习
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3古诗两首
主备人:
第2学时2014年2月15日
1会写第二首古诗的生字2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
读讨论理解
理解第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资料
1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考考你的头脑里积累了多少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
2出示春景风光图片,看到过么美的春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请你来读一读。
(出于词语、词组)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
读懂了什么?
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2、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质疑。
应:
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
爱惜。
6、汇报小结。
、读诗句,悟诗情。
、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1进入情境。
、
2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背诵课文
3指导背诵课文
回顾所学,思维拓展。
1、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2、延伸探索
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
你会背哪些春天的诗。
、作业:
1、春色是如此的美丽,如果被其他的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春色,一定也会吟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诗章。
回去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下节课,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
2、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柴扉不开
春满园红杏出墙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
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应”读第一声,应作“应该”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大概”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应”字都没有“大概”的字义。
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
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
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
有的同学补充道:
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
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
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
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
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
“是啊,多美的景色啊!
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
”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切实运用媒体和有效课堂资源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
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汇报,这样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这首诗的后两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为什么能这么的经久不衰呢?
重点是他表面上写了一枝红杏,但留给人们却是无尽的想象,这想象出来的无边的春色比直接写出更让人难忘。
但在上课时,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教学中,我也设计了一处练写,但只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古诗的大意,而没有能够引领学生去更深地体会诗中隐含的深意。
这个地方就显示了我对教材了解的不够透,备课备得不够细。
4* 柳笛和榆钱
第1学时2013年2月16日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榆、沐”等生字。
3.感受童年生活的无比幸福和快乐。
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同上
课件及生字卡片。
生字卡片
谈话引趣
读题质疑
1.师述:
同学们,你们大多的时间都呆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吧?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北方的农村去,看看那儿的小朋友们平日里,都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2.揭示课题,板书。
3.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归纳。
A.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有什么用?
B.榆钱是什么样子的?
味道怎样?
说说看到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3.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C.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2.全班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1.把自己喜欢的文段多读几遍,再与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2)、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榆钱是什么样子的?
(4)、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找出文中具体的语句感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3.小组讨论,互相解难。
4.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它充满阳光,快乐无比。
好好珍惜童年时光,认真学习,茁壮成长吧!
1、总结全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__的向往。
2 口语交际:
说一说你记忆中春天里还有哪些植物也能够带给你快乐吗?
作业
1.朗读课文。
2.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你快乐的童年生活。
4*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对故乡的热爱和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
孩子乐
语文百花园一
第1学时2014年2月16日
1.了解带“束”和“朿”的字本义上的差别,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仿写句子,训练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把话表达得既形象又生动,发掘想象力。
3.背诵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诗句,积累语言。
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培养说和写的能力。
课件及图片。
卡片
探究汉字激起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束”和“朿”字部在本义上的差别。
2.出示“策、枣、棘、刺”和“速、赖、懒、剌”两组字,进行区分。
3.读对话框里的对话,加深理解,教师归纳:
一个字的偏旁的本义与这个字的字义是相关联的。
4.拓展: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1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2举出类似的例子
品读句子仿写句子
1.师归纳。
(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具体可感。
第二组中的第二个句子展现了水花四散时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水花的美。
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2.指名回答,师生点评。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背诵词句积少成多
1.指名背诵成语。
2.指名背诵。
1.读背成语,了解大意。
2.举一反三,说说描写春天的成语。
3.读背诗句,了解大意。
4.补充其他描写美景的诗句。
阅读短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
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读短文,了解短文意思。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汇报成果。
(作者希望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能把花儿衬托得更美;
希望夏天的风是浅蓝色的,让人感到凉爽;
希望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使人有丰收的感觉;
希望冬天的风是鹅黄色的,令人觉得暖和。
4.有感情朗读短文,体会想象的丰富及其强大的感染力。
5.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1.把成语及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