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6820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62KB
江西省红色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江西省红色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红色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5月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B、本市某医院于去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C、举办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本市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本市体育教育成果的良好机会,希望广大参赛学子积极发扬拼搏精神。
D、爆料人声称,他质疑这起涉及自己的民事案件的判决,于是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从那时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
“君侯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
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
(《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
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
(《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
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
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
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
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
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
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
还有一种说法:
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
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
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
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
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
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
“但见青草则为一年。
”宋孟珙《蒙鞑备录》云:
“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
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
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
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
什么叫节日?
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
“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系”。
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
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
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
“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
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7、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C、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
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
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D、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9、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
唐论
曾巩
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
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
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
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
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
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
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
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
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
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
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
取于下者,寡而易供。
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
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
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
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
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
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
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
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
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
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
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
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
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
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极治之时也。
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
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
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
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
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
指周成王和周康王。
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
②租庸:
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放先王之法放:
仿效,效法
B、拟之先王未备也拟:
比较
C、人人自厚,几致刑措措:
废置,搁置
D、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治:
管理,统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控蛮荆而引瓯越
B、以其法修则安且治若属皆且为所虏
C、士之生于文、武之后为降虏于蛮夷
D、又有治天下之效悟已往之不谏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B、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C、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D、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5分)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
译文:
(2)(4分)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3)(3分)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
(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3),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4),。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于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
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
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这葫芦真好!
”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
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
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
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
“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看见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
”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
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
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
“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父亲恰巧不在家。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
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
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母亲陈述教员家访的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没出息的孩子!
”他的父亲骂着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6、小说首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17、“葫芦”在小说中有怎样的意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
1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对比、反衬)等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清兵卫的形象。
B、“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带有小孩子的贪玩,为后文父亲的骂、揍做了铺垫,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C、清兵卫在修身课上因为偷偷摩擦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小说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写了这个教员的爱好,使小说的悲剧气氛降低了,反倒多出点耐人寻味的意味。
D、清兵卫用一毛钱在摊子边买来的很普通的葫芦,最后竟被卖到了六百元,作者用戏谑、夸张的手法写出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反衬了清兵卫与老年校役的无知。
E、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从普通生活场景出发,以自然的语言风格讲述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六、(15分)
20、你喜欢体育运动吗?
至少,你会喜欢观看某些项目的体育比赛。
请从下面列出的体育项目中选出一个,说明你喜欢(参与或观看)这项体育运动的理由。
备选体育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踢毽子
写作要求:
(1)在说明喜欢此项运动的原因时,必须结合介绍这一运动的某些特点或比赛规则。
(2)必须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
他说自由从何而来?
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对如何产生自信有什么感想?
谈谈你的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A项应yīng允,C项散sǎn漫,D项吮shǔn血
2、DA项浑—诨,B项缔—谛,C项钉—订
3、C“不止”有“继续不停”和“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的意思,后面一般接名词或数量词;
“不只”是副词,是“不但”的意思,后面多接句子。
披阅:
阅读。
批阅:
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钩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尔虞我诈”的“尔”是“你”的意思,“虞”“诈”是“欺骗”的意思。
整个成语是“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的意思。
4、CA顿号使用不当,谓语的并列使用逗号,所以,把所有的顿号改成逗号。
B项括号里面的内容要紧紧跟着需要解释的对象“燕京”,所以把“燕京”后的逗号放在括号后面。
D项最后一个逗号改成问号。
5、AB项成分残缺,应该是“推出……举措”;
C项搭配不当,“举办……运动会……是窗口”搭配不当,可以去掉“举办”;
D不合逻辑,“整整”表确数,不能修饰约数“一年多”。
6、C应该是“觉民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7、D“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错,原文是“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A因果倒置。
第一段“人类……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9、D“只要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与原文“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不符合。
10、D应解释为“太平”“治理得好”
11、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B项第一个“且”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又”;
第二个“且”是副词,“将要”。
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
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C
13、①周成王、周康王死后,百姓见不到上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一直到秦代,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
(“殁”译为“死”,“日”译为“一天天”,“以至于”译为“到了”或“一直到”,“法”译为“法度”,语意各1分)
②汉朝建立以来,更换了二十四位国君,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相传四百年。
(“为”译为“建立”“更”译为“更换”,“再”译为“两次”,“垂”译为“流传”,各1分。
)
③天下没有谁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追求的事业。
(“莫”译为“没有谁”,“务”译为“追求”,语意各1分。
14、
(1)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答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
“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15、(8分)
(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倩何人唤取,搵英雄泪(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5)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本文首段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红色 六校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