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点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6491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0KB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点Word格式.docx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点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考点笔记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具有二重性(教书,育人)
1.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1.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1.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师爱,是教育的桥梁。
当教师的爱以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爱最终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向成功,因此,可以说成功是衡量师爱效果的最终标尺。
1.5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和满足需求关系的统一。
1.6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2、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2.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师德中有价值的成分。
其次,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
最后,适应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
2.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3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素质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
最后,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师职业道德拥有了比以前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内容。
其次,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改革开放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5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8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涉及理想、感情和行动多个领域。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
1.1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在相对的独立性,本质的阶级性,历史的继承性,现象的一致性。
1.2所教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是指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和要求。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适用的针对性,双重性(教师和育人),内容的全面性(标准要求高),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影响一生,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2、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2.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2.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灌输,教师还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时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3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规范和约束着教师的职业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反映,是与教师职业特点相符合的。
因为:
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总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
3.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要有事业心,责任感,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
九条教师职业道德市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普通(具体)标准,也可以说是教师评价的标准。
3.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综上所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正确体现了教师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
3.4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
教师的义务,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任务。
教师的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公正,缺失
教师的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教师的义务、良心、公正和幸福四个重要道德范畴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
1、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1依法执教规范确立的依据
(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
1.2要遵循依法执教,应怎么做(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规范)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2、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2.1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教师为什么要廉政从教)
廉洁从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定的。
廉洁从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2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民族奉献精神,不利用职业之便牟取私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3、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1团结协作规范确立依据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表现。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
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3.2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关心集体,服从领导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4、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教师在处理与教师家长之间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4.1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
这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通过学生来建立的;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建立在共同目的之上;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上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需要。
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4.2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
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包括以下方式:
家访,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
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
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
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1、爱岗敬业
1.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以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2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
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1.3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
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是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系学生,爱护学生。
2.1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
(育人的重要前提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
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
2.2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3、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3.1严谨治学规范确立的依据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客观要求
严谨治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3.2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
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4、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
4.1为人师表规范确立的依据
为人师表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对教师整体素质和行为取向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为人师表是由我国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老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人师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
4.2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
要严于律已,作风正派;
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5、锐意创新
(锐意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
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由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
5.1锐意创新规范确立的依据
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锐意创新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决定的。
5.2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怎样做到)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
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个人,团体或组织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或传统习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并据此对号的行为加以支持和赞扬,对不好的行为加以反对和批评。
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体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最终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即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怀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
因此,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是道德评价的依据。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主体认识的局限性,在不少情况下出现了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形。
1.2在教师的道德实践中,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四种:
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好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
(确定教师的动机与效果的善恶,还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的统一中来把握:
一是必须坚持用政治与业务相统一的观点进行道德要求,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引导作用;
二是坚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统一;
三是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只有做到这三个统一,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辨证统一。
1.4凡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善的,凡是偏离或违背了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恶的。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整体要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就是看他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体现,其他道德规范都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准,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如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勤奋钻研,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等,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标准。
1.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社会舆论。
指导教师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外在精神力量。
内心信念,有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道德认识,其次道德情感,最后是道德意志。
(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
传统习惯。
(传统习惯的内容存在着精华和糟粕并存,那么他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影响也就有两方面的作用,一种是积极的;
一种是消极的。
1.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1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2.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职业道德理想,就必须正确对待职业选拔问题。
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没有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就谈不上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也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
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只有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人们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才会坚定性。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4教师的职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的正确认识从社会实践中来。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坚持知行统一。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
努力做到“慎独”——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
学习先进人物。
修养方法: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前提和基础;
2要对学生有满腔的爱,是崇高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
3加强理论学习;
4注重内省和慎独;
5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 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