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层岩性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6362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57KB
广西地层岩性Word文件下载.docx
《广西地层岩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层岩性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北变质岩区分布于柳州—桂林一线以北,受区域变质的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
主要经受了四堡期和加里东期低压型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区域变质岩类型较简单,主要有:
变质砂泥岩、板岩、千枚岩、变质基性—超基性岩、片岩、绿泥透闪石岩和大理岩等。
中元古界相对比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的变质程度深,其中中元古界中出现的变质矿物有:
绿泥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石榴石和钠长石等,可划分出绢云母—白云母带和黑云母带两个变质带,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时代为四堡期;
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仅出现绿泥石、绢云母和白云母等变质矿物,基本属于低绿片岩相的绢云母—白云母带,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
桂中—桂东变质岩区分布于西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海洋山、鹰扬关一带,受变质的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经受了晋宁期和加里东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变质岩类型简单,主要为轻变质砂泥岩、轻变质泥灰岩、变细碧—角斑岩、板岩、千枚岩和片岩等,在桂东鹰扬关一带的青白口系变质程度相对较高,泥质变质岩中普遍出现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和钠长石,基性变质岩中普遍出现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和斜黝帘石等变质矿物,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时代为晋宁期;
而青白口系之上的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变质程度明显较低,变质矿物主要为绢云母,有时有微量白云母、黑云母雏晶及绿泥石出现,属低绿片岩相,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
桂西变质岩区分布于桂西右江盆地中,受变质的岩石主要为三叠纪陆源碎屑浊积岩,主要经受了印支期埋藏型极低变质作用的改造。
变质岩类型主要为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极低级埋藏变质岩,由于变质改造不彻底,其与原岩难以区分开来。
可划分出低级成岩带(<
150℃)、高级成岩带(150~200℃)、低级浅层(近)变质带(200~250℃)、高级浅层(近)变质带(250~350℃)和浅变质带(>
350℃)等五个变质亚带。
其中三叠纪岩层最下部(含晚二叠纪碎屑岩层)的古温度局部可达350℃,静岩压力约为195MPa,伊利石(白云母)b0值累积频率曲线图显示为低压环境,具高热流、高古地温梯度(40~43℃/km),反映了伸展型盆地内部与沉积—埋藏深度相关的热流状态。
说明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伸展的构造体制、高的热流状态和巨厚的岩层自身负荷。
桂东南变质岩区分布于钦州—梧州一线之东南部,是广西变质作用演化最复杂的地区。
受变质的地质体主要为古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元古代变质深成侵入岩。
其中古元古代深层次结晶基底主要由黑云(二云)(石英)片岩、长石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辉石(角闪)斜长变粒岩、长石石英岩、浅粒岩及少量变质碳酸盐岩、石榴辉石岩、透辉石岩等岩石组成。
岩石变质程度高,普遍达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经受了吕梁期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
中—新元古代褶皱基底主要由绢云石英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含铁)云母(长石)石英岩、大理岩类和少量钙硅酸盐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等岩石组成,岩石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主要经受了四堡期和加里东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改造,并形成一系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
早古生代盖层变质程度低,变质岩类型简单,主要为轻变质砂泥岩、轻变质泥灰岩、板岩、千枚岩及少量的片岩等,主要经受了加里东期低绿片岩相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混合岩是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其基本物质由基体和脉体两部分组成。
广西的混合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云开地区,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区域混合岩,主要发育于古元古界天堂山岩群中,岩石已遭受了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长英质脉体本身变形较强烈,并与“基体”一起发生强烈(剪切)流变褶皱,按照浅色组分和暗色组分的排列关系,可以分为肠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等类型(图1);
②边缘混合岩,主要发育于无片麻理的花岗岩岩体围岩中,与岩体的侵入作用有关,且形成的长英质脉体较平直,无变形现象,成分上与岩体相近;
③动力变质形成的混合岩,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变形变质深成侵入岩强变形部位,它是花岗质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随着应力的增强的同时,温度也具增高趋势,当温度达到矿物熔点时,岩石开始出现部分熔融现象,并形成一些长英质脉体沿面理贯入形成的一种混合岩。
(二)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是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地壳活动地带,主要表现为岩石破裂、韧性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
广西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可分为脆性动力变质岩和脆韧性、韧性动力变质岩两大类。
前者是脆性断裂作用的产物,在全区主要断裂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岩石类型有:
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断层泥等;
后者是韧性剪切作用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北和桂东的一些韧性剪切带中,在桂西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韧性剪切带中亦见有少量发育。
按韧性变形的强度可分为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糜棱片岩和糜棱片麻岩等岩石类型(图2)。
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接触变质岩。
主要分布于全区各期次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环绕侵入体分布,尤其是在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堇青石花岗岩带、宁潭、陆川和广宁岩体,桂东花山、姑婆山岩体以及桂北三防、元宝山和越城岭岩体等较大岩体的围岩中最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有:
角岩化岩石、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矽线石角岩、斜黝帘石角岩、绿帘石角岩、阳起石角岩、透辉石角岩和矽卡岩等。
接触变质晕宽窄不一,一般在几十米至数百米之间,个别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主要形成角岩化带、矽卡岩化带和边缘混合岩化带等。
一些较大的岩体围岩中接触变质岩分带性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形成了黑云母带、红柱石—堇青石带和矽线石带或绿帘—阳起石带、透辉石带和透辉石—硅灰石带等接触变质带。
二、沉积岩广西沉积岩从元古界至第四纪各地质时期均有发育,累计最大厚度达7万米。
其中桂北的元古界四堡群、丹洲群和桂东南的下古生界沉积岩,遭受区域变质作用较深,列入变质岩类。
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可分为三类,即火山源、陆源和内源沉积岩。
火山源沉积岩主要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
陆源沉积岩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内源沉积岩有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等。
以广泛分布于桂中、桂西的古生代及早三叠世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最主要,其次是各地质时期海、陆相砂岩、泥岩为主的碎屑岩,而火山源沉积以及含硅质、铝质、铁质、锰质、磷质、炭质等的岩石,为数极少,分布零散。
广西与沉积岩有关的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和锰、铁、铝、黄铁矿以及磷、膨润土、高岭土、石灰岩、白云岩、砂锡、砂金、石英砂、钛铁砂矿等20余种。
三、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
广西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火山岩均十分发育,出露面积达21331Km2,约占全区陆地面积9.01%。
四堡期-晋宁(雪峰)期以海相基性火山喷发及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
加里东期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仅局部有中基性火山岩分布;
华力西-印支期是广西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在桂西泥盆-石炭系有玄武岩、粗面(斑)岩,二叠系-中三叠统有基性-中酸性(局部为中基性)侵入岩,构成十万大山-大容山岩带;
燕山期岩浆活动也十分壮观,主要分布于桂东地区,有多次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和不同岩类组成的杂岩体,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并有超镁铁岩-基性岩、中酸性岩、碱性岩等,在早侏罗世、晚白垩世红层盆地中尚有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分布。
喜马拉雅期主要为基性火山喷发,见于合浦县新圩及涠洲岛、斜阳岛,此外在马山县永州、平南县马练等地有煌斑岩。
岩浆活动受区域构造控制,四堡运动、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是广西最主要的构造运动,往往是裂解拉张期形成超镁铁岩-基性岩,在碰撞造山期形成花岗岩。
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呈北东向展布,与太平洋板块活动密切相关。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细碧-角斑岩建造与金、铜、镍有关,燕山期花岗岩与钨、锡、钼、铅锌、稀土矿有关,陆相火山岩与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有关。
四、侵入岩广西侵入岩发育,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桂东北和桂南地区,桂北、桂中、桂西有小面积出露。
按形成时代,由老至新可划分为四堡期、晋宁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共7期。
其中以华力西期-印支期侵入岩出露面积最大,燕山期、加里东期次之,各类岩体2000余个,出露总面积约20510Km2,约占全区面积的8.67%。
侵入岩的岩性复杂,岩类多样,有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和煌斑岩、伟晶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各类侵入岩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尤以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与中酸性侵入岩关系最为密切。
成矿期中又以燕山期最为重要。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广西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不很发育,分布较零星,多呈岩床、岩墙、岩脉和不规则状产出。
在构造位置、形成时代及地理分布上独具特点:
桂北地区的四堡、晋宁期为基性、超基性;
桂西地区的华力西、印支期为基性岩;
桂中及桂南地区仅有少量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超基性岩。
大小岩体约960个,出露面积817Km2,约占侵入岩的3.8%。
其中桂北地区主要分布于九万大山、元宝山、龙胜、三江等地,共有岩体730余个,主要为变纯橄榄岩、变辉石岩、变辉长岩、变闪长岩等,部分具铜镍矿化,局部达小型矿床。
桂西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常成岩群约200余个岩体,侵入于晚元古代地层,围岩多有热接触变质。
主要为二辉橄榄岩、辉石岩、辉绿岩、辉绿玢岩等。
岩体多含钛铁矿、局部形成砂矿,部分岩体含辰砂、黄铜矿、金砂等。
桂中、桂南地区以基性岩为主,多沿断裂分布,计有30余个岩体,最年青的侵入体同位素年龄33-35Ma,以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等为主,多数岩体含钛铁矿,局部形成砂矿,部分岩体含铜、镍、锌、金等,局部形成金矿。
中酸性侵入岩广西中酸性侵入岩发育,总面积20800Km2,占侵入岩的96.2%。
大小岩体1043个,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东北、桂东南地区。
由老至新可划分为四堡期、晋宁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
四堡期岩体为广西最老的花岗岩体,有本洞、蒙洞口等9个,呈岩株零星分布于罗城、融水等地四堡群(Pt2s)中。
晋宁期花岗岩分布于罗城、融水等地,有三防、元宝山等复式岩体,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岩株侵入于四堡群、丹洲群中。
仅有青白口纪片麻状斑状含矽线黑云二长花岗岩,出露于两广交界的天堂山一带。
加里东期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桂东北、桂东南有花岗岩岩基出露,桂西、桂中一带还有花岗斑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岩株、岩脉零星分布。
华力西-印支期岩浆活动极强烈,花岗岩体分布面积最大,约占侵入岩的50%,集中于桂东南防城、钦州、玉林一带,北流中庸岭、容县黎村一带有泥盆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石炭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三叠纪有博白永安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和兴业县旺冲角闪钾长花岗岩,三叠纪以独具特征的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含紫苏辉石碎斑花岗斑岩、紫苏辉石碎斑熔岩。
出露面积最大,构成宽20-70km,长达370km的花岗岩带。
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最广,多以岩株产出,以桂东花山、姑婆山一带较集中,是广西著名的有色、稀有、稀土等金属矿产的相关岩体。
中元古代酸性侵入岩中元古代酸性侵入岩,是广西最老的花岗岩,分布于罗城、融水等地四堡群中,有蒙洞口、峒马、本洞、大坡岭等9个岩体,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出露面积80Km2。
岩体侵入四堡群,被丹洲群沉积覆盖,接触处有近10m厚的古风化壳,又被晚元古代三防岩体所侵入。
测得同位素年龄1422Ma。
岩体同化混染较强烈,捕虏体较多,与围岩界线明显,接触面倾向围岩,围岩具角岩化。
岩石中Cr、Ni、Co、V、Cu、Pb、Zn、Sc等元素丰度较多,部分岩体含磁铁矿。
晚元古代酸性侵入岩晚元古代酸性侵入岩分布于桂北和桂东南,两地岩体虽形成时代相同,而岩性确有较大差异。
桂北是指分布于罗城、融水等地,共计73个岩体,面积约1400Km2,呈岩基、岩株产出,以三防、元宝山岩体最大,两者沿四堡群组成的穹窿构造核部侵入,局部侵入丹洲群底部,接触面产状多倾向围岩,倾角20-50度,围岩具角岩化。
部分与围岩为交代侵入接触,边缘具混合岩化,岩体内部边缘具片麻状构造。
岩体有同位素年龄值20余个,以858~952Ma为多。
岩体以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部分为钾长花岗岩。
岩体普遍有电英岩化、钠-奥长石化,局部云英岩化、白云母化、硅化等蚀变。
岩石的长英矿物常被白云母、石英、黄玉、萤石、电气石取代,有的形成云英岩及其锡、铜矿产。
微量元素含量较维氐值酸性岩高,Sn、Mn高出406倍,是广西锡矿最老的成矿岩体。
桂东南云开大山区尚有青白口纪花岗岩(Qbgγ),有约60个岩体,面积约950Km2,为含变质矿物矽线石、石榴石的变形变质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
岩体呈突变侵入于天堂山岩群(Pt1T),围岩具角岩化带,有的宽达150m。
岩体的锆石离子探针法(SHRIMP)同位素年龄为906±
24Ma,故岩体的形成时代为青白口纪。
岩石普遍具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透镜状构造,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等。
岩体的副矿物达22种,有磁铁矿、独居石、磷钇矿、钛铁矿、石榴石等,还有辉钼矿、锡石和自然金。
志留纪酸性侵入岩广西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剧烈,有较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在桂北、桂东、桂东南一带形成较大的花岗岩岩基。
桂西、桂中一带有花岗斑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岩株、岩脉出露。
总面积达3903Km2。
由于所处地质构造背景不同,岩体成因、产状和岩石特征亦有差异。
桂北的越城岭、海洋山、桂中的钦甲等岩体多呈岩基产出,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
桂东的大宁岩体呈岩基产出,以花岗闪长岩为主,为同熔成因。
桂东南的宁潭、三堡岩体呈岩基和岩株、为片麻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亦为陆壳改造型花岗岩。
这些岩体侵入下古生界,围岩多具角岩化,局部具矽卡岩化,被泥盆系沉积覆盖,用不同方法作的数十个同位素年龄在418-457Ma之间,以志留纪为主,尤以晚志留世最多,说明岩体主要形成于加里东造山期。
有关矿产为铜、钨、锡等。
泥盆纪花岗岩仅分布于桂东南博白至岑溪一带,面积约550Km2,有和村、六扬、马鞍山、扶新等70余个岩体,呈岩株产出,侵入于天堂山岩群、云开岩群和青白口纪花岗岩体中。
以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
岩体中有较多的斜长角闪片麻岩、硅化石英岩、变粒岩等包体。
依据岩体侵入于青白口纪花岗岩和奥陶系,被三叠纪花岗岩侵入,测得同位素年龄为358-371Ma,故岩体形成时代为泥盆纪。
石炭纪花岗岩石炭纪花岗岩分布范围基本与泥盆纪花岗岩相同,出露面积约300Km2,计有播扬、六靖、石村、高云塘、横山等34个岩体,呈岩侏、岩脉侵入于天堂山岩群、云开岩群、泥盆系和青白口纪花岗岩、泥盆纪花岗岩中,岩体多沿北东向断裂展布,北东走向的岩体较多。
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副矿物多达27种,有磁铁矿、独居石、磷钇矿、铌钽铁矿和辉钼矿、方铅矿、毒砂等金属矿物。
二叠纪花岗岩二叠纪花岗岩分布于桂东南的兴业县旺冲至平南县六陈一带,有旺冲、六陈、荣光等岩体,面积共272Km2。
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上泥盆统,被下侏罗统沉积覆盖,同位素年龄258-262Ma,形成于早二叠世。
岩体主要为肉红色中粗粒斑状含褐帘角闪黑云钾长(或二长)花岗岩,其次为中粗文象含褐帘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连续结构演化序列。
岩体稀土总量(∑REE)315.5×
10-6,高于维氏值(292×
10-6),风化后可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因具红色可作花岗岩板材。
早三叠世酸性侵入岩印支期运动在广西较强烈,相应这个时期的酸性岩浆岩活动剧烈,在钦州至玉林一带,大规模的花岗岩形成,组成北东向的大容山、十万山岩带,有百余个岩体,面积7000Km2。
岩体多呈岩基、少数呈岩株、岩脉产出,侵入于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外接触带宽100-600m,具角岩化、大理岩化等。
被下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覆盖。
有的岩体与围岩多呈断层接触。
岩体普遍含堇青石和红棕色黑云母,有的还含硅线石、紫苏辉石等二长花岗岩,根据岩体的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岩体间接触关系进一步划分为7个侵入期次。
岩体有堇青角岩、堇青黑云斜长角岩、片岩、变粒岩等包体,多的有占主体岩石的2%,岩体的副矿物为钛铁矿、独居石、磷灰石、锆石组合,微量元素Cr、Ni、Co、V、Zr、Ti、Sc、Ba较高,而W、Sn、Li、Rb较低,稀土总量偏低,低于维氏值,但岩浆演化晚期侵入岩的W、Sn丰度高,局部地段形成W、Sn矿点。
根据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下二叠统,葵山岩体侵入上二叠统,被侏罗系沉积覆盖,以及百余个同位素年龄值统计(以238.9-255.4Ma和245-272Ma居多),故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
中、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中、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分布于桂东南防城、钦州、兴业、苍梧等县一带,按岩体产出特征可明显分出两部分,一为呈带状展布的酸性侵入岩,另一部分呈零星分布的中性侵入岩。
前者受灵山深断裂控制,主要有大寺、东山、台马、良村、那垌、念稳等岩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分布于大容山岩、葵山岩体北部,并有密切的成因及演化关系,出露面积约2000Km2。
岩体的特点是普遍含紫苏辉石、堇青石、石榴石等矿物,包体多,以暗色包体和石英包体为主,氧化物含量为FeO高,Fe2O3很低,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岩石普遍为碎斑状结构。
主要岩石为连斑状碎斑紫苏石榴堇青黑云花岗斑岩、碎斑状堇青紫苏花岗斑岩、堇青长石石英斑岩、碎斑熔岩等,熔岩多出现在岩体边部。
说明岩体具超浅成相至喷出相的特点。
岩体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和侵入二叠纪旺冲岩体、早三叠世大容山岩体等,同位素年龄212-237Ma为主,故其时代为中晚三叠世。
另一部分呈零星分布的岩体有出露于苍梧县的新地、富埇、善村等岩体,呈岩株产出,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
侵入于下古生界,被侏罗纪花岗岩侵入,同位素年龄为219-222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
侏罗纪酸性侵入岩侏罗纪岩浆岩活动较强烈,以酸性侵入活动为主,中、酸性侵入岩出露广,除部分呈岩基外,多呈岩株或岩株群产出。
有色、稀有、稀土等金属矿产与其有关。
按形成时代可分为早中侏罗世侵入岩和晚侏罗世侵入岩。
早中侏罗世侵入岩分布于桂北龙胜与湖南城步两县交界一带的双团、甘甲岩体,呈岩基产出,侵入丹洲群和震旦系,在广西出露面积约77Km2,为花岗闪长岩和细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198-211Ma,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
另一早侏罗世的花岗岩是分布于恭城县栗木一带,是由泡水岭、牛栏岭、水溪庙等12个小岩株、岩脉组成,出露面积共2.8Km2和部分隐伏岩体,侵入于泥盆系、下石炭统,围岩具角岩化、大理岩化、矽卡岩化等。
为锂白云母钠长花岗岩,钠长石含量达25-40%,而稀土总量很低,∑REE23-50×
10-6。
岩石具黄玉化交代作用,形成铌钽钨锡矿床,是著名的含矿岩体。
同位素年龄159-185Ma。
早侏罗世越城岭、猫儿山岩株群,分布于资源、全州、兴安和湖南新宁一带,侵入志留纪越城岭等岩体中,有数十个小岩株,总面积约80Km2,由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部分由花岗斑岩组成,具轻微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微量元素W、Sn、As、Sb含量较高,高出酸性岩维氏值的3-38倍,Bi高出近400倍,个别形成矿床。
同位素年龄157-186Ma。
中晚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中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很广,尤以桂东、桂东南最发育,岩石类型复杂。
岩体呈岩基、岩株侵入于古生界。
同位素年龄164-146Ma为主。
现按地质、岩性、岩石化学特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重熔型岩体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个别岩体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约2450Km2。
岩体侵入古生界的砂岩、碳酸盐岩中,围岩具角岩化、大理岩化,局部具矽卡岩化,外接触蚀变带宽数十米至1000米,最宽近3Km。
岩体副矿物种类多,有钛铁矿、独居石、石榴石组合,又具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组合,且普遍含黑钨矿、锡石及铌、钽矿物等。
对形成钨、锡矿和稀土矿有利,部分岩体因钾长石含量高,岩石具良好自形晶结构,呈肉红色,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代表性岩体有花山、姑婆山、银顶山、金鸡顶、广平、长岗顶、桂平西山等岩体。
第二类:
同熔型岩体以细粒花岗闪长岩为主,个别岩体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等,出露面积约190Km2。
呈岩株产出,侵入寒武系,个别侵入泥盆系,部分围岩具角岩化,外蚀变带宽10-300m。
部分岩体有明显铜钼矿化。
主要有藤县古隆、南安岩体,苍梧夏郢岩体,昭平古袍岩体等。
第三类:
以杂岩体为特征,岩性复杂,中酸性岩为主,有少量基性超基性岩。
有石英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角闪岩、辉绿玢岩等。
出露面积约243Km2,多呈岩株产出,侵入古生界,部分围岩蚀变带宽约300m,主要为角岩化、硅化等,部分岩体侵入晚三叠世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62Ma。
代表岩体有马山、南渡、清湖、罗容等岩体。
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中,面积约925Km2。
除陆川、昆仑关岩体为岩基外,其余均呈岩株产出,侵入于古生界,围岩蚀变带宽200-600m,普遍具角岩化、大理岩化。
油麻坡岩体外接触带具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
主要岩性为细中粒斑状含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
岩石含Sn、Mo、W、Cu、Rb、Cr、等元素较高,形成锡-多金属矿床。
主要有昆仑关、谢仙嶂、陆川、大王岭、米场、柏枒、油麻坡、三义埇等岩体。
同位素年龄为102-118Ma。
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其它地区有零星出露,面积275Km2。
岩体多呈岩株、岩枝、岩瘤、岩墙产出。
有的与晚白垩世火山岩伴生。
岩体侵入于下白垩统、早白垩世花岗岩。
同位素年龄84-90Ma,时代属晚白垩世。
主要岩体有博白县英桥、蛇埒坑、汉平、斗垌、岑溪市周公顶、古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