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5235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68KB
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Word格式.docx
《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是姜兆臣关于“韵语识字”和“起步成篇”的研究成果。
“韵语识字”在双轨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的结合,可以兼容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法的优点,能够以阅读识字为主做到大量识字和达成尽早读写的目标。
“起步成篇”的作文教学体系虽然特别适应学业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若经过改进和完善,注意了避免“就高不就低”的问题,就会同样有利于习作困难学生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二是丁有宽先生创立的“读写结合教学法”。
该法从写四素俱全的一句话起步,历经四素俱全的一段话、四素俱全的文章开头、四素俱全的文章、六素俱全的文章五个阶段,并把五个阶段细化为小学作文五十法,从而使作文教学程序步入了清晰规范的轨道。
但此法对具有习作学习优势的学生而言,显得教学要求相对偏低、训练内容过于细碎和教学过程过于平坦,若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与简化,注意了克服“就低不就高”的问题,这种读写结合法就会帮助所有学生产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机制,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局面。
三是吴立岗先生关于小学生作文动力机制的研究成果。
小学作文以写实的记叙文为主,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缺少书面语言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遇到“画鬼容易画手难”的问题,只有依据低年级儿童心理和思维的特点,提供自由立题立意的机会,注意想像或童话作文引路,才能切实解决“无米下锅”或“无话可说”的问题,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能力。
四是李昌斌先生关于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的研究成果。
四步训练的程序反映了从用嘴“写”的说话到用笔“说”的写话和从片段到篇章的习作学习规律,但语文教学总是以篇章范文为教材中介的,若能同时重视从读写到听说的训练和加强句段训练与布局谋篇的直接联系,就可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实行部分与整体和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我们关于小学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特别重视学习和借鉴上述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以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海阳实际,首次提出了线形作文训练机制,初步形成了的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范畴与内容
所谓“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就是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根据“积累、感悟、模仿、创新”四种学习习作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内在机制,采取“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的线形训练方式,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作教学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实而不死、自由读写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保证每个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通小学的作文教学,实验范围是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
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展开。
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韵语识字前提下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运作机制;
二是作文1-5年级五步分层的具体操作机制;
三是作文起步成篇的线形运作机制的探索。
实验的主要内容在五个年级分步进行:
在一年级主要以识字和读书为主,注意各种句子的训练和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成篇文章训练;
在二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一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子扩展为句群;
在三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二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群扩展为结构段;
在四年级系统训练成篇的文章习作;
在五年级主要是成篇习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练文育人为宗旨,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切入口,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改革目标,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体系。
实现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在立体化习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中,我们特别强调实施如下的四条教学原则:
一是面向全体、练文育人的原则。
课堂辅导,信息反馈等面向每一个学生,将练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强调文以载道和说做一致,追求真、善、美统一。
二是激励为主、寓教于乐的原则。
课堂教学重视情景设计与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激发、培养与保护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由读写都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习的成绩,坚持“扬长”以“克短”。
三是尊重主体、开放教学的原则。
充分尊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的主动性,注重授之以法、提高能力。
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国语教学的丰富社会资源,开放教学,保证学生在广泛的交际、交流生活中观察、体验、学习和领悟,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是循序渐进原则。
创设学会学好每一个课题的前提条件,切忌好高骛远,注意“低起点,慢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努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课题研究的设想、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我们的实验过程与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语言与生活同时积累,奠定作文教学的基础
从积累的角度看,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识字积累,我们以韵语识字为基础,以环境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为辅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识字模式”。
二是阅读语言积累。
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也随之相对提高。
在严格执行烟台市课外阅读六落实要求的同时,我们规定1—5年级的阅读总量分别是8万字、26万字、60万字、80万字、80万字。
在抓好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语言片段的背诵与抄写。
背诵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材料、思维材料、五步分层范文、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整篇范文、优美语言片段材料。
原则上要求学生每个点每学期应背熟4个片段。
三是生活积累,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做好有序、全面、比较、联想、思考、反复观察。
观察的内容要写成日记,并在谈天说地上交流。
2、读写交替感悟,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机制
一是坚持从读悟写。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从读学写”,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作文的任务,在扎实教学字、词、句、朗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对应性的作文训练。
通过及时的迁移和训练,既节省了作文指导课的训练时间,又增强了训练效果,使学生学习习作时有“法”可循,有“例”可依。
二是坚持以写促读,让学生带着习作的具体任务或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取材立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及时练习不但巩固了字词,锤炼了句段,还在谋篇时感悟了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段中怎样分层,意义段怎样由几个自然段合并而成……,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是借鉴丁有宽的记叙文“五十法”,让学生读写结合,在读与写二者交替感悟上升中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通过密台阶、大容量、小坡度的具体感悟训练设计,使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3、模仿范文范例,掌握写作规范和表达规律
从模仿的角度看,我们着眼句、句群、片段和成篇作文等,指导学生模仿,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一是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模仿重点。
对一年级学生要求重点学习四素句,在一句话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会写完整的四素句;
对二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句群,初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
对三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片断,明确开头、结尾、过渡段的写作特点和基本方法;
对四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成篇作文,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
对五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语言特色,能够个性化地写作。
二是坚持坚持以作文系列训练为线索组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法指导时,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对句段的重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再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学生掌握作文方法的基本规律要“死”,而具体运用则要“活”,在作文教学中先“入格”再“出格”,实现由“行文有法”到“文无定法”的飞跃。
4、视习作为创作,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文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习作就是他们进行创作和体验创新的过程,所以要根据生产作品的创作需要组织教学过程,为他们顺利地进入综合与创新的过程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和创设环境。
为此,我们首先创新了小学整体作文的训练思路,在引进姜兆臣“起步成篇说”和借鉴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基础上,以“下游学生吃得了,中上游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为原则,明确了“起步成篇,篇内分层”进行“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线形训练”的教学思路,帮助一年级的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句子构成成篇文章(用四素句开头做第一段,用并列、连续、四素、总分句组合起来做中间段,用感叹句做结尾);
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把各种句子扩展成句群,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把句群扩展成结构段,从而形成了“起步成篇,篇内五步分层”的习作教学新格局,帮助学生踏上了习作创新的平台。
二是创新了小学作文训练的总体程序。
根据习作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并实行了“起步成篇,童话引路,分层训练,个案五段”的习作总体训练的五步程序:
第一步,指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推荐相应的范文范例阅读或背颂,学习方法,积累语言。
第二步,指导选材。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题目交流素材,教师点评指导,确保材料符合题义和新颖典型。
第三步,指导审题,列提纲及试写。
教师结合写作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与文章结构、试列文章提纲。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试写文章。
第四步,进行三个修改。
一是指导修改。
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好中差三份初稿查阅,给全体学生示范修改过程,指导学生修改初稿。
二是互相修改。
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不一时要互相讨论。
然后把自己初步修改过的文章草稿在同桌、小组乃至全班不同范围内交流,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综合各种意见,学生自改成文。
在同桌个人、同桌、小组或全班集体评议等不同形式修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原作进行综合性整理疏通,形成一篇自己感觉满意的文章。
为确保修改的过程管理与效果,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稿纸,稿纸使用要空一行用一行。
第五步,评价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眉批和尾批要有针对性和鼓励性,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并认真思考体会经过同学多次评议和教师精心修改的文章,实现巩固通过,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创新小学作文训练体例。
我们的每个作文训练案例,都设有训练要求和理论提示,不但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和目标,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克服了传统作文空洞无物的弊端。
为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写作技巧,每个案例均设置了语言积累项目,提供了多篇范例和病例,让学生通过正反例文的比较,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扶、放,引是写前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指导;
扶是在具体的试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同题目的范文,让下游学生借助于范文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放是在试写过程中,鼓励中上游学生以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材料为原料,自由地创作与创新。
四是创新作文单项训练模式。
把每一个级部每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点分散在每一篇课文之中,落实语文训练组教学“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感情,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授课要求,做到“五步分层,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一课一得”,解决了作文教学模糊随意的弊端。
四、实验成效和讨论
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练文育人宗旨,以绿色作文为方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求。
2、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语言积累的量与质得到明显提升,不但写作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对习作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断增强。
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市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连续两次成为语文教学的先进单位。
3、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
在改革中学习,在试验中研修,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相长,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我校教师有3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
有12人的授课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课、创新课;
有21人的教改论文在省市级科研成果中获奖和在专业报刊发表;
有4人被评为新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
尽管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师资和条件的限制,我们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1、由于学生年龄和智力的局限,模仿学习机制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来了雷同作文现象。
如何改善和控制模仿学习在立体化习作教学中的内容范围、作用方式、数量质量和时间,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习作的立意和素材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
如何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和保证生活积累的深度,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利用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好奇心组织大量新鲜精品的阅读和专题性的自由写作活动,显然有利于语言与生活的积累,但小学规定课程所需的时间有被抢占的可能。
参考文献:
杨初春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实用快速阅读法》,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欧阳代娜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姜兆臣的《小学教学科学高效探索》、袁浩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事件》、丁有宽的语文教学系列论著
附录1:
句子、句群、结构段、文章的线形训练示例
------句子。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
田地里,稻子熟了,棉花白了,各种水果跳离大树。
秋风秋雨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我爱秋天的奉献与滋味!
------句群。
我爱秋天,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秋天是丰收与金色的季节。
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
在稻田南边,白花花是好大的一块棉花地。
果园里也热闹非凡,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
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
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
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
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
------结构段与文章。
我爱四季,但相比之下,我更爱秋天。
她虽没有春天那么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也没有夏季那么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也不象严冬那么玉树琼枝,粉装玉砌,但她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季节。
啊!
怪不得割地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
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
瞧,在稻田南边,白花花的那是什么?
呀!
好大的一块棉花地,雪白的棉花在灰色的干巴的棉叶里象个桃子一样,难怪人们都爱叫它们棉桃呢。
果园里,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
它们仿佛在说:
“快加把劲呀!
市场上的男女老幼正在等着我们呢。
”你说,这美丽的秋景怎不喜人呢?
有人说: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但我却觉得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
它从耳边擦过,“呼呼”的,好象早秋婆婆在叮嘱那些调皮的小孩:
“入秋啦,天凉啦,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受了寒!
”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
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使你回忆往事,令你思念家乡。
与其说这是乡愁,倒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啊,秋雨把梧桐哥的衣裳打湿打黄,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色衣装。
附录2:
仿写案例
原文:
我的家乡
(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语文(第二册)阅读课文1)
我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子。
村后是北大山,山坡上有很多果树。
春天可以吃到杏,秋天有甜甜的红苹果和大山梨。
村前是一大片平平的田地。
你看,玉米快要收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马车、汽车来来往往。
村西是养鱼池,水上还有几条小船。
站在山顶往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像画一样美,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
我爱我的家乡。
仿文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大村子,它的名字叫“院下”。
村子的西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山峦,足有上千顷。
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
春天可以吃到酸中带甜的大红樱头和黄黄圆圆的大山杏子,秋天有甜甜的红富士、乔纳金、小果光、金红星苹果,富士山似的大黄梨,刺猬式的板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吃的蟠桃。
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拖拉机、公共汽车、小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
公路的东侧是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稻田。
夏日的夜晚,一阵微风吹过,股股迷人的稻花香味直扑村子而来,沁人心脾,香人心田。
正当人们沉醉于稻香、诉说着丰收年景之际,一片蛙声由远及近而来,更使人感到夏夜的安宁与静谧、生活的幸福与祥和。
依稻田东侧而存在的是海阳市著名的留格大河,像一条玉带自北向南飘过村边,用她那甜美的的乳汁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养育着2000多院下村民,解决了半个海阳城人的喝水大计。
在汛期的夜晚,如果你走在河岸,夜晚的鸣蝉会奏响优美动听的乐曲欢迎您,哗哗的流水会唱着、笑着、跳着向你表示友好,而后欢畅地向前奔流,不时激起朵朵细小的浪花,像碎玉般洒落岸边,飞溅到你的脚上。
村后是花岗岩矿区,一块块巨石随着车流的涌动走出海阳,或达神州东西南北,或飘洋过海飞出国门,正所谓地球广厦千万间,处处可见院下岩。
村南是一大片一大片肥沃的田地。
你看,硕大的白菜蹲在菜园里,绿绿的头,白白的身,像一位位漂亮潇洒的胖哥哥;
憨厚朴实的高粱,风吹日晒,黑红脸色,显现出健康的体魄,日夜守卫着田野,堪称田野卫士;
亭亭玉立的玉米妹妹,穿着乳白色的礼服,秋风一吹,露出了金色的内衣,映着太阳的光芒,显得灿烂夺目。
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站在村西的山顶往下看,百树丛生,千草丰茂;
村北村南皆佳水,可见群燕翩翩舞。
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我儿时的梦幻,家乡的一草一木寄托着我童年的暇思。
家乡的山真美,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田真肥,家乡的人真好。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壮美如画的大山村,更爱建设家乡、繁荣家乡、昌盛家乡的父老乡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习作 立体化 教学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