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植保专业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4854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37.60KB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植保专业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植保专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植保专业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总体介绍水稻病害的发生、危害及种类。
2、结合挂图,讲授水稻病害的症状、病原。
3、用图解讲授病害的侵染循环。
4、讲授病害的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5、对本章作总结,根据病害的不同传播途径,来防治病害。
6、自学内容。
7、留作业
结合挂图
讲授
图解
第二章麦类病害
了解各种麦类病害在世界分布的情况,根据地域性特点,系统掌握各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达到灵活应用水平。
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及一些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病害控制方法。
难点:
赤霉病和根腐病的苗期症状识别,赤霉病的流行条件、防治适期。
1、总体介绍麦类病害的危害、种类及不同地区发生重的病害。
2、结合挂图,讲授麦类病害的症状、病原。
启发
举例
对比
提问
第三章杂谷类作物病害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玉米病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玉米大、小斑病等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害的控制方法;
禾谷类黑穗病的种类、侵染循环类型和防治特点。
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谷子白发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识别,黑穗病的侵染循环的类型及防治。
1、总体介绍杂谷类病害的危害、种类及不同地区发生重的病害。
2、结合挂图,讲授杂谷类类病害的症状、病原。
3、用图解讲授玉米大斑病的病害侵染循环。
4、对比法讲授玉米瘤黑粉与丝黑穗病的侵染循环、流行条件、病害的防治。
5、课堂自学高粱黑穗病,学生讲解。
自学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使学生系统了解油料作物病害的种类,油料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发
生规律及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褐纹病、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大豆胞囊病、根腐病的症状区别及发生规律。
1、总体介绍油料作物病害的危害、种类及不同地区发生重的病害。
2、结合挂图,讲授油料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
第五章糖料及其它经济作物病害
掌握糖料及经济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甜菜根腐病、褐斑病,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甜菜根腐病菌引起根腐病的症状区别。
1、总体介绍糖料及其它经济作物病害的危害、种类。
2、讲授油料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
第六章蔬菜、果树病害
了解蔬菜、果树病害的发生概况,掌握主要病害症状的识别,
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各类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控制措施
20
1、介绍各类病害的发生情况、危害部位。
2、讲授各类病害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
课 目
水稻稻瘟病、水稻恶苗病
目 的
要 求
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分布、危害程度,掌握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
重 点
难 点
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防治。
稻瘟病的症状识别,稻瘟病的防治适期。
主要内容:
一、水稻稻瘟病
(一)症状:
苗瘟
叶瘟 普通型病斑
急性型病斑
白点形病斑、褐点病斑
节瘟、穗芩瘟
(二)病原:
1、病菌分类地位
2、形态
3、生理特性
(三)侵染循环:
病残体上菌丝体—遇雨→ —→ 分生孢子
↗ ↑ ↖
∣
谷粒瘟 穗茎瘟 节瘟
↘ ↓ ↙
↓
扩大再侵染←—大量分生孢子←—秧田、大田稻株
(四)发病因素:
1、品种抗病性
2、栽培管理
3、菌源
4、气象条件
(五)水稻抗瘟机制:
1、植株形态
2、组织结构
3、生理生化方面
(六)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
二、水稻恶苗病
1、学名
2、病原形态
3、病原生物学、生理分化
(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带菌种子—→幼苗发病—→严重枯死 ↘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芽鞘—→蔓延到全株—→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传染稻粒←—风雨传播 ↙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
1、选用无病健种
2、种子处理
3、拔除病株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
水稻立枯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细菌褐斑病
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性,掌握水稻立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胡麻斑病、细菌褐斑病的症状特点。
立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区别。
一、水稻立枯病:
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种。
(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
1、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
2、针腐:
多发生于立针期――2叶期。
3、黄枯:
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
4、青枯: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
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spp.RhizoctomiaSolani.
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3、秧田条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
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
四、水稻白叶枯病
普通型、急性型、调萎型、中脉型。
XanthornonasoryzaePV.oryzae
1、越冬:
病菌在种子表面、胚和胚乳表面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2、侵入与发病:
传播。
3、发病条件:
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耕作与栽培措施。
五、水稻纹枯病:
又称“花杆”、“烂脚病”、“富贵病”。
(一)症状:
苗期—→穗期均会发生,分蘖盛期—→穗期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
叶鞘症状——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扩大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
学名:
Rhizoctoniasolanikiihu.无性世代病原形态,菌丝初期无色,老熟变成淡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六)水稻胡麻斑病和细菌褐斑病症状对比,病原简介
麦类病害
了解小麦锈病、赤霉病的分布、危害程度,掌握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病害防治。
小麦锈病、赤霉病的病害侵染循环,发生条件及其防治。
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赤霉病的发生条件及其防治适期。
一、小麦锈病:
分为秆锈、叶锈、条锈。
1、共同症状特点:
①前期:
铁锈色夏孢子堆
②后期:
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的区别:
①秆锈:
发病部位--茎秆、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②叶锈:
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③条锈:
1、学名:
秆锈病菌Pucciniagraminlspers.Var.triticiEriks.
叶锈病菌P.recondiaf.sp.triticiErids.et.
条锈病菌P.stritfomisf.sp.triticiErids.
2、病原菌及生理特性:
①生活史:
产生5种孢子类型,转主寄生。
②夏孢子、冬孢子形态。
③生理特性:
秆锈、叶锈、条锈。
(三)病害侵染循环:
以秆锈为例
国外:
典型生活史在小麦和转主寄主小檗上分别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 性孢器
冬孢子—→担孢子—气流传播→小檗—→产生
↘ 锈孢子器
↙多次侵染↖
锈孢子—气流传播→
小麦 —→ 夏孢子
↘成熟时产生冬孢子
我国:
转主寄主在病害流行中不起什么作用。
小麦—→夏孢子—多次反复→小麦—→成熟时产生冬孢子
(四)影响发病因素:
秆锈病和叶锈病均靠气流做高空远距离传播的病害,每年发生情况决定于寄主植物本身、病原物、环境条件。
1、温、湿度:
温度影响潜育期,湿度影响孢子萌发。
2、栽培管理:
3、菌源:
(五)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①合理利用垂直抗性品种。
②利用速度发展较慢的品种。
③利用慢锈性品种。
2、药剂防治:
应于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
3、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二、小麦赤霉病:
介绍分布与危害。
幼苗、穗部、籽粒。
(二)病原:
有性世代-GibberellaZeae(Schw.)Petch.
无性世代-FusariumgraminearumSchw.
2、形态:
3、生理特性:
子囊孢子才能释放,有水滴最好。
分生孢子萌发要求96%以RH。
越冬菌态~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
越冬场所~病残体、种子。
种子带菌—→引起苗枯;
土壤中病苗—→芩基腐症状。
病菌主要通过调萎的花药侵入小穗。
子囊孢子—气流风、雨传播→落在麦穗上—→侵入小穗—适宜→3~5d
即可表现症状—→枯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穗枯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菌量和子囊孢子连续侵染。
充足的菌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和小麦扬期相吻合,就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
1、苗期:
发病主要是种子带病程度、土壤带菌量与土温、湿度。
2、穗期:
①侵染时期;
②菌源;
③气象条件;
④栽培耕作措施。
3、堆垛期。
4、晒场期。
1、小麦生育期~苗期和穗期:
①消灭越冬菌源;
②轮作:
2~3年轮作;
③种子精选;
④加强田间管理;
⑤穗期喷药。
2、收获阶段:
①晒场期;
②堆垛期。
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白粉病、大麦条纹病
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大麦条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三、小麦根腐病:
1、幼苗;
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
3、穗部:
黑色霉层;
4、籽粒-黑胚粒。
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三)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
(四)防治:
四、小麦散黑穗病:
学名-UstilagotriticiRostr.
生理特性:
越冬场所-种子胚部,越冬菌态-菌丝体。
种子萌发
种子胚部菌丝线体—侵入→生长点—→菌丝通过生长点扩展
↑ ∣麦苗发育
病菌从幼嫩子房壁 ↓二、三节时
↑ 系统侵染单循环病害 菌丝侵入穗原基
健穗 ↓
↖随风 盈穗期间破坏花器
散出黑粉 (形成大理黑粉)
↖ ↙
↖抽穗显症 ↙
(五)防治:
由于小麦散黑粉菌在种子胚内,所以防治关健在于消灭种子内的病菌。
1、药剂处理。
2、选育抗病品种。
3、建立无病留种田。
4、拔除病株。
五、小麦白粉病:
-叶片。
有性世代-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
病原生物学:
(三)病害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2、发病条件。
应采取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其它措施。
六、大麦条纹病:
第三章 杂谷类病害(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
了解玉米黑粉病的分布与危害,掌握二种黑粉病的症状,侵染循环和综合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的侵染循环及控制措施。
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穗部症状区别,两种黑粉病侵染循环区别。
一、玉米瘤黑粉病:
茎、叶、穗均可受害,形成病瘤。
Ustilagomaydis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
冬孢子萌发—→担子—→4个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病线体、粪肥、种子表面越冬。
越冬冬孢子—→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
↓风雨传播
土壤病 ↗ 幼嫩分生组织
残体粪↗ ↗ ∣
肥种子↖ 多次侵染 ∣
↖ ↗ ↓
←—冬孢子←—形成菌瘤
流行条件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1、减少菌源-清除病残体、轮作、施腐熟有机肥。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种子处理。
二、玉米丝黑穗病:
只危害穗部。
SporisoriumreilianumLangdonetFull.
冬孢子萌发与瘤黑粉病菌相似。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上越冬。
种子
↘
冬孢子—萌发→幼苗或幼根—→病菌系统扩展
↓
雌雄穗内形成大量冬孢子
冬孢子越冬 ←— 抽穗显症
此菌在莲藕侵染,无再侵染。
1、土壤温度和湿度。
2、农业措施。
3、品种的抗病性。
三、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谷子白发病、高粱黑穗病、第四章大豆胞囊线虫
掌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发展、发展是谷子白发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谷子白发病。
几种高粱黑穗病的区别。
(三)发生规律:
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种子上越冬。
越冬后病菌—→分生孢子
↓风雨、气流
—→玉米叶片(直接成气孔)
↗∣
多次 ∣发病
↖ ↓
←—大量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
2、气象条件。
(四)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四、谷子白发病:
苗期-成熟期均可发生。
幼苗:
未出土前,病苗扭曲变褐,重者未及出土而枯死,为苗枯症状。
叶片:
症状为灰背。
成株:
白尖—→枪杆—→白发
穗部:
看谷老。
SelerosporagraminicolaSchret.
(三)侵染循环:
卵孢子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越冬。
谷子
种子 ↓
土壤—→卵孢子萌发—→幼根或芽鞘
粪肥 生长点 —→苗枯
↓
↖ 白尖 灰背
卵孢子 ↙ ↗↘
↖ 白发←枪杆 多次形成←分生孢子 看谷老
(四)发病条件:
1、土壤温、湿度。
3、栽培条件:
连作比轮作重,连作菌源多。
盖土过深、发病重。
4、品种抗病性。
(五)防治1、种子处理2、选用抗病高产品种3、控制侵染来源
4、适期晚播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
主要危害根部。
苗期:
地上部分特点。
成株期:
地上部分、根部特点。
HeteroderaglycinesIchinche.线虫门、线虫纲,民皮线虫属。
1、形态:
雌雄异形、雄线形、雌柠檬形或鸭梨形。
2、生理特性:
卵孵化温度为16℃~35℃,2、3龄幼虫生育T:
9~27℃,适温:
19~26℃;
适宜RH:
60~70%。
胞囊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最长可达10年以上。
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粘有泥土的种子表面越冬。
春季,胞囊内卵—→幼虫(一龄幼虫)—脱皮→2龄幼虫
↑雌成为孢囊 ↓突破卵壳
↖ 土壤
雄虫死亡←—雌雄交配 幼虫↓寻找寄主
↖ 从幼根表皮侵入
↖ ↙
雌雄成虫 ←— 3、4龄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
胞囊线虫在田间传播:
农事操作,田间流水,种子远距。
油料作物病害(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
了解油料作物病害的种类,哪些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如何。
掌握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病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时的症状区别。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
1、土壤条件:
土壤温、湿度、土壤质地对胞囊线虫的发育及其毒辣力有重大影响。
2、轮作制作:
重、迎茬地发病重。
3、施肥与灌溉。
5、土壤中生物。
(五)防治方法: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虫品种。
1、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
2、合理轮作。
3、农业技术措施。
4、种子检疫、药剂拌种。
5、土壤施药。
6、生物防治。
二、大豆根腐病:
分布与危害
根部,地上部分,地下根
(二)病原功菌:
由多种病原菌侵梁所引起的。
主要有:
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等。
大豆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
了解大豆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的分布与危害,掌握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的侵染循环及其防治。
灰斑病、褐纹病的防治适期、菌核病的防治。
叶片、茎秆、籽粒。
CorcosporasojinumLiuetGul.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梗,分生孢子。
2、生理特性:
病菌生长发育的温、湿度。
3、寄主范围:
菌丝体、分生孢子—→幼苗—→严重死亡
↘ ↓
叶片 —→ 分生孢子
↓气流传播
多次重复侵染
1、品种抗性:
种植感病品种,灰斑病经常流行。
2、病原菌。
3、气象条件:
春季气温达17℃以上,病菌即产生分生孢子。
高温、高湿、多雨有得病害发生。
4、耕作栽培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
3、药剂防治。
四、大豆褐纹病:
五、大豆菌核病
茎秆,褐色湿腐状—→苍白色—→白色菌丝体—→菌核。
SclerotiniasclerotiorumdeBary.子囊亚门,核盘菌属。
1、菌核特点;
2、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
3、寄主范围:
能侵染300多种植物。
菌核土壤、病残体、混于种子间越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植保专业 农业 植物病理学 植保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