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行走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48149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53KB
湖上行走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湖上行走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上行走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数字)说明方法。
(二)《颐和园》节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
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第一自然段写了长廊的两个特点。
2
3昆明湖、城墙、白塔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昆明湖,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镜子”
来比喻它;
二是“绿”,作者用“碧玉”来比喻它。
4、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句运用列数字的方法,突出长廊长的
特点。
(2)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这个三层建筑
是佛香阁。
作者抓住了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
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6、第三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和远处景物。
)
昆明湖的特点:
静和绿
7、“掩映”一词说明什么?
对的打“√”
(1)绿树十分茂盛,看不见其它景物。
()
(2)绿树十分茂盛,只能看见景物的一角。
(√)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约(清晰)古老(年轻)
近义词:
耸立(矗立)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9、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
(有名)的长廊(长长)的栏杆(长长)的杨柳
(美丽)的公园(美丽)的宫殿(高高)的城楼
11、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s),部首是(大),“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
①率直、
痛快;
②舒服;
③明朗,清亮。
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③)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①)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c),部首是(),“垂”字共有(8)笔,第四笔是
(一)。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
①将近;
②东西的一头向下;
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
“垂”字的意思是(②)。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①)。
12、从万寿山下往下望,作者依次写到的景色有(树丛)、(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城墙和白塔),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的。
1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一句中“滑过”改成“划过”
好吗?
为什么?
不好。
因为“滑”字颇有情味,与前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
衬托,一静一动更突出湖水静。
14、用“
作者浏览顺序:
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和远处景物。
(三)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
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选自《搭石》,给带点的字注音。
2.文中的“理所当然”指的是人们遇到这些事都会这样做。
3.造句:
如果?
?
就?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旅游。
4.经常到山里的人,见过几种情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如有两个人面对面在溪边,会让对方先走;
假如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背老人过去。
5.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答:
体会到山里的人互相礼让,尊敬老人。
6、课文围绕(搭石),不仅写了(搭石景)美,还写了(情美)
(四)节选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得救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
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如
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生命桥:
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生命的火种:
爱心。
2、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即使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重
要。
3、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
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4、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台湾青年说
小钱说:
“感谢你让我这朵即将凋零的花朵重新绽放。
5、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更词语。
空旷:
地方宽阔敞亮,四周没有遮拦物。
沉着:
李博士十分冷静。
7、在发生余震的时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什么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此时此刻,他
们会想到些什么?
因为他们想救小钱。
他们会想到:
无论地震有多可怕,我们也要救活小钱。
07-08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5-8单元课内阅读
(二)
(五)节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照样子写词语:
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摇右摆)(左邻右舍)..
得意洋洋蒸蒸日上历历在目彬彬有礼
2、反义词:
惩处(表扬)得意扬扬(垂头丧气)指望(失望)
3、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这个地方我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4、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5、想像一下,周恩来还会遇上什么事,让他感受到中华不振?
请你仿照这段话,写一写。
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六)节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我15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多音字组词。
称模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庆幸(幸运)楷模(榜样)非凡(特殊)
3、与课文标题呼应的一句话是
4、作者认为“我15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
【篇二:
力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观察不到物体的形变,就一定没有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范围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指在“0”刻度线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a.相同b.偏大c.偏小d.无法确定
4.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接组成的,如果将一根弹簧测力计拉长5cm,要用15n的力,若将三根这样的弹簧同时拉长10cm,所需的拉力是()
a.30nb.90nc.45nd.50n
5.用一只拴了长绳的铁桶到井中提水,提起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b.绳子c.水d.地球
6.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图1中表示正确的是()
7.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8.在奥运会上,“体操王子”——李宁在上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镁粉;
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9.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人在地面上行走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c、系鞋带或打绳结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10.下列实例中,是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的是()
a.在行李箱下安装滚轮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在手上抹镁粉d.在轴承上加润滑油
1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
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b.湖水c.同学d.龙舟
12.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13.如下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
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图2
a.4.5牛b.3.2牛c.3.0牛d.2.1牛
14.如图2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
当水平力减小为f/2
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
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
弹簧的________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能否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常数“g=”表示:
。
重力的大小可用_________来测量。
17.一木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滑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18.在探究滑动摩擦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的一个物体时,若物体被拉着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
19.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___的缘故.小星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它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______来增大橡皮与纸间摩擦的。
20.下雪天,由于路面有冰雪,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会变,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比没有冰雪时,因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请你说出一种在冰雪道路上增大摩擦的方法。
2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500牛顿,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牛顿、方向是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22.杂技演员进行蹦床表演时,演员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蹦床对她的作用力,因而就被弹起,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对于演员,表明,对于蹦床,表明。
23.一个同学自己动手自制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根弹簧、一把刻度尺,并借来若干50g的钩码,他在弹簧下挂上数量不同的砝码,并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得到的数据如下(g=10n/kg)那么,这个同学自制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______。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4.如图3福娃踢出去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不考虑空气阻力)。
25.如图4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26题10分,第27题、28题各8分,共26分。
26.陈明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
下
(
1)请你帮助陈明同学完成上表的空白处。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图
19的坐标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弹
力的关系图。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你可得到的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弹簧测力计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总是相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8.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
小辉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
下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①小辉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两图进行。
②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之间的关系图象。
③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与n的关系是______。
④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__________运动。
五、计算题(6分)
29.一根绳子最大能承受490n的拉力,问用这根绳子能否提起质量是40kg的物体?
《力》a答案
一、选择题(42分)
1.c2.d3.b4.b5.b6.c7.b8.a9.b10.b
11.b12.b13.c14.b
二、填空题(22分)
15.伸长能16.质量正g=mg9.8n/kg1kg的物体所收到的重力为
9.8n
弹簧测力计17.滑动左18.2.5n19.小增大压力
20.小长在路面撒上煤渣21.1500n向左路面
2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3.5n
三、作图题(4分)
略
四、实验探究题(26分)
26.
(1)4.86
(2)略(3)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5)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27.
(1)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
(2)9.8(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8.①甲丙②略③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④匀速
(2)m=
g490n==50kg>40kg不能g9.8n/kg
【篇三:
语文真题重组1答案】
class=txt>
语文答案
1.d(“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句不相符)
2.d(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
宜居、利居、乐居”,“宜居、利居、乐居”不是“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而是“居住”的“三个层级”)
3.c(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4.【答案】a。
【解析】a项“著”的意思有显著的意思,但这里的意思应该是“书面写定”的意思。
从上下来来看,由于王尧臣替当时迫于饥荒的强盗详情,然后说“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到现在用什么呢,自然是法令了,“著令”就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b项的“释”和d项的“阴”都是常用义,放到语境中也很贴切。
而c项的“格”字意思比较复杂,但通过原文中“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句就可以推断出“搁置”的意思是对的。
依据题干,选择a。
5.【答案】b。
【解析】题干要求是找出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也就是都能表明他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组。
①句说的是王尧臣请求将王尧臣受怀疑的事情交付给御史,以审问调查出真相,表明了其为人正直,不偏颇的性格特点;
②句说的是王尧臣在推荐人才时不为人的小节所拘,表明了他知人善用的性格特点;
③句说即使打了败仗,也不能严格的责备主帅,这也表明了他正直的性格特点;
④句说大家从此相信王尧臣让你说的了,侧面表明了他的忠信明智;
⑤句说的是王尧臣即使有张永和贿赂,也不会因利而认可错误的行为,侧面表明了他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
⑥句说的是王尧臣即使是有很多人说他的坏话,他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表明了他坚守正义的性格特点。
通过理解,不难发现①句③句⑤句这一组是符合题干的,所以选择b。
6.【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与原文的意思全部符合。
b项中说韩丞相因为好水之战指挥失利而致使任福战死的说法与原文“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至败”的说法不相符,也就是说,任福不是因为韩丞相指挥失利而战死的。
7.【答案】
(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大意2分,其中“荒政:
饥荒的法令”“恤:
体恤”“论:
论处”各1分。
【解析】句中“荒政”理解为“饥荒的法令”,“恤”理解成“体恤”的意思,“论”理解成“论处”的意思,然后注意“所”字结构的翻译就可以了。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大意2分;
“遇:
对待”“矫饰:
虚假掩饰”称:
“称誉、称赞”各1分。
【解析】句中“遇”应该理解成“对待”的意思,“矫饰”理解成“虚假掩饰”的意思,“称”理解成“称誉、称赞”的意思,然后注意“甚众”的后置结构就可以了。
8.①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苍山”是静的,冉冉升起的“明月”是动的,喧闹不休的“乱流”是动的,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
(3分)②第三联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因直言被贬后,内心的不平。
(2分)
9.①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
结句“竟夕自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
(2分)②“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被谪远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③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
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2分)。
(意思对即可)
赏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
这是其中第一篇。
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
“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
”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此诗的艺术风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
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
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
一句写物,一句写己;
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
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
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
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
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
“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
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行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