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视导调研报告.doc
- 文档编号:175475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76.50KB
中学教学视导调研报告.doc
《中学教学视导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视导调研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化过程管理把脉支招夯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2012年上期中学组教学视导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质量提升年”相关工作,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全区义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水平,2012年3月27日至4月19日,教科所教研室中学组在副所长冯登高同志带领下,分别深入三家中学、西眉中学、东禅中学、分水中学、横山镇中、白马中学、拦江镇中和安居一中等700人以上的8所学校进行了教学视导。
视导组每到一所学校都采取听、查、看、访、训、结等形式开展工作。
即:
上午分别听三节课;中午检查教导处相关记录、教师备课本、作业批改,座谈师生代表;下午第一节召开分科教研会(该科教师全部参加),教研员与教师们互动评课、交流课改心得及困惑,教研员根据该校师资状况,结合课标理念提出相应要求,以此培训教师;下午第二节召开行政会,各教研员将调研情况向学校领导班子反馈,提出了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改进建议,冯所长讲教育教学要求,校长作表态性发言。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学校高度重视,管理有序,制度健全。
各校均成立了抓质量、抓高效课堂管理的领导班子,主管明确,分管具体,奖惩到位,制度健全,蹲组领导落实到位,职责明确。
学校做到了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安居一中和东禅中学在学生座谈中均未反映出过多的问题。
2、教学教研工作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高效课堂管理到位。
合理科学的工作计划是教学教研工作有效推进的基础。
从视导中发现,各校一是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明确了教学改革、复习备考、常规管理、校本教研、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方向;二是西眉中学、三家中学、安居一中、白马中学、拦江镇中等制定了培优补弱工作方案,对培优补弱的对象、时间、方法、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安居一中、横山镇中、分水中学、东禅中学等还专门制定了中招复习备考工作方案;四是学校结合区级优质课评选,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抓起,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大练内功,使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切实向40分钟要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过程管理的监控,密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动向,做到了针对性强、实效性佳;五是各校学科组、教师也依据教科所教研室、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初三复习备考计划,明确了本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3、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体现。
多数教师具有教改意识,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良好。
如语文教师曹艳(安居一中)、数学教师蒋雄(安居一中,现在拦江镇中支教)、英语教师罗景成(拦江镇中)和吴艳红(安居一中)、政治教师贺艳梅(横山镇中)和陈捷(拦江镇中)、历史教师许红英(安居一中)和陈跃兵(拦江镇中)、地理教师贺兵(东禅中学)、物理教师蒋勇(安居一中)、生物教师谢春艳(拦江镇中)等,他们一是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注重学法指导,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和针对性;三是注重学情分析,让学生展示与评价,及时点拨、归纳,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运用该科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利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课堂教学效率高;四是能把握教材,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紧扣考点,知识与方法并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到位。
五是注重培养学生阅读,通过读通、读顺、读懂来感悟文本、感悟编者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六是注重变式训练及巩固练习的补充设计,有利于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校本教研氛围较浓
一是学校都组建了备课组,多数学校确定了各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研究主题、单元过关命题人;二是导学案分工明确,组稿、审稿有专人负责;三是教师间听课要求明确,东禅中学的行政人员每次听课后由校长亲自签字,教师的听课由蹲组领导签字,相当落实;四是在本次视导中,安居一中除蹲组领导和各科无课的教师均参与听评课,其余学校的蹲组领导及个别无课教师也参与了听评课。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六认真”检查及教学建议
语文学科
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部分学生语文水平有下降趋势。
语文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
课程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误导,少提或不提“训练”二字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基础积累,而是认为语文的那些条条框框纯知识性的内容(如语法知识),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加积累。
这次调研中有的老师不好好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技巧,动不动就把学生引向课外。
课堂上,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琅琅的读书声稀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少了。
造成学生念错字用错字写错字以及写病句的现象比过去多了。
(2)、学生的知识水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
现在的课堂,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空前活跃。
老师们少讲精讲,带来的是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但总的来说,所谓面向全体仍然只是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少数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这次调研中发现,一节课发言的人次有几十次,但发言的学生面并不广。
于是,那些主要发言者本来就很可能是老师眼中的“重点生”,同学眼中学习的“一等公民”,他们更多是自我表现,这样他们自然也可能更好地去学习,思考问题,以使自己表现更佳,赢得老师更多的青睐和同学更多的掌声;反之,那些寡言少语者,那些知识水平本来一般的同学,更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他们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准备,不想思考。
这样下去就隐伏着一种危险:
学生知识水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
(3)、延伸拓展与课堂教学结合得不自然,有人为做作之嫌。
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延伸拓展的思想,为了延伸而延伸,把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当成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担心如果哪一节课没有贴上这一标签,会被评课者判为不符合课改理念的陈旧课型。
所以,一节课时间再紧,内容再多,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钟来一下“延伸拓展”,这导致许多延伸拓展都与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联系,缺少整合。
课程改革所主张的课堂教学中的延伸拓展,要求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师生的每一个活动之中,而不是刻意地做样子。
而且,最主要的延伸拓展应该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即把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内容,而不是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上。
拓展的本质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读写,而课堂的主要精力仍然是深入理解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4)、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任务无法完成
过去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预先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都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这当然有其合理性,学生至少可以一课有一得;但这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过于明确,过于单一,那么教师的作用就容易被强调过分,学生的主动性将受到扼制,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不允许随机应变调整教学目标。
所以人们批评过去的教学像表演,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老师简直是在背台词,学生也是根据课前排练按部就班举手发言,显得很“假”。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使课堂上不可预料的因素比以往大大增加,可能导致课堂的“失控”—不能完全按预定计划进行教学而影响预设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这次调研,有的一节课听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每节课应该有一定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学习任务不能太多。
语文课应立足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背诵和积累名家名篇,接受一点真善美的教育。
通过一节语文课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实实在在认几个字,记几个词,学几个好句子,背诵一些优美段落,就可以说完成了语文课的“基础性任务”。
2、备课、作业存在的问题
(1)、备课普遍都是教学过程的罗列(有的连过程都不完整),没有设计出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多数没有学法指导;“三维目标”不具体;有的学校采用电子备课,但学校督查不落实,造成有完全下载的现象;普遍没有作文备课,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只图完成作文个数,不讲质量。
(2)、作业设计缺乏层次,形式单一;教师批改不落实,督促检查不到位,造成学生抄答案现象普遍。
3、对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中考语文命题的导向。
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
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基础知识及运用是中考试卷第一板块,纵观近年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试题形式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还是有规律可寻。
因此在字词教学、复习上,要重在重点把握,不断缩小复习面,寻求内在规律。
病句修改要熟记病句基本类型,注意综合型病句修改,坚持在阅读中揣摩和分析。
名著阅读要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同时关注课本中的经典文化内容与地方经典文化有机结合。
要落实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提升能力。
在课内,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小处、从底处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扎实训练;要适当进行语法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语言运用方面,平时可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加强诗歌鉴赏方面的训练。
近年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更要记住中考评分的标准:
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3)、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阅读教学,主要是加强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取关键词句的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叙事类文章(含文学作品)和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时文名文)。
因此,在训练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
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训练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
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
再比如,学生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
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再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学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