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4097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08KB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中叶起,丝、棉市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
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
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
——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80%的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
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
16、17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
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
1700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
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
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
——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16、17世纪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
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渐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yōng,堵塞)滞不能出口。
……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鸦片战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地近代化的探索。
……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
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据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材料二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
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
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
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
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1992年十四大报告指出: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997年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汉代到清朝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私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
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巫术。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辫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公元5世纪,创立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
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
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
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
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
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
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
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
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
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
一些激进人士推崇西医,甚至视中医为伪科学,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
——摘编自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
必修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
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指什么?
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7.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么的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美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两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
——摘编自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
……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
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美国的“怀特计划”,吸收英国“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
主权·
霸权:
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导致世界白银市场价格大涨”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全面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参考答案
1.
(1)中国古代:
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彰显封建统治的威严:
军事防御和维持城市治安:
划分城乡及城市各功能区。
中国近代:
对城市的商业、交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作为历史遗迹具有文化价值。
(2)因素:
封建王朝的覆灭,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变化:
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民众的思想解放:
军事科技的发展,城墙无法再发挥军事防御作用。
(3)认识:
将皇城城墙视为帝制的遗物应当全面拆毁的观点是片面的;
应该看到其文化价值,并建立相关的文物、古迹保护制度:
城市的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并重。
【解析】
2.
(1)原因:
交通发达;
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
乡村草市、集市的影响;
江南人口增多,人们观念变革;
丝、棉、茶等国际贸易的推动。
特点:
历时长、发展兴盛、数量众多;
服务于附近的农民及本镇居民;
市场主要是传统农产品与手工业品;
政府加强行政管理。
(2)变化:
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
成为英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转运贸易中心;
巨商富集,手工业发达;
高级消费品与奢侈品、资金和技术密集产品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地位增强。
影响:
促进英国国内市场统一和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技术与市场条件;
促进城市发展(扩大城市经济职能);
推动自由主义思想形成。
(每,即可满分)
3.
(1)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2)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
侧重发展军事工业;
商品与市场联系少;
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
(1)主要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
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式到手工工场;
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答出3个方面即可,每个,其中概括出一个角度,能加以说明。
)
(2)历史背景:
甲午战败,财政危机加剧;
列强加剧经济侵略,清政府力图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社会近代化;
有利于挽回利权,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3)丰富国民经济结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吸纳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人口流动,推动城市化进程;
扩大社会投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
(1)特点:
历史悠久;
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
强调天人合一,综合施治;
医学教育先进;
著述丰富,人才辈出等。
原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传承性;
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
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读书人观念的转变;
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
受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等。
(2)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
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
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
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等。
弥补了中医药学在实验医学上的不足;
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近代化;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冲击了中医的地位,甚至造成了一些极端认识等。
(3)建议:
中医药学必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西医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加强中医药学人才的培养等。
6.
(1)内容:
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社会福利等;
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促使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
7.
(1)变化: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经济的转变
(3)相似:
都面临着经济危机;
都面临着政治危机;
都是为了挽救本国的经济和政治。
不同:
俄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
美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8.
(1)措施:
美国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
(2)原因:
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美国成为头号强国。
(3)积极:
有利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弊端:
美国建立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霸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必修 材料 分析 专题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