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技能小学体育专题三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3834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8.50KB
有效的教学技能小学体育专题三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有效的教学技能小学体育专题三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教学技能小学体育专题三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实对于课堂教学的程序来讲,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问题。
一堂
体育课,我们主要是要达成生理方面的目标,还是更多关注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还是着重
发展学生心理方面的素质。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程序,所以体育的课堂教学难有一个固定的程序。
第一种教学流程设计:
①宣布学习内容与目标,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提出练习要求。
②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团身紧”的要求,模仿练习各种滚动动作。
③教师针对学生练习的情况,指出问题,并分析纠正。
④学生重新练习.巩固提高。
第二种教学流程设计
①为学生设置足球跑动中摔倒时、躲避危险时、游戏时、身上着火时、山坡上滚下时的
情境,让学生采取保护的动作,让学生尝试并体验各种滚动动作。
②教师提出问题:
在滚动的时候,身体保持什么样的姿态才能做好滚动的动作呢?
③小组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形成共识,并验证结论。
④教师归纳,找出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
⑤学生选择改进的方法,自我练习提高.教师适时指导。
⑥教师总结,并提示滚动动作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案例评析】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两种流程,第一种流程:
导入课题、认定目标、教师讲
、学生练习、分析纠正、巩固提高。
第二种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导入课题、认定目
、学生自主练习(自主学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提高。
两种不同流程虽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精讲、归纳提升、分析纠正、巩固但是第一种更多考虑的是学生认知问标
题的解决,更多的关注的是教师教的方面,而第二.种流程不光是关注了学生认知方面,同时更多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差异。
二、体育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示例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所以两者在教学程序上面就表现出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下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其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
1.发现式教学法的设计
案例:
初一投垒球
A夏.'
fi上课简明地交代本次课的目的与任务,但不向学生提供投挪的具体技术,而是
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课题:
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娜球途径,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在已有的知
识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球的飞行距离与出手角度、出手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获得一些基本
体验和认识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和技术原理。
学生在讨论中有不同见解
时,教师鼓励学生争辩,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使学生掌握投掷技术原理并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并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发现式教学法的程序
{‘设问激疑→探索体会→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①教师首先指出问题或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难和矛盾,带着问题去探索。
②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发现动作的原理并探索正确方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个体的实戏验证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辩。
④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动作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⑤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实践中运用原理与方法,以便巩固和提高。
【案例评析】该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教学主体,通过问题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实践中去探索。
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
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达到不仅知其
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2.学导式教学法的设计
初一走与跑教学
B教师在初一年级走与跑的教学中,首先说明本课的目的与任务,然后演示拍球动作的
用力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走与跑的练习,体会与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进
而明确蹬地的用力大小、方向与跑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学导式教学法的程序
{演示导入→学生自练→解疑精讲→演练提高→师生总结}
①演示:
通过原理提示学生,为认知做先导,激发学习积极性
②自练:
通过自练重点体会后蹬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关系。
③解疑: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精讲后蹬与跑速之间的关系。
④演练:
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后蹬的动作与前进速度的关系。
运用原理指导跑的练习,
不断提高后蹬动作技术。
⑤总结:
学生总结和教师考查结合,还可提出下次课的思考题,怎样后蹬才会更有
力量?
【案例评析】
该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觉自练的一种方法,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
“学”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提高
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
该教学法适用于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认知能力更为
合适。
3.程序教学法的设计
初二鱼跃前滚翻
C教师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把教材分成小步子,由蹬地跃起、支撑缓冲、滚动圆滑三个
环节进行教学,具体教学编制成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
鱼跃前滚翻程序教学
鱼跃练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从高处到低处做缓冲运动→鱼跃前滚翻
①跃起练习,采用半蹲起跳蹬地结合提高跃起能力,以协调配合提高跃起的高度。
②团身前滚翻练习,以提高滚动技术技巧。
③远撑前滚翻练习,以掌握远撑的动作体会跃起的远度。
④从高处向低处(箱盖高度)做滚翻,体会支撑屈臂缓冲与滚动动作。
⑤跃过一定高度的前滚翻,感受腾空动作,提高跃起的动作质量。
⑥在帮助与保护下完成鱼跃前滚翻。
程序教学法更多是对学习动作的结构解剖,设计小步子系列教学程序,便于化解学习
难度,通过上述步骤,逐步进行,在每一步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并力求掌握,每
掌握一个动作后再进行下一个程序练习,直至掌握鱼跃前滚翻动作;
同时及时反馈,及时强
化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4.情境教学法的设计
半张旧报纸
D教师在初一年级快速跑教学中,以每名学生仅用半张旧报纸做“文章”。
设计了抢“座
位”、“拦网”、“抓尾巴”、“打雪仗”、“滚雪球”的游戏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课堂教学呈现出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情境教学法与组织程序:
①每名学生用半张旧报纸当“坐垫”,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行“抢座位”,在愉快的
游戏中完成准备活动。
②“看谁本领大”。
将半张旧报纸置于胸前,听到信号后,迅速向前奔跑,保持一定的速
度使报纸不落地。
③“别抓住我的小尾巴”。
将报纸对折,再卷成圆柱体,夹在裤腰上当“尾巴”,让学生分
a,b站在30米的跑道上,前后距离3米二站,进行追逐跑.要求反应迅速,快速奔跑。
④将“尾巴”揉成球形,变成“雪球”打雪仗,教师讲解规则,要求快速出手,灵活躲闪。
⑤放松整理活动,将雪球堆成“雪人”,随着《雪绒花》乐曲跳起舞蹈,愉悦身心,最后教师总结教学。
这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教学案例了。
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培养兴趣为主,以
半张旧报纸为媒介,连续不断地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形式不断获得学习体验,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本案例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创设情境一感受情境一再现情境的过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学练。
模块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体育教学的:
情“与”境“
“境“是情景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一个维度。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
体育课教学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景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
它固然需要以具体的场景为背景、载体。
然而,场景本身是否具有一种号召力结构,即能否吸引学生参与到为题的探究、思考中来,而且这种吸引不仅仅依赖场景外在的东西,还依赖于情境中蕴含的体育学习的魅力,这些更应该成为我们理解、营造情境的核心要素。
一个即使没有显示背景但能有吸引特定年龄、特定水平的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场景,也应构成有小的情景。
案例:
课内锦标赛
《评析》一场虚拟的比赛,却让学生真正体会了竞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自主探索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学生主体性的情景创设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同时体育教师很少设置教学的情境,学生很少体会学
习的情感与体验,导致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有句话说得好:
“蹲下来,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这个世界绝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
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
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课前多思考,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使学生明白自己喜欢学什么?
愿意怎么学?
会遇到哪些困难?
有哪些思考方法?
并积极预设教学情境,肯定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离他们很近,有亲和力,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案例:
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感觉—两节快速跑课的比较,在一节体育课上,有老师认为,目前这批学生是自己教过的历届学生中快速跑成绩最差的,为了提高他们快速跑的能力,教师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多种改进姿势的方法,期望这节课学生能有很大的收获。
方法一:
原地摆臂练习,要求学生摆臂时五指又开,前后用力,并告诉学生,这是世界短跑冠军的摆臂姿势,要好好学习。
方法二:
两臂身后夹棍跑,这是为了改正跑时手臂伸直的错误。
方法三:
窄道跑,教师要求学生在快速跑时始终跑在一条20厘米的窄道里边,以保证跑
的直线性。
然而,事与愿违,这节课学生在做练习时无精打采,动作也是不紧不慢,显然未取得预
期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课,另一位教师让学生们做一个跑的游戏—“冲出亚马逊”。
这是一部学生刚
刚看过的新影片,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学生还记忆犹新。
学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般地奔跑在
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还不肯罢休。
此时,教师看见每一个学生都在用他们各自习惯的跑
法摆脱对手的追逐或努力去抓住对方。
这些学生是那么的灵活,有的为了捉住对手,像离
弦之箭般快速奔跑;
有的为了摆脱对手,却又绕着很大的弯子在跑。
与上一节课的课堂情
景相比,这节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看到这样热烈的场面,难道还有谁会说:
“这群学生根
本不会跑!
”
这两节课对我们思考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课的执教教师是从一个关注学生掌
握运动技能的角度出发,他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教学,如介绍了世界冠军的摆臂姿
势,运用了短跑竞赛中“经济性、实效性”的理论,要求学生必须跑直线。
可是,这种五指叉
开的摆臂方法是多么不自然,学生感觉很难受。
而在一条20厘米的窄道中跑,对一般的学
生来讲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用这种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竞技运动教学方法
来进行教学,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同时在教学中,更多表现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
主体,学生的快速跑学习成为了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第二节课执教教师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媒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验
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成为
了整个学习的中心。
当然我们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课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创设“冲出亚马
逊”的情境还是值得我们商榷的。
我们清楚快速跑教材主要是要练习学生“直线”、“快速”
和“有一定距离”的跑,改善步频与步长,提高蹬、摆及协调跑动水平,发展学生短距离快速奔跑能力。
它目标追求很简单,就是以最全速通过一定距离。
本课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更
多采用的是变向跑的“集合体”,不能很好反映“全速通过一定距离”的快速跑思想。
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应该把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三、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推进,好多体育教师把教学情境摆到了一定的位置,这是一个
可喜的现象,表明了大家更多从学生的角度来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主动参与
提供平台,但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
情境有助于激发
学生活动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但也不是什么教学内容都要非用情境不
可。
好的教学情境应该“短、平、快”,直奔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生理与心理特点是喜爱趣味游戏,将教学内容融人之中,最能引起
学生的注意,积极性也容易调动起来。
案例:
钻电网
初二年级学生负重练习的课,就是练习上肢力量,如果在一个足球门上拉了几根
绳子做的就像电网一样的东西,6个人一组来做练习。
老师要求小组成员相互配合,把队友
转移到对面去而且不能够碰到绳子。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组都是采用了小组人员配合
把队友托送到对面去的办法,但是由于电网的限制,几个同学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托举一个
人并坚持较长时间,其实这就是教师所预设的一个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
境中自主探索,相互协作,在愉快的气氛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练上肢力量采用负重手段,小学生可能经常采用搬运一些小的重物,比如沙包之类的
东西,如果让初中生也去练习这个的话,学生会感觉要求过低,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学习兴趣。
而本节课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这样的负重练习,不仅具有了锻炼的效果,还
具有挑战性,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诱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体验各种学习内容,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
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
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的过程。
2.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多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
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人到所创设
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体育技能。
滚动学习
蔽7滚动动作时,教师把动作要领告诉学生,然后进行示范,这以往是所有的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也采用依样画葫芦的办法来学会如何进行滚动,并以老师讲的要
领为标准。
这样的学习,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学习索然无味。
我们采取完全不一样的做
法,同样以滚动为例,为学生设置足球跑动中摔倒时、躲避危险时、游戏时、身上着火时、山坡上滚下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滚动动作,让学生认识滚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
意义。
教师通过精心组织、设计一系列恰当的学习活动,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
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让知识内化,让学生感到“体育就在身边”“生
活到处有体育”。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
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崇尚“效”—应创设简单有效、“含金f”大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了些什
么,因为真实的课堂就应该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
是真。
接力跑
曾听过一节“接力跑”的课,本课是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为媒介,在课堂上是想让学生在火炬传递的情境中掌握立棒式传棒、接棒技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
力。
执教者一开始拿出接力棒上举让学生说说他的这个动作像什么,由于接力棒与火炬的
差距太大,两三钟后才有学生说像自由女神,老师的反应还不错,问自由女神举的什么,学
生一起回答“火炬”。
这位老师连忙接上话茬,向学生们介绍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一些情况,甚至还介绍
了祥云火炬是由联想公司设计的,至此又过去了两三分钟。
听到这儿,不禁要问:
这样的情
境创设,还是体育课吗?
本节课气氛虽然热烈,而且也能引人入胜,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而且将近七八分
钟过去了,学生还是静静地站着,已经开始远离体育课程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本质。
其实,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只要说:
“北京奥运火炬正在全国传递,今天在我们的学校也进
行传递。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就可以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
过多的非身体锻炼因素干扰和弱化身体锻炼的本质。
体育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更
好地进行身体锻炼服务,应该为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提供支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
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
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
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具体
化、形象化、直观化,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模块三学生分组
教学分组是为了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数量,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
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目前对教学分组在范畴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有部分学者认为行政班级、教学班级都是
分组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我们所交流的教学分组是指在原教学班的范围内,按照不同的标
准,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教学,它是在保留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对教学班级授课制进
行改善而达到克服班级授课制缺陷的教学组织方案。
一、教学分组的类型
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应该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分组形式。
同质和异
质均是在教学分组中的一种主观判断。
1.同质分组
几个内容的同质分组
跳高教学,在一个跳高场地分别设置两个高度,教师提出凡能跳过1.30米的在乙区,跳不过的在甲区。
甲区学生跳过1.30米可直接转向乙区。
在跳山羊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山羊的高度进行练习,以及根据学生在练习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按问题分成小组,给出解决问题的处方进行学习。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水平区分,让学生各自完成不同的跑进
距离,或者以不同的跑速来进行练习。
同质分组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分
组,使得分组后组员各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尽量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在同一组内按照统
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能。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不
同组别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能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
同质分组教学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在同质分组中,因组而异对
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材设置,教学方法,重视适宜性和针对性,对身体机能素质好的学生,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释放他们的能量;
对体质较弱的学生,每堂课,学有所得,提高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独立性。
这也体现了我们常说的分层次教学,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进步。
2.异质分组
几个内容的异质分组
-一节课对武术套路进行复习,我们往往有意地把已经掌握技能者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
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帮助,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有条件开设游泳课的学校,老师们经常有意把会游泳者和不会游泳者安排在同一组
内,让会游泳的去教不会游泳的。
体操教学中,我们会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担
任指导和保护帮助。
异质分组就是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有目的地把不同特
征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以便于同一组内实现互相帮助的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能。
在异
质分组中,让技能好的学生帮助技能差的学生。
科学的分组教学目的在于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数量,使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
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兴趣。
根据学
生的体育状况及运动基础差异,使学生认识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
我们应该注意到,任何同质和异质的设想均是局部的,而不可能是总体的,出现的客观
结果和设想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按照学生体能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组,在体能方面是同质
的,但是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方面,却不是同质,在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方面也
无法做到同质。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上述两种设想的局限性而否定了两者的合理性,作为一
种教学组织形式,只能在某种条件、某种时间的限制下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用一种办法解决
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的前提下,选择一种合
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二、教学分组的运用
教学分组不仅可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而且还为发挥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交往和提高社会性提供了空间。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根据班
级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异质(或同质)的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的某个
阶段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最后组织小组间的比赛,促进师生之间、同组同学之间、异
组同学之间相互切磋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过程。
一般在单元的开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素质特点、兴趣爱好
特点等,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而且要让各个小组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教学 技能 小学 体育 专题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