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3583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8.60KB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Word下载.docx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C)。
A.显性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可接受原则
16.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
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B)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B.孔子C.王夫之D.孟子
17.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C)。
A.教学文件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D.教学指南
18.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夸美纽斯
19.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
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21.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
A.模拟直观B.实物直观C.语言直观D.场景再现
22.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B)。
A.凯洛夫B.夸美纽斯C.昆体良D.赫尔巴特
2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课堂教学B.班C.课D.时
24.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A.科学性B.系统性C.育人性D.量力性
25.教学过程始终具有(A)。
A.教育性B.生产性C.间接性D.引导性
26.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B.模拟直观C.语言直观D.课件
2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A)。
A.首要工作B.核心工作C.重要工作D.基本工作
28.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通过(B)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A.评课B.说课C.听课D.讲课
2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B)。
A.基本环节B.第一环节C.中心环节D.最后环节
30.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D)提出的。
A.马卡连柯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巴班斯基
3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32.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C)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与测验B.测验与考试C.考查与考试D.口试与笔试
3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A.榜样B.修养C.陶冶D.锻炼
34.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D)。
A.基础作用B.决定作用C.制约作用D.主导作用
3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C)。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36.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C)。
A.影响作用B.制约作用C.导向作用D.积极作用
3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D)。
A.集体主义品质B.爱国主义品质C.共产主义品质D.道德品质
38.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C),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A.道德意志B.道德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39.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A)。
A.自我教育能力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自我认识能力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C)。
A.为了一切学生B.为了学生的一切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D.为了每个学生
二、判断(每小题1分,1×
15=15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
)
1.1939年,凯洛夫《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2.现代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
(√)
3.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6.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和伦理学范畴的德育是有区别的。
7.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10.“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1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办学的结构。
12.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13.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看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1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15.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三、简答:
(第1小题6分、第2、3、4小题各5分,共21分)
1、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
(2分)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2、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分)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1分)
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3.简述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①目标明确,完成任务。
(1分)②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1分)③结构合理,充满机智。
(1分)④媒体有效,方法适当。
(1分)⑤语言科学而艺术,板书有序,科学合理。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①在联系各方面教育力量中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
(2分)②班主任在班集体形成中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
(1分)③在教师完满人格形成的积淀作用。
(1分)④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四、论述:
(每题12分,2×
12=24分)
1、试析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①高尚的师德(3分):
A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
(1分)B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1分)C教师的师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
②现代人的素质(2分)
③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分):
④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2、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①简述本命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交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双方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实现着共同的教学目标。
(3分)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它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
(3分)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指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和落实。
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变化的结果上。
(3分)④贯彻这一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是亦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试题参考答案
40=40分)
1.A2.B3.B4.B5.A6.D7.A8.A9.A10.B11.A12.B13.C14.C15.A16.B17.C18.A19.A20.A21.B22.B23.A24.C25.A26.C27.A28.B29.B30.D31.A32.C33.C34.D35.C36.C37.D38.C39.A40.C
1.×
2.√3.√4.√5.×
6.√7.√8.√9.×
10.√11.√12.×
13.×
14.√15.×
[评分说明]
(1)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
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
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
(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1、答案要点:
3分):
2、答案要点为:
①简述本命题的含义:
注;
本提答案学生可以主观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酌情得分。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五)
1.( D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B )。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D )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B)
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C.教育预测D.教学目标
7.( A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B )。
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B )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B.模拟直观C.语言直观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 C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____D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C)
A.壬戌学制B.壬寅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D)
A.《义务教育章程》B.《义务教育法规》
C.《德国义务教育法》D.《威码学校章程》
16.教学过程的特点不包括(B)
A.间接性B.直接性C.发展性D.复杂性
17.下列哪一原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D)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科学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8.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经常最广泛的教学方法是(D)
A.谈话法B.讨论法C.个案分析法D.讲授法
1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由下列那一位教育家提出的(C)
A.布鲁纳B.赞可夫C.巴班斯基D.布卢姆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D)
A.主体性和示范性B.个体性和集体C.复杂性和繁重性D.长期性和长效性
21.教学艺术的特点包括(A)
A.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B.间接性.形象性创造性
C.形象性直接性创造性D.直接性情感性创造性
22.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D)
A.集体主义品质B.爱国主义品质C.共产主义品质D.道德品质
23.学校正式出现在(C)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
24.启发性教学中“启发”一词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
这一教学要求是由大教育家(B)提出来的。
A.孟子B.孔子C.王夫之D.苏格拉底
25.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学科提出来的是(A)
A.培根B.康德C.卢梭D.洛克
26.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B.政治C.社会D.文化
27.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28.“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29.评选班级“三好学生”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D)。
A.情感陶冶法B.实际锻炼法C.说理教育法D.奖惩激励法
30.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B.师生关系C.学校与家庭关系D.同事关系
31.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
32.(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B.16C.17D.18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
34.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B)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A.学生B.教材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
35.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师要区别施教。
其中初二是初中生活的(D)。
A.“适应期”B.“选择期”C.“发展期”D.“关键期”
36.测量学生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
(A)。
A.试题的信度B.试题的效度C.试题的难度D.试题的区分度
37.人本管理理论认为(A)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因素。
A.人B.财C.物D.时间
38.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B)。
A.高尔基B.加里宁C.第斯多德D.乌申斯基
39.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C)。
1.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师范性(√)
7.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8.“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9.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10.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1.“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12.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13.教导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14.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5.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1.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2分)②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2分)③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2分)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应该相信;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分)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分)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分)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1分)③发展学生的体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分)④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分)⑤应注意的不良倾向:
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创造才能的发展,忽视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的培养(1分)。
4.简述中小学的主要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道德教育。
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其本质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个体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
它具有以下的涵义:
第一,“教育”具有“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即陶行知所言是“教学做”的统一,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第二,“教育”是一个耦合的过程:
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第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第四,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第五,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学生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
(以上个要点各2分;
本提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得分)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其方式包括: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分);
②运用讲授法要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 答案 公共 教育学 试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