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3225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18KB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Word下载.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用题作为每天必做的功课来练习,一般成语、病句、排序必有,外加一道其他类型的语用题(仿写或概括或虚词填空或图表等等)。
分析答案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要让学生知其所以,还要知其所以然。
能力上我们差一些,但我们相信勤能补拙。
(一)文言文
文言文复习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根据必修五本教材中的文言篇章本身的特点,都要有所侧重的地再学习一遍,这一遍的学习绝不是所谓复习的走马观花或是一目十行,而是要比新授更严肃,更有目的的深入和拓展,真正训练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不能高考考什么就复习什么。
其次再为了高考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句子翻译。
2、文言实词解释与积累。
3、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4、文言知识梳理。
5、文言事件归纳与传记人物评价。
6、文化常识积累。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这一块的复习是这样想的,虚词不立专项,因为专项讲太抽象太复杂不容易接受且耗时太多,把虚词插在文中来总结。
这样学生就有感性的认识,系统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
例如在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的复习中,注意“之”的意义和用法,几乎每一个“之”都做到了条分缕析。
而在第二册的《兰亭集序》中“之”字比较多,因此在这节课的复习中总结“之”的用法和意义。
在总结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的理论,选择学生能接受容易记忆的方式总结。
如,动词﹢之;
介词﹢之;
名词﹢之﹢名词;
名词﹢之﹢动词;
句式倒装的“之”;
作谓语的“之”等等。
其实文言“之”字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着神秘却又可以理解的联系。
在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关系中,主宾形成的定中关系其中“之”就基本上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的“之”就基本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谓宾之间和介宾之间的“之”就应该是代词,而形成的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中的“之”就是一种标志,于动补之间的“之”字就是补语的标志,这样在六大语法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之”的有关用法。
如: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名词﹢之﹢动词,即主谓之间的“之”)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名词﹢之﹢名词,即定中之间的“之”)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动词﹢之,即动宾关系中的“之”)
4、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之,即介宾之间的“之”)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动词﹢之﹢深而无不在,即动补之间的“之”)
6、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7、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等等这些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公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对其他的文言知识点也是尽量想办法教给学生比较简单的方法,化难为易,给学生一点规律。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用具体的练习做充分的训练。
整个复习时间约在24课时。
(二)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这一模块分值不小且难度很大,可以说除了作文,诗词鉴赏可以和现代文阅读一比难易。
因此这一模块也是学生很头疼的地方,但硬着头皮也得复习。
计划时间在15课时左右。
诗词鉴赏的复习主要抓住三大块:
形象、语言、技巧,按以下的思路进行。
1、通过“五看”抓关键词语,把握主题情感。
“五看”是指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看题干。
题目、作者、诗句、注解、题干总会或多或少的透露出诗歌主题情感的一些信息。
进而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并进一步给诗歌分类,看所考诗歌属于哪一类诗,从而加深理解和判断自己分析的主题的准确性。
进行一定数量的诗句练习,而且是单一化的训练。
2、通过鉴赏的三个命题层面把握诗歌的形象。
三个命题层面:
(1)“是什么”:
即有何种或哪些形象?
(2)“怎么样”:
某形象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
为什么写这一形象(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谓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的生活图景,即寄寓了诗人情感的人、景、事、物。
形象,一般可分为意象、意境和抒情主人公。
这样就可以在把握了主题情感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有关命题。
3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进行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形式。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各种相关知识。
我们首先要清楚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会辨析。
最后再落实到具体操作上。
表达技巧的训练要理论结合实践,在诗歌手法的分析中强化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切忌理论和实践分离,汤是汤水是水,汤水相容才能理解其中百味。
如,让学生理解“虚实相生”这一手法就可以拿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诗句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再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实景“尽荠麦青青”,虚是为实服务的,虚写昔盛更显今衰。
“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但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4、语言鉴赏,相对于前两项较容易且高考涉及也较少,进行相应的训练就可以。
语言的特点一般用如下词语来概括: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等
5、其他的题型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成语
此考点分值不大,且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易得分也易失分。
大约用7课时完成一个系统训练。
1成语辨析的基本思路:
两掌握两判断。
“两掌握”一指掌握成语本身的意思,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或者常用义。
二指掌握选项语境的意思,弄清楚语境需要哪一种词义。
“两判断”一指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二指判断该成语题的正确答案。
2、辨析成语的使用特点。
可辨析成语的褒贬色彩,可辨析成语的语法功能,可辨析成语的语义,可辨析成语易混的特点,可辨析成语语义的轻重,可辨析成语表意的谦敬,可辨析成语语义的适用对象,可辨析成语语义与语境义是否重复。
等等,师傅领进门,修行就在个人了。
3、训练的方式:
可单独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理解成语语义,可以辨析的方式辨析易混成语,可以单项选择的方式强化考点。
这一考点的复习方法一种是集中起来讲成语的相关理论知识,当然是在实践中讲解,第二种是把成语当作每天必练的练习。
(四)病句
这一考点同成语一样,分值不大,只是除了选择题的形式外,还有修改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易得分也易失分。
虽然分值不大,但训练难度很大。
约用8课时。
1、强化准确的汉语预感,这一行为不能用专门的时间进行,但可以在阅读复习中利用对文章的朗读来强化,好像很繁琐,而且效果不明显,但实在有必要。
准确的语感有益于病句辨析,也有益于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益于作文语言的流畅。
何乐而不为呢?
复习中的点滴同样修养身心。
2、通过汉语语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病句的病因从而达到有效辨析。
汉语语法的基本构成是:
主、谓、宾、定、装、补。
在病句复习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
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专项但是是敲门的砖,是一种思考方式。
3、强化病句的六大病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些不是要口头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和懂得病句的这六大病因,并能很好地判断和修改。
4、具体的训练方式:
——病因的具体解析——具体例子的针对性练习
——综合性例句的病因判断练习
——高考形式的选择题练习
——高考形式的动笔修改练习
——每天必修作业式的练习。
具体病因分析举例说明——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状语和中心语不当 动词与补语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并附上具体的例句,要体现由易到难的教育规律,也能体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五)科技短文
这是一个设三道题9分的考点。
作为考卷中的第一大题,题答得如何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情绪。
因此在这个考点的复习时,我们也须用心去琢磨。
安排5课时,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
在复习中强调:
1、读懂文章。
这是一个很笼统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阅读要求。
2、条分缕析,归纳每个语义段的内容。
3、重点把握文中特殊的词句的内涵,如,文中的代词指代的准确内容,文中的概念式词句,文中各句子的关系,是因还是果,文中的领属性词语,文中的对象式词语等,文中的已然未然的事态特点,文中肯定否定可能也许等语义语气的表述等等,尽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准确把握文章。
4、真正理解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设题的意图,不能似是而非,似懂而实际不懂。
5、强调答题时要按照选项的信息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区间用笔标好,然后逐句比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个词的差别,一个关系的的差别,一个选项删、调、改、换之后的差别等等。
有人给社科短文的选项归纳出了几个特点:
张冠李戴,关系倒置,强加因果,偷换概念等,我想这也是有心者的心思,而心到细处也自有收获。
(六)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
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约用12课时集中练习。
以下几点是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必要前提:
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
③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④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
以下是我们训练现代文阅读的一点思路:
1、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堂练习,阅读的第一步是默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述对文章的理解,我叫它认知整体。
2、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每一段的内容或者每一个语义段的内容。
按照写了什么,有怎样的特点,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思路来理解和把握。
只是要条分缕析。
3、认识文本的表现手法,把握文本一些特殊词句的结构作用及一些富有内涵的词句的含义,做到基本上心中有数。
如,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如象征、对比、联想、比喻、线索、景物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的方法等等一些阅读基本知识。
4、认真审题干。
题干即考试题目的要求,题干是考卷联系考生和正确答案的最基本的桥梁,学生必须对这座桥梁的构造了如指掌才能安全渡河。
其实题目虽然不能明白说出答案甚至有时很隐晦,但我们必须明白答案就是根据题干得来的,因此必须清楚题干的意思。
5、整合概括答案的原则,尽量用文本中的有效语句,尽量不要凭着着感觉写答案;
文本中的有效语句不是照本宣科,要作有效地整合,保留有效词句加上适当的连接词,保证语义准确流畅。
5、按考试要求分文体练习,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两大部分。
训练时坚持落实到位的原则,单项和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单项就是按题型训练,如小说分成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结构几大块单项练习,然后再一个文本一个文本的综合练习。
应该说,练比不练强。
如分单项练习标题的作用时,我们用《棉窝》《收藏阳光》这两篇文章为例体会标题的作用。
体会归纳如下:
1明确题目就是线索,其作用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结构的作用,即作为线索,起到贯穿全文情节材料事件情感等相关内容的作用。
二是内容上的作用,通过线索贯穿的内容写出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是如果涉及到表现手法等写作技巧的作用,就要把用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表述出来。
如《收藏阳光》的线索作用,作者通过收藏阳光写出了冬日村寨在阳光下和谐宁静的美好生活。
作为线索贯穿了大地,村寨,村寨里的人在阳光下的美好,由实到虚,层层深入。
在内容上,生动写出了自然美和风物美,更写出了一茬茬乡村人的心灵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和谐宁静的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收藏阳光”运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
(七)作文
一遇见作文,学生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确实,作文对备考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头两个大,但是就是三个大也得复习。
一轮复习完成三个方面训练,一是准确的审题立意,二是合理的布局谋篇,三是快速的连缀成篇。
大约12课时,因作文单项难度大容量大,不能连续课时,因此分成三个小模块穿插在其他模块中。
1、审题立意用时4课时,就是给材料审题。
不谋篇也不成文,就让学生分析审材料立意。
先发散思维,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即多角度,然后让学生在分析比对中分析理解材料中的哪个角度才是最佳的。
在复习中教师尽量体现组织者和主持者的作用。
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研究中发现问题承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自己思考得来的印象就深刻。
具体举例如下:
1、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身躯,却凭借枯树,以盎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木棉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姿展现自己的风采。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一只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
“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整容。
”
蝴蝶说:
“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
“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
“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往,也在未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
有一位哲人说过:
“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你觉得怎样呢,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以上材料为例,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是这样做的:
(1)学生自由发言,以自己认为的重点为重点各抒己见,教师做一下记录。
(2)学生比较总结,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哪个角度哪个立意或哪几个角度哪几个立意是比较好的可以在本次作文中胜出的,并分析原因。
(3)教师做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教师的方法仅做参考)如:
审题角度:
材料
(1)要先区分大角度大方面大方向,材料中出现并列的两种事物,即,紫藤萝、木棉。
立意就以此为大的角度。
审视两者在材料中的立意角度有三。
材料
(2)要找重点句,就是文中能体现材料主要意图的词句。
(2133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做好与新课程的衔接,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高考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措施及方法
(1)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
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
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
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
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
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诵读名句名篇。
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9篇古文和14诗词曲。
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③诵读字、词(包括熟语)。
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
二是教材中的几个“附录”的内容。
④时文美文。
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
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
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
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⑵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辨音、辨形、辨义)。
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
4、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
5、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
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
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
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
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
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6、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8、作文——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
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
⑶自由阅读,开阔视野
继续每周1——2节的自由阅读课。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是解决“下锅之米”的关键环节,要利用好。
“自由阅读”不能搞“放羊式”,教师要加以指导,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对优秀文章,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如讨论,评议,写读书笔记等。
(1)阅读范围:
名著、时文、报纸、杂志、读本等,各种题材均要涉及,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容量。
(2)阅读方式:
速读,写读书笔记。
速度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在课前15分钟,统一印发资料,根据要求写心得,当堂收回,当堂批改。
浏览,捕捉有益信息。
浏览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浏览时,一定要注意记笔记。
精读,研究布局章法。
特别是对于典范文章,要从析立意入手,研究结构布局。
⑷常抓作文,注重系统
要化极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经营好“作文餐厅”。
作文教学要突出落实各种基础文体的要求和训练,要将语言出彩贯串于平时教学,同时要做到
(1)长与短结合(即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
(2)文与纲结合(成篇训练与拟提纲相结合);
(1200字)
实现的目标:
1、能够系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建立起语文知识体系。
2、明确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比重。
3、掌握最基本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时间安排:
复习方法:
1、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2、以学生为主,勤反思多反馈。
具体操作: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字音目标:
明确字音题的题型及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明确答题方法。
时间安排:
(1)集中4课时练习六册书中课下注释带拼音的字词。
(2)分散复习,以核按纽提供的字音材料为主。
2、字形目标:
明确字形题的题型及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明确答题方法。
时间安排:
集中4课时的时间,以书写正确字形为主。
分散复习为主。
3、词语熟语部分:
目标:
明确词语题的题型及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集中3课时记忆一些重点词语,2节课做练习题。
分散复习,教师选择常见成语讲解造句。
近异词辨析目标:
明确辨析方法。
掌握虚词知识特别是关联词知识。
时间安排;
集中3课时训练。
4、病句目标:
明确病句类型、题型及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明确病句题的辨析方法。
集中4课时训练。
5、标点符号目标;
明确标点符号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总结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够使用标点符号。
集中2课时训练。
(3670字)
语言文字运用篇
计划一:
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
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
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
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à
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
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
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
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
”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
”。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
”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一轮 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