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2934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8.97KB
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
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
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
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2016·
浙江平湖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D.冰雪覆盖扩大
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
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第5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
A.水热B.光照C.风向D.水源
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空间性D.综合性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据图示信息可知,地形因素是造成该山地牧民季节转场放牧的原因,不同海拔处水热条件不同。
第7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特征,本题的转场放牧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B.差异性
C.无序性D.整体性
9.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8.D 9.B
解析 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8题,由图可知,碳循环过程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实现迁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正确。
第9题,读图可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将岩石圈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圈中的碳元素(CO2)增加,故选B。
浙江富阳质检)“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
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1.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0.A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的经过的地点分析所在地的气候,得出所对应的自然带。
①在德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正确;
②在哈萨克斯坦,是在中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草原带和荒漠带,故B不符合题意;
③是新疆的乌鲁木齐,是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故C不符合题意;
④是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D不符合题意。
第11题,从图中可知国际铁路大通道经历了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关联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3.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 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各要素之间是双向箭头,体现出各要素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13题,水能资源丰富应具备两个条件:
落差大、水量大。
落差大与起伏的地形有关,①正确;
水量大与降水量大有关,③正确。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15.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4.B 15.A
解析 图中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4题,非洲西南部由于受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热带荒漠带(③)呈南北狭长分布,因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第15题,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纬度越来越高,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7.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
答案 16.A 17.B
解析 第16题,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17题,自然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首先考虑山体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
纬度越低且海拔的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带谱越复杂;
反之,纬度越高且海拔越低的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带谱越简单。
费沙岛地处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积岛,岛上拥有沙丘、雨林、河流、淡水湖。
结合图形,完成18~19题。
18.对岛上雨林广布的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纬度较低,雨热充沛
B.雨林下沙地土壤肥沃,利于雨林生长
C.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D.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19.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与Ⅳ地带比较,Ⅱ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 )
A.靠近市场B.科技水平高
C.土地租金低D.草场资源丰富
答案 18.B 19.A
解析 第18题,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因此B项推断不合理。
第19题,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Ⅱ地市场广阔。
浙江余姚模拟)读“①(105°
E,26°
N)、②(128°
E,42°
N)、③(90°
E,43°
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
21.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
答案 20.A 21.B
解析 第20题,①地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②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③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
据此判断,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1题,①②两地一个在我国南方,一个在我国北方,故①②两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
②③两地一个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一个在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降水不同造成的。
22.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
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D
解析 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带性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在山前有水源的地方形成了绿洲,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4.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23.D 24.C
解析 第23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第24题,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25.有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影响和渗透
B.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不会变化
C.各要素都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D.各要素对整个环境的影响都不一样
解析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地带分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它在40°
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分异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寒带苔原 4000~5000米之间
(2)没有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红壤 褐土
(5)亚马孙河流域
(6)低纬地带
27.(2016·
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图________;
图乙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出__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乙 纬度地带
28.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________,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1967年,阿斯旺大坝(图中B处)建成。
以后的几十年中,A处的三角洲海岸不断后退,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光热充足或夏季高温干燥
(2)纬度地带
(3)由于阿斯旺大坝的拦蓄,入海泥沙大大减少,淤积减轻;
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植被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盛产葡萄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光热充足。
第
(2)题,植被带南北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
第(3)题,由于阿斯旺大坝拦蓄入海泥沙,入海泥沙明显减少,淤积减轻;
入海水量减少后造成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利用了部分河水;
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
加上人为滥伐流域内的野生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
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 第
(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地势的变化。
第
(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 地理 复习 阶段 检测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