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创新之路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2201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98KB
海底捞的创新之路Word下载.docx
《海底捞的创新之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捞的创新之路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底捞令火锅乃至餐饮行业其他业态、品种形式同行咋舌的员工免单权,以及赋予大(小)区经理、店长等不同层级员工的其他自主决定权,从结果上来看与丰田的现场管理体系相近,激发了各级员工的参与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对顾客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厂商让利体系,海底捞赋予员工自主权力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对顾客不同形式的让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顾客对店家暴利的观感印象”。
激情悖论,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的现象相悖:
海底捞员工工资与其他同行薪酬水平相当,却更有服务的自觉与激情。
在海底捞出现这种看似相悖的情况,源于海底捞为员工提供了超越预期的激励(这与海底捞向顾客提供的服务超越预期相似),包括妥善周到的衣食住行安排,以及完善的晋升体系(有多个基层员工晋升到高级经营层的示范案例)。
同样,许多管理学者或自认为在管理实务很有一套的企业家无法理解的海底捞人治悖论,也并不违反管理科学,因为管理科学除了广为人知的科学原则外,还涉及心理学层面的互惠原理。
颇值得玩味的是,三方面经验也恰恰暴露出海底捞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海底捞向员工提供的后勤安排既然制度化、日常化,也就逐渐与员工预期持平,无法再带来惊喜,反而可能因为地区、分店管理人员的个别疏忽触发不满,更不会再因为享受到相比其他餐饮企业员工更好的后勤服务而始终甘愿高强度劳动付出。
另外,还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当海底捞的学习者、模仿者也开始像海底捞那样优待员工后,水涨船高,“相对剥夺效应”发挥作用,开始反过来削弱海底捞的对比优势。
这样,也使得海底捞更难满足员工的预期了。
事实上,海底捞已有一些在职、离职员工就此在网络上提出强烈不满。
更大的问题在于,海底捞早期做大扩张带来的草根员工、农村子弟快速晋升的神话,当今已经无法再现,示范案例的“成功无法复制”。
长此以往,员工自然离心离德,对以往可以忍受的铁腕管理,也会表现出不配合。
另一方面,海底捞服务方面的持续创新变得越来越难。
海底捞之所以有如此美誉,是因为顾客享受到了“超于预期”的优质服务。
但是,当那些曾经让顾客惊喜不已的服务细节变得习以为常之后,惊喜就悄然消失了,所谓的变态服务,就成了常态服务。
顾客会觉得这是我理所当然应当享受的服务,而不再心怀感动了。
更有甚者,顾客会理直气壮地主动提出“无理”要求,做出“无理”的行为。
比如,有的顾客在买单时,会把调料台上的水果全部打包带走。
服务员觉得不妥(海底捞的利益明显遭受了损失)。
但这些老顾客早已知道海底捞的服务策略,就会“据理力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在海底捞应该享受的待遇。
店员如果不主动提供,顾客还会主动索取,甚至就此闹出矛盾。
海底捞的掌门人张勇的梦想是:
“我要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但是海底捞没有采用吸纳风险投资,加盟扩张等可以使其更快扩张的方式,因为张勇觉得,这样也许可以让海底捞做得很大,却很难让海底捞做的很久。
面对现在的规模,张勇其实充满了忧虑。
“我常常感到危机四伏,有时会在梦中惊醒!
以前店少,我自己能够亲自处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干部情况我也能了若指掌。
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层层的敢不去管,而有些很严重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
所以,我总担心,我们几十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
张勇的担心很有道理,梅特卡菲定律指出,人际网络的价值与网络成员个体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由此。
随着网络组织内个体数量的增长,其间的人际关系复杂程度呈平方增长,自然,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呈平方增长。
一方面,为了应对扩张,海底捞主动开始了制度化的探索,比如引入绩效考核、晋升考核等。
这些制度化的措施作为标准的化身反过来又对人治形成了冲击。
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并要求所有的员工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制度化的管理。
而制度化管理与人治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
“竭尽全力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条定性的规则,如果蜕变为一条条具体而微的细则(定量的规则)就预示着人治的混乱。
人治的混乱最坏恶果就是导致激情的散失。
此外,要想复制扩张,海底捞就必须培养出足够多的胜任管理者和胜任员工,然后充分授权给他们。
虽然为此成立了海底捞大学,等和和麦当劳等不同,海底捞复制的是服务,是激情。
技能是可以培训的,但激情是不能培训的。
有激情的员工是任何大学都培养不出来的。
这才是张勇真正的忧虑所在。
西方的制度化管理将管理大致视为一门量化的科学,海底捞式的人治化管理,更多的是将管理视为一种艺术。
管理不仅仅是科学,管理也不仅仅是艺术。
海底捞式的人治化管理,已经将管理艺术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要实现企业掌门人张勇所提出宏大开店计划并长久平稳发展,必须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治化管理中找到平衡,健全制度管理。
这么说是容易的,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海底捞如何才能捞的更久,捞得更大呢?
海底捞,从服务价值向均衡价值升级
容纳咨询顾问机构董事长,国内著名战略与管理专家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非常欣赏并且认同海底捞在服务价值上的诸多创新,因为这些均是从顾客利益出发的,一切以顾客消费体验为核心,可以说,抓住了本质。
包括人性化及更加丰富内容的等位区(水果、小零食、游戏、涂指甲、擦鞋等等),热情的服务,对顾客的细致关怀,这些当然是海底捞当前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很多顾客选择去海底捞消费者的重要理由之一。
然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服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价值正在同行不断同质化的追赶中消减,同时也在顾客不断高涨的期望中变得平常,因此,我们不禁要问,海底捞是不是只要做好了服务就能一劳永逸的健康、快速成长呢?
服务创新随之带来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极致要求是否能令所有的连锁门店一致呢?
如何才能解决好规范化管理与团队文化建设之间的平衡?
对于海底捞,当前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
服务价值的过度传播和放大已经令消费者聚焦,作为餐饮业最核心的价值产品本身的价值反而成为次要因素,这恰恰值得企业去反思和修正。
由于服务的突出,很多去过海底捞的消费者会说:
服务挺好,但是菜品很一般!
这种倾向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的口碑效应,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断传播,会造成消费者对海底捞价值的单一化认识,必将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思考的战略性命题。
即海底捞必须重塑价值,从服务价值向均衡价值的升级。
事实上,海底捞的菜品应该说处于同等企业的同一水平甚至略高的水平,但是因为顾客对服务价值的突出体验,忽略了产品体验,而海底捞在产品研发、产品塑造、产品价值推广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第二:
海底捞的服务价值创新乏力,而企业规模化扩张急需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因此在管理导入与原有的人性化管理的变革成为当前的焦点。
如何处理好这种变革,如何做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平衡是海底捞的最核心要解决的企业命题。
第三:
海底捞品牌升级与品牌重塑的需求。
事实上,一个企业发展的非常顺畅,品牌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甚至企业成为争相模仿和学习的模范的同时,恰恰是企业最高风险的时候。
当前,媒体、个体消费者、行业对海底捞模式的过热关注反而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这对于企业在品牌升级、建设、传播、重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针对海底捞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专家、消费者开始站在对立的立场来审视海底捞。
这些对企业其实是很好的警示,也需要企业特别关注当前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在企业发展上,本人给海底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从服务价值向综合价值的升级
作为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当前在店面选址、环境建设、运营管理、文化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海底捞的确做到了领先。
但是不得不说,在产品的创新、菜品的研发等方面还需要战略性的考量,投入精力进行建设。
要知道,许多餐饮企业即使服务创新缺乏,但是菜品的出色依旧可以吸引回头客。
菜品是餐饮的核心和本质,这一点,海底捞应该象服务创新一样,把产品创新作为长期战略,不断发展,成为另一个核心价值点,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成长。
管理升级与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化
作为连锁型的餐饮企业,标准化的管理是必须要做到的,这不仅仅是企业规模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
一个餐饮企业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才能降低出错率,确保食品安全。
要知道,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核心命脉。
在企业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建立绝对严格和标准的制度是必须的。
那么同时,如何保障企业的活力和人性化呢?
这一点就是在店面部分和消费者接触部分的管理创新了。
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和管理弹性的建设是海底捞的特色管理部分。
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制度是死的,但是人是有活力和思想的。
当前海底捞最大的问题是要把文化建设的工作标准化。
为什么海底捞的张勇先生感到压力很大,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文化建设缺乏标准化管理,还不能完全放手,必须依靠灵魂人物推动。
因此,在未来,培养领导者、培养接班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规范化文化建设推进应该作为海底捞企业领导者最核心的任务来抓。
重塑品牌的价值
在当前盛名之下的海底捞,如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随着产品创新的推进,把企业的复合价值及品牌的全新内涵传递出去非常重要。
降低公众的期望,自己把自己从神坛上拉下来,回归普通餐饮企业的本色,反而有利于海底捞的成长。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公关部门、规划企业的品牌传播、科学合理的引导公众和消费者,避免为企业经营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咨询的从业人员,我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公众、消费者、媒体给海底捞更多的关爱,为其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海底捞并不完美,海底捞还在前行,我们应该给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企业以支持。
只要这个企业发生的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一切都可以改善。
海底捞需建立具有市场认同力的经营生态圈
北大纵横高级副总裁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海底捞是成功的。
海底捞火锅刚出现时,在朋友的推荐下去尝试了一下,确实感觉到很多欣喜,那一阵已成为和朋友们吃火锅的不二选择,并且推荐给了很多朋友。
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现许多如小肥羊、金鼎轩等餐饮公司也开始学习海底捞的一些做法,海底捞对我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了。
近期,如果吃火锅的话,海底捞仍是我主要选择之一,只是不唯一了。
从管理咨询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海底捞,则需要更长时间来判断其成功与否。
企业的经营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稳定和平衡,我把它称为企业的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包括圈内和圈外两部分。
这个圈子里,核心成员包括了股东、管理层、员工、供应商、顾客,圈子外层则包括了潜在成员,即投资者、职业经理人、职业人群、厂商、消费者。
当核心圈子越稳定时,则潜在者进入圈子的可能性越大,圈子也会越来越大,企业就会越做越盛。
圈子里的成员们,如何平衡呢?
要看付出与所得。
股东投了钱是需要回报的;
经营层参与了创业,需要高于市场职业经理人的回报预期;
员工投入了自己的劳动,需要有不低于市场价值的回报;
供应商提供了产品和服务,需要给予相对的合作机会和价格回报;
顾客付了钱,当然希望有高性价比的服务。
海底捞初期的成功,在于改变了行业的规则。
在海底捞的模式下,提供了较其它店家更高的服务标准和更多的服务内容,比起其它店家来说,实际是创新了产品和服务,从而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顾客不但消费了食物,还消费了更多的服务。
同时,在价格与其它火锅店相比不高的情况下,实际形成了一种相对于其它火锅店家的价格优势,相当于降低销售,或者说是给了顾客赠品。
这种促销手段在初期配合更好的服务应该是促进了顾客的消费,所以海底捞火了。
因此,市场创新加上促销,是海底捞成功的关键。
海底捞的这种模式,也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包括员工培训、员工薪资、员工待遇、员工数量等。
这里,既有股东的利益出让,也有经营者的利益出让,当然在创业感召下,也有员工的利益出让。
但这种模式,如何能够长期发展和生存呢?
海底捞有了初步的成功,能不能成为长寿企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当务之急海底捞需要进一步清晰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好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起规范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变人治为法治,形成标准的程序和标准,将原有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素规范和传承发扬下来。
同时,海底捞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股东、经营者、员工、供应商、顾客之间的价值规则,使之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进一步内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准则,真正形成海底捞经营生态圈中具有市场认同力的规则。
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来的海底捞,必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回归企业本质,管理预期
仁达方略董事长助理
所谓“变态”,也就是说不属于常态,也很难以常态去理解。
当“变态”成为海底捞服务的代名词的时候,媒体的聚焦效应加上国人的从众心态,海底捞注定成为一种现象,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这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成功。
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变态”往往只有一种宿命——成为常态。
这主要源于两种方式:
1、变态主体退化成常态或消亡;
2、随着整体社会环境进化,当前的变态成为一种常态。
关于海底捞还能捞多久的话题,其实就是他终究会以何种方式、如何转化为常态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回归企业的本质来思考和探索。
服务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但是,热情服务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理行为,必然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一方面,从公司内部考虑,受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影响,面对不断提升的员工需求及不断缩小的晋升空间,海底捞能否合理处理这个问题是关系其服务价值持续创造和创新的一大考验;
另一方面,受习惯化的消费者期望值不断提高和竞争对手跟进策略的双重冲击,海底捞服务的“变态”程度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持其市场持续创新能力是其面临的另一重大考验。
其实这两大考验其实是一个问题,即内外部“预期管理”的问题;
在不改变固有战略的基础上,海底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明确企业使命,合理管理消费者预期
从理论上来讲:
人性贪婪,消费者的预期永远无法满足。
“超越预期”固然重要,但作为经营性企业而言,明确而清晰的承诺才是企业的立业之本。
一口吃不出胖子,在海底捞成为现象之后,经营者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巩固而不是冒进式创新。
首先,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家和管理层在界定和传达企业使命(或“价值承诺”)时一定要清晰而明确,避免歧义和误导。
从海底捞官网的企业简介还找不到明确的“企业使命”(或者说“价值承诺”);
在这种情况下,“超越预期”很容易将消费者带入误区,消费者成为被宠坏的小孩。
其次,消费者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是要追求绝对优势,而是追求相对优势。
在海底捞现有的服务已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想清楚什么是我们可以明确承诺并一定会做的?
什么是我们努力追求和突破的?
在作出明确的取舍之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清晰的向社会传递这些信息,合理的去管理和引导消费者的预期,是解决上诉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在清楚定义了什么是我们明确承诺一定会做、什么是我们努力追求和突破的基础上;
我们还必须精心培育创新和突破的土壤,建立并不断完善完整的价值创新体系,帮助我们不断实现我们的追求和突破!
二、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合理管理员工预期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服务优势源自内部员工的服务热情,而如何维持员工的服务热情是海底捞的另一大难题。
为员工的父母寄生活费,给员工子女提供免费学校、为员工及亲属设立了专项基金……为员工提供超越预期的“惊喜”式后勤服务和关怀来激发员工热情,可以说海底捞当前的成功源自文化体系建设的成功。
但是,笔者以为:
“热情的激发靠激励,但热情的保持靠的是企业价值观塑造和基于企业价值观的习惯养成。
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海底捞必须由文化建设走向文化管理。
一方面,海底捞向员工提供的后勤安排已然制度化、日常化,也就逐渐与员工的预期持平,无法再带来惊喜;
另一方面,随着海底捞的逐渐成熟,海底捞早期做大扩张带来的草根员工、农村子弟的快速晋升空间愈来愈小,示范神话必将落幕;
最后,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跟进策略导致的“相对剥夺”效应必将显现,反过来削弱海底捞的对比优势。
其实,这不仅是海底捞发展过程中迟早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发展规律。
即:
从人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这就如一层窗户纸,不捅破,永远在里面绕,一旦捅破则必然打开一片新天地。
据了解,为应对扩张,海底捞已然开始了制度化的探索,比如引进绩效体系、晋升考核体系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是在建立和健全这些制度时,必须以一贯的企业文化为指导核心,将前期文化成果合理融入制度之中,同时融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在保持文化不走形的基础上进行宣贯、教育和落实,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只有真正的完成这个过程,海底捞才能最终从文化建设阶段过渡到文化管理阶段。
三、大企业要有大思维,构建企业系统竞争力
孙子曰: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跳出大企业的五指山;
以“反木桶理论”成功的海底捞不管从盈收还是规模来讲,今天的海底捞已非昨日的海底捞,单一的优势难以保持核心竞争力。
在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如何明确规划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合理构建和完善系统竞争力是海底捞必须面对的另一重大命题。
张总的忧虑根源在于其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创业、发展与守成的问题。
其实,优秀的企业如微软(微博)、IBM、GOOGLE、GE……,他们已不只是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世界的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因此,张总不应忧虑和彷徨,而应适时调整创业者心态,塑造企业家思维,相信文化和制度的力量,让海底捞成为行业的标准和表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进步的主力军。
若能如此,我相信海底捞还能捞很久、很久……海底捞,应学会坚持和低调
正略钧策咨询顾问
海底捞的模式,在笔者看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模式:
通过人性化和亲情化管理好了农民工出身的企业员工,通过充满热情的真诚服务感动了国内顾客,通过传帮带和有效授权管理好了职业经理人队伍,通过现代化的配送体系和生产基地建设确保了一流的产品交付;
在这些成功要素当中,最为核心的是其对服务的重视和卓越的服务精神,这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从本质上来说,海底捞的成功靠的是长期以来坚持下来的这种企业文化。
依靠企业文化来管理,实行无为而治,在管理流派上属于道家。
海底捞目前发展中的困扰正是这样产生的:
企业需要扩张和进一步的发展,按照国内外企业的一般实践来看需要建立起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也就是说要引入法治,走法家之路。
法家和道家在管理理念上本身就是冲突的,在面对人性恶的假设前提下一个采取的是“堵”这种强制的纠正方式,一个采取的是“疏”这种基于自然之道的处理方式。
“海底捞”的成功正是用道家思想管理好了农民工出身的员工,但用法家的方式必然会造成这些员工的不适应,带来企业文化的冲突和企业基因的混乱。
由法家到道家不难,法治思想的坚持就会形成企业文化,走向道家;
但由道家到法家就会比较困难,特别的是企业文化已经形成而且非常强势的情况下,会带来激烈的冲突。
因此,绿满家专家认为,海底捞应坚持自己的成功模式,切勿采用法治的模式,走制度化管理必将是东施效颦、削足合履。
海底捞也不应该急于做大,稳健的扩张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基因的传承。
对于张勇而言,如何实现企业家的低调比实现宏大的扩张计划更重要。
如果海底捞将来会出现危机,要么是张勇的过于高调和明星化,要么是海底捞的过于追求做大和失控。
令人担忧的是,这两种迹象目前都已经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底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