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术语大全阴阳五行学中医必看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2050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33KB
医学中医术语大全阴阳五行学中医必看Word下载.docx
《医学中医术语大全阴阳五行学中医必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中医术语大全阴阳五行学中医必看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行学说认为~化生和克制是互相为用的~事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
这样生克的配合~称为制化。
举木为例:
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通过这种调节~使木不能过度克土。
其余类推。
【至阴】
至~即到。
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
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
太阴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
《素问〃金匮真言论》: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至~作最或极解。
至阴~即属阴之最甚者。
《素问〃水热穴论》:
“肾者至阴也。
至阴者~盛水也……”穴名~足太阴膀胱经井穴。
位于足小趾甲根外侧角外一分许。
【阴中之阴】
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
如背面为阳、腹面为阴,腹面中~胸在上属阳~腹在下属阴~故腹部属阴中之阴。
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阴者。
如肾位臵在下~属阴,肾为水脏~主藏精~也属阴。
故称阴中之阴。
【阴中之阳】
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
如背面为阳~腹面为阴,腹面中~胸在上属阳~腹在下属阴~故胸部属阴中之阳。
指某一事物的两种性中~前一种属阴~后一种属阳。
如肝位于腹内~属阴,肝气主气~性疏泄~属阳。
故称阴中之阳。
【阴阳自和】
语出《伤寒论》。
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癒。
恢复期的热退而脉和缓~口津充足~食欲渐佳~二便通调等。
【阴阳胜复】
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覆。
阴阳的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
它们都影响着变化过程的转归。
前人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些气候变化和临床病理。
气候方面:
如某年湿气胜~雨水过多~则来年可能有燥气的复气~出现干旱的气候。
气候的胜复也会影响人们发病的情况~尤与季节性流行病有关。
病理方面:
邪正相争的过程也会出现胜复的现象~如《伤寒论》厥阴病所说的阴阳胜复~阴指寒邪~阳指正气~阴阳胜复表示邪正相争。
厥阴病下痢、四肢厥冷属虚塞证、正气来复时则见身热~而下痢、肢厥俱除,邪胜则体温下降、肢厥和下痢又再出现。
这种情况的交替出现~也称为阴阳胜复。
【阴阳离决】
即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
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继续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关系~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
如“亡阴”“亡阳”等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阴阳离决的严重恶果~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观察、归纳的总结。
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
解剖方面:
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
“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
生理方面:
分析人体的生理机能。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说明阴代表着物质的储藏~是阳气能量的来源,阳代表机能活动~起着卫外而固守阴精的作用。
阐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又如《素问〃调经论》: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等等。
诊断方面:
对病症属性归类的总纲~把阳证与阴证作为总的鑑别要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方面:
确定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此外~药物的性能、针灸的手法等~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
临床上~就须注意证之阴阳与治之阴阳的关系。
综上说明~阴阳既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总结临床经验的工具。
但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根据一些直觉的体验对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作粗略的说明。
【阴损及阳】
由于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生不足~与“阴虚阳亢”的病理小同。
如原有咳嗽、盗汗、遗精、咯血等阴亏证候~病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气喘、自汗、大使溏泄等阳虚证候~这就叫阴损及阳。
【阴胜则阳病】
阴指阴寒~阳指阳气。
外感寒邪会使卫外的阳气活动受约束~阴寒内盛也会导致脏腑的
阳气虚弱~这些都是阴寒胜而影响阳气的病证
【阴生于阳】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在人体来说~阴气所代表的物质,阴精,的生化~必须赖于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量。
因此说~阴精是通过阳气的活动而摄取和产生的。
【阴气】
与“阳气”相对。
泛指它们的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
如就机能与物质来说~阴气指物质,就脏腑机能来说~则五脏之气为阴气,就营卫之气来说~则营气为阴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
余可类推。
【阴平阳秘】
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不抱阳】
指由于阴的病变~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出现病理上的“阴虚阳亢”或“阴盛格阳”的病理现象。
【阳中之阴】
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
如胃属阳~胃阴则为阳中之阴。
指某一事物两种属性中~前一种属阳~后一种属阴。
如肺位臵在上~属阳~肺气主降~属阴。
故称阳中之阴。
参阅“阳中之阳”条。
【阳中之阳】
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
因事物的阴阳属性只是相对的~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阴阳两面。
如胃在脏腑的相对关系中属阳~但胃本身又分胃阳和胃阴~则胃阳,胃气,在这种意义上称阳中之阳。
在阴阳属性依不同的关系而相对变化时~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于阳者。
如心在五脏的相对位臵因居于上~故属阳,心主火~心气通于夏~也属阳。
因此~在分辨五脏间的位臵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时~心为阳中之阳。
【阳损及阴】
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化生不足~与“阳虚阴盛”的病理不同。
如原有水肿、腰酸、膝冷等肾阳虚的证侯~病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烦燥、咽乾喉痛、齿龈出血、小便短赤等肾阴虚的证候~这就叫阳损及阴。
【阳胜则阴病】
阳指阳热~阴指阴液。
阳热过盛或虚火妄动都会使阴液耗损~这些都属阳气胜而阴不足的病证。
【阳生于阴】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阳”以“阴”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在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气所代表的物质,阴精,作为基础。
因此说~阳气是由阴精化生出来的
【阳生阴长】
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事物生发的一面。
【阳杀阴藏】
杀即收束或消灭。
阳气收束~则阴气也潜藏~以此说明事物敛藏的一面。
【阳气】
与“阴气”相对。
泛指它们所代表的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
如就机能与物质来说~阳
气指机能,就脏腑机能来说~则六腑之气为阳气,就营卫之气来说~则卫气为阳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余可类推。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氏经过临床实际体会所提倡的一种论说。
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
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
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
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
【阳化气~阴成形】
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
张景岳注: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见《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强~即阳亢。
就是说阳气过亢~既不能卫外而固密~而在内的阴气又受损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阴亏损。
【相侮】
侮~有恃强凌弱之意。
相侮是相克的反向~即反克~是事物间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
例如:
正常的相克关系是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会反过来侮金~出现肺金虚损而肝木亢盛的病症。
五行学说中相侮属病理变化的范围。
【相生】
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
五行学说借相生的关系来说朗事物有相互协同的一面。
具体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
即相互约制~排斥或克服。
五行学说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约制~但近人已习惯把它与反常的“相乘”混同~例如:
病理上的木乘土~已通称为“木克土”。
【相乘】
乘有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得太过~超过正常约制的程度~是事物间的关系失却了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
木气偏亢~而金又不能对木加以正常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乘土~出现肝木亢盛和脾土虚弱的病症。
五行学说中相乘属病理变化的范围。
【所胜】
胜~与克通。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我克”者为所胜。
如“木克土”~又称土为木所胜【所不胜】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克我”者为所不胜。
如土被木所克~则木为土所不胜。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
“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
前人结合五行生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但其中不少是牵强附会之说~现已少用。
【五音】
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
五行学说用五音配五脏。
从病人发音的高亢、低沉、重浊等推测五脏的病变。
即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
因其过於牵强附会~现已不用。
【五行】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
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
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剋”~“相乘”~“相悔”的理论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以总结临床经验。
基本内容:
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徵。
如肝、筋、目属木,心、脉、舌属火,
脾、肉、口属土,肺、皮毛、鼻属金,肾、骨、耳属水等。
以生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
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採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採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
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并包含着古人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
它强调事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观点。
对古代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这个学说以五行通套一切事物~如果完全按照生剋乘侮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会失之笼统。
故后世在医学实验过程中也逐渐有所摆脱。
今天~在实践中要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抛弃其不合理之一面。
【五胜】
是一种用五脏之气相胜作为治疗的方法和原理~例如肺,在五行属“金”,的病症~用调补脾胃,在五行属“土”,的方法治疗~所谓“培土生金”。
指五行相克。
【五声】
指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而发出的呼、笑、歌、哭、呻,呻吟,等五类声音~是脏象学说按五行的观点把人的发声活动进行的归类。
即肝主呼~心生笑~脾主歌~肺主哭~肾主呻。
这种归类~带有牵强附会之处~现已少用。
【五常】
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类事物的正常运动。
《伤寒论》序:
“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四时】
即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夏季的第三个月,农历六月,~又称为“长夏”。
【时令】
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
指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十二时】
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丑时相当于一至三时(其余按十二时辰序类推。
此外~又有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已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音跌,”,申时称“晡时”~或称为“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
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
【胜气】
胜复之气在时序上被认为是有规律的~上半年如果发生了超常的气候叫做胜气。
参见“胜复”条。
【胜复】
胜复~是指“五运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胜相制~先胜后复的相互关系。
胜即“胜气”~复即“复气”。
胜是主动的~有强胜的意思,复是被动的~有报复的意思。
胜复之气~即一年中之上半年若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与之相反的复气。
如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当有寒气以报复之。
又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木郁而生火~火能克金~称为复。
胜复的一般规律是~凡先有胜~后必有所报复~以报其胜。
胜复之气并非每年都有。
【三伏】
指初伏~中伏~末伏而言。
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指末伏。
即以初伏、二伏、三伏为序。
【土喜温燥】
用以说明脾的生理特点。
土代表脾~在水液代谢的生理活动中~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温燥~则运化功能健旺~吸收正常。
若过多受纳生冷食物~就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运化,反之~脾虚不运又会形成湿浊内停~发生小便不利~水肿和痰饮等病症。
【土生万物】
脾胃属土~用自然界万物滋生于大地的现象~比喻脾胃为营养化生之源的生理特点。
胃主受纳和消化食物~脾主吸收和输布营养精微~为各脏腑器官组织的生长和机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土不制水】
土指脾土~水指水湿~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湿浊停滞~出现多吐稀白痰~小便小利、大便溏泄或水肿等病症。
【水不涵木】
涵~滋润之意。
肾属水~肝属木。
当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故称。
临床表现有低热、眩晕、耳鸣、耳聋、腰酸、遗精、口干咽燥~手足蠕动~甚则抽掣等
【水火不济】
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二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以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为“水火相济”。
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或因心火妄动~下伤肾阴~便失去这种协调~出现心烦~失眠~遗精等症~就是这种病变。
参阅“心肾不交”条。
【水亏火旺】
水指肾水~火指心火。
肾水不足而致水不济火~使心火独旺~出现心烦、失眠或睡卧不宁的证候。
指肾阴~肾阳的失调。
水即肾水~火即命门火。
肾水亏损~命门火偏亢~出现性欲亢进~遗精等症
【水性流下】
用水往下流的现象比喻水湿邪气致病的病变向下的特点~如腹泻、下肢倦怠或下肢浮肿等。
【木郁化火】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
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
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呕血~咳血~甚或发狂等。
【木郁化风】
五行归类中~肝主风~属木~木郁即肝郁。
由于肝郁导致肝血亏损~或素体血亏而出现肝风症状~故称。
临床表现有眩晕、舌麻、震颤、痉厥等
【木喜条达】
木是肝的代词~条达即调和畅达。
用树木生发的现象比喻肝的生理特点。
肝主疏泄~一方面疏泄胆汁~帮助脾胃消化,另一方面~肝胆又有升发透泄的作用~使全身气机舒畅。
因此~肝气的特点是喜调和畅达~既不能过亢~又不能抑郁。
【木克土】
五行中~五种相克关系之一。
按五行学说的观点~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约制~但近人已习惯于把木克土与木乘土混同~其义与“肝气犯脾”~“肝气犯胃”类同。
【木火刑金】
木火~指“肝火”,金指肺。
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乾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
【母气】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气。
如木生火~则木为火的母气。
【母病及子】
用五行说明五脏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由于母病累子而称。
例如木生火~肝木为母~心火为子~当肝阳上亢发展至一定程度~就可能使心火亢盛而致病。
【亢害承制】
见《素问〃六徵旨大论》:
“亢则害、承乃制。
制则生化…‥。
”亢~即亢盛。
承~作抵禦解。
制~即压抑或节制。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
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禦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发。
例如实热内结的病~因内热炽盛~损耗津液而便秘~又会火气上冲而谚语~治疗就须用承气汤苦寒泻下~才能抵禦这种亢盛的热邪
【金气肃降】
用以说明肺的生理特点。
金代表肺~肺主气的活动~肺气宣清而下降~气化活动就顺利~三焦水道也能通调,反之~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就会使气上逆~发生咳嗽~气喘或小便不利等病症。
【金寒水冷】
指肺肾虚寒。
肺属金~肾属水。
肺金与肾水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
当肺气虚而累及肾~或肾阳虚而影响肺~都会出现肺肾虚寒的综合病症。
临床表现有咳嗽、吐痰稀白、气喘、畏寒、腰膝冷、水肿等。
【节气】
是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故一个节气又称为“三候”。
节气表示四季气候变更的每一阶段。
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火性炎上】
用火焰上燃的现象比喻火邪致病的病变向上的特点。
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属外邪阳热~主升主散~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或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
虚火多由精血亏耗~阴虚阳亢而起~症见烦燥、咽痛、声嘶、齿龈出血~耳鸣等。
均属火性炎上的病变。
【火盛刑金,火旺刑金,】
火指肝火~与“木火刑金”同义。
火指心火或热邪~心火炽盛可藉伤肺阴~引起喘咳痰血,热邪炽盛~会伤害于肺~引起热咳或“痰热阻肺”~病情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呼及急促~鼻翼煽动~甚则咳血~咯血等症状~又称“火热迫肺”。
【火不生土】
火指肾阳~即命门火,土即脾胃。
当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脾胃得不到这种阳气的温煦~影响胃气腐熟水谷和脾气运化营养精微~运化水湿的功能~出现肾脾阳虚的综合病症~均属火不生土。
临床表现为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或天亮前腹泻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中医 术语 大全 阴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