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15776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05KB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Word格式.docx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元培先生就有一篇文章,《论新教育和旧教育之起点》;
陈鹤琴先生把活教育作为旧教育的对立面,他没有明确提出新教育,但是活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新教育;
黄炎培先生也在他的很多的论着中多次使用新教育的概念。
新的时代总是要呼唤新的教育的,一个时代理应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特征。
纵观中国教育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肯定教育在获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朱永新认为,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
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
除受以上教育思想的熏陶外,朱永新理想主义教育理念,还受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过“教育:
必要的乌托邦”这一命题的启示。
“乌托邦”,UTOPIA,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既“无有之乡”。
“乌托邦”在现代是“空想”的代名词。
朱永新认为,“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教育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
他引用波兰教育哲学家苏科多斯基的观点: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
目前的现实不是唯一的现实,因而不能构成教育的唯一要求。
着眼未来的教育精神超越了目前的范围,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
”
朱永新认为,“必要的乌托邦”还意味着在人们越来越受现实功利羁绊,越来越被实利主义限制了生命意义的拓展之时,由于教育体现着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诉求,保留了对于超越实利的、非功利的价值的追求,至少还可以寄希望于教育去使人对人在现实中的病态和畸型保持警觉,对人的纯功利冲动起到平衡和矫正作用(意思是在现实中,有许多人单纯地追求功利,甚至有些人在追求一己私利时都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求真、求善的生命意义被窒息了。
而教育能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形成善良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上述行为可以起到矫正的作用。
——编者)。
正是从这样的思考出发,朱永新教授在2000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教育理想》,在200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教育之梦》,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
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对20余年的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的概括和凝练,对新世纪中国教育进行了沉思和理性观照,勾画了自己的“新教育理想”,是对当今时代“新教育”的理想的解读,而实践与丰富这种悟得,是一个必然也是一种趋势。
从此,一股“新教育理想旋风”正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兴起,一些学校、老师自发地开展了“理想教育实验”。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2002年9月,新教育首家实验基地在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
新教育实验很快波及全国,山东、广东、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上海等省市的一大批教师主动加入实验大军,千千万万的师生开始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
此后不到1年,新教育实验正式得到认证的加盟学校已近20所,主动参与实验子课题的近百所。
1年半时间就有了100多所实验学校,许多个人还开设了新教育实验班。
与此同时,“教育在线”网站创办,点击率在很短时间内就超过150万人次,成为全国一个极富特色的大的教育网站。
根据2004年的统计,“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已遍及全国21个省市205所学校,其中张家港已由政府发文,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实行“新教育”。
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在行动中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实验学校、老师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在相关网站上,可以看到新教育实验学校、老师、学生的可喜成长。
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新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的改造、优化、促进作用,也为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推广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奠定了大规模实验的基础。
现在还有许多学校的试验正在进行中,有的到2007—2008年才能结题。
这些学校试验主要目标是:
进一步完善新教育理论;
加强新教育理论实践的基础性建设;
形成区域性推广科研成果的新型机制;
建设特色化内涵发展的“校园”“社区”;
促使教师在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
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2、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简介
有人问朱永新,为什么要进行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回答只有四个字:
“为了补缺”。
那么中国的教育究竟缺什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朱永新认为缺公平、缺特色、缺理想、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教育理念……核心病灶急功近利。
其结果,不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一时有用,是为了某年某月某一天。
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
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错将高考当终点,殊不知,此为人生起点。
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基础是《新教育之梦》。
这是《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中的一本书。
朱永新文集共有10卷本。
《新教育之梦》体现了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即把个人的体验、感悟、价值观融于一定的思想观念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想教育理念。
但这理想教育理念又是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的特性,能够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和转变思维方式。
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朱永新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朱永新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有众多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从而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
因此,《新教育之梦》中的教育理论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应该而且可以推而广之,转变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实践行为。
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发挥它的学术价值。
这是众多学校之所以进行新教育实验的原因。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
新教育实验追求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观点是:
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
行动。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认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不要坐而论道。
你去做,你就行;
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
从加入实验这一天开始,就要真正地动起来。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是: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朱永新特别鼓励参加实验的所有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
要相信相当部分的老师会有成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
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新教育实验追求的一种境界。
通过“新教育实验”,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学校一起成长,以理想的教育“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
主体实验项目主要有:
(1)营造书香校园:
由“新教育文库”提供教师必读100本,并组织相关读书研讨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本》《英文经典读本》诵背活动。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
实验学校将每年9月25日设立为校园“阅读节”,并倡议这一天为全国“阅读节”。
实验学校加强了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建立开放式图书广场、每班配备图书架,重视超文本图书馆的建设,研究利用网络开展阅读。
实验学校提供专门、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鼓励学生家庭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
实验学校图书馆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并形成校际合作、区域流动。
将成立“书香俱乐部”,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指导各实验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为各实验学校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
促进各实验学校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
(2)师生共写随笔:
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3)聆听窗外世界:
开展学校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
(4)熟练应用双语:
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与中文,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口头表达能力。
(5)建设数码社区:
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6)创建特色校园:
提倡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与发展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学校有特色,师生具备个性的技能。
最后实现:
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
三、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1、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是核心理念。
这里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
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
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
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
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学生为分而学,教师为分而教,见分不见人,丧失了教育本来的功用,造成教育的短视和人文精神的丧失。
朱永新预测,6年功利教育将带给学生60年混乱和迷茫。
他在网上告诫教师,“教孩子6年,我们要为他的60年打好底色。
”我们,也包括他自己。
直面中国教育失误,坐而论道者遍地,朱永新欲以力所能及的补救起而行道。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的观点。
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
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
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
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
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
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
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
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此外,朱永新还提到,面对目前应试教育,有很多学校都喜欢和其他学校比,这是非常愚昧的做法,好的教育不需用分去衡量,一个好的老师也不应该用分去评价一个学生,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要相信“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注射了成功基因”。
学生的潜力没挖掘出来,教师千万不要宣判学生“死刑”,“残障儿舟舟不是当上了出色的指挥家吗”
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教授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
他说,好多人都问他:
你的身体怎么这样好呢他说不是身体好,是精神好。
自己也有高血压、高血脂。
但有了好的精神,就有了一切。
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
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
“有的人活者,他已经死了。
”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先生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
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
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惟一入选的亚洲城市。
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
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
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对个体生命来说也是如此。
朱教授荣登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人物榜,就是因为他是一位最具人文气质的市长。
他透过历史的眼光,长久以来一直探问社会人心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深切感到在万众一心发展经济,人文精神的教育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异常匮乏的当下,人心的异化、社会的失衡以及城市的病态繁荣已是愈演愈烈。
正是源自于这种“社会良心”深处的忧虑,朱永新一直在大力倡导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倡导民族精神的变革。
这就是个性,就是特色。
作为万灵之长,我们能否开发出自身的“心理原子能”,使普通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
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相反,人的大脑又呈示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中枢,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
朱教授说,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
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
你想毁灭一个学生,就不断地说他“不行不行你真笨”,这样,再行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笨。
可见,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高峰体验”。
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朱教授的及门弟子苏静教学不足一年,她的一群十几岁的学生就能背诵100—300首诗词,并能在两分钟内任你命题,写出诗意沛然的佳作来。
但苏静却说这本是自然之举,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
是的,潜能在有效开发并结出硕果之时,孩子们所感受到的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朱永新非常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认为这是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
但有的并不是都如苏静老师一样是在师生共同发展,而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
所以他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
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
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来的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的学生的潜力的开发所以,要对老师说:
“说你行你就行”,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地说,而是千万遍地说;
不是一天两天地说,而是天天讲。
让这一信息根植于教师的心里。
而教师一旦拥有了这份自信,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为了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6月26日“教育在线”网站发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明确投保条件:
“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
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
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
“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具特色的一个“保险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内含了一个“持之以恒,十年不止”这样一个必备的条件。
两者的结合,才能到达真正成功的彼岸。
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最早投保者。
心存困惑的他,于2002年8月份向朱教授求教。
朱教授送给他六个字:
“读书,看网,写作。
”张向阳老师心领神会,每天笔耕不辍。
此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他,仅在6个月的时间内,就在“教育在线”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并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
在过去的十个月间,他用200多个夜晚写出了近30万字的教育日记。
他在“教育在线”论坛上的签名是:
“用我的生命,擦亮新教育之梦的火花。
”他找到了自我成长的途径,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江苏吴江市第一小学费建妹老师曾因打朴克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2003年参加新教育实验后,投保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写点东西。
渐渐地,对写作发生了兴趣,与朴克牌进行了永久式的告别。
四个月的时间里,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因其文富有激情,所以被人称之为“激情费小妹”。
这激情是潜能开发之后的自然迸射,是获取自信之后的精神收获。
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朱教授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的手里走向衰落。
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老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他认为,读书是最好途径之一。
读书与写作应该是人的一种根本性的精神享受,在这种精神享受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热爱学习应该是人的生命本性,个体通过学习掌握人类的本质力量,由此体验人生的自由境界。
所以一切教育大家在强调读书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写作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写教育随笔,叶圣陶力倡教师写“下水文”,朱永新教授让教师写教育日记。
这其间似乎有一种本质的联系。
因为没有读书与实践,就不可能产生好的作品。
教师自己写不出好的作品,要求学生写作就失去了说服力量。
没有教师的潜能开发这一生动的“教材”,也很难激发起学生内蕴的潜能。
师生同写日记,无疑创造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文化环境。
只有为个体发展创建一个完美的、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并确保这种环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理想发展。
这种“环境商数”一旦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商数,就会产生一种始料不及的飞跃。
朱永新先生相信“名师出高徒”这一古已有之的名言,但屈指可数的名师,往往令你投师无门。
但他说并非无路可走,人们可以借助一个中介,去聆听名师的教诲。
中介,便是富这有文化品位的中外名着。
通过这些作品,穿越时空,去索取其思想文化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讲,名师就在你的身边,就教于名师的机会俯拾即是。
他说,在读这些作品时,他往往为先贤哲人出奇制胜的警策之语惊叹不已,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敬仰感。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哲人之言,恰与自己所思所想不谋而合,这会令你激动不已,有一种与伟人心灵对话的美感体验,以及生命价值体认的特殊感受。
所以,几乎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个小时读书,成了令朱教授心迷神痴的精神之旅。
他说这是父亲送给他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他年仅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让他每天书写两个小时的毛笔字。
这种持之以恒的练习虽未成就一个书法大家,但每天5时起床的习惯却沿袭至今。
这比他人早起的时间,就全给了读书。
他说,捧读一本好书,很快便将自己带到一个宁静的港湾,不知时间流逝,不知烦琐纷争,惟有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的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
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可谓一语中的,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
所以,朱教授在新教育实验区启动了“营造书香校园”读书工程。
要求在小学六年中,师生共读100本课外书;
小学生背诵一本中华经典,中学生背诵一本属于美文的英文书。
他说,如果背诵了这些书,就会将其精华内化在学生的头脑里,后劲无穷,受益终生。
他认为,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
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他提议设立“读书节”的提案虽然在200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未能通过,但其志未泯。
他说,在以后的政协会上还要继续提交这一提案。
2003年11月于苏州举行的第三届世纪教育沙龙的主题就是“营造书香校园”,与会人员专门就“读书”这一民族发展大计进行了交流讨论。
发起人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新 教育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