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混凝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515755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6.98KB
有关混凝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关混凝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混凝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4
769
1064
3.80
以上配合比含气量≥2.0%,56d电通量均小于1500C。
二、原材料质量要求及检验项目
1)、水泥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处于严重化学侵蚀环境时(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3或H4)应选用C3A含量不大于6%的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品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
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
表1:
水泥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 目
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42.5级
1
抗压强度(MPa)
3d
≥17.0
≥16.0
28d
≥42.5
2
抗折强度(MPa)
≥3.5
≥6.5
3
凝结时间(min)
初凝
≥45
终凝
≤390
≤600
4
安定性
合格
5
比表面积(m2/kg)
300~350
-
6
80µ
m方孔筛筛余(%)
≤10.0
7
不溶物(%)
≤0.75
型
≤1.50
8
烧失量(%)
≤3.0
≤3.5
≤5.0
9
熟料中的C3A(%)
≤8%
≤10%(氯盐环境下)
10
三氧化硫(%)
≤3.5
11
氧化镁(%)
12
游离氧化钙(%)
≤1.0
13
氯离子(%)
≤0.1(钢筋混凝土)
≤0.06(预应力混凝土)
14
碱(%)
≤0.8
注:
① 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②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粉煤灰
粉煤灰品质应符合表2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为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
表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C50以下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细度,%
≤20
≤12
Cl-含量,%
不宜大于0.02
需水量比,%
≤105
≤100
烧失量,%
≤3.0
含水率,%
≤1.0(对干排灰)
SO3含量,%
≤3
CaO含量,%
≤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
3)磨细矿渣粉
磨细矿渣粉品质应符合表3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为比表面积、烧失量、需水量比。
表3: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名 称
技术要求
MgO含量(%)
≤14
SO3含量(%)
≤4.0
氯离子含量(%)
≤0.02
350~500
需水量比(%)
含水率(%)
28d活性指数(%)
≥95
4)外加剂
外加剂宜积极选用聚羧酸系产品。
混凝土中不得掺加诸如防腐蚀剂、抗裂剂等无标准不规范的产品。
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品质应符合表4的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为减水率、含气量、常压泌水率比、抗压强度比。
表4:
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指标
备 注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240
硫酸钠含量(%)
≤0.2
碱含量(Na2O+0.658K2O)(%)
减水率(%)
≥20
含气量(%)
≥3.0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
≥4.5
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
坍落度保留值(30min,60min)(mm)
≥180,≥150
用于泵送混凝土时
常压泌水率比(%)
压力泌水率比(%)
≤90
抗压强度比(3d,7d,28d)(%)
≥130,≥125,≥120
对钢筋锈蚀作用
无锈蚀
收缩率比(%)
≤135
13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
≥80
5)拌和用水
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pH值
>4.5
不溶物(mg/L)
<2000
<5000
可溶物(mg/L)
<10000
氯化物(以Cl-计)(mg/L)
<500
<1000
<3500
硫酸盐(以SO42-计)(mg/L)
<600
<2700
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
<1500
凝结时间差(min)
≤30
抗压强度比(%)
≥90
① 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
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
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② 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表3-4的规定。
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
6)粗骨料
粗骨料宜选用二级配碎石,掺配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
粗骨料的品质应符合表6的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为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颗粒筛分。
表6:
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项 目强度等级
<C30
C30~C45
≥C50
含泥量(%)
≤0.5
泥块含量(%)
≤0.25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10
≤8
≤5(预应力混凝土)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0.02
碎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95。
紧密空隙率(%)
≤40
吸水率(%)
<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强度(%)
(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
≥1.5
≥2.0(预应力混凝土)
坚固性(质量损失率)(%)
碱活性
岩相法
矿物组成和类型鉴定
快速砂浆棒法
(碱-硅酸反应)
砂浆棒膨胀率小于0.30%(用于梁体时砂浆棒膨胀率小于0.20%)
岩石柱法
(碱-碳酸岩反应)
岩石柱膨胀率小于0.10%
施工过程中粗骨料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表3-6的要求。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岩石种类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火成岩
≤16
≤13
碎卵石
①沉积岩(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
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②对于压碎指标值不符合表3-6规定的粗骨料,可通过试验,建立岩石抗压强度与压碎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确认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小于1.5(预应力混凝土为2.0)且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③用于梁体时,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
7)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处于级配区的中粗河砂(用于预制梁时,砂的细度模数要求为2.6~3.0)。
当河砂料源确有困难时,经监理和业主同意也可采用质量符合要求的人工砂。
细骨料的品质应符合表7的要求。
常规检验项目为颗粒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细度模数、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
表7: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质量指标
人工砂石粉含量
MB<1.40
≤7.0
MB≥1.40
≤2.0
含泥量(%)
≤2.5
云母含量(%)
轻物质含量(%)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
细度模数
≥2.3
≤2
人工砂压碎指标值(%)
<25
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及耐久性指标
1)、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
2)、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为5~30℃。
3)、混凝土拌合物不允许泌水、离析。
4)、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应满足表8要求。
表8:
混凝土含气量
环境条件
混凝土无抗冻要求
混凝土有抗冻要求
D1
D2、D3
D4
含气量,%
≥2.0
≥4.0
≥5.0
≥5.5
本工区所有混凝土均为无抗冻要求。
5、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9的要求。
表9:
混凝土的电通量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一(100年)
二(60年)、三(30年)
电通量(56d),C
<
2000
2500
1500
1000
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濉河特大桥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100年。
6、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满足表10的要求。
表10: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
二(60年)
三(30年)
环境作用等级
D1、D2、D3、D4
抗冻等级(56d)
≥F300
≥F250
≥F200
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原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矿物掺和料
±
粗、细骨料
外加剂、拌和用水
①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②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验数量:
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1次。
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填写施工配料通知单。
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1次。
3、混凝土搅拌机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
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
二次投料法基本流程为: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
20mm。
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应不少于1次。
4、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应测试不少于1次。
5、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6、新浇筑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每部位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2)自然养护时:
a、在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12的规定。
b、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预制梁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
c、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表12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类型
大气潮湿(50%<
RH<
75%),
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
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
T(℃)
潮湿养护期限
(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10≤T<20
T≥20
21
28
<0.45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本工区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中均掺有矿物掺和料且掺量大、水胶比小于0.45、大气干燥(RH<
50%)、阳光直射。
8、拆模
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b、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13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表13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
板、拱
50
2~8
75
>8
100
梁
悬臂梁(板)
>2
2)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3)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4)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墩台、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以及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15℃)。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5)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6)当拆除拱架、拱圈及跨度大于8m梁式结构的模板或特殊设计的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措施进行。
7)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8)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9)拆模后的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9、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
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5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10、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三、季节施工
1、冬期施工
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环境负温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10℃。
2)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3)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坍落度。
当需要对水进行加热处理时,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先行搅拌。
当加热水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4)骨料中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5)搅拌设备宜安装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
搅拌混凝土前及停止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6)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设施。
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
7)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上的冰、雪等物清除干净。
8)混凝土浇筑后,可采用通入蒸汽、搭设采暖蓬、包裹结构物等措施使混凝土5℃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48h。
当环境温度为负温时,5℃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72h。
且应注重结构边角部位的保温养护。
2、暑期施工
1)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按暑期施工处理。
2)应对水泥、掺合料、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降温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3)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4)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5℃。
5)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不大于30℃,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28℃。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宜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参考:
把水平面积大于10m2并高度超过2m的灌注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6)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运输容器应设防晒设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3、雨期施工
1)一般情况下,雨天不宜浇筑混凝土。
2)雨季施工应对砂石的含水率测试频率适当加大。
3)雨天不得采用敞口式容器运输混凝土。
4)雨天施工应对浇筑作业面进行遮盖,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应有完善的遮雨排水设施。
四、实体质量检测
1、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
用肉眼、刻度放大镜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得出现裂缝。
核查数量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
每处支挡结构全部检查。
2)桥涵:
每孔梁、每个墩台、每座涵洞全部检查。
3)隧道:
衬砌的拱部、边墙、仰拱(底板)及洞门、端翼墙全部检查。
2、钢筋保护层厚度:
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现场测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90%测点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每支挡结构不少于三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
每孔梁不少于三处,每个墩台不少于三处,每座涵洞不少于三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
每100m衬砌的拱部、边墙、仰拱(底板)各不少于一处,隧道洞门、端翼墙各不少于三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
五、不同环境等级下钢筋保护层厚度
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遵守现行铁路工程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离混凝土表面最近的普通钢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表14规定的最小厚度cmin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表14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Cmin(mm)
结构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
碳化环境
氯盐环境
磨蚀环境
冻融破坏环境
化学侵蚀环境
T3
L1
L2
L3
M1
M2
M3
D2
D3
H1
H2
H3
H4
桥梁
涵洞
100年
35
45
60
40
隧道
衬砌
55
—
30
路基
支挡
60年
20
25
2、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与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
无密封套管(或导管、孔道管)的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比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10mm。
后张预应力金属管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结构的顶面和侧面不应小于1倍管道直径,在结构底面不应小于60mm。
六、拌合物性能测试方法
混凝土测试的四项指标:
坍落度、坍落扩展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