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尼康D7000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11187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36KB
评尼康D7000Word文档格式.docx
《评尼康D700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尼康D7000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哈!
还不错,尽管有AF调整功能,看来也都没必要用了。
后来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打开了实时取景功能,这一下发现了问题:
半按快门无法对焦。
后来想到可能是副厂头的问题,于是换了尼康的1755,一切正常。
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腾龙和图丽的副厂头会怎样,俺不得而知,谁有兴趣,可以试试。
另外,俺手里就有两个适马镜头,3014和5014,都是带超声波马达的,有朋友在回复中说,那些没有马达的适马头可以,但条件有限,俺无法验证,但如果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那么按此推理,如果腾龙和图丽的副厂头没有马达,也应该没问题了。
四、没有翻转屏
按说D7000是一个对于增加功能毫不吝惜的机身,几乎囊括了专业和业余机身的所有功能,从这一点上看,没有翻转屏可以算是一个遗憾。
不过,尼康的翻转屏就没怎么发展起来,无法和索尼相比。
说实在的,尽管我们平常不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但如果你经常蹲在地上拍一些花花草草的,有翻转LCD就显得很方便了。
五、储存卡盖太松
有人总是说佳能5D2的储存卡盖太单薄,但我觉得还可以,没有感觉太脆弱。
但这种单薄感却在尼康D7000上发现了,琢磨了一番之后发现,问题不是用料单薄,而是太松了,稍不留神就会将其打开,和我手里的D40和D60一样。
盖子打开之后,电源依然接通,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远不如佳能,佳能的储存卡盖只要一打开,马上就断电了。
六、没有暗角消除功能
这算不算问题呢?
俺不敢断言,因为我的D300上也没有。
如果在DX机身上使用全画幅镜头,肯定不需要这个功能。
但如果使用DX镜头,比如18-200,在长焦端还是会有暗角的。
由于我手里的DX镜头已经不多了,不知道新出的那些镜头,比如16-85一类像场大不大,的有没有暗角。
但我觉得,还是加上这个功能的为好,因为并不难实现,D3开始就没有,后来更新了固件之后,就有了。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之外,D7000还有很多优点,或者说非常吸引人的亮点。
但这都是以后的话题,要等好好用其拍上千把张之后才行,现在尚在兴奋之中,即使说了,也不会很到位。
也许哪天申请了主题管理权限,再好好发表一下真实的使用感受。
不过,这里先要说一句,D7000的对焦系统一点也不“杯具”,全开光圈,哪怕是1.4,用边缘对焦点对焦,依然十分准确。
这一点在我参加尼康新品发布会时,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
既然毛病都挑完了,下面就轮到了说说D7000的可爱之处和其他特点吧。
一、像素的提高
俺以前曾经说过多次直言不讳地说,俺有像素情结,就是喜欢高像素的机器。
但过去几年,尼康除了D3X之外,所有机器的像素都没有超过1200万的,太让人郁闷了,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换机壳,把尼康用户的心都换凉了。
很多人心有不甘,但嘴上又不想吃亏,因此出现了”1200万够用论“,结果不但经常遭人嘲讽,自己说的时候心里也缺少足够的底气。
因为,就数码单反的发展现阶段而言,像素数量毕竟还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忽略或避而不谈。
可以这么说,如果D7000还是用那块1200万像素的CMOS,即使其他方面有了再大的提高,我也不会入手的。
因此,我对D7000的像素评价是,尽管提升幅度不大,数量上没有占据DX画幅的头把交椅,但也算是马马虎虎了。
另外,我感觉和以前一样,尼康不会轻易放弃这块1620万的CMOS,以后可能还要给它多换几个机壳,推出几个新机型的。
二、高感
其实提高像素并不是难事,很多小DC的像素数量都在一千多万呢。
难得的是像素提高之后不能降低画质才行,尤其是高感的画质。
自从尼康发布D7000的消息公布之后,网上就已经开始对其详加探讨了。
俺对D7000的高感期待底线是不要低于D300。
因为CMOS的面积没有变,但像素却增加了。
当然,能超过D300则更好,尼康在高感性能的研发上一直领先,也并非不可能。
10月26日,俺参加了尼康新品会的D7000试拍,从尼康人员反复坚持让大家在暗光环境下用ISO6400试拍这一举动就让我有了一种预感:
D7000的高感性能不会太差。
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D7000的高感画质不错,但我还是想对比一下。
不过,对比的结果有些意外的新发现。
在暗光下,使用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光线条件,拍摄同样的景物,两个机身的表现不太一样,除了噪点程度上的不同外,D300让人感觉欠曝,发暗,发冷,而D7000则很明亮,感觉非常舒服。
至于两者在高感下的噪点究竟有多少差别呢?
如果非要说出能够量化的结果,那么大致可以说,D300的ISO3200相当于D7000的ISO6400。
其实,这一点差别从两台机器菜单里的最高ISO数值也可以猜出几分,D300的最高ISO数值是3200,在往上就是HI了,而D7000的最高数值则为6400。
此外,再说一下自己的贸然猜测。
今年春天,俺的一位网友把他的D3X放在我这里好几个月的时间,使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试用的机会。
本来以为2400万像素的机身,高感肯定不会太好,但结果发现,D3X的高感并不差,而且照片很有质感,其效果和用D7000高感下拍出来的非常相似,因此窃以为,D7000机身内所用的降噪电路,是不是和D3X的如出一辙呢?
三、对焦
尼康向来以对焦系统出色而闻名于世,这次D7000又使用了一种新的39点对焦系统,因此对焦系统无疑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D7000有了AF-A对焦方式,这个方式我在发布会试拍时还居然歪打正着地试用了一把。
抓拍那两对跳舞的模特时使用的就是AF-A,从抓拍的结果来看,貌似效果还不错。
另外,有人怀疑边缘对焦点的准确性,这里利用我在发布会上拍的片子也顺便说明一下。
用随机光盘中附送的最新版ViewNX,可以看原片的对焦点,一共七张,第一张是55-300在300mm最长端全开光圈时的,第二张是220mm端全开光圈的。
剩下的五张都是尼康新头8514在全开光圈1.4时拍的,从抓图中可以看出,用的都是边缘对焦点,结论是边缘对焦点也很准确。
至于我在发布会上没有找到如何改变对焦方式的问题,这次通过自己的机器,好好熟悉了一下,发现这种新式设计还是蛮合理的。
按住那个AF/M按钮,使用前后拨轮,能改变不同的对焦内容,前拨轮改变对焦点的数量,后拨轮改变对焦方式,十分方便。
还有就是用LCD对焦的问题,上面已经说过D7000不支持某些适马镜头用LCD取景。
这里再补充说一下用原厂头的对焦速度。
我觉得D7000的LCD对焦速度还算快,只要距离不是特别远,光线不是特别暗,一秒钟就能搞定,比D300的表现好很多。
最后提一下手动对焦的提示。
D7000居然和D3一样,合焦提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绿色小圆点了,而是带左右箭头的。
经常使用手动头的人,如果不愿意换对焦屏,估计也能凑合用了。
四、测光
很多买了D7000的人都说测光变得更加准确,俺仔细体会了一下,感觉似乎是这样。
其实,我对这一点并不太敏感,因为一直使用RAW+JPG拍摄,对测光的要求不是太高,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不过,我试了一下手动头,结果发现D7000对手动头的测光效果依然和D300以及D3一样,都有欠曝的倾向,对手动头测光最准的是D3X。
五、白平衡
和测光一样,很多人都说更准了,对此我也表示认同,但我觉得最后结论还是要等冬天下雪时,阴影里是不是蓝乎乎一片,才能最后下定论。
不过,菜单里面有两个自动白平衡选项确实属于一件新鲜事,尼康在发布会上还特意介绍了一下这个功能呢。
大致的意思是,更便于在混合色温条件下拍摄,既能保持主要光线的色温准确,也能保留白炽灯的温暖色调。
我试了试,感觉效果是有,但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神奇,只不过用auto2的颜色更橙黄一点罢了。
让我感觉不解的倒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白平衡设定都可以进行微调,白炽灯也好、荧光灯也好,都可以进入各自的微调界面,可以向四个方向进行调整,而且会分别记住你的调整结果。
但在这两个自动上则有点问题。
按说应该也能对auto1和auto2分别调整并分别记住结果,但我发现这两个是“联动”的,不能分别保存,你调整了auto1了,就等于调整了auto2一样。
两个位置,一个设定。
六、其他一些小方面
1.实时取景的打开方式
这一点我觉得太有进步了。
当我用D300和D3时,有时候也想用用这个功能,但感觉切换取景方式有些麻烦,经常就放弃了。
而D7000则变得十分方便,只要拨拉一下那个小杆就行。
2.取景器虚拟水平的改进
虚拟水平功能在D3上就有,可以通过自定义Fn或景深预览按钮,在需要时候将其显示在取景器里。
不过,在D3上,水平与否的标志显示在取景器里右侧,以上下方式表示,看着总觉得不太习惯。
D7000将取景器里虚拟水平的位置改在了下面,我觉得这个改动可能更加符合人们使用的习惯。
3.保存用户设定
在D7000的设定菜单里有“保存用户设定”一项,这个好理解。
可以将你平常经常使用的各种组合分别指定给U1和U2,比如U1为人像模式,U2为风光模式。
但接下来还有一个选项,即“重设用户设定”,俺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多余。
如果你想更改U1或者U2的设定,将新的设定重新指定给它们不就行了吗?
4.安静快门释放
本以为放在这个位置上能大幅度降低按快门声,其实不然,只是声音有些拖泥带水罢了。
反光板延迟下落,并没有从本质上降低声音的大小。
5.自动失真校正
打开之后,发现有用,说明书上讲打开这一选项后,处理照片的时间可能会增加,默认是关闭的,不过后期校正枕形和桶形失真都非常容易,无所谓啦。
我用17-55试验了一把,效果明显,别以为牛头畸变就小,17-55的畸变照样很大。
另外,想起了上面谈到的副厂头的问题,我又特意将适马镜头放在了机身上,结论在意料之中:
D7000对副厂头的畸变不给予任何校正。
有趣的是,我手中只有适马的3014和5014,但这两个镜头放在D7000上之后,却有不同的表现。
用3014时,无论菜单里的自动失真校正是ON还是OFF,结果都一样,看不出什么校正效果,而把5014安装到机身上之后,自动失真校正这个选项干脆就是灰的了,明确地让你知道这个功能根本就不是给它用的。
6.拍摄模式和后期润色
这些功能本身不新鲜,小数码上早就有了,但大规模地将它们集成到数码单反之上就有些意思了。
看来,尼康这次是想通过D7000尽可能争取最大的用户群,老手新手,业余专业,兼容并蓄。
我大致看了一下,拍摄场景和后期制作,各自居然都有19种之多,真行!
7.视频功能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谈也罢。
本论坛的资深Kurtz有一篇精品帖,名叫“简评D7000-更新版”,对D7000的D-Movie有很充分的评价,有兴趣者,请移步前往。
最后说一下我最喜欢D7000的地方,也许大家看了之后可能感到意外。
那就是最喜欢的是它的小巧机身和轻柔的快门声,D3的大块头和震天动地的快门声实在让人受不了,只要一拿出相机,一按快门,附近的人都会立刻注意到你,我在这方面不喜欢有回头率。
第二部分:
从与D300的对比中发现尼康D7000的“隐私”
由于我只有D300,所以才用了D300的说法,但这里说的D300应该说成是D300(s)才更合适。
因为D300s仅仅是D300的改进版,主要是增加了视频功能,以及一些小改动,如同时支持CF卡和SDHC卡、给多重选择器增加了中央按钮等,在像素数量和画质上两者应该基本相同。
故此,这里用D300和D7000进行一些比较,也应是合理的。
自从尼康发布了D7000以来,我就一直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D7000到底是一个什么机型?
它和D300(s)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它和D300(s)到底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区别?
我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通过多年玩出来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想深刻了解不同机型的不同之处,尤其是那些隐含的不同,仅仅对比参数是不行的。
如果是佳能,问题还好办一点,因为佳能的做法很明确,不同型号的产品,规格上就有明显不同,价格高一点,功能就多一点,毫不隐晦。
但对于尼康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
尼康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更“老道”或者说更“隐晦”一点,因此经常给人一种更“厚道”的感觉,比如D3和D700,价格相差一倍,但从规格上看,却让你感觉不出有巨大的差别。
和D3相比,D700不就是没有手柄、不就是取景范围不是100%了、不就是连拍速度慢了一点、不就是.....了吗?
从最主要的性能和规格上看,两者完全一样,如CMOS和像素数量、对焦体统、高感范围,甚至菜单界面等。
这样人们自然就会认为,两者的成像画质肯定一样。
当然我开始也没有怀疑。
不过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说,D700和D3在成像上绝对有差别,用同样的镜头,D700的照片就是不如D3拍的,有人说片子的质感上有差距,也有人说D700的高感还是比D3差一点,而更多的人坚持认为D700的白平衡绝对比D3要差,让你不得不信。
按说D700问世于D3之后,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绝对不会出现D700落后于D3的现象,如果这些用户的说法属实,那只能说明尼康在D700上故意做了手脚,有意拉来它与专业机之间的差距,两者的真正差别不仅是说明书上明确告知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不愿意让你轻易知道的“隐私”。
尼康经常给人以“厚道”感觉的另一做法是“以下犯上”。
N年前,就有无数人说D80以下犯上,价格不仅比D200便宜,画质还居然比D200好,尼康真是太“厚道”了。
如今,D7000问世了,除了机身比D300(s)小一点,对焦点少一些之外,在规格参数上只有超越的份儿,没有不如的地方。
尼康又一次“以下犯上”了,而且到了“犯上作乱”的地步了。
如果仅仅从参数上看,进了D7000之后,我的D300根本没有保留的必要了,但我一直怀疑,事实未必如此。
所以,好好研究一下D7000到底和D300(s)到底有没有不容易发现的区别,成为了我最近特别感兴趣的事。
目前,我已找到几个不同之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三个问题,但实质却是一个,即两种机身对不同镜头的兼容性。
随着以后的更多使用,也可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届时我会通过更新本帖的方法,告知大家,这里先谈谈目前对两个机身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
使用副厂镜头
首先还是我在上文说的D7000不支持适马头实时取景。
但这里再明确地强调一次,D300对我手里的两个适马头,都是百分之百支持的,没有任何问题,其表现和原厂头无异,尽管用D300的实时取景功能很罗嗦。
其次是D7000用适马头3014时,测光突然变得很差。
根据自己的习惯,俺喜欢用光圈优先,同时将ISO设为自动,然后根据自己的手持把握程度,酌情设定一下最低校门速度。
我的这种做法在D300和D3上都无任何问题,无论使用原厂还是副厂头,测光和曝光都在自己的意料之内。
但前几天,我把适马3014放在了D7000上之后发现,测光变得非常不准,时暗时亮,并且变化幅度很大,颇有失控的感觉。
后来换上了适马的5014,一切正常。
随即想到,会不会是我的3014又出问题了?
马上安装到D300上,一切正常。
后来通过反复测试发现,当D7000使用适马3014时,随着光圈的缩小和ISO的提高,曝光会逐渐加大,直至过曝。
将3014放在D300上则无此现象。
有人对适马的这些问题进行过解释,说适马采用了一种反工程的逆向方法,也有人说尼康对适马保密,不提供必要数据,所以导致问题出现。
但事实是,同样的镜头放在D300上就正常,放在D7000上就不行,结果只能表明两个机身之间出现了差别。
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D7000在这方面的性能不如D300,类似的原因也许就是尼康要从D7000开始,从技术上对适马头设置障碍,从而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
当然,这种做法从商业角度上看完全正确,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了。
这种现象会让一些经济有限只能使用副厂头的人在D7000面前犹豫不决。
而那些没有做足功课就贸然进了D7000的人,一用副厂头就不给力,感觉一定很郁闷。
总之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亲身使用,D7000的这个“隐私”,我也无从得知。
第二方面,使用原厂镜头
相对于D300(s)而言,D7000比较挑镜头,挑好头。
这一点是从我最近同时进了尼康一个超级旅游头28-300VR后发现的。
我先买的是28-300这个镜头,将其放在D3和D300上试拍,效果都挺满意,无论是室内室外、风景人像,都对得起这个大变焦旅游头的身份。
后来经不住D7000像素提升和高感的诱惑,我又进了一台D7000,自然也想看看28-300在D7000上的效果,觉得效果一定不错。
可结果恰如其反。
(详细情况见玉渊潭试拍的照片:
几天后,我带上了两机两头到朋友的影棚试拍人像。
这里不牵涉副厂头的因素,因为我带的是尼康的17-55/F2.8和28-300/F3.5-5.6VR。
通过两者镜头在D300和D7000上的不同组合,进一步搞清楚问题所在。
试拍的结果是这样的:
D300+17-55效果很好,D300+28-300效果很好,D7000+17-55效果也很好,而D7000+28-300的效果则不然,这个组合的效果远不如前三种。
主要反映在照片的质感大为下降,清晰度明显不如前三种组合,感觉成像不结实,片子不耐看。
棚拍用的是小光圈,和景深对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想起了我以前试用佳能550D的经历。
半年多以前,我为同事选择了佳能550D+18-200IS作为入门单反,事后同事由于家里装修,把这套器材放在我手里一个多月,让我对佳能最新入门机有一个充分的试用机会。
尽管我是尼佳双修,但手里只有五个佳能红圈,因此除了用那个18-200之外,还顺便将这些红圈头放在550D上进行了一番试拍。
结果发现550D用了红圈头之后,成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由于我没有任何其他佳能DX画幅机身和镜头,所以这个现象并没有给我太多的触动,因为我想镜头好成像自然就好,道理很简单。
不过,我后来研究了一下1800万的DX画幅的像素密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得出了像素密度的提高对镜头分辨率带来挑战的结论。
看来像素密度问题也同样出在了尼康D7000之上。
尼康全画幅和DX画幅的换算系数是1.5,其全画幅的面积是DX画幅面积的2.337倍,如果按照D7000的1620万的像素密度做成全画幅相机,其像素数量可达3785万。
佳能的换算系数为1.6,按其550D的像素数量做成全画幅之后,将在4000万以上。
因此,高像素密度对普通镜头的分辨率明显提出了挑战。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上面为什么D7000+28-300的效果不如前三种组合的答案也就找到了。
而这个现象,无论在尼康的官网或器材说明书上都是找不到的,这个“隐私”只有你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发现。
第三部分:
给在D300(s)与D7000之间纠结的朋友一点建议
目前在论坛中,看到很多人都在为D300(s)和D7000而纠结。
因此,俺根据以上得出的结论,为纠结中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从价格上,D7000比D300s便宜一些,从规格参数上,D7000比D300(s)还要好看,但如果你的镜头选择不好,参数高的机身未必就会给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
因此,建议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人,在选择D7000之前,一定要考虑好镜头问题。
比如,以后是不是打算在D7000上使用副厂镜头,是不是想上大变焦比镜旅游头或以狗头为主,等等。
我手里没有D7000的套头,也没有18-200VR,因此不敢说这两个镜头是放在D300(s)好,还是D7000上好。
估计18-105问题不会太大,因为一则是套头,不会太差,二则变焦比还不算太大,而用18-200则要小心一些为好,尤其要注意200mm最长端的表现。
对于手中已经有适马或其他副厂头的人,在决定进D7000之前,一定要花些功夫,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头在D7000上的表现,免得事后尴尬。
说明:
以上这些看法仅凭不多的试拍得出,未免轻率,仅供参考。
以后还需多拍,反复验证才行。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尽管我感觉D7000有些挑镜头,但不是说便宜镜头放在D7000上的表现肯定不好,比如我在尼康发布会上用D7000+55-300VR试拍的感觉就非常不错,那个新推出的55-300VR给了我不小的惊奇。
因此,这里仅仅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镜头问题而已。
第四部分:
若干镜头在D7000上的表现
(1)Nikkor17-55mm/F2.8G
如果进了D7000,并且有一机一头的打算,那么这个17-55就是最佳选择。
简单地说,该镜头和D7000是绝配,值得极力推荐。
以前俺对此头的素质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有了D7000之后,才真正发现了这个DX牛头的出类拔萃之处。
放在D7000上,成像无可挑剔,无论是色彩,还是分辨率,乃至照片的质感,都堪称上乘。
以前觉得该镜头的畸变较大,但打开D7000机身里的失真校正功能,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
不过也有很多人说这个镜头不咋样,但俺觉得说不咋样的原因恐怕就是价格而已,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估计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这个镜头问世不久俺就买了,当时可花了俺一万一千多大洋啊!
(2)Nikkor18-55mm/F3.5-5.6GVR
按说没有人会买了D7000之后会想起用这个镜头的,不过,俺既然用其试拍了一些,那就顺便说说感受吧。
镜头的材质就不说了,几百元的东西,说这些意义。
作为D60的套头,其成像还是说的过去的,如果眼睛不是很毒,看不出太大的缺点。
但仔细品味会发现片子没有质感,很干,和牛头的油润有天壤之别,不过VR还是很管用的。
(3)Nikkor24-70mm/F2.8
很多人买了D7000之后,为配镜头十分纠结。
买狗头怕成像不好,买17-55吧,又怕以后升级为全画幅之后白花钱,因为17-55毕竟价格不菲。
既然如此纠结,不如买这个24-70吧,当然,如果你觉得可以忍受丧失广角带来的不便。
成像就不用多说了,17-55有什么有点,24-70就有什么优点,唯一不同就是可以用于全画幅机身而已。
(4)Nikkor70-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尼康 D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