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10353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60.40KB
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
9÷
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
9除以4商2余1。
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三、试一试。
师:
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
【作业设计】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
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你能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调动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
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
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面包”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第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
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注意了这个问题。
信息窗2:
搭帐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
本图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丰富多彩的野营活动的情境。
图中包含有摘野果的、采蘑菇的、钓鱼的以及搭帐篷的数量等数学信息,旨在让学生借助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会本信息窗内容后,有利于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
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
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通过学习竖式,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小组内解决:
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板书:
2=()……()
②
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11÷
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
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
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课堂上我避免了单纯的进行计算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这些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比如“补充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
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请学生回答。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
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
请把它找出来。
14÷
4=3……2
8÷
5=1……3
16÷
3=5……1
10÷
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
(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自主练习第5题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要求涂色。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解决实际问题:
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请学生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首先,请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然后在全班交流,补充。
3、游戏:
蚂蚁躲雨
27÷
8
36÷
6
22÷
7
48÷
9
37÷
4
49÷
33÷
5
(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沙滩上还有什么?
(饲料)箱子里还有多少瓶饲料?
(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
分组讨论
①没有余数的算式
6
49÷
7
②余数是3的算式
27÷
9
③数是1的算式
37÷
4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三、
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10
3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总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
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流畅。
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教学中注重转变教师角色,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2课时
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
二、作业延续。
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
18÷
2=9(人)
3=6(人)
4=4(人)……2(块)
5=3(人)……3(块)
6=3(人)
7=2(人)……4块)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
以18÷
7=2(人)……4(块)为例,师:
“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
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
”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
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
”
三、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
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1、师:
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
(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
(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
还剩几个?
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
(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
)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找规律
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3、小结: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五、解决问题。
1、思考:
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
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
还剩多少个?
集体交流,订正。
2、自主练习4题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
各剩几只?
独立观察图。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自主练习5题
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
4、自主练习第6题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作业设计】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
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
1、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做自主练习第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道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有余数除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有余数除法的算理、求商,或者是横式、竖式的书写格式都比表内除法复杂。
表内除法学生可以通过乘法口诀表,一次求商,而有余数除法求商时,学生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表中找到合适的商,因此试商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另外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以及余数与商的所表示的意义的区别等知识,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二、梳理:
1、交流整理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对照比较找出难点。
教师提问: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
(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解决:
1、()最大能填几?
6×
<
52
8×
61
×
6<
52
×
8<
3×
19
4<
27
2、先圈一圈,再计算
(1)2个2个的圈
(2)3个3个的圈
(3)4个4个的圈
(4)5个5个的圈
3、用竖式计算
19÷
2=
23÷
7=
59÷
9=
6=
50÷
8=
38÷
4=
四、应用: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
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有小朋友要去观看足球比赛。
有一辆汽车,限乘8人。
门口有售票处,上面有各种门票的价格。
2、提出问题:
(1)
小组讨论: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看足球赛,要解决哪些问题?
(2)
组间交流:
第一,要解决乘车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门票的问题。
(3)
解决问题:
第一、我们班有58名同学,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学生列式解答:
58÷
8=7(÷
辆)……2(人)
引导学生讨论:
到底需要几辆车?
7辆还是8辆。
第二、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只有50元的费用,该怎样买票?
方案一:
买A区票。
理由,位置好,看的清楚,比较舒服。
50÷
9=5(张)……5(元)
存在的问题:
钱不够,方案行不通。
方案二:
买B区票。
理由,位置也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8=6(张)……2(元)
可以实施。
方案三:
买C区票。
理由,价钱便宜。
7=7(张)……1(元)
存在问题:
余着一张票,位置不是太好,看的不清楚。
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方案二。
4、拓展应用:
为了增加现场的热闹气氛,同学们在看台上摆了一个造型。
他们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
第21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34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36名同学呢?
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本节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与学生共同的探索、交流,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
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始终很活跃,师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第二单元
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
来到城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
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人数,停车场停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
借助“一千是多少?
”及“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上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师适时小结:
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
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我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可能回答:
一个一个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一]
继续提问:
我们还可以怎么数?
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出示一堆方块(100)
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
课件演示:
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
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
10、20、30……90、100
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
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板书[百]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
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
刚才我们在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
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年级 数学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