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斌八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00346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29KB
童志斌八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童志斌八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志斌八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的两篇文言文,见于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之“后人之鉴”板块(《六国论》《阿房宫赋》)。
因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作为专题编排依据,故整套教材中,基本上采用文白混编的形式。
较之于以往人教版教材而言,文白相混的特点更为突出。
因为,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文体编排的形式,文言课文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集中编排,并配以相应的文言单元知识短文。
——这样,在面对教材时,师生们对于文言文的“文言”特征还是颇为看重的。
而苏教版教材当中,文言课文是与现代语体文课文混合编排,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组成一个“专题”(大体相当于以前的一个“单元”)。
——这样,师生面对文言文时,势必更多的是着眼于文言文本与其他(现代文)文本之间在人文主题上的共性。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否也可以(会?
)像我们现在一样,对散见于不同的“专题”当中,与其他现代文同属于一个人文主题的“文言文”教学问题作专门的思考,也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苏教版教材的使用过程当中,已经使用了两年一个完整轮回(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江苏教师,与刚刚使用了一年(必修一至必修四)的浙江教师,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与困惑,文言文教学问题自然也不例外,可能问题还要相对突出一些。
比如,江苏无锡的徐忠宪老师,就曾以《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周年实践报告)(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2期)这样醒目的标题,表达了对苏教版教材的批评:
一、文白混编,忽视了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
二、忽视文言字、词句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
三、考分低泣,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下降。
徐忠宪老师在文中提供了较多的统计数字与相关事实,最后结论是,人教社(按,指原有的全国通用的人教社老教材,非指人教社新课程教材)的课本让“莘莘学子得益了”,而苏教版必修课本“在使用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费时多而效益差的局面”。
徐老师在文章里面还列举了一些学生检测结果的统计数字来说明这一点。
徐老师在文中所说的采用人教版与苏教版课本,对于文言文教学产生了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本人以为,这么快就下这样的结论可能有草率之嫌疑。
因为,语文(包括文言文)教学是个复杂的工程,单单根据苏教版教材一整年的使用情况,下这样的结论有点为时过早。
——事实上,一套教材,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如此快捷的影响(这里面还有教师教学操作的因此等等复杂成分在里面,这是肯定的)。
不过,苏教版教材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给一线教师造成相当的困难与困惑,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们今天围绕着苏教版教材(主要是必修一和必修二,兼及整体)所作的探讨,肯定是很有必要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本人在广泛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想借这个机会与在场的专家、老师作一交流。
有一些,问题可能还是问题,我现在把它们指出来,提请大家在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加以注意;
同时,我也把我的部分想法呈现给大家,可能会对大家解决相关问题起点儿积极促进作用。
有一些,我可能也稍微形成了些个人的思路,希望可以对大家的教学操作能够有点儿启发。
还需说明的是,这次培训,主题是“新课程培训”,据我的理解,应该同时体现对理念、理论的重视与对教学实践的重视。
估计不少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带着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培训,在获得理论“充电”的同时,能够获得一些可以带回去,化为课堂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的东西。
我本人也很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过,审视一下所做的这一块内容,感觉到是,其中固然包含一些操作层面(即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的东西,好像更多的倒是认识、原则层面(即回答“为什么做”“做什么”的问题)的东西。
王荣生先生强调,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搞清楚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比起采用的教学方法来,要重要得多。
我以为,这一看法极为精辟。
有很多教学操作层面的东西,表面上看是方法的问题,其实要害倒是认识的问题。
一旦认识上、观念上获得了廓清,操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探讨对象:
1.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课程目标能力要点分布表(苏教版语文《培训手册》99页)
2.“教学目标”(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
3.苏教版教材文言课文之课后练习设计
(1)文本研习(或“问题探讨”)(列于本板块之后)
(2)积累应用(列于本专题之后)
专题示例一:
必修一之专题二《劝学》《师说》
专题课文构成: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板块2,课文3)
⊙求学之道
●《劝学》
●《师说》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课程目标能力要点分布表(苏教版语文《培训手册》99页)
专题能力点:
●整体上把握文章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求知问道和阅读经典的作用,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来说理。
4.学生学习古文后,能够掌握积累“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故、焉、乎”等虚词。
(三)苏教版教材文言课文之课后练习设计
(必修一之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问题探讨(列于本板块之后):
1.《劝学》所劝的是什么样的“学”?
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与“积善成德”?
它对如何“学”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2.在《师说》中,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在他的心目中,“师”的标准有哪些?
文章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与“不拘于时”?
3.《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积累与应用(列于本专题之后)
1.积累《劝学》和《师说》,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从两文中各选项几个你喜欢的语句,就求学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如《劝学》中的“劝”“绝”“假”,《师说》中的“说”“相”“传”“贻”等。
利用工具书,了解这些词语的义项,看看本书的注释是否有道理。
类似的词,两篇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请你再找出几个来。
3.准确并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本专题的文章谈读书学习,论述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请想一想,这三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有创意地表达自己见解的?
课外选读名家名篇,和本专题的文章作比较,了解说理方法的多样性。
专题示例二:
必修一之专题四《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板块2,课文3)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
《西地平线上》
⊙感悟自然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湖山沉思
《神的一滴》
《像山那样思考》
●了解哲理散文个性化思考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二)“教学目标”(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
1.学生通过研习作品,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方面赏析散文。
3.学生能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乎”“其”“且”等。
5.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以上前三项为教学重点。
(必修一之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研习(列于本板块之后):
1.诵读《赤壁赋》,说说客与苏子的问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进行的。
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因何而发?
“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子之所共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诵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说对西山之外的众山“漫漫而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
始游西山时,作者看到了西山的哪些“怪特”之处?
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
为什么他会慨叹“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的情绪变化。
从“托遗响于悲风”、“愀然”到“喜而笑”,从“恒惴栗”到“心凝而释”,自然景物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背诵《赤壁赋》。
2.本专题的几篇文章景、情、理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
请你从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篇,分析该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化思考的。
3.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苏轼和柳宗元生平的资料,思考他们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关系。
4.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富于变化,对这些用法进行归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
选择本专题两篇文言文中出现的虚词,如“而”“乎”“其”“且”等,找出一些例句,揣摩它们的不同用法,制作“文言虚词学习卡片:
而、乎、其、且”。
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留心这些虚词是否还有其他用法,随时总结,丰富卡片的内容。
5.向别人介绍一个地方,要用简要的语言突出它的主要特征。
如果你是某一景点(或者你的学校)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
虚拟一些场景,做口语练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专题示例三:
必修二之专题三: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板块3,课文6)
⊙后人之鉴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千古江山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志不忘
《落日》
《消息二则》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了解并梳理觉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必修四之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
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又是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进行论证的?
2.《阿房宫赋》是怎样描写阿房宫的豪华与宫廷生活的奢侈的?
这些描写对表现秦王朝崩溃的迅速和总结历史教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3.《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请联系两文作者所面临的现实加以分析。
4.品味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
这段话是怎样说明割地赂秦是自欺欺人的?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句中“苟”相当于“如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指出批评对象?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这段话隐含着什么道理?
和文章结尾部分有什么关系?
1.背诵《阿房宫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下列名句中都有词性活用现象,请将整个语句口头翻译为现代汉语,再说明名句中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1)以地事秦
(2)礼天下之奇才
(3)骊山北构而西折
(4)辇来于秦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春风又绿江南岸
3.从当天报纸上选择一篇消息或通讯,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进行评价,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取大家的意见。
专题示例四:
必修三之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问题探讨)(板块3,课文6)
⊙因声求气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鸿门宴》
⊙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专题内涵解说”与“教学目标”(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
专题内涵解说:
课程目标明确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专题为落实这一要求而专门编排,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专题由“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因声求气”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读。
所选的两篇文章各有特点,能较好地进行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有叙述,有描写,以人物对话为主,有多种语气的表达;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议论性文章,语言以整句为主,整散结合,长短交错。
“文本研习”的各项活动,对文言诵读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梳理、指导和训练。
第二板块结合《廉颇蔺相如列传》或《鸿门宴》的学习,梳理了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
第三个板块由《非攻》《秋水》两个文言片段组成。
让学生在借助工具书加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断句及翻译等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中融会贯通地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积累与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梳理觉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学习,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学生能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3.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确定文言文中字的正确读音和词的含义。
4.学生能正确诵读本专题所选的文章。
5.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专题所选的文章。
6.学生能根据要求给本专题部分文章加注、断句或翻译。
7.学生能就本专题所选文章的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8.学生能根据要求梳理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以上目标中3-6为教学重点。
(必修三之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应该怎样解释?
它们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大王必欲急臣
…………
(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左右欲刃相如
2.说说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和今天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找出一些同类的句子,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要注意哪些问题。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愿结于君。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宝之急而后私仇也
4.根据语境,揣摩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有关问题。
(1)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以戏弄臣”,有的资料翻译为“来侮辱耍弄我”,有的资料翻译成“把它给侍臣们玩耍”。
哪一种更切合文意?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有人认为句中的“今”是“现今”的意思,有人理解为“假设”、“如果”。
怎样理解比较恰当?
5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相映生辉,既具个性,又有共同特点。
试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6.下列几个片段,是前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点;
三段评点视点不同,各有见识。
为它们加上标点,想一想,你更赞赏谁的观点,模仿这种写法,也写一段评点。
1.摘录并背诵《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一段。
2.整理本专题中的通假字。
3.“乃”“而”“于”等虚词在本专题中多次出现,根据上下文理解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并归纳它们的主要用法。
4.“负”“徒”“引”“奏”“请”“幸”“因”“谢”“意”“如”“举”等实词在本专题中都不止一次出现,查检工具书,了解这些实词的常用义项,明确它们在具体句子中的意思。
5.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改写为课本剧。
既要以原文为依据,又要有合理的想像;
对话要力求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专题示例五:
必修四之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板块3,课文10)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词别是一家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文以气为主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二)“专题内涵解说”与“教学目标”(苏教版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
唐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唐宋文人用生命与真情,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流芳百世的名篇,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抒发了家国身世之慨,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本专题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形态之一二,所选项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分为三个板块。
“诗从肺腑出”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诗风,或犷或沉郁,或写实或隐喻,从中把握诗人慷慨苍凉、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词别是一家”选择了四首婉约派词作,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或蕴藉含蓄、典雅秾丽,或疏放恣肆、酣畅淋漓,使我们情志向往。
研习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
“文以气为主”提供唐宋文各一篇,引领学生在文本研习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思想与声色辞气。
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精神,希望和失望,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心态在览胜嘉会之际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欧阳修则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了天道无情、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三个板块,首先将重点放在作者的情感内涵上,同时注重诗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艺术评价等,其次提供了中国古典诗、词、文的赏析和基本的赏析术语。
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对唐宋诗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量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2.学生能借助文本研习,对诗文的艺术表现、语言风格、艺术评价、情感内涵以及一些基本的欣赏方法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能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4.学生能够至少选择一位唐宋作家的作品作深度探究,并能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在班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1.清代文学批评家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将《滕王阁序》定为华丽风格的典范。
文中写景怀古铺陈开阖,言志抒情抑扬顿挫,字句排偶对仗,并大量地运用典故,修饰词藻。
请自选其中一两段文字,谈谈华丽风格在本文中的具体表现。
2.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
“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1.从本专题中选择四首诗词背诵。
从《滕王阁序》中选择精彩段落或名句背诵。
2.搜集风景名胜中的楹联、题记,谈谈中国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风景名胜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因素的。
3.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法国作家布丰又说:
“风格即人。
”本专题中一些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艺术风格,都与作者的人生和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
请选择本专题中两篇诗文,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与时代背景,并结合孟子和布丰的观点,理解这些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4.本专题的文本研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与古典诗文欣赏相关的词语,如“起伏”“才思”“语次”“意象”“点染”“叠字”等等。
关于这些,还可举出一些,如:
(1)衬托,即通过描写景物来陪衬烘托情感。
(2)缘情体物,即本着自己的真实情感,对景物细致地体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3)婉转,即通过转折、对比的手法含蓄地抒发情感。
(4)理趣,即在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理和智慧。
(5)典丽,即在行文中注意运用典故,修饰词藻。
请从我们学过的诗文中,如《采薇》《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志斌八苏教版 教材 文言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