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建筑抗震论文建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95075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7.72KB
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建筑抗震论文建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建筑抗震论文建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建筑抗震论文建筑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抗震设计应遵循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以固定参数为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完全依据固定参数进行计算和设计,那样就会实际。
在抗震设计中没有对地震破坏建筑的层次和顺序进行深入的分析,因而难以将主体设计和细节问题同时兼顾。
由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详细,使得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各项设计准则。
2.2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缺乏
由于我国在地震发生原因、预测以及防治方面的研究体系尚且不是很完善,对地质地震的认识不够深入,也欠缺更加科学的地震防治规范和措施,故而在建筑抗震设计时没有整套的科学依据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从而增加了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的难度,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制约我国抗震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
2.3设计研究仍停留在较浅层面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探讨不够深入,没有对地震破坏建筑的层次和顺序进行全面分析,无法很好的做到在注重建筑主体设计的同时又兼顾细节问题。
由于对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在设计时也没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抗震设计的相关准则,导致建筑抗震设计的抗震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3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设计问题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抗震规范和标准,采取多级预防模式,结合具体的建筑施工情况,进行深入、严谨的设计探讨,全面考虑各项因素。
灵活变通的使用抗震设计原则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保护建筑主体的抗震能力,结合房建具体实际,设计出最优的建设方案。
3.1建筑平面和立体形状的设计问题
建筑平面形状和空间立体形状的总和即建筑的体型,在建筑体型设计中,应尽量确保建筑体型的规则和简洁,避免外凸体型、内凹体型以及不对称或者过长的侧翼,一般来说,矩形、圆形等都是抗震效果良好的平面形状。
体型布置要保证建筑质量和刚度的分布均匀。
防止在抗震时因为体型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建筑物发生扭转。
为使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具有一定的创意和观赏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必然会出现较为复杂的建筑体型,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将建筑的抗震能力、建筑物的功能性以及建筑艺术三者有机统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体型的设计组合。
3.2建筑水平和竖向布置的设计问题
在建筑的布置设计中,平面布置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代表着建筑的功能和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筑水平设计也就是平面设计要最大程度的保证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匀称,抗震墙的设计要按照结构抗震要求,对于刚度较大的建筑物要在居中位置设置电梯井,全方位的防止扭转效应,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基础作用和价值。
建筑的竖向布置设计主要体现的是建筑沿楼层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在设计上要尽量使建筑竖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特别注意要确保抗震墙的布置均匀,使其贯穿于建筑底部而不出现中断。
3.3建筑屋顶抗震设计问题
建筑屋顶抗震设计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屋顶建筑抗震设计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设计存在屋顶较大或较重的问题,就会导致屋顶容易出现形变,对屋顶本身以及下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还有的设计没有将屋顶及其以下建筑物的重心统一在一条线上,导致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出现间断,加大了地震扭转反应,不利于抗震,因此,在屋顶抗震设计时要尽可能降低屋顶高度,选择质地轻且刚度均匀的材料,保证屋顶重心与屋顶以下建筑物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使抗震作用的传递不受中断,减少扭转反应的出现,增强其抗震性。
4结语
建筑的稳固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加大对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视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的作用以及当前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注意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也是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价值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杨永兴.谈现代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2012,38
(2):
48-50.
[2]张晓慧,杨海林,郭瑞.浅谈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方法[J].科技资讯,2012(20):
27-29.
[3]闫笛.议如何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扭转设计[J].科学与财富,2014(8):
43-45.
[4]陈维伟.旧房改造中不同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的工程实践[J].建筑技术,2010(9):
71-73.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研究
[摘要]地震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我国各地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要兼顾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而且要采用相关的抗震技术。
[关键词]建筑;
结构;
抗震;
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地震活动分布广泛。
必须把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做出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个合理优秀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需要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做到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一起考虑的。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涉及到建筑的平面使用功能的要求,空间使用空能的要求和相应的立面造型、外观效果。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如果恩能够考虑到本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各环节,那么建筑设计能为下一步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
建筑设计考虑抗震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布置平面。
平面布置体现出建筑的使用上的功能和要求。
合理布置平面为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合理提供条件,把建筑平面功能和结构的抗震统筹考虑,发挥建筑在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建筑物的平。
2)采用简单规则的体型。
体型包含了平面和空间的形状。
体型上复杂、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上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差。
为了实现好的整体效果,防止地震时造成大的震害,平面形状上尽量减少外伸、内凹,立面体型上考虑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连续均匀。
3)合理的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主要是建筑沿高度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设计上。
为了减少楼层刚度过少,避免地震的扭转效应。
要均匀布置剪力墙、混凝土柱等构件,尽量使其沿竖向贯通到建筑物底部。
4)合理的屋顶设计。
目前屋顶建筑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度控制和重量控制上,有些屋顶的设计高度过高,或者屋顶重量过大,这些都对抗震设计不利。
在屋顶建筑设计中,降低其高度。
运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尽可能使屋顶的重心和其下部重心相一致;
如果真要求屋顶高度较大时,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增加屋顶的抗震性,控制屋顶的变形范围,且不出现扭转地震作用。
5)严格控制设计限值。
首先严格控制层数和建筑的总高度;
其次是控制房屋抗震横墙问题和局部墙体尺寸。
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以建筑设计为基础,既“受制”于建筑设计,又可以“反制”建筑设计。
建筑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结构要尽量避免破坏建筑。
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实现,抗震结构设计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
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系要充分考虑到:
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经济条件、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结构体系应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线;
2)为了减少个别的部位或构件受到破坏而造成整个建筑强度破坏,尽可能采用两道以上的抗震防线;
3)结构体系应具备充足的变形能力和相应的的抗震能力、消耗地震作用的能力;
4)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从而使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相对均衡;
5)为了避免质心和刚心不重合而产生薄弱层和造成扭转振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使平面功能布置对称、立面布置相对均匀。
2.2增强结构的延性
结构的延性是指结构在其承载力不消减的情况下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
结构设计要尽可能实现构件的弯曲破坏,不出现或者少出现构件的剪切破坏。
尽可能的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锚固”的原则。
即使出现局部的构件强度的破坏,也可以让整体从一种稳定体系转化到另外一种相对稳定的体系。
以避免地震周期长时间持续的作用造成的共振破坏。
2.3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的整体性在地震作用下在协同各结构部分之间共同工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结构整体性设计也是提倡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能够实现结构的整体性,达到各部位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以及相互协调抗震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保证结构的连续性。
只有保证了结构的连续性,才能增加结构各部位各构件的整体联系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抗震的效果,实现结构的整体性。
2)各部位和构件相互联系的牢固性。
只有实现了各构件之间可靠牢固的连接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只有实现构件间连接的牢固性,才能满足传递地震力时的强度要求和适应地震时大变形的延性要求。
3房屋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抗震设计中融入了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这增加了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改善了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减轻了结构的自身重量。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应用中,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两种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措施。
1)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是通过把如橡胶隔震垫等隔震消能装置安放在结构物底部和基础(或底部柱顶)之间,来隔开上部结构和基础,从而改变结构的动力作用和动力特性,有利于减轻结构物的地震反应。
隔震技术是目前国际上使用相对广泛,得到认可的一种技术,适用于较重要低层和多层建筑的如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相对密集、要求相对较高的使用功能的建筑。
2)消能减震技术。
减震措施主要是借助建筑物之外的部件来增加建筑物的阻尼,消耗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避免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损害。
减震技术不仅可用于新建结构的减震设计;
也可用于已有建筑结构的抗震和加固。
消能减振技术是用特别设置的机构和元件将地震动的能量加以吸收耗散,以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
目前消能减震技术在行业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并且得到了可靠的验证,是一种有效的减轻地震灾害的一种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人类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使用舒适性方面,对于居住的安全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设计以及抗震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会得到大幅提升。
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减小地震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魏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万国学术出版社,2001.
[4]郭继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三篇:
建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的应用
[摘要]将建筑设计及抗震设计有机结合是实现建筑物抗震设计要求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水平不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阐述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要点;
作用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密不可分,只有保证两者实现相互协作,建筑物抗震效果才能有所保障。
如果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往往无法对其进行大范围改动,因此如果在具体建筑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则只能在具体建筑施工中设置加固部分构件方式,使建筑抗震性能得以提升,然而此方法不能充分解决建筑物抗震问题,因此在具体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建筑的抗震性,将各方面工作充分做好,最终全面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2我国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由于我国科技水平有限,在地质地震等方面的研究不够,特别是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方面,不能准确判断地震成因且对其做出有效预测,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其间接造成我国抗震设计的发展滞后,缺乏统一规范的设计理念,因而很难实现建筑设计的抗震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师缺少对实际情况的具体考量,仅根据数据固有参数进行施工,在设计方面十分欠缺。
2.2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不能有效协调
设计完美的建筑图纸相当于完成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建筑设计图纸对建筑后期具体工作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我国技术水平有限,建筑抗震设计不能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使二者协调发展,最大化发挥其作用。
因此,不能有效协调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关系是目前抗震设计常见的根本问题。
2.3抗震设计与地区实际情况结合不理想
建筑师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在对实际情况考量不足情况下,盲目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其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抗震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弄巧成拙,破坏了建筑本身的美感,甚至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作用,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建筑师应摒弃急于求成、缺乏实践精神理念的设计思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建筑设计融入抗震设计的细节问题
3.1建筑的整体设计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其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能够使房屋更加稳定,地震对于房屋建筑形状的影响也更小;
建筑的细节决定着其抗震性能,平面形状是圆形、矩形、方形等的建筑,其抗震水平较高;
避免将建筑外立面设计成凹凸不平或不规则、不光滑表面,此种设计不利于建筑抗震,而表面平滑的建筑物相对可以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
保障房屋空间结构整体性能,使房屋竖向结构刚度能够支撑整个建筑,在地震来临时减少变形甚至损坏。
3.2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
建筑的平面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
平面布局是否合理对建筑抗震性能有着一定影响。
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刚性程度和建筑结构质量,在布置上使二者对称,避免结构受力产生严重变形状况,对柱子数量与距离需要仔细斟酌,其不对称性、不协调性在建筑物抗震中具有极大隐患。
抗震受力墙要与抗震结构相互协调,刚度较大的建筑空间楼板及高强度电梯的安置尽可能在建筑中心位置,避免建筑扭转效应的发生。
另外,在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不能忽略建筑结构中抗侧移结构布局因素,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抗震性能不不受影响,使建筑抗震设计完美发挥其技术的优良特点。
3.3建筑物纵向布局设计
纵向布局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中外沿高度的结构质量及建筑物整体刚度布置。
建筑楼层使用功能的差异导致建筑物楼层分布质量及刚度不一致,楼层功能导致楼层上下之间刚度差异过大。
设计师严格控制建筑外沿与建筑刚度的比值,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尽量保证竖向刚度分布靠近结构刚度转换层。
为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
只有把握好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的关系,在设计工作中使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机融合,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1]王亚勇,戴国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J].建筑结构学报,2010,(6):
7-16.
[2]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
35.
第四篇:
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建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数量持续提升,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为较大的进步。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建筑设计当中,抗震设计是一项核心的组成部分,能够对建筑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此,应针对建筑抗震设计开展深入的分析,结合建筑的具体标准和各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完成建筑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前言
建筑设计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抗震设计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虽然在设计上,特别标高了抗震的等级,但在地震灾害真正来临时,多数的建筑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出现安全事故,给内部的人员带来生命威胁。
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的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确定有效的抗震等级,减少安全威胁。
在此,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
1建筑设计的基础分析
对于建筑而言,抗震设计是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总体上的设计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的提升抗震等级和安全保护水平。
建筑设计在目前的应用当中,具有多种形式,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较多的参考和指导。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地震情况、过往的地震频率和灾害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建筑设计来完成,强化建筑抗震设计的水平。
1.1砌体结构
从时间上来分析,砌体结构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类抗震设计结构。
该结构普遍应用与建造低矮的民房建筑,经过系列的优化,砌体结构在目前也应用到了多层的住宅楼、办公楼当中,总体上取得的成果是比较突出的。
砌体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该结构的设计、应用相对简单,服务范围广泛。
据统计,我国使用砌体结构的建筑,已经超过了80亿平方米,充分改善了住房条件和办公条件。
第二,砌体结构在阶段性的优化过程中,虽然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居民对建筑需求的提升,砌体结构所表现的不足也比较突出。
例如,在我国的《78规范》当中,明确要求砌体结构必须在墙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1.2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更好的提升抗震设计,必须要在建筑设计上做出足够的努力。
为此,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该结构会有效的发挥出楼板的协调作用,当出现地震的时候,各个层间的位移,会表现为均匀分布的特点,抗震性能优于单一使用的框架结构。
1.3框架结构
建筑设计结构当中,框架结构是一个良好的过渡,但目前所得到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建筑设计在优化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符合经济上的需求,单纯的针对抗震结构进行优化,导致其他的组成部分未获得同样的进步。
框架结构虽然在应用的范围上比较广泛,但由于自身的结构类型是非常单一的,因此总体上的抗震能力并不突出,不符合当下的需求。
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抗震设计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建筑设计实现进步后,应将其有效的应用到抗震设计当中,完成建筑水平的提升和安全性的巩固。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加强建筑的保障,减少外力的破坏,延长服务年限。
2.1强化建筑抗震设计的水平
屋顶太高或太重,是目前建筑设计最主要的问题。
屋顶过高或者过重,会加重地震的作用,导致建筑变形,对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能力有所制约。
建筑屋顶的重心和建筑底部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上,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抗侧力不能连续,从而加剧建筑的扭转效应,制约建筑的抗震水平。
建筑设计经过系列的完善和分析,现阶段可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导。
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保证建筑的刚性程度和结构的质量。
建筑设计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选择实施的结构方案,可与抗震设计进行高度的融合,以前者为基础,以后者为拓展,巩固了刚性程度的指标,本质上提高了结构的质量。
第二,加强了抗震受力墙、抗震结构的协调作用。
建筑设计应用时,强调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抗震 设计 研究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