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湖南卷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88554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62MB
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湖南卷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湖南卷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湖南卷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上升,故④错误。
故B①③正确,ACD错误。
B符合题意。
B。
2.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
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
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
(1)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A.个人喜怒
B.人流量多少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
(2)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降低摊位租金
③便于集中管理
④减少经营竞争
(3)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
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2)B
(3)C
【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商业中心及其形成
【解析】【点评】三大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3.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1)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2)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
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答案】
(1)C
(2)A
【考点】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解析】【点评】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4.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
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
项目
距离(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1)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2)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3)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B.②③
C.①④
(3)D
【考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5.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究成下面小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D.②④
【答案】
(1)B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
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
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B.①④
C.②③
(2)B
【考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A)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
横剖面形成“V”型谷
发育期(B)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
泥沙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C)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
下蚀进一步减弱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二、必考题:
共42分。
(共3题;
共42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
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省份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湖南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
(3)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湖南省:
水稻科研力量雄厚;
地城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试验推广条件好.海南省:
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
野生稻种丰富;
环境质量好,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
(2)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
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一些地区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
(3)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
一年一熟"
为主;
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
稻米的需求量大。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中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
(1)指出海南和湖南两者在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中的各自优势,主要从技术、育种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湖南省来说,材料信息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该团队属于湖南省,因此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
根据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与海南省相比,湖南地城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因此湖南的育种试验推广条件好于海南省。
对于海南省来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位于亚热带地区,海南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海南省具有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等自然优势;
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因此野生稻种丰富,有利于水稻进行杂交育种;
海南省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加上环境保护得力,环境质量好,因此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成为海南育种试验中的明显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应从水源、自然灾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海南省从热量条件来看,适合水稻一年三熟,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由此推断,当地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许多地区无法做到一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这是当地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
海南省位于南部沿海,位于台风西移路径之上,因此夏秋多台风,台风往往给当地水稻带来毁灭性灾害,从而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
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差,—些地区种—季稻外,其他时间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因此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
(3)海南省稻米短缺的社会经济原因,应该从其生产量小、需求量大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结构和稻米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稻作大部分地区以"
为主,复种指数低,导致水稻产量不高;
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使得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导致水稻产量不高;
当地人们人口较多,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的需求量大,因此导致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
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
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
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
研究表明:
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
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
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考点】冰川地貌
(1)根据题意,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于北大河流域的表现,主要从大于4000米的区域面积大小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
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对当地气温的影响,充分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主要从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
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
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
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
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点评】纯粹的冰川冰是缺乏侵蚀力量的,因为它的强度很低。
但是,冰川冰总是含有数量不等的岩屑,它们是冰川进行磨蚀和压碎作用的工具。
另外,处于压力融点的冰川冰和冰床之间的应力时有变化,导致融冰水的再冻结和促进拔蚀作用。
磨蚀和压碎作用形成以粉砂为主的细颗粒物质,拔蚀则产生巨大的岩块和漂砾。
通过这些作用冰川塑造出小到擦痕、磨光面,大到冰斗、槽谷、岩盆等冰川侵蚀地貌。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
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
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
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
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流速变化:
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变化过程:
(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
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
(3)赞同。
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
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
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
不赞同。
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
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
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
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河流地貌
(1)河流流速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主要从流水速度的变化,导致侵蚀、堆积作用的差异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由此推断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为慢—快—慢(或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关洲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实际上是关洲岛的形成过程:
早期,该河流现关洲岛位置为河漫滩,此时无岛,河道为单一型河道,由于南岸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车阳河与长江之间的河漫滩逐渐消失,长江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水下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流水侵蚀使得南岸南迁,河道变宽,水下浅滩处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水下浅滩处,逐渐抬高,从而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江心洲把长江该河段分隔为南、北两个河道,使得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2)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原因与南北河道的形态密切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迅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
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较深河水容易经该河道向下流动,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
(3)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因此必须先明确的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然后针对表明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
如果选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向北移动、南岸向南移动和北岸向南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使得关洲岛相对向北移动;
材料信息表明,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三峡等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使得关洲岛与北岸相隔变近,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
上游水库蓄水拦沙,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
如果选不赞同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则应从关洲岛本身不移动或向南移动、南岸不移动、北岸不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材料信息表明,关洲河段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南岸向南移动缓慢,关洲岛南岸为凸岸沉积明显,不断淤进,使得关洲岛与南岸距离变近,则关洲岛相对南移;
人们为了保护南岸,可能建设有大量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使得南岸很难向南移动,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不明显;
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有可能使得该河段侵蚀和沉积处于平衡状况,使得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不会向北移动;
图中显示,关洲岛北岸为凹岸,有可能不断被侵蚀,向南移动,关洲岛距离长江北岸可能变远,使得关洲岛不会向北移动甚至相对向南移动。
【点评】河流地貌
三、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題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共2题;
共20分)
10.[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红色游景点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物质载体,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
下图示意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
(1)分析甲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聚集的主要地理因素。
(2)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推介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
【答案】
(1)地处省区交界处,远离大城市,多为山地丘陵,植被茂密。
(2)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可视化;
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
建设智慧红色旅游景区;
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推介红色旅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试题 湖南 word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