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京剧主题教育活动的历程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6742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57.20KB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京剧主题教育活动的历程文档格式.docx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京剧主题教育活动的历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京剧主题教育活动的历程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准备和预设:
1、初步感受京剧的唱腔的特点并能体验出它和歌曲的差异。
2、能用语言、动作、声音表现出自己的体验。
并初步尝试用图谱来表征唱腔的特点。
3、交流自己查找资料解答问题的情况。
1、介绍教师带来的VCD,给幼儿欣赏其中一首老生演唱《定要把深情厚谊送往那四面八方》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引导幼儿说出:
有说话、有拖很长的音、有摇头晃脑、边唱边作等。
教师适时指导,拖很长的音叫拖腔或甩腔,说话叫念白。
2、教师让幼儿逐句听辨出拖腔处。
请幼儿模仿练习拖腔、摇头晃脑和边唱边做动作。
启发幼儿在唱之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请幼儿练习、模仿感受体验京剧说话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差异,并向幼儿介绍这就是京剧“念白”。
3、进行小结,知道京剧有念白、拖腔、甩腔,这是现代京戏。
4、幼儿听京剧画唱腔谱。
如:
5、引导幼儿交流各自查找资料解答问题的情况。
根据幼儿的情况给予适度指导。
6、老师介绍自己带来的资料,幼儿分组观看图书、图片、及VCD。
1、唱腔的感受由于采取与平时唱歌相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知体验,故而幼儿易感知其相异处。
通过让幼儿模仿、练习,增加了幼儿的感性体验和直接经验,同时也初步知道京剧我们也是能学会的,不是高不可攀的。
幼儿主动用动作来表现唱腔的旋律谱,非常形象,可以让幼儿用图画出,,让幼儿看图谱唱,并创编自己唱腔谱。
2、初次让幼儿收集信息,除一幼儿问奶奶,知道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外,其余幼儿全说忘了或没时间等,都没有带资料。
教师根据此情况,引导幼儿开展讨论:
“没有时间怎么办?
”“没有钱怎么办?
”“妈妈不给买怎么办?
”“不会上网怎么办?
”通过讨论一方面是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反思力,帮助他们发展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促进幼儿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绩效的反思,学会为自己的学习的成效承担责任,逐渐成为自律的学习者。
第三次活动
准备与预设:
1、感受体验唱腔不同旋律线不同衬词也不同。
2、知道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很多。
自己要找到解答的办法。
3、画出关于解决京剧疑问方法网络图。
1、学习现代京剧《定要把深情厚意送往四面八方》中“送往四面八方”句的唱腔→与幼儿讨论教师画出图谱→幼儿看图谱唱→欣赏每一句的唱腔→引导幼儿将逐句唱腔用动作谱表现→创作图谱。
引导幼儿将动作谱转化成图谱。
2、了解幼儿今天带来了那些资料?
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分别请带资料的小朋友介绍。
4、教师组织集体讨论,收集材料时遇到困难怎么办?
设计好问题:
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1)没时间怎么办?
什么时候可以去办?
教师允许幼儿一个时间段,在下周一收来。
(2)没钱怎么办?
爸爸妈妈不给买怎么办?
(3)爸爸忙怎么办?
可以打电话请教。
3、家里没有电脑怎么办?
4、幼儿进入语言区、获取信息区等各活动区域观看、查询教师和幼儿准备资料,自己寻找不解问题的答案。
1、由于在幼儿对唱腔已有感知体验和经验表象基础上,来将幼儿唱腔动作谱转化成图谱。
进行自然提升,将流动听觉表象转成稳定图谱表象,更有利于幼儿对唱腔感知。
同时,又生成让幼儿创编不同的唱腔,使幼儿感知,唱腔也是可以发展创新的。
存在问题,由于这些唱腔都是高难度,且唱词不一定懂,应选择出利于幼儿完整学习唱段磁带或VCD并将其放在区域中,便于幼儿反复感知。
2、帮助幼儿重点解决遇到困难怎么办?
既有针对性又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更重要的使幼儿对困难采取开放的观念,知道有多元解决问题渠道和方法。
3、幼儿带来的资料不多,可待下周一幼儿资料带来多以后再解决此问题。
4、幼儿已观看、欣赏了VCD中演员的演唱,应增加幼儿亲身感受、亲身聆听演员的演唱、亲眼观看其表演,让幼儿感受到京剧是在人们身边可及、可学、可赏的。
第四次活动
1、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现场魅力。
尝试做一个戏迷。
2、联系市京剧团给幼儿参观剧院,并观看演出及演出前准备并与家长联系,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带孩子去观看演出。
3、请幼儿将观看演出的事,回家用说话本和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1、在剧院门口组织谈话:
参观剧院观看演出时可以向演员请教你的问题,你在观看时发现那些原来你不懂的问题你都懂了。
2、带幼儿按序观看演出道具、兵器、古装、化妆、演出准备、练嗓子,试乐器。
3、将幼儿分散给各位家长,带着幼儿共同观看演出。
1、由于请家长带着幼儿共同观看演出,一方面家长可以指导幼儿、及时解答幼儿的问题,和幼儿及时讨论,另一方面也便于幼儿安静,保持剧院安静,遵守公共秩序。
同时也促使家长来观赏祖国的京剧,为今后和幼儿谈话生成了共同话题。
2、到剧院使幼儿亲眼见到了舞台上道具、兵器且证实了是假的、看到了各种人物的戏服、看到不同角色的演员穿不同的服装、并亲身观看了演员的演出,积累了许多直接感性经验。
看到许多热爱京剧的戏迷,体验到人们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但我也观察到许多孩子看一部分就走了,听到有的孩子说“说的什么呀,听不懂。
”可以组织一次听戏后经验分享活动,让每个幼儿用语言、动作、图画、统计表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同时也可以了解幼儿对京剧到底了解了多少?
还希望知道什么?
第五次活动
1、准备《中国京剧》光盘一张。
2、收集并分析幼儿带来的观看京剧的画和说话本,了解其到底看懂了什么?
不懂什么?
3、知道京剧念白中有数板,方言。
学习数板《什么花儿香》感受体验其韵味。
1、组织幼儿围绕“周六小朋友观看的演出”谈话:
(1)你看懂了吗?
(2)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学给大家看看。
(3)解答了你什么问题?
2、没有看完的小朋友遇到什么困难了?
你觉得什么地方不懂?
怎么会听不懂呢?
3、幼儿相互交流“周六自己观看的演出”的体会
4、
老师介绍,京剧念白中的方言。
教师解释什么叫方言让幼儿听赏教师说的我国某地方言→幼儿模仿练习→师念普通话让幼儿比较两者不同,
感受方言的魅力欣赏绍兴方言的《清早起床》重点引导幼儿比较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
冷、热、睡觉幼儿练习用绍兴方言说《清早起床》。
5、
老师介绍,京剧念白中的数板。
⑴欣赏录音:
数板《什么花儿香》。
⑵教师边念边用圆舞板打节奏,帮助幼儿体验到它是一板两字的特点。
⑶幼儿学习数板《什么花儿香》。
⑷幼儿练习边念边打节奏。
⑸和幼儿一起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重点突出京剧表演的风格特点。
附:
(一)绍兴方言-清早起来
清早起来冷飕飕,吃过泡饭热乎乎,
睡觉不盖肚子,冻得我伤风又咳嗽。
(咳嗽两声)
(二)数板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
梳一个油头桂花儿香。
脸上擦得什么花儿粉?
脸上擦得桃花儿粉。
口点着胭脂什么花儿红?
口点着胭脂杏花儿红。
1、幼儿能接受方言和数板。
因为它和平时说话不同,具有新异性,反而满足了幼儿追求新奇的心理。
学得特别积极主动。
许多幼儿都说“我也会说方言”,我即兴生成请他说出“它是什么地方的方言”并请其说给大家听。
接着,又布置其他幼儿任务:
“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一学来念给大家听”可以生成让幼儿一起来交流方言,并可用一种方言替换原来的绍兴方言,让幼儿体会不同方言产生的音韵是不同的,感受到我国方言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2、幼儿说还有好多问题没有解答,如脸谱,为什么带脸谱,不带面具等等。
可联系京剧团的化妆师来园现场表演画脸谱,一方面使幼儿亲身感受领略脸谱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提供幼儿与艺术家交往的机会,同时实践通过请教艺术家来解决自己不知的问题。
3、幼儿有发现京剧演员走路与我们平时不一样,但教师没有即兴生成,下次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帮助提升。
第六次活动
1、认真观看化妆师的表演,初步了解脸谱的使用材料及勾画步骤、卸妆步骤。
2、感受脸谱艺术的魅力,增加对祖国京剧脸谱艺术的亲切感。
3、能主动的根据自己不知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体验自己通过请教专家获得新知的成功感。
1、向幼儿介绍京剧团化妆师。
提问:
化妆师是干什么的?
2、启发幼儿大胆提问:
有关京剧脸谱方面或其他京剧方面的问题。
解答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本领。
3、观看化妆师现场为本班幼儿画脸谱。
化妆师边表演边介绍画脸谱的材料和程序。
4、幼儿提问还有那些未解答的问题和希望知道的事。
请化妆师解答。
5、欣赏京剧剧目中代表人物的脸谱:
黄脸的典伟、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等。
1、请来京剧团化妆师现场表演,使幼儿直接感受到脸谱艺术的美和京剧艺术的魅力,使幼儿体验到它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在自己身边的、是可学的。
增加其对脸谱艺术的亲切感。
2、请化妆师现场解答幼儿的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幼儿想要了解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幼儿感受到有问题可请教专业人员人作自己的老师。
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幼儿的社会交往面,使幼儿获得与各类人员交往的经验。
3、幼儿对京剧中的历史人物很有兴趣,不停的向教师和化妆师提问了解有关欣赏脸谱中典伟、包公等人物的事情。
因此,教师可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幼儿了解历史及历史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七次活动
1、初步学习京剧演员的上场动作圆场。
能听着教师的鼓声的节奏做圆场动作。
2、试用南京话替换绍兴方言来说《清早起来》。
3、准备中国京剧光盘、VCD、十八罗汉,大鼓一面。
京剧演员上场都是怎样走的?
它叫什么步子?
谁会学一学、做一做?
引导幼儿发现它和小碎步不同,是用脚跟脚尖交替走路。
2、欣赏VCD、十八罗汉中的圆场→集体学一学。
3、听教师的鼓声练习走圆场。
鼓的节奏根据幼儿情况逐渐由慢到快。
4、观看《中国京剧》光盘中,男的和女的不同姿态圆场。
引导其发现二者的差异之处。
并能用动作和姿态表现。
5、男女练习各自的圆场动作。
6、请幼儿交流学会的各地方言,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言来说《清早起来》。
7、谁能用南京方言将《清早起来》念出→集体学念。
1、采取比较方式的学习更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圆场学习开始采用与幼儿原有经验小碎步对比的方式,使幼儿很快掌握了圆场的基本特点。
接着,再让幼儿通过观察录像,将男女的圆场动作和姿态进行比较,自己发现二者不同之处。
从而很快就分别掌握自己的圆场动作。
2、方言的替换与练习。
一方面使幼儿体验并理解了京剧念白的节奏及腔调的变化丰富性,领略到不同方言能带来不同的诙谐幽默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也激发幼儿对于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语言的兴趣,促使幼儿从小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
此内容可不断的延伸于今后的教育活动中。
3、可给幼儿增加新刺激,引入亮相的学习。
第八次活动
1、学习亮相的动作,掌握其动作要领,能初步创造亮相动作。
2、各种京剧人物造型剧照、VCD光盘、十八罗汉演员。
鼓一面。
。
1、谈话,你有没有发现京剧演员一个动作快结束时,它的动作如何做?
幼儿学习做。
2、观看VCD光盘。
3、介绍亮相动作——即:
是指在动作结束前,以最好的姿态和最美的角度,把动作做个总结式的骤然停止,锣鼓也会跟着动作骤停。
4、师先做一个亮相,幼儿模仿练习。
5、教师出示一张亮相的剧照贴在黑板上,师打鼓,幼儿模仿剧照做亮相动作。
6、教师将各种亮相的剧照贴在黑板上,幼儿自选造型模仿。
师打鼓,幼儿听着鼓声提示模仿剧照亮相动作。
7、师打鼓,幼儿创造亮相动作。
8、将幼儿分组比赛。
看那一组亮相动作最有创造性。
1.此活动的产生是依据幼儿课间对京剧演员亮相动作的模仿,幼儿发现它和我们平时的动作不同,但又表达不清楚,却又非常喜欢。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积极投入,幼儿创造了许多新的亮相。
2.由于采取了分组竞赛的形式,幼儿觉得特别有挑战性。
所以当活动结束时,幼儿意由未尽,一直要求继续玩。
可以继续开展团体的合作竞赛。
3.由于在观看亮相动作时,幼儿看到演员都是排着龙样队伍上场,纷纷询问原因,可激发幼儿象演员一样听着鼓声走成长龙队,体验演员的团体精神。
第九次活动
1、体验走龙队的保持集体一致性的方法和策略。
2、能根据鼓声的速度和龙头动作的变化而快速改变自己动作并合拍。
3、京剧《十八罗汉》中走龙队的片段。
舞龙的图片。
鼓一个。
1、教师出示舞龙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龙头、龙身、龙尾必须保持一致。
2、教师与三位幼儿示范走龙队。
强调第一位是龙头,后面的是龙身和龙尾。
后面的必须看着龙头的动作始终和他一样。
龙头变龙身和龙尾也要跟着变。
3、请幼儿三位一队听着鼓声走圆场练习如何保持一致?
引导幼儿发现要走好龙队每个人必须听着鼓声保持一样的行走速度。
4、分男队和女队分别练习走龙队。
引导幼儿发现要走好龙队每个人必须与前面的人保持一段距离。
5、加上手上动作分男队和女队分别练习走龙队。
引导幼儿发现要走好龙队每个人必须随着龙头动作的变化快速改变自己的动作。
6、欣赏《十八罗汉》走龙队的片段。
引导幼儿观察演员如何快速变化动作与龙头保持一致的?
7、分两队进行竞赛。
一队走椅子内,一队走椅子外。
并要求结束时做各种亮相。
反思和生成:
1、通过游戏方法练习走龙队,幼儿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活动中自然的练习并掌握了京剧走龙队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体验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可生成体育活动龙队竞赛走等。
听鼓声速度变化行走速度或变成不同的队形等。
2、幼儿在作结束的亮相动作的意识较淡漠。
原因是:
⑴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持动作一致性上,注意力分配不够。
⑵结束前的鼓声变化不明显,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
应与亮相前的鼓声有所区别并告诉幼儿在此处就是要准备做亮相了。
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心理预备。
3、可引导幼儿欣赏京剧鼓点的丰富性。
第十次活动
1、感受和体验京剧鼓点的魅力和丰富。
喜爱听京剧鼓点。
2、知道四击头的节奏并会念。
3、截取的四季头录音。
4、《中国京剧》光盘。
1、欣赏《中国京剧》光盘中武场的乐器伴奏。
知道鼓是指挥,不同的鼓点是指挥演员做不同的事。
2、欣赏教师念四击头锣鼓字谱。
幼儿学念并在腿上模仿打鼓。
3、欣赏录音四击头。
幼儿学念并用身体不同部位做鼓,手做鼓槌依据节奏敲击,模仿打鼓。
4、能听着四击头的节奏录音做打鼓动作
5、听亮相的鼓点做亮相。
6、集体听鼓声的节奏变化走龙队和做亮相。
四击头的锣鼓字谱说明
达台仓仓达八仓才仓
鼓小锣大锣大锣鼓心鼓边大锣钹大锣
小锣小锣小锣小锣小锣
钹钹钹钹
1、幼儿对四击头的锣鼓字谱非常有兴趣。
反复唱念,因为鼓点是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方面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学念和模仿的过程中确实感受体验到鼓点的韵味和魅力。
2、应当提供锣、鼓等,现场演奏使幼儿在练习中聆听到乐器演奏这两种鼓点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十一次活动
1、感受体验净角人物的性格特点。
2、模仿净角行当的唱、念、做。
3、联系省京剧团的一位花脸演员来上课并与之共同备课。
1、组织幼儿谈话:
⑴你们知道京剧有几个行当?
⑵你们知道净行里有那些人物?
⑶净行的人物的性格都是怎样的?
2、请净角演员韩老师来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小朋友还可以向韩老师请教一切有关净角的问题。
3、欣赏韩老师的表演。
4、幼儿跟学,模仿表现净角人物的动作和唱腔的特点。
5、欣赏韩老师的扮演各个不同净角人物的演出剧照。
1、此活动是根据幼儿最喜欢的京剧行当-净角的要求而设计的。
净角的人物特点是嗓门洪亮、动作极其夸张来表现人物的威武、高大、勇猛。
由于采取请京剧演员来幼儿园亲自给幼儿上课并现场表演。
使幼儿置身于净角行当的情景之中,从唱念做中充分感受体验到净角行当的表演艺术特点。
同时扩大了幼儿与成人交往范围、及于不同行业成人交流的经验。
并知道可从不同职业的人们那儿获取自己不知的知识。
2、可生成对净角人物的了解。
三国中的张飞、关公等。
引导幼儿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可生成对与净角行当差别大的旦角行当的认识和比较。
第十二次活动
1、感受理解文学作品中张飞和关公的人物特点。
2、知道并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及张飞三兄弟的名字和关系。
知道要做个关心朋友和有正义的人。
3、准备绘图版《三国演义》书一本。
⑴你们听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呢?
⑵知道刘备、关羽和谁是三兄弟呢?
⑶知道张飞和关羽是怎样的人呢?
2、教师讲故事:
张飞威震长坂桥。
采取逐节讲并边讲边解释相应的词语和幼儿难懂的情节。
为什么要用树枝栓在马尾巴上?
什么叫“怒目圆瞪”等并说明典故“张飞声如炸雷,威震敌军的由来”。
3、教师讲故事: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采取逐节讲,边讲边解释相应的词语和幼儿难懂的情节。
介绍故事背景“桃园结义”,解释:
关公就是关云长和关羽。
与幼儿一起讨论:
关公对朋友怎样?
等。
4、教育幼儿要做一个正直、关心朋友的人。
1、初次与幼儿讲历史故事,一方面适应幼儿喜好的需要,因为幼儿在看京剧的过程中对这些人和事产生了了解清楚的欲望,另一方面历史故事本身对幼儿的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使幼儿从小了解历史、理解本民族文化(文学、伦理、道德),同时还促使幼儿更有兴趣的欣赏京剧。
对净角的人物性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进行与旦角的比较感受了。
2、在活动中教师采取开放性的态度,同时出现相应的文字与背景介绍,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对文字有兴趣的幼儿,当教师将相应的文字写出时,幼儿非常专注,并自觉与自己已认识的文字进行比较辨认;
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幼儿当讲到自己熟悉和已知的情节时,会主动积极的向大家介绍故事以外他知道的事或引起他联想到的事。
为幼儿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采取与幼儿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了难懂的和易模糊的内容,达到使幼儿知道对任何事和人要具体分析,学习思辨,知道继承优秀的,抛弃糟泊。
第十三次活动
1、欣赏杨春霞演唱《穆桂英挂帅》,感受体验旦角行当的的演唱、表演等特点并与净角体验进行比较。
2、能用语言、动作、体态、绘画多种方式表征对二者的不同体验。
3、准备剪接好的影碟文件和手提电脑等。
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关于旦角唱腔的经验和表象。
⑴你们听过旦角的演唱吗?
⑵它听起来是怎样的?
⑶和净角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录音:
杨春霞演唱《穆桂英挂帅》的片段。
3、引导幼儿表征体验:
⑴听了旦角的演唱,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⑵能不能用动作作出来呢?
⑶对于幼儿有创新的信息给予提升,并集体练习。
4、欣赏李少春演唱的《铡美案》片段。
5、引导幼儿表征体验:
⑴听了净角的演唱,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⑵它和旦角有什么不同?
⑶能不能用动作作出来呢?
⑷对于幼儿有创新的信息给予提升,并集体练习。
6、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二者的不同体验。
⑴能否将你们对旦角和净角演唱的不同感受用画画出来?
⑵仔细想一想,画什么?
用什么颜色?
用什么图形?
⑶将所有幼儿作品展出,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是如何表达二者的不同。
1、幼儿对京剧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表现在当让幼儿回忆曾听过的京剧旦角的经验时,幼儿个个积极争着发言,希望将自己的已知经验告知大家。
此活动已开展了一个月了,说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及培养对京剧的兴趣是完全可行的。
2、只有当教育活动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促使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
才能调动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介绍《穆桂英挂帅》时,由于幼儿已了解了许多有关的信息,在他们各自介绍后,就认为已没有新的信息表现出兴趣下降时,我说一件你们不知道的事,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在看了同名豫剧后创编的。
一方面丰富幼儿有关新经验,另一方面又激发幼儿继续探求自己所不知的欲望。
再如:
当个别幼儿说“我是男孩子,我不喜欢听旦角演唱时”,我又介绍京剧旦角的来历及四大名旦等。
不断的激发幼儿产生新的求知欲。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既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又要适度给予新经验积累,促使其将新经验与自己原有经验连接、整合。
促使其逐步发展。
3、初步尝试用绘画的方式来表征对京剧旦角和净角的认识。
虽然幼儿从未练习,很多人开始不知如何表现,但有些幼儿却非常适合此种表征方式。
如运用人物眼睛的瞪和笑、嘴角的生气和咧嘴笑、头发的直和弯曲、线条波浪起伏的大和小、疏和密及波浪尖的圆和尖、同一图形的大和小如圆点的大和小、色彩的深和浅等非常有创意的来表现自己对二者的不同感受。
同时,他们的表现有启发了那些开始时不会绘画表现方式的幼儿,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应关注个体的差异,提供文学、动作、声音、绘画等多种表征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
使幼儿逐步学会以自己独有学习方式发展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能够适应的步骤和速率学习。
第十四次活动
1、学习用统计的方式整理自己对京剧的认识。
2、能创造性的使用适合自己的符号及方式记录。
(1)你知道多少有关京剧的事?
(2)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清楚你知道许多京剧的事呢?
(3)怎样将自己知道的那么多关于京剧的事记下来呢?
2、幼儿自己思考使用的记录符号、记录方式及记录的内容并记录。
3、将幼儿的统计记录作品全部展出。
4、请幼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开展 京剧 主题教育活动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