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RU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45954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3.92KB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RU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RU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RU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差异性
1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B.互补性
C.顺序性
1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17.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18.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20.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
A.人口
B.生产力
D.文化
2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22.“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3.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4.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D)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二、判断题
25.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正确
26.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321-322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27.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8.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2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0.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3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2.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
错误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
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
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
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表现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由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决定:
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
34.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
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要“抓反复”,“反复抓”。
35.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
36.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P114,110
37.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38.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39.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
40.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P53
正确?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41.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
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42.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解析: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
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不许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43.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
44.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45.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P257
具体工作有:
46.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与“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不同。
因为填鸭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
47.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错误这题不会,乱写
48.教学就是指上课
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
49.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
德育与教学不同,不仅可以依靠教师来做,而且可以依靠家长和社会人士来做,还可以通过学生集体及其他学生来进行。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书P323)
50.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错误P296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5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
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52.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错误P323
(据反例)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到说服法。
说法方法常表现为师生对话,在关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认识上相互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行为上共同选择,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共同说教。
53.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
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P293)
54.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A,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b,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c,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倡导学生活动。
2,德育过成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A,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b,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A,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B,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C,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P300-304)
55.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
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P302)
5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7.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
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8.课程即教学内容
错有广义狭义之分
59.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三、简答题
60.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6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6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P238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63.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64.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表达清晰5.教学组织严密
65.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不知道
66.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防止负担过重;
③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限定完成时间,必要时要有适当的指导;
67.简述美育的功能。
68.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69.课题(单元)计划
70.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
71.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7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P50
1)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育:
4)个体能动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
7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74.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54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
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③制约着受教育权
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75.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教育家P4-8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教育)》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法国卢梭--《爱弥儿》;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德国梅伊曼
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
我国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
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7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二主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辨证统一的。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简捷律
贯彻要求: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两个极端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辨证统一——发展律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促进知识的掌握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育人律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
社会的要求;
教学内容渗透着思想因素;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中有思想因素;
教师的榜样作用
77.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220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从问题入手,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民主的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
78.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3.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就需要深入考察社会生活领域。
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79.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初中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学科课程为主
80.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说明: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即课程方案书本p132
81.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
显性课程:
在学校情境中,加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
8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书上p155两句话1.2.
83.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书上p154具体目标及p155有概括性词语
84.明确教学的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85.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其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要防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积极性的倾向。
86.课时计划(教案)
做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87.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
88.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分为:
讲述.讲解.讲演三种):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
89.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90.讲究语言艺术
9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
②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9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9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书上有很简单
9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a.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b.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四、单选题
95.在德育工作中,辩论.演讲等属于(B)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96.提出“平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
A.马卡连柯
B.凯洛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杨贤江
97.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B)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98.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行为
99.儿童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
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
100.儿童的不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D)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0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____B__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102.儿童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
103.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
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处于(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师 资格 教育学 考试 198 RU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