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5549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50.74KB
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
D.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12.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3.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氢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C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化肥硝酸钾和氯化铵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二、多选题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木炭粉(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氯化钠溶液(氯化钙)﹣﹣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过滤
C.锌粉(铁粉)﹣﹣加入足量氯化锌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气(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
4
B.2.5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取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含溶质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
D.若将5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需向其中加入50mL水
三、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稀盐酸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干冰⑤石墨⑥生石灰,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3)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5)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
(6)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1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字母);
图中A和B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不同.
(2)传统制备氮化镓的化学原理是:
GaCl3+NH3
GaN+3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3)如图3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
(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蒸馏D过滤
(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析出的质量为_____g.
③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填“>”、“=”或“<”)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铁和稀硫酸反应_____;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
20.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制作其充电线的主要原料是铜,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性.
(2)钢铁的锈蚀给人类打来了巨大的损失,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废旧钢铁表面的铁锈可用盐酸除去,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锰和镍(Ni)都是重要的金属,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Mn、Ni、Cu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4)在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向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5)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四、推断题
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
通常状况下,D为无色无味的气体,E为一种可溶性钠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为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实验题
22.我区某校的实验考核题目之一为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
(4)用收集的二氧化碳完成如图G所示实验,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纸花显_____色.
23.我区某校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1)甲组同学的实验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步骤主要有四步,如图1.
①步骤Ⅲ,给蒸发皿加热时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垫石棉网,当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②步骤Ⅳ是_____.
(2)乙组同学进行的实验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①如图2中X的化学式为_____.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同学们对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了猜想.猜想一:
NaCl、BaCl2猜想二:
NaCl猜想三_____;
②经讨论,大家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判断出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这种试剂是_____(写名称)
六、科学探究题
2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
七、计算题
25.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请计算:
(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________克。
(结果精确到0.1g)
26.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铁水铸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2.C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故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化学式为:
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葡萄糖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6H12O6)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D
A、不向水中丢垃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A符合主题;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B符合主题;
C、开发使用新能源,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C符合主题;
D、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D不符合主题。
故选D。
4.B
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A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中是+4;
B中是+1价,C中是-1价,D中是0价。
故选A.
7.D
A、测待测溶液pH: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的一端上,显色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错误;
B、取试剂时应将瓶盖倒放,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正确。
8.D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区别及常见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9.A
【分析】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A、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选项A不正确;
B、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选项B正确;
C、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选项C正确;
D、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选项D正确。
故选A。
10.A
A.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会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选项A正确;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发光,选项B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但是不属于化合物,选项C错误;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喷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选项D错误。
11.A
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暖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
A、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A不正确;
B、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故B正确;
C、暖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故C正确;
D、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故D正确。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汽油去除油污是溶解。
12.D
A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铜的相对原子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量,故溶液的质量减小;
B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选项不能用该图表示,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故溶液中的溶剂要减小;
D选项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能用该图表示;
故答案选择D。
图像题
13.D
A、验证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氢气,需要将气体转化后才能检验,点燃后检验水的存在,可以用倒罩的冷烧杯观察是否有水珠;
但是如果是可燃性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等也会对应有水珠生成,而不是含有氢气;
故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无论是否剩余硫酸,加入硝酸钡都会有沉淀产生,所以该方法不可行,故错误;
C、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是否变质加入酚酞都会变红,该方法不可行,故错误;
D、铵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能够生成氨气,这个方法可以鉴别铵态氮肥和非铵态氮肥,故正确。
14.AD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钙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D。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BD
A、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为1,则有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5:
4,故正确;
B、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为:
4.4g×
×
100%=1.2g;
水中氢的质量为:
2.7g×
100%=0.3g;
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之和为1.2g+0.3g=1.5g;
由于1.5g<2.3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且含有氧的质量为2.3g﹣1.5g=0.8g,故可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故错误;
C、氧化物中氧元素全部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计算出水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即可;
设生成水的质量是x,氯化氢与生成水的关系为:
x=1.8g,所以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8g×
100%=1.6g,故正确;
D、将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所加入的溶剂量应该和原溶液质量相等,原溶液质量大于50g,故错误。
故选BD。
16.⑤①④③②⑥
(1)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稀盐酸;
(3)干冰升华吸热,能用作人工降雨;
(4)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6)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
17.69.72B质子数(或核电荷数)HCl氧元素分子2H2O
2H2↑+O2↑
(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与B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和B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
1个镓原子、3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
反应后有:
1个镓原子、1个氮原子,所以3X中含有3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Cl;
(3)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实现b转化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18.肥皂水C增大甲5<
(1)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进行检验,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与软水混合产生泡沫;
(2)蒸馏操作是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净水方法;
(3)①据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有晶体析出的是甲,在10℃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故析出的质量为25g﹣20g=5g;
③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
19.4P+5O2
2P2O5Fe+H2SO4═FeSO4+H2↑NaHCO3+HCl═NaCl+H2O+CO2↑
(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20.导电氧气、水Fe2O3+6HCl=2FeCl3+3H2OMn>Ni>Cu平衡铜、铁硫酸、硫酸铜
(1)制作充电线的主要原料是铜,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作用形成铁锈;
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3)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比镍活泼;
将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则Mn、Ni、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Cu;
(4)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说明酸完全发生了反应,又因为两只烧杯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因此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天平平衡;
(5)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这一理论,结合题意中的“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断定反应后的滤渣中的成分是铁或者锌、铁的混合物,一定有铁生成,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反应,先置换出铜,因此有铁一定有铜,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铁、铜;
因为滤渣中存在铁,因此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硫酸、硫酸铜,因为不能和铁共存。
21.Na2CO3COCO2+C
2COCuO+2HCl=CuCl2+H2O
根据“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推测B为氧化铜;
根据“E为一种可溶性钠盐”,“通常状况下,D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结合图推测D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
则A为碳,碳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都反应;
根据“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则推测C为稀盐酸;
进行检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南开区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