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15《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5266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6MB
高三地理复习15《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Word格式.docx
《高三地理复习15《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15《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形成时间
传统工业
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时形成,生产中耗资源、耗能源,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产品重、厚、长、大
钢铁、纺织、石油化工工业
新工业
新技术革命时形成生产省资资源、省能源、省空间、省劳动力,产品轻、薄、短、小
电子工业、高分子合成、核工业、航天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原材料:
如钢铁工业、制糖工业等对原材料依赖性很高。
(2)运输条件:
①运输条件好的地区矿产资源会得到优先开发。
②高效率运输系统使制造商从遥远的地方购买原料。
(3)市场需求:
市场集中的区域是最佳的工业区位;
消费者分散的,区域近似中心是较理想的工业区位。
(4)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
(5)环境条件
(6)其他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5—1所示:
2.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表15-2: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类
影响工业区位
的主导因素分类
工业部门
特点
布局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接近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冶金,如炼铝厂、(钢铁、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动能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激光、核电、高分子合成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经典例题1](2006年高考广东卷)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区位。
从图形所给出的信息看,甲接近市场有优势;
乙更加特殊,其他地点不具备的因素对本地的发展十分重要;
丙对技术、通信因素的要求高;
丁对原材料、交通和人力资源都有要求。
可以和四个选项对应,故选B。
【答案】B
[经典例题2](2006年高考四川卷)图3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
据此回答
(1)~
(2)题。
(1)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
(2)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
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
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
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
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L1点
B.L2点
C.L3点
D.L4点
【解析】
(1)由于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企业甲选择在Pl,即靠近M2的原料地,故该企业应是原料指向型企业。
从题中所给的四个答案中,印刷工业是市场指向型企业,电解铝是能源指向型企业,电子工业是技术指向型企业,只有制糖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
(2)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以几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几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
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的理解,即企业从P2移到L1时,运费将增加10元,而劳动力降低8元,单位产品成本将增加2元;
当企业从P2移至L2时,运费增加小于20元,而劳动力成本降低(50—28)即22元,产品成本降低2元以上;
当企业移至L3时,运费成本增加30元,劳动力成本降低(50—20)即30元,与在P2处成本相当,没有迁移的必要;
当企业移至L4时,运费增加接近40元,劳动力成本降低(50—15)即35元,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接近5元。
故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企业应从P2移至L2最合理。
【答案】
(1)D
(2)B
3.工业区位的选择
(1)经济技术因素
①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市场因素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影响逐渐减弱,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②在现代社会,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③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可构建下列思维模式:
(2)环境因素
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
污染空气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
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设置在居居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社会因素
①政策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
②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经典例题3]读图15-3,分析回答:
(1)宝钢工业区位属()
A.原料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2)宝钢建在上海市西北方向,对上海市有无影响,如果有,应如何解决?
(3)宝钢的建设及良好的发展,说明影响钢铁工业的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1)钢铁工业的布局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原料指向型:
如鞍钢。
铁矿石的品位如果较低,则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许多钢铁工业接近原料产地;
②临海型:
如日本太平洋沿岸的钢铁工业,依靠方便的海洋运输条件,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铁矿石和煤炭,加工成品后销往国外;
③市场指向型:
如宝钢。
上海附近无煤无铁,但市场广阔,加之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
(2)钢铁厂主要有两种污染物:
一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
二是会产生废渣等固体污染物。
上海处于季风区,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所以宝钢会对上海市环境产生污染。
(3)在理解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1)C
(2)对上海市有污染 解决途径:
①进行清洁生产。
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如由煤炭为主改变为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②建设绿色隔离带 ③加强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如将废渣加工成建筑材料等 (3)说明影响因素中原料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和交通因素影响在不断加強。
第二课时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分类
按形成类型:
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
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按性质分类
发育程度较低: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多为原料加工型,轻工业,不易形成工业城市。
发育程度较高:
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多为综合型,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经典例题4]读“某地工业联系图”,内地某大型铁矿附近有煤矿、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地区,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请将这四个工厂的名称填入工业联系图中的空白框内。
(2)该地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
(3)下面四种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和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A.重型机械厂B.精密仪表厂C.造船厂D.棉纺厂
(4)从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立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是。
(5)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该地还可建立的轻工业工厂有(至少说出两个)。
【解析】该题是读图、填图综合分析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重点仍围绕通过分析做出判断,此题的关键是做好第
(1)小题。
【答案】
(1)从上到下依次为:
发电厂焦化厂钢铁厂水泥厂
(2)钢铁工业(3)A(4)焦化厂回收焦炉煤气中的氨,生产氮肥(5)食品厂、面粉厂、棉纺厂
3.补充:
我国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有:
①利用廉价劳动力,在廉价劳动力集中地或有传统工艺技能的地区,或科学技术人员密集地区有相应工业集聚。
②利用交通枢纽。
③利用资源:
以同一种资源作为原料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原料基地。
同一地区有多种矿产资源,有利于建相关配套工业。
④利用能源:
在廉价能源地耗能大的企业可能集聚。
[经典例题5]近年来,我们许多地方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这一工业集聚现象的出发点是()
A.可以满足各厂家降低成本的需要B.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
C.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D.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解析】我国许多地方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答案】C
4.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类型:
传统工业区的分散:
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用地、用水紧张,能源不足,环境状况差,及许多社会问题等,使得新建企业迁移出老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的分散: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工业分散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或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具体表现形式:
工业由老工业区向新工业区分散;
向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分散;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分散(投资建厂);
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分散。
趋向:
全球化;
中小型。
(2)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使工业地域联系如虎添翼。
[经典例题6]读广东惠州某音响的零件生产厂家地域分布图,结合左栏惠州某音响厂零件的来源比例图,回答1—3题。
(双选)
(1)音响生产厂家集聚在惠州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B.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该地区是音响的主要市场D.该地区是音响生产原料的供应地
(2)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适宜在中山、广州等地布局的零部件生产厂是
A.塑料外壳厂B.外包装厂C.天线厂D.机芯厂
(3)促使该区域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网络的完善B.信息联系的方便
C.国家计划的安排D.环境污染的治理
(1)工业集聚目的是为了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技术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
(2)中山、广州生产的零件少而运输距离又远,生产成本较高,适宜布局产品短小、轻薄,利润较高的零部件生产厂。
(3)加强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1)A、B
(2)C、D(3)A、B
第三课时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述
著名工业区:
世界上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罗斯欧洲部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等;
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
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普遍面临的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2.鲁尔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
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
衰落原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迫使许多企业向南部转移
调整工业结构
综合整调整工业布局
治措施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附:
(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
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
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经典例题7]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
同时,鼓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
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和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1)从第一幅图中图例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煤田、水源、交通、市场等优越条件。
(2)结合所学“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已由石油取代了煤炭。
受其影响,鲁尔区主导产业(文字资料中有说明)中的煤炭工业迅速衰落。
(3)重化工业主要是围绕煤炭加工业所发展的一系列化学工业。
从四个选项中可以很快判断燃煤所产生的污染有:
选项中的A、B、C。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从文字资料中去提取,主要有选项中的C和D。
(4)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的措施也在文字资料中有详细的说明。
主要有:
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等。
(5)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首先你得知道辽中南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在题干中有这样的文字说明:
“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针对问题所在,参考鲁尔区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生产、科研相结合;
加强技术改造;
治理污染;
引进民间资本;
政府从资金、政策上加以支持和鼓励等。
(1)煤田水源交通
(2)石油煤炭煤炭(3)ABC(4)CD(5)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6)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产学研相结合;
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二)新兴工业区
1.概况
形成:
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班加罗尔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展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以中小企业为主
特点轻工业为主
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
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3.高新技术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部门:
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
生产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投入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气候宜人:
属于地中海气候
崛起因素交通便捷:
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市场稳定:
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定货(美国高技术
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主导工业:
微电子工业
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中国:
中关村
④台湾——新竹科技园
[经典例题8]读图15—7,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处是著名的所在地,这里的工业以为先导,集中了近千家,是典型的密集型工业区,其产品输出主要靠进行运输。
和是影响微电子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区位因素。
(2)18世纪,B国发生了以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3)C、D两处是意大利的区,这里的工业区,以的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A和C、D地区工业都以型企业为主。
【解析】A为美国新工业区“硅谷”;
B为英国传统工业区:
C、D为意大利新工业区。
(1)“硅谷”微电子工业电子工业企业技术飞机和高速公路人才交通
(2)蒸汽机(3)新兴工业中小企业集聚工业小区(4)中小
四、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直接破坏环境
[能力训练]
假定工厂选址时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
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右图中,0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
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工厂选址在0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2.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B.PC.QD.R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3~4题。
3.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4.图中所反映出这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是()
A.原料地的吸引力逐渐减弱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
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6.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 复习 15 工业 地域 形成 发展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