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微案例1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4085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35KB
教育教学微案例1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教学微案例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微案例1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原因追溯
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具体分析阐述。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
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
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
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另外,在笔者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
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
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
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
“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
”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笔者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
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
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四)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
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问题是:
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一)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
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
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五、实施过程(不少于500字)
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
(1)学生动员、分组:
每个小组4—6人,其中每个小组好、中、差搭配,有正、副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继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
2.认真检查预习结果,精心设计预习检测试题。
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3.精心设计研究讨论的内容。
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
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也就是说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尤其要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控合作活动。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顾及优等学生,对独特有创造性的见解给予表扬鼓励。
更要顾及到后进生,对讨论中出现的错误偏差及时疏导纠正,扬长避短。
六、实施成效(不少于500字)
所选策略、方法及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矛盾冲突的化解)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首先,我们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
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其次,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
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
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分别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
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
现在已告一段落,有95%的学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因此,我们觉得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七、评价与反思(不少于750字)
(一)所选策略、方法和技能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冲突的化解)?
有助的话,为什么?
如果所选方法、策略和技能并未达到预期成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二)就上述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现有状态,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
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
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
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
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
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
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
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
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
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
比如: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
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
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
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
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
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
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
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
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