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整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43836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4KB
植物地理学整理Word下载.docx
《植物地理学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整理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名法,草棉的拉丁学名是GoossypiumherbaceumL.第一个字是棉属的名称,属名一律是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的名称,意为草质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学名最后是定名人的姓的缩写。
变种在种加词后加var.及变种加词。
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6、细菌的一般特征
最古老的微小的单细胞生物;
细胞形态多样;
具细胞壁,无细胞核,绝大多数不含叶绿素,为异养型,还有少数为自养型;
形态结构简单,一般只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细菌细胞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细胞幼小时,细胞质均匀分布在细胞内,细胞成熟后,细胞质分布不均,并有肝糖、淀粉、异染颗粒等。
7、蓝藻门的特征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分化为周质(色素质)和中央质(中央体);
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含叶绿素a以及数种类胡萝卜素、藻蓝素,可营光合作用,贮藏物质以蓝藻淀粉为主。
8、细菌门和蓝藻门的区别(课本第9页)
9、藻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营自养型生活,不同的门之间各种色素比例差异较大(分门依据之一);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合子萌发后要脱离母体,不能形成胚。
10、真菌门的特征
有细胞核而没有叶绿素,完全是异养型;
真菌营养体除少数原始种类(如酵母菌)外,一般是由向四周伸展的菌丝构成菌丝体;
菌丝通常为圆管状,长度差异很大,菌丝细胞间有带孔的横隔,或者为没有横隔多核菌丝;
细胞壁成分为多糖类的几丁质;
以各种孢子繁殖。
11、地衣的特征
地衣是一种由真菌和藻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
地衣的形态几乎完全由真菌决定,有壳状、叶状、枝状等形态;
喜光性植物;
对空气污染敏感;
耐干旱,悬崖峭壁、树皮、沙漠等地方有分布;
耐寒性强,在高山雪线上、冻土带、南北极等极端环境有地衣生长。
12、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植物体有茎、叶分化,但是没有完善的维管束,没有根的分化(有时具有简单的假根);
多细胞结构的生殖器官:
颈卵器和精子器,故又称颈卵器植物;
合子萌发不离开母体,并形成胚,故又与蕨类、种子植物合称为有胚植物;
配子体发达,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孢子体退化,这一点与其他陆生高等植物不同。
13、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体(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有维管束系统(原始的维管植物);
配子体产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具有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区别其他高等植物;
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逐渐退化。
14、裸子植物门的特征
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
大型叶簇生枝顶,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极少数为扁平宽叶;
胚珠裸露,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称孢子叶球,小孢子叶聚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
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
具有颈卵器结构;
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具有多胚现象。
15、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具有真正的花,开花过程是被子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故又称有花植物或显花植物;
孢子体高度分化,组织分工完善,具有导管;
胚珠包藏在由1个心皮(大孢子叶)或几个心皮结合成的子房内。
子房受精后,继续发育,形成果实;
植株形态、生境、营养及传粉方式多样化;
双受精现象和异质性胚乳。
16、个体发育:
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17、系统发育:
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和环境演变
1、植物区系:
一定地理区域内植物种类的总和,也就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个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
2、点图法:
描绘种分布区的基本方法,即将该种的每个已知分布地点用黑点表示在地图上。
(此外还有轮廓法:
在点图法的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分布轮廓,便于分析和比较。
)
3、世界种:
分布遍及或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的种。
4、特有种:
分布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生境的种。
5、分布中心:
某一科属或较高的分类单位的分布区内,出现若干种的分布集中现象,其中种数量最丰富的区域称为该分类群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6、相似性系数:
相似性系数=C/(A+B-C)
A、B:
分别指甲、乙两地种类数(属或科等的总数);
C:
甲、乙两地共同出现的种类数(属或科等的总数)。
7、中国植物分布区系:
课本60页表。
8、岛屿面积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种数和面积关系经验模型表达式:
S=CAz
S——岛屿种类总数
A——岛屿面积
C——岛屿内种类密度(单位面积内的种数)
Z——统计指数
9、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
生物向岛屿拓殖速度与岛上种类绝灭速度趋于平衡。
按照这个理论解释,生物向岛屿移入(拓殖)的速率开始时很高,凡能适应散布条件的种类都很快到达新生岛屿,此后因后来的个体和岛上已立足的个体间的种类重复程度不断增加.移入的新种数目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每种生物需要一定的生境和其他条件才能生存。
岛上生境和资源数量均有限,需求相同的种间必然发生互斥性竞争,最后造成失败者在此绝灭;
在某个生境中适生的种类也不可能保存较大规模的种群,而较小的种群遭受绝灭的机会较多,于是岛上生物绝灭的速率随新种的增加而增加。
拓殖和绝灭两速率的平衡点便是岛上现存的种数;
但种的组成仍不断转换。
岛屿和生物散布源地的距离越远,新种移入速率就相应越慢。
物种绝灭速率增长也随之减缓:
如果岛屿面积较大时可容生物种数增多,种的绝灭速率就变慢。
岛屿间面积相同,则近者较快达到平衡,保留种数也多。
10、生物入侵:
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入侵到另一个新环境,对新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损伤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外来物种3种入侵途径:
有意识引进(用于农林牧渔生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等目的,而后“演变”为入侵)、无意识引进(随着贸易、运输、旅行、旅游等活动而传入)、自然入侵(靠自身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传入)。
第三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1、生境:
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称为植物的生境。
2、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
以主客体分类:
生物因子:
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因子:
条件因子:
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资源因子:
营养物、水、光照等。
以因子性质分类: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
光、温度、降水、风等。
土壤因子:
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地形因子:
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生物因子
植物因子:
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动物因子:
摄食、传粉、践踏等。
人为因子:
垦殖、放牧、采伐等。
4、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
多因子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在诸多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作用就是对生物群体生长、发育、演替等生态过程有决定作用。
直接和间接作用:
一些生态因子直接对生物及其群落产生影响,而一些生态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影响发生作用,这称为间接作用。
如地形因子中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
阶段性作用:
在生物及其群落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种因子的作用特性差异明显。
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各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例如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补偿。
5、最小因子法则: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
例如,如果土壤含氮量很低,即使磷和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很高,实际产量仍然受含氮量的限制而较低。
6、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7、耐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8、表型可塑性:
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基因型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现象。
9、生态幅:
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10、驯化:
如果一种植物长期生活在最适区的一侧,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诱发生理补偿变化.导致该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驯化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前者指长期的自然环境变化所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后者指的是人为改变植物环境条件或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调整,一般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11、休眠:
是植物抵御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可以扩大对环境条件的耐性范围。
12、生态型:
对于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来说.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称为不同的生态型。
13、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14、区别C3、C4和CAM植物以及各自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
(各自特点由分号间隔)
植物类群:
温带植物;
热带或者亚热带植物;
干旱区植物。
生境特征:
广泛;
开阔、温暖、盐生(个别除外);
开阔、干早、温吸、盐生(有时凉爽)。
CO2固定途径:
叶肉细胞中卡尔文循环;
叶肉细胞中C4途径固定CO2,维管束鞘细胞中卡尔文循环;
叶肉细胞中,夜晚CAM途径固定CO2,白天卡尔文循环。
CO2初始固定酶及对CO2亲和度:
RuBP羧化酶(CO2亲和度低);
PEP羧化酶(CO2亲和度高);
PEP羧化酶(CO2亲和度高)。
15、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即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6、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7、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可以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三类。
阳生植物适应强光环境,耐萌力弱,对强光的利用力强;
阴生植物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对弱光利用力强;
中生植物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
显然,C4植物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
18、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课本88页)
19、植物的耐阴性(课本90页)
20、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课本91页)
21、光质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课本92页)
22、光照周期与植物光周期(课本93页)
23、温度三基点:
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高时的温度,称为光合最适温度;
净光合为零时(CO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包括光合最低温度与光合最高温度。
24、温度对植物生长的生态作用(课本99页)
25、积温: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
26、有效积温:
是作物某生育时期内日活动温度的总和,即高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又称起始温度或起点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多应用于作物生育速度的计算和发育时期的预报。
植物各个发育期实际上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发育期,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27、植物对低温的适应(课本103页)
28、植物对高温的适应(课本106页)
29、春化作用:
有些植物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植物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30、物候:
通过观测芽萌发(膨大)、叶伸展、花现蕾、花始开、花盛开、果成熟、叶变色、叶落光等物候期分别在一定日期前后依次出现顺序,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31、物候意义:
不同物候之间存在关联性,因此可以由前一物侯期推测后一物候期的出现日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物候资料可用来分析气候演变;
同期物候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
同期物候在山区的垂直分布,可以直观地反映山区气候的垂直变化;
植物长期适应生长地的温度条件,其物候期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相对稳定,如果气温突变或者移植到不同温度的地区.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32、渗透作用:
指的是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33、根系吸水的动力:
根系吸水主要有两种动力,即根压和蒸腾拉力,尤以蒸腾拉力最为重要。
34、旱生植物的特点(课本118页)
35、水生植物分类:
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
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各器官对氧气的需求;
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适应于水流,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
水下叶片多分裂为带状、线状,而且叶片很薄(有的甚至仅一层细胞),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营养盐和CO2的叶面积。
36、大量元素举例(结合生态因子):
氮、磷、钾、硫、钙、镁、硅。
37、微量元素举例(结合生态因子):
铁、锰、硼、锌、铜、氯、钠等。
38、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出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包括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共同特征为: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藻类、其他浮游生物和浅水有根植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被耗含量下降,最终造成许多藻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39、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与相互适应(课本145页表3-12)。
40、共生关系举例:
在自然界中,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高等植物与根瘤茵和放线茵共生形成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与杆菌共生形成叶瘤(热带植物与杆菌共生形成叶瘤),与固氮蓝藻共生、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等。
41、生活型: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形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相似。
这是由不同科属植物趋同进化而形成的。
42、Raunkiaer生活型系统(课本160页)
43、Whittaker生长型系统(课本164页)
44、生活史:
动植物和微生物一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
植物的生活史类型:
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乔木和乔木状植物。
45、生殖策略(课本166页)
46、CSR系统(课本167页)
第四章:
植物群落
1、群落:
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确定样方的三种方法:
逐步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对角线法和坐标法。
3、通过一定的统计,通常采用逐步成倍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同时记录样地内出现的新种数,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类—面积曲线图。
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4、生物多样性:
综合反映群落内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的指标。
5、重要值:
重要值是用来表示种优势度的综合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6、年龄结构(课本189页图)
7、种群增长类型(课本189页——190页,公式,图)
8、生态位: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9、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10、建群种:
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11、伴生种:
群落中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12、群落演替:
是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
或者说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群落的替代过程。
13、演替顶极:
群落演替始终是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到达稳定阶段的群落(顶极群落)和当地的气候等调节保持协调平衡,这个演替的终点称为演替顶极。
14、三种演替顶级假说(课本204页)
15、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
植物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在主要种类组成上相同、外貌结构上一致、并与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相互关系的一些植物群落的联合。
16、群丛的命名:
列出各层最主要的优势种,用“+”(同层的多个优势种)、“-”号连接不同层的多个优势种。
如:
马尾松—映山红—铁芒萁群丛。
17、我国采用的群落分类系统
我国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是三个基本等级制,即基本单位是群丛,中级单位是群系,高级单位是植被型。
这是三个主要的分类等级,在它们之上各设一个辅助级,即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
并且还可设亚级,如植被亚型,亚群系等。
18、植被型:
最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
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或二级)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群系或群系组)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草原等。
它们大致有相似的外貌和结构、相似的区系组成、相似的生态性质以及相似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从而具有相似的能量流转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19、植被图的类型:
依性质和内容划分:
综合性植被图:
现状植被图、原始植被图、潜在植被图、生态植被图、
专门植被图:
森林植被图、草场植被图、药用植物/或野生经济植物分布图、指示植被图
依比例尺大小划分:
精密植被图、大比例尺植被图、中比例尺植被图、小比例尺植被图。
20、植被图制作的一般程序
提出任务、明确目标和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整理与分析、确定比例尺、选择底图;
野外调查(调查路线与典型地段调查),了解调查区内的植被类型、特征及分布;
建立制图分类系统及图例,现场测绘、勾绘植被图或室内利用遥感图编绘植被原图;
原图的整饰、清绘,编写图件说明,印刷出版。
21、热带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季雨林、稀树草原、红树林。
22、红树林:
生长在热带海湾或河口淤泥上的盐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有红树科植物组成,故名红树林。
23、亚热带植被类型:
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常绿—夏绿混交林、荒漠。
24、温带植被类型:
夏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草原。
25、寒带植被类型:
苔原。
26、隐域植被类型:
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1、全球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以及影响因素(课本318页)
2、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课本341页)
3、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三向地带性原则:
纬度、经度以及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原则;
非地带性原则:
同一植被带内部,由于地质构造、地貌、地表组成、土壤、水文及养分、局部气候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差异,对地带内植被区域内部结构的影响。
植被区划的依据:
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生态因素。
4、植被区划单位:
通常采用四个主要单位,由高到低分别是:
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
各级还可以划分出亚级。
说明:
个人整理,如有遗漏,自行改正;
如有错误,自行改正。
谢谢!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地理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