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贾桂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437444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91KB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贾桂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贾桂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贾桂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的一楼是一个很繁华的生活区,有商场,有银行,也有快餐店,外面的人可以随便进出,学生也可以在这里逛街购物。
南洋理工学院里还有一个学生开的商场,里边专门出售学生的作品,卖得的钱全部用做慈善捐款。
一、统一而又灵活的课程体系
(一)新加坡小学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分类
具体科目
简要说明
基础课程
语文(英文和母语)
1.小学四年级后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两个源流:
EM1+EM2,修读英文、母语和数学,较有能力的学生修读较高程度的母语课程。
EM3科目——基础程度的英文、母语和数学。
(1980年推出,2008年起改为“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个层次,在五、六年级实施)。
2.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修读科学。
数学与科学
人文科目
社会科学、图工、音乐
知识技能培养课程
专题作业
是应用多学科知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研究活动。
在课堂上进行,不作为正式考试科目,纳入综合成绩考核。
生活技能培养课程
CCA
课程辅助活动,即体育活动、表演艺术团体、制服团体和协会及学会等课外活动。
CME
公民与道德教育
PCCG
心理与职业辅导
NE
国民教育
PE
体育
健康教育
小一至小四的英文课程包括健康教育
(二)新加坡中学特别/快捷和普通(学术)类课程设置情况
特别/快捷
普通(学术)
母语包括:
母语、高级母语、母语B;
同时提供法语、德语、日语、马来语、华语作为第三语文共学生选读。
同时提供马来语、华语作为第三语文共学生选读。
数学与
科学
中学低年级科目:
数学、科学、工艺设计、家政;
中学高年级科目:
数学、一门理科科目;
中学高年级的选修科目:
高级数学、生物、化学、物理、综合科学、工艺设计、食物及营养学、会计。
高级数学、综合科学、工艺设计、食物及营养学、电脑应用(仅供中三中四学生选读)、会计。
地理、历史、英国文学、视觉艺术、音乐;
综合人文科;
中学高年级选修科目:
地理、历史、英国文学、华文文学、马来文文学、淡米尔文文学、美术设计、音乐、高级艺术、高级音乐。
地理、历史、英国文学、华文文学、美术设计、音乐(仅供中四中五学生选读)、办公室行政基本原理(仅供中三中四学生选读)
课程辅助活动
CIP
社区服务计划
(三)新加坡中学普通(工艺)课程设置情况
学生只学基础母语。
数学、科学、电脑应用、工艺学、家政;
数学、电脑应用;
科学、工艺学、食物及营养学。
社会学、视觉艺术、音乐;
美术设计、办公室行政基本原理。
课程辅助活动。
公民与道德教育。
(四)新加坡初级学院和高中课程设置情况
语文
母语、第三语文。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等。
经济、地理、历史、音乐、美术、英国文学、戏剧研究等。
专题作业、知识与探索、理解与写作。
CCA课程辅助活动,CDP品格发展计划,PCCG心理与职业辅导,
NE国民教育,公民课,PE体育。
二、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分流就是将某一年龄段的学生,按其不同学习能力编到不同层次的学校或班级实行分层教学。
《新加坡教育法》规定其教育目标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每一个学生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是学生具备雄厚的基本技能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的需求”。
分流教育贯穿小学至大学,其目的一是节约资源,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并为社会选拔精英,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是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为的是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面对竞争,培养其忧患意识。
新加坡在小学四年级末进行第一次分流,根据考试及考核结果让有学术潜能和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约15%修读高级英文和母语;
70%的学生修读英文和母语;
能力较差约15%的修读英语和基础母语。
三种不同源流的学生所修读的其它课程是一样的。
由此不难看出在新加坡,语言的能力是很受关注的,语言能力强被视为有能力的表现之一。
小学六年级时进行第二次分流。
10%成绩优良的学生进入特优班,45%的学生进入快捷班,45%的学生进入普通课程班,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术班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另一部分学生在工艺班以学技能为主,这些学生四年学习结束后大部分进入社会就业。
在此,想特别说明的是新加坡的“天才教育计划”。
新加坡人认为,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如果教育无视这一点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所以他们会对那些“天才儿童”进行特殊培养,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统领国家,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初级中学毕业时进行第三次分流,特殊课程班和快捷班的多数学生参加剑桥普通教育证书中级“O”水平考试。
少数快捷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参加剑桥教育证书初级“N”水平考试,其中成绩优良者可以继续学习一年后参加剑桥中级“O”水平考试。
凡是通过“O”水准考试者可以进入初级学院或高中,通过剑桥初级水平考试者则进入理工学院,此类学生既学普通课程也学技术,成绩优秀者可以和初级学院或高中学生一样进入大学,读学位。
学术成绩较差者主要学技术,学习四年后进入社会就业,此类学生相当于国内的大专生。
对于中学初级(N)水平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只能进工艺专科学校或工艺技术学校,相当于国内的职业大学。
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预科)和高中的学生,读两年或三年之后参加高级“A”水准考试。
学生考试成绩和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情况等综合表现决定录取学校和专业。
理工学院中学业优秀的学生申请进入大学。
在新加坡只有25%左右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小学入学人数计算),这些学生也就是所谓的精英人才了,他们将是国家的栋梁。
理工学院和工艺学校的学生则从事技术性工作或动手较多的体力活。
新加坡人的薪水和学历成正比,也就是说硕士生的工资比学士生的工资高,尊重知识,知识经济在新加坡体现得很到位。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是其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新加坡能够发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它的存在也使学生和家长倍感压力。
三、东西方结合的教育模式
有人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能够放学就玩。
应该去欧美;
如果孩子无心向学,或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财力加以辅导,应该到中国,让老师们教导他;
如果孩子有天分,爱学习,或家长有足够的精力给孩子辅导功课,或有足够的财力给孩子请家教,念补习。
那可以选择到新加坡。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
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
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
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
因此它的教育自成一体、非常成功。
新加坡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招收学生;
高中段以等级划分,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
听起来好象比我们还“唯分数是从”。
学校老师解释:
每一所学校都按规则来办,教师子女也不例外。
“即使是李显龙(现任总理)打电话,让我们安排一个学生,只要不合规定,我们就不会答应,而且还可以告他滥用职权。
”这话听起来真的很牛,但是,这正是新加坡人守规矩的一个真实写照。
由此可以想象:
新加坡的学生学习压力还是蛮大的,有很多学生放学以后会到补习班去,一科接一科地补,有时候会补到晚上10点钟。
因为他们的分流及升学,完全是由自己的学习成绩来决定,无论家长做什么工作或者有什么头衔,都没有办法为孩子选择学校。
而且,分流和升学后,学生仍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所以,每个学生都是非常努力的。
在新加坡,学生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
新加坡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多,他们的社团活动经常会开展到世界范围内。
“社区服务计划”是新加坡教育的强制课程计划,要求学生每周三个小时,它是评估学生的标准之一,是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也是申请助学金的考量之一。
四、基础教育由政府“买单”
新加坡的教育质量举世闻名。
美国著名的《洛杉矶时报》曾刊登长篇特稿《教育是新加坡生存之道》。
新加坡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对每一分资源都十分珍惜,尤其是人力资源,所以特别重视教育质量。
新加坡政府很重视普及教育,其基础教育阶段为10年制,针对未满15周岁的孩子普及、实施“双语教育”。
在新加坡没有“义务教育”这一概念,而我们觉得新加坡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
这种教育虽非强制性的,但父母有义务促使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父母违反了这个规定,按照法律,轻者处罚5000元新币,重则监禁或是处罚金及监禁都兼顾。
小学是6年制的强制性免费学习,小一到小四是基础阶段,小五和小六是后期的定向阶段。
为了孩子能在这个关键性的小学教育阶段奠定更多的基础,充分掌握英语、母语、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免费的。
中学生每月只交学费7新元、杂费5新元,这与我国相比学生交费的确很少。
此外,政府还设有“清寒助学”,实行“0”水准会考免费午餐等,每天下午学校组织的学生补课、一般的课外活动等都不收费。
政府对普通教育投入很大,对公立和私立学校都是如此。
每个学生每年有国家拨给的800新元作为课外活动费。
只有一些长期请企业、科研单位的辅导老师在所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才向学生收一点。
附加费由学校自行决定。
当然,如果是家长自己乐意去请家教,那就得照价付钱。
在新加坡那种为筹集经费绞尽脑汁地招收大批自费择校生的情形,不复存在。
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国防、军事,排第二位的是教育,80﹪的学费是由政府出的。
中学校长不必成天为为经费问题而烦恼,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拨,即使学校要扩大原有建筑面积或修建房屋,也只需要自酬5%的经费即可。
新加坡学校的房屋建筑都是很有特点的,在建筑设计和用材上,不追求豪华,更不盲目攀比,在考虑美观、大方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适用性,达到物尽其用,不至于浪费。
在那里,我们见不到一个雄伟的体育馆,然而各种用途及功能的教学用房、场地及设施设备均较为齐全。
尤其与我们不同的是,每栋楼房的底楼几乎都是用几根柱子撑起而无墙壁的,便于学生学习、活动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
五、学好英语方可“走遍天下”
走出国门,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多元语言文化的国家,英语是必学的课程,孩子们接触更多的其他语文有母语华文、马来语、淡米语等均作为考察课程学习。
在小四分流的时候,主要是以英语和母语的成绩不同来设置快班、中班、慢班。
在新加坡,虽然75﹪的新加坡人是华人,但新加坡政府却把英语作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
不会英语,将一事无成。
学校里,所有学科上课都用英语,如果你听不懂英语,即使是简单的学科内容你也束手无策。
学校为了便于不同种族的学生熟悉英语,就将华人分散与印度、马来西亚学生同班学习,使之随时都用英语交流,造成一种无处不在的英语氛围。
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说,我们的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他们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这不单是词汇量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听、说以及用英语的方式去思考、研究的问题。
在新加坡及欧美国家的大学要求中,英语未达到A1、A2(相当于我们的优、良水平)成绩的,就不能申报好的大学。
新加坡中学校长告诉我们,中国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开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个B3(相当于及格水平)。
所以,中国留学新加坡或欧美国家学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英语。
在新加坡,座谈访问、逛商场、游公园,无论你走在哪里,人们基本上使用英语。
“普通话”并非我们想象的“没有语言障碍”,公车、地铁、路标几乎全是英文的,特别要提的是公车站没有中文!
,
六、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良好的、起作用的和忠诚老实的公民,使年轻一代在个人行为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好公民》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教材。
自1992年起,新加坡小学各年级均使用新编《好公民》教材。
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5个主题,共涵盖35个德育目标。
每个主题又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如个人主题分为5项目标:
一是展示积极的自觉和自尊心,德育目标是自尊、自信;
二是表现出个人责任感和义务,德育目标是自我责任感、节俭、敬业、乐群;
三是表现出对自己的认识,德育目标是自尊、诚心、诚信;
四是在追求生活目标时表现出坚毅的精神,德育目标是毅力;
五是认识和表现出正直的个性,德育目标是诚、勇、守诺言、信任、义。
新加坡从小学开始就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导学生处事待人需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作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1991年,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
主要内容是: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2)家庭为先,社会为本;
(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这既是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也是新加坡中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新加坡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较侧重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不同年级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学一、二年级偏重学生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偏重灌输公民与社会意识。
课程标准包括7大主题:
(1)培养公民良好的品德;
(2)重视个体发展,发挥个人潜能;
(3)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4)重视家庭生活;
(5)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发挥社区精神;
(6)加强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
(7)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
每项主题又分不同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又列出具体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三兼顾五强调”原则。
“三兼顾”,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
“五强调”一是强调国情,二是强调国家特色,三是强调国家意识,四是强调德育内容、德育形式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五是强调潜移默化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5大主题:
(1)个性塑造;
(2)与家庭的联系;
(3)对学校的归属感;
(4)作为社会一分子;
(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这5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等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列明的主题。
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
新加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包括“好朋友”计划、关怀与分享计划等,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的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忠诚周”、“孝顺周”、“礼貌周”、“睦邻周”、“清洁周”等特别周活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
在中小学生的管理方面,新加坡中小学都有严格的校纪校规。
无论校内校外,严厉禁止下列各项行为:
抽烟、随地吐痰、赌博、乱丢垃圾、涂写墙壁、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等等。
此外,还对校服、仪表、饮食等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
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相结合方面,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打扫卫生,小学生要打扫本班教室和规定的清洁区,中学生要负责清洗学校的厕所。
新加坡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而且把包括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以详尽而颇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新加坡考察期间,我们注意到,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仅为新加坡的执政者所具有,而且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国民的脑海。
新加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注重多样化的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新加坡是世界上将道德教育列为学校课程科目而正式施教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顺应这个变迁迅速的社会,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的课程标准也作出了适当的修订,以确保他们的孩童的品格能稳定、健全地发展,同时使其热爱国家,并能对国家作出承诺。
他们将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称为“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科”,尽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态度,使之一方面有信心面对社会剧烈的竞争,一方面又能坚守正直的品格,并且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
由此可见,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体。
七、爱之心承托教育的希望
谈到教育,不得不提及教师。
在教师的聘用上,新加坡与我国还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在我国,只有“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学生或者“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学生才能当老师。
而众所周知,一些所谓师范3+2的学生,也算做“师资类”,而“师范类大学”的录取分数又普遍不高,毕业生们在毕业前先考公务员,再考事业单位,然后是大企业招聘,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去考教师,导致教师队伍水平逐年下降。
而在新加坡,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与当不当教师没有直接联系。
所有立志成为教师的人们都必须经过教育部的面试,获准后再到国立教育学院接受为期两年的“专业培训”,只有培训过关了,才能走进教师队伍。
每个教师就职前都得郑重宣誓:
“忠于职责去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其教师职责和领域中成为最好的榜样,教导学生成为良好的新加坡公民,不断学习并将学习的热诚传递给学生,尽一切所能去执行职责,并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支持以及合作。
”誓言清楚地显示出新加坡教师对培养与教导下一代学子的热诚。
中国的老师“不管爱与不爱都是老师”,只要你进了这个队伍,除非自己不愿意,否则无论教得好与坏,都没有人会将你踢出这支队伍。
而新加坡的老师则“非热爱而不能做”,有了爱,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这份事业,有了爱方能承托教育的希望!
新加坡对教师的考核实施“提升表现管理系统”(简称EPMS)。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个人工作表现评价;
二是教师个人发展潜能评价。
每位教师每年都要接受100个小时的在职培训,达到要求后教育部会给予补贴。
教师工资和奖金等是一年一定,也没有什么“铁饭碗、金饭碗”之说。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南北长24公里,东西长42公里,国土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然而,新加坡人民却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早在我国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它就以“亚洲四小龙”闻名于世。
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2013至2014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的三所国立大学中有两所排名世界前100,“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24位,1981年建校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41位。
我们的百年老校“北大”和“清华”分别排名第46和48位。
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无异于教育有关。
新加坡政府、新加坡教育人那种长远的眼光和远大的志向,成就了新加坡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可谓是“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此次考察,虽然没有安排直接观察到新加坡学校的课堂,但从介绍和交谈当中,我们还是获取了不少的知识。
就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水平来讲,我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比新加坡差。
但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是思想、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育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具有良知、信仰、崇高、尊严、使命、责任感和博爱精神的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合格公民。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
我们教师,做为教育事业中的成员,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加坡 教育 考察报告 贾桂兰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