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docx
- 文档编号:174280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52KB
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docx
《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
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培训材料
我县历来有利用稻田养鱼的习惯。
稻田生态渔业是在平板式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具有“小水库”、“小银行”的功效。
稻田生态渔业技术在我县的实施及推广应用,对调整我县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稻田生态渔业的科学原理
稻田生态渔业是根据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
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以鱼为辅、经济作物同时兼顾、稻田互促、稻鱼互利的思想。
即在当前稻谷常规耕作和群众传统养鱼的基础上,实行科学种田和科学养鱼,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鱼对稻的有利作用,进一步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达到稻谷增产、渔业增效、致富于民的目的。
二、稻鱼生态渔业实施的目标和效果
(一)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商品鱼50㎏/亩,其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
为蓬勃发展的我县旅游消费市场增加了一道美味的佳肴。
(三)鱼在田中来回游动,起到枯土、除草、除虫的作用,代替部分人工中除草作业,减轻农民的部分劳动。
(四)鱼在田中吃食蚊子幼虫,减少了人畜脑炎、疟疾等血液传播疾病。
(五)鱼在田中的活动,能起保肥、造肥的作用,有利于稻禾有效分蘖和谷粒饱满。
三、稻田生态渔业推广的有利条件
(一)我县具有稻田养鱼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习惯。
(二)具有稻田养鱼的水域,目前全县可养鱼稻田近3万亩,说明有充分利用的余地。
(三)稻田生态渔业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
(四)开展稻田生态渔业不需要专门劳动力,作为一项副业,养鱼工艺可以兼作。
(五)稻田生态渔业的养殖周期短,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六)稻田生态渔业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上,不需要象池塘养鱼专门养殖技术条件和专用生产工具,饲养管理简单,捕捞方便。
(七)稻田生态渔业生产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稻田生态渔业的销售市场广阔,有很大的生产销售空间。
四、稻田生态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田块的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面积为1亩以上,洪不涝、旱不涸的田块为养殖田块。
(二)鱼坑的开挖:
1、鱼坑的位置:
在离田坎2—2.5m处(留作生态带用)为佳。
2、鱼坑的设计为长方形,宽3m、深1.2m其长度视田块的大小而定,鱼坑的面占田块的为7—10%。
不宜过小,过小则影响鱼产量,过大则影响稻谷产量。
(三)加固鱼坑护坎
用红砖或混凝土护坎,厚度10cm,高为1.5m,在靠田块的一面每2m留一个50cm宽的鱼道。
要求鱼道口要低于田泥面。
(四)开挖出来的田泥用作加高加固田埂及生态带用土。
(五)葡萄架的设计,每2.5m栽水泥柱加工而成的架架一根。
(六)疏通进水口,加固排子的排鱼设施(用竹子或钢丝网均可)。
五、生态稻田渔业的养殖准备工作
1、泡池。
新建的鱼坑,由于碱性较高,投放鱼种前,应用清水浸泡15天,每7天换一次水。
2、清塘消毒。
每亩用生石灰50㎏或漂白粉5㎏全田块对水泼洒以杀灭田中的野杂鱼、寄生虫及病原体。
3、施基肥。
每亩施用发酵农家肥500—600㎏,以增加水体的肥力。
六、养殖管理
(一)水体培育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域环境的好坏,对鱼类的生活和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田水的环境条件,包括许多因素,如温度、浮游生物、有机物、溶氧、多种无机盐类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鱼类本身一方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环境条件产生长影响,但是这些因素中对养鱼起主要作用的是溶氧和饲料生物。
水质的浓淡是水中溶氧高低矛盾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讲,水质较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含发生缺氧浮头现象,而水质肥浓,鱼的饲料生物(浮游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死鱼的危险。
因此,水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要通过人为措施进行培育池水、调节溶氧。
1、优良水质的标准:
要达到水中溶氧充足,饲生物丰富,就要培养好水质,保持水质肥度得当。
判断水质是否肥度得当,主要是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组成的反映,是调节、掌握水质的主要依据,因此看水是养鱼的基本功,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看水规律,叫“肥、活、嫩、爽”。
凡是水质变化符合这四个字,就是好水,这四个字的标准是:
1、肥——透明度适中,约25—40㎝(最简单适用的方法是把手放入水中,看不见手心时的深度代表透明度),这种透明度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丰富、适宜。
2、活——所谓活是水质不断变化。
一是上午水质较淡,透明度高,下午水质较浓,透明度低,除了每天每日有变化,每隔几天或更长时间会出现浓淡交替现象。
这说明各种浮游生物在不断更新,鱼池物质循环快。
二是水华出现,水华是在无风晴朗之日,水面出现一条条或一块块浓淡相间的颜色,并不断移动。
水华有程度不同之分,条状水华是最理想水质,水的肥度适中,浮游生物组成好,可消化的种类多,而大片方块状水华是水质过肥的象征,是“转水”的先兆,必须及时注水。
三是下风有油膜浮在水面,有粘性发泡,一般上午呈黄褐色或灰色,下午呈绿色。
3、嫩——所谓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鱼类摄食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
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加注新水补充肥料,才能做到肥而不老。
4、爽——所谓爽就是水质看起来浓但不混浊,呈细绿色或红褐色,表示浮游生物组成的,而某些兰藻、绿藻类不易消化种类较多时就浓重混浊。
肥水除肥、活、嫩、爽的好水外,还有不长鱼的老水和转水。
老水呈铜绿色或暗绿色,水质淡,透明度低,水不活不会有日夜变化,看起来混浊浓重,俗称“肥而不活是老水”。
这种水质浮游植物较多,但大多数不易消化的种类,或是已经老化的藻类,鱼也不长,这是长期投饵施肥不加水造成的。
转水,是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造成密度过大,营养盐类不足,二氧化碳不足,透明度较低,由于这些不利的生活条件,藻类自身活力急剧下降,如遇阴雨天,光照不足等诱发因素,就会产生浮游植物大批死亡,藻体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池水变为严重缺氧,池鱼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
转水初期,水呈暗黑色或乳白色,水混浊度大,很短时间内会转到澄清透明,鱼腥味很浓,俗称“臭清水”,此时水体中细菌数量大增,刺激了轮虫大量繁殖,从而加剧了池塘溶氧的消耗,使池水的溶氧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极低水平。
转水常常是因管理失误而引起的,其先兆是出现方块水华。
此时已表明浮游生物密度过大,应及时加注新水,冲淡水质。
2、调节、控制水质的措施
①施肥、注水控制肥瘦,控制水质的主要措施是合理的施肥和及时加注新水,其过程是水质浓时加注新水,水质淡时加肥;加肥后,水转浓再加水,但施肥和注水量要灵活掌握,从鱼种放养后至6月中旬,透明度控制在20—30㎝,保持藻类旺盛的活力,6—8月,透明度控制在30—40㎝,9月中旬后水温下降至25℃时,又需提高水的肥度。
②增施生石灰,提池水二氧化碳的平衡能力。
在鱼池中,由于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得到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值降至一天中的最低值,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二氧化碳被消耗,水的PH值也会随之升高。
施用生石灰,以明显增加池水的碱度、硬度、调节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和缓冲水PH值变化。
生石灰的施用量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5—20公斤/亩。
③控制大型浮游动物,当鱼池中大型浮游动物—水蚤轮虫过多时,由于它们捕食浮游植物,会使池水变清,产生缺氧浮头。
控制的方法有:
搭配花鲢,同时也可用0.4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
(二)鱼种投放
鱼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鱼养殖的产量和收益,因此要做到精养细管,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和质量。
1、鱼种的选择
①鱼种的选择要从县级以上鱼种场购进,或自己培育的过冬鱼种。
要求规格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泳活泼,逆水力强,鱼体和鳞片完整无创伤的鱼种。
②放养的品种及规格
主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大,商品鱼价格较高,鱼种采源广,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快、产量高的鱼类品种,如鲤鱼、草鱼、花白鲢等。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稻田生态渔业中可以考虑走名特优养殖的产业化道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鲤鱼规格为50g以上,花白鲢200克以上,草鱼100g以上为佳。
③鱼种的搭配:
主要根据养殖户的鱼种条件,饲料来源市场需求等条件来决定,在我县,市场需求最大的鲤鱼,通常都是以鲤鱼为主的养殖模式,适当搭配少量的草鱼、花白鲢,以充分利用稻田的天然饵料资源,提高产量。
2、放养时间
提早放养是高产的措施之一,放养宜早不宜迟,冬季起捕后立即清塘放养,冬季水温低,鱼的活动能力弱,鱼种运输不易受伤,放养后有较长的恢复期,可以降低发病率,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放养模式和放养密度
①通过生产实践,采用80:
20的养殖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益,即80%为吃食性主养鱼,20%为滤食性鱼类。
这种搭配可调节水生生物总量,改善水质,同时能使稻田的生物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使单位鱼产量得以提高。
②根据田块的条件,饲料来源,商品鱼的品质决定放养密度,以亩产50kg无公害商品鱼为例,50g鲤鱼种300尾,草鱼种100g30尾,花白鲢40尾。
4、鱼种消毒:
投放鱼种前:
先用3—4%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分钟,以杀灭鱼体的寄生虫及致病菌,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5、投饵管理
根据鱼群的生长情况而定,随着鱼体的长大,摄食量较大而稻田的铒料资源不足以满足鱼体的生长需要时,根据鱼群的情况投入精料,如配合饲料,草料等,在投饵时必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料以1—2小时吃完为准则。
6、鱼病防治:
必须遵循: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定期使用药物预防,每15天用敌百虫0.4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ppm(5:
2)全池泼洒,再用生石灰5—10kg/亩全池泼洒,可以预防寄生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
7、日常管理:
经常巡田,检查拦鱼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渗漏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修补,同时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管理。
七、稻鱼工程生态带葡萄早结优质高效栽培管理
1、管理目标
定植后,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第三年能进入丰产。
2、实施步骤及技术要求
1)、挖壕均。
顺生态带方向挖宽70cm,深50cm的壕沟。
2)、回填。
挖好后,每米沟内填压有机肥(圈肥)50kg,磷肥0.5kg,回填要肥、土拌匀。
3)、苗木定植
①时间:
2月底前。
②密度:
1m一株。
③定植技术。
挖定植坑,铺平根系,覆细土,用手着实压紧,浇透定根水。
4)肥水管理。
定植后,当年苗发芽10cm时开始追肥,肥料以有机粪水为主,每10天追一次,每次拌施2.5kg,以后施基肥时,于落叶前施入,株施牛粪10kg,加复合肥200g,发芽后及时追施猪粪水,每月一次,株施10kg,七月份后,另加50g复合肥。
生长期要做好排、灌水工作。
5)、整形与修剪。
当年定植的苗木,萌芽长15cm后,选留1个壮稍作主蔓培养,其余的抹除,将其绑引上架。
主蔓长到架面后,将其均匀绑引在架面上,长到距架面外端60cm时摘心。
夏季修剪:
①未结果前修剪。
架面下主蔓上长的夏芽副梢应全部抹除,架面上的主蔓,其上萌发的夏芽副梢每20—30cm选留一个,作结果为枝培养,待其长40cm时,摘心,其上长出的副梢抹除,只留顶端1个进行1—2叶反复摘心。
②结果树修剪。
结果蔓应于花前一个星期进行摘心,即在花序后第八、九片叶处进行,萌发的副梢抹除,只留顶端1—2个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并摘除所有卷须。
冬季修剪。
落叶后一个月进行。
结果母枝留芽量为2—4个,剪好后,将其固定绑在架面上。
6)、花果管理
果穗处理:
每个结果蔓上的花序保留1—2个,花序分离后,及时去掉副穗和穗尖,果实长到黄豆大时进行疏粒,留果量在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稻田 生态 渔业 技术推广 培训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