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41943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46KB
博物馆学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博物馆学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学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
欧美日博物馆学的历史和现状
2.2?
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和现状
2.3?
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第三章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3.1?
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2?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什么是博物馆*
4.1?
博物馆的定义
4.2?
博物馆的职能
4.3?
博物馆的特征
4.4博物馆的类型
第二部分?
博物馆发展史
第五章博物馆的历史
5.1?
博物馆的古代形态
5.2?
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
5.3近代中国的博物馆
5.4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
第三部分?
博物馆专业工作
第六章博物馆藏品的入藏流程*
6.1?
藏品的收集
6.2?
藏品的鉴定、定名、定级
6.3?
藏品分类
6.4?
藏品的登记、编目和管理
6.5?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规范化
6.6?
藏品保管工作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藏品研究与保护*
7.1?
藏品保护的内涵
7.2?
藏品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7.3?
藏品保存环境与保护技术
7.4?
藏品保护的法律法规介绍
第八章展陈设计基础
8.1?
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
8.2?
展陈作业流程和基本原则
8.3?
总体研究与设计
8.4?
内容研究与设计
第九章展陈艺术
9.1?
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9.2?
艺术设计的条件和方法
9.3?
一般艺术规律在展陈形式中的运用
第十章?
当代展陈设计的主要类型与趋势
10.1?
10.2?
高新科技在当代展览中的作用
10.3?
动态陈列的理论和设计思想
10.4?
动态陈列的利弊
实验一:
微展策划与制作
实验二:
模拟评估
第十一章?
博物馆与观众
11.1博物馆观众类型
11.2博物馆观众的调查研究
11.3博物馆观众的参观行为特点
11.4博物馆之友、会员和志愿工作者
第十二章?
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12.1?
博物馆教育的新认识
12.2?
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博物馆管理
第十三章?
博物馆宏观管理
13.1?
博物馆宏观管理的特点
13.2?
中外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博物馆内部管理
14.1?
博物馆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
14.2?
博物馆人员管理
14.3?
财务管理与安全保卫
八、主要参考资料
王宏均主编: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严建强:
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甑朔南、沈永华主编:
现代博物馆学基础知识问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0。
乔治?
艾里斯?
博寇(G.EllisBurcaw)原着,张誉腾审订:
博物馆这一行,五观艺术管理策划2000年8月。
徐纯:
文化载具博物馆的演进脚步,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2008年6月。
KonstanzeBachmann巴哈曼主编,刘蓝玉翻译:
藏品维护手册,美国史密森机构出版。
五观艺术管理策划2001年。
张婉真:
论博物馆学,台北典藏艺术家庭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吕理政:
博物馆展示的传统与展望,台北南天书局,2002年3月。
王嵩山:
差异、多样性与博物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6月。
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而言,博物馆学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
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学研究的。
研究对象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属于社会。
它涉及并吸取了许多学科的有关内容,从到,从到社会科学,都同博物馆学相关。
这门学科与博物馆的实际结合紧密。
博物馆是一种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它的发生、发展和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受社会需要的支配,并为社会条件所制约。
因此,从整体上看,博物馆学属于社会。
分支学科
理论博物馆学
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其又可以分为:
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
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
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
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
它们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博物馆管理学
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从上研究博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专门博物馆学
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2]
历史和现状
起源
博物馆学和许多学科一样是从描述开始的。
博物馆志(Museogrophy)一词在西方语言中的出现早于博物馆学(Museology)。
17世纪出版了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其中最着名的是1656年在伦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馆目录》。
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馆方法学命名的着作在
开始
自然标本应从人体解剖开始,人工制品则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1837年G.F.克莱姆发表了第一部关于博物馆史的论着《论德国科学和艺术藏品的历史》。
19世纪中叶,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
美国的第一任会长J.亨利十分注意博物馆普及科学知识的功能。
在他的影响下,G.B.古德于1888年起发表了《博物馆历史和历史博物馆》、《》和《博物馆管理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博物馆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知识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904年英国博物馆学者D.默里发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系统地论述了欧洲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肯定了博物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娱乐公众的功能,也强调了为研究服务的作用。
发展
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本《博物馆学》,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促进了各国博物馆学的研究。
博物馆在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普遍重视。
T.R.亚当姆的《博物馆的公民价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和G.F.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这方面的重要着作。
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也有许多重要的博物馆学研究成果问世。
A.S.维特林的《博物馆:
它的历史及其教育任务》一书,对于收藏活动和、博物馆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类型博物馆、博物馆在教育中的作用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法国G.巴赞的《博物馆时代》是继维特林之后的一部重要博物馆史着作。
1969年纽约出版的《神圣的园林,博物馆论文集》,作者是美国着名博物馆学家、会长S.D.里普利。
此书探索了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博物馆的现状,并有专门篇章讨论博物馆的未来。
1970年在出版的论文集《未来的博物馆》,在美国出版的维特林新着《寻求有用的未来博物馆》以及1972年在纽约出版的《危机中的博物馆》等着作,着重探讨了当代博物馆面临的种种问题,强调博物馆应该为大多数公众服务的思想。
英国K.赫德森着《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以及其他着作则对的到来与博物馆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探讨。
在日本,继棚桥源太郎之后,鹤田总一郎、仓田公裕等人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194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博物馆学的发展。
历次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均以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会议讨论的中心。
国际博协1974年大会的议题是“博物馆与现代世界”,1977年莫斯科大会讨论了“博物馆与文化交流”,1980年墨西哥大会以“博物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职责”为题,1983年伦敦大会探讨的是“博物馆如何适应发展中的世界”,1986年大会则着重讨论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在保存和发扬中的作用。
国际博协所属的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自1977年成立以来,举行过多次学术会议,先后讨论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博物馆的生态学与社会活动”、“博物馆学的分类与系统”、“博物馆学的专业培训”等问题,为发展普通博物馆学做了不懈的努力。
特点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 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文物收藏与研究是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渊源。
宋代形成、清代乾隆、时期得到发展的,对后来博物馆藏品的鉴定研究、分类编目、保管修复,提供了可贵的传统经验,对中国的博物馆藏品学和普通博物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博物馆和科学文化一起介绍到中国。
1849年刊行,由所着的《瀛环志略》一书,即记载有西欧诸国博物馆的状况。
近代最早倡导建立博物馆和论及博物馆的代表人物,是着名实业家。
1905年张謇的《上南皮相国(张之洞)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提出博物馆是政治和学术参考的重要部门、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
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性质、征集、保管、陈列、行政管理、人员选配及馆舍规划等都作了阐述。
着名教育学家认为:
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
这些论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对博物馆的早期见解。
20世纪30年代,学研究开始发展。
1935年成立,协会以“研究博物馆学术”为宗旨,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
协会出版“会报”,刊登博物馆学论文,介绍有关博物馆学的论着。
1936年,中国第一部博物馆学着作《博物馆学通论》在上海出版,作者是陈端志。
1943年、的《博物馆》出版,书中提出博物馆具有保存有价值之物品、辅助研究工作、实施实物和精神教育四大功能。
这是博物馆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重性质或三大职能的最早论述,代表了当时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新体系的初创与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博物馆事业发生了根本变化。
博物馆学在和指导下有了崭新的发展。
30多年来博物馆学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借鉴苏联博物馆学理论:
(1949~1966)。
确定中国博物馆基本性质和任务、探讨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这时期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苏联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文章、专着,其中主要有《》(1957)、《博物馆陈列的组织与技术》(1959)、《博物馆的保管与修复》(1959)和《博物馆藏品的管理》等。
苏联博物馆与方法的引进,促进了学的研究。
博物馆性质和任务的确定,是这时期博物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1956年5月第一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中国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
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也表现在藏品的征集、保管、陈列内容的设计、陈列艺术问题和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的讨论。
1957年编着的《博物馆学概论》出版。
1960年文化部文化学院文物博物馆干部学习班集体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年来各地博物馆工作的经验,编写了《博物馆工作概论》,反映了这时期博物馆学的研究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学研究陷于停顿。
②
第二阶段博物馆学研究恢复和发展时期
(1976年以后)。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博物馆事业迅速恢复并得到很大发展,博物馆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3月23日,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推动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开展。
不少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区的博物馆学会。
各学会每年组织若干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博物馆学会编辑出版有《中国博物馆》(原名《博物馆》)季刊和《中国博物馆通讯》。
学会编辑出版了《》,有一些地区学会和博物馆也经常在自己刊物上发表有关博物馆学的文章。
1985年出版了在1960年《博物馆工作概论》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基本课题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坚持博物馆学理论与事业发展、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注意借鉴外国先进的博物馆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基本理论体系,将是学研究中的基本课题。
参考书目 文化部文物局:
《中国》,,北京,1985。
:
《博物馆学论集》,文物出版社,北京,1986。
《》(季刊),巴黎。
主编: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0。
n一些问题:
n你去过的博物馆有哪些?
n最喜欢哪家?
n印象最深刻的展示是什么?
n作业:
n北京共有多少家博物馆?
你最喜欢哪家?
或者最想去哪家?
n期末作业:
n介绍你去过的一家博物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物馆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