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1413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81.92KB
等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等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苹果变色
B.
铁生锈
C.
火柴燃烧
D.
塑料老化
9.下列为由
和
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四种物质的模型,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B.
D.
10.氯化钠溶于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
A.水分子、氯化钠分子B.水分子、氯化钠离子
C.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D.水离子、钠离子、氯离子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He
X
Y
Z
A.原子序数:
Z<
B.核外电子数:
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Y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2.如图是一种公交车自动爆玻器,它相当于一个电控安全锤。
危急时刻,司机只需按下开关,内部电磁线圈通电产生一个冲击力,带动一个钨钢头击打车窗玻璃边角部位,实现击碎玻璃的目的。
下列四个实验能反映自动爆破器工作原理是()
13.如图,当通电后敲击塑料板,观察到铁粉分布情况是()(图中
为导线穿过塑料板的位置)
C.
14.如图所示,小明合上开关S,发现灯不亮,然后他用测电笔测试A、B、C、D各点,发现A、C、D三点氖管会发光。
则发生的故障是()
A.BC之间断路B.灯L断路
C.进户零线断路D.开关S短路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铃电路,开关闭合后,电铃只响一声就不再响了。
原因是()
A.电磁铁始终没有磁性B.衔铁没有向下运动
C.电池正、负极接反了D.衔铁一直被吸住
二、填空题
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五氧化二磷____;
(2)钙离子____;
(3)氢氧化钠___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
17.现代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
(1)在我国,正常情况下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伏。
(2)生活中需处处注意用电安全。
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做法错误的是____。
A.不用湿的手触摸电器和开关B.导线绝缘部分有破损及时更换
C.熔断器中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D.洗衣机等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
18.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B
26
30
24
C
18
D
(1)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____。
(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____。
19.如图为小明在研究电磁之间关系时,连接的一个电路。
(1)闭合开关,滑片P向C端移动,弹簧将____(填伸长或缩短)。
(2)将虚线框内仪器换成电流表,然后将条形磁体快速插入线圈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0.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____。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____。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1.阴雨天,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保证师生通行安全,小明设计了如图甲警示灯的模拟电路。
(1)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湿敏电阻,当湿度变大,电流高达一定程度时警示灯才发光,因此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填R1或R2)湿敏电阻。
(2)为了提高警示效果,要求警示灯能亮暗闪烁,湿敏电阻应连接在图甲的____(填A或B)位置。
22.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填编号)。
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④熄灭酒精灯
⑤导管移出水面
(2)若用乙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23.1815年,英国科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下图)。
它用一种网眼很小导热性非常强的金属铜丝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CH4)气体。
它的诞生,大大降低矿井中甲烷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矿工工作的安全系数。
(1)下列关于甲烷化学式“CH4”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C.表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16克
D.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E.表示甲烷气体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推测,用戴维灯照明,矿井中甲烷气体不会燃烧爆炸的原因是____。
2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液被广泛用于公共设施的消毒,现有一种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这瓶消毒液属于____。
(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
(3)求这瓶消毒液中碳元素的质量____。
三、探究题
25.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____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____。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
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
26.小明在实验课结束后,将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体。
小明猜测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为验证该猜想,他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乙组实验的分液漏斗中应加入____。
(2)本实验可通过观察H2O2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H2O2分解的快慢。
请写出另一种判定H2O2分解快慢的方法:
(3)小红认为由此得出“FeCl3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
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她将甲装置中反应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B两份,利用A溶液测出铁元素的总质量为m2克,利用B溶液测出氯元素的总质量为m3克。
只有满足m1=_____(用m2和m3表示)时,才能得出此结论。
27.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四、简答题
28.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实验装置。
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立刻拔掉插头,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
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
资料:
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结合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对图乙中AB段与CD段气压上升原因做出简要说明____。
29.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的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1为3伏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
(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
(1)当报警器报警时,____灯亮。
(选填L1或L2)
(2)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有多大____?
(3)某场地安装该报警器后,想在燃气浓度达到3%时就报警,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如何移动,请简述其中的科学原理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详解】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观察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氮气,故选A。
【点睛】
空气中中含量最多的为氮气,氧气次之。
2.B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物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A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6,即核外电子数为116。
故选A。
4.C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某矿泉水中含钙、镁、锌、硒等矿物质。
这里的“钙、镁、锌、硒”指的是元素。
故选:
C。
5.C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则x=+1价。
6.C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钠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错误。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
7.B
A.甲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小球会跑到磁体的两极上,而中间部分没有,说明两端磁性强,中间弱,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由于越来越近,磁体之间的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感觉不到中间磁力和两端磁力的差异,故B符合题意;
C.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说明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C不符合题意;
D.将丙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磁体两端的大头针数目多,中间几乎没有,说明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D不符合题意。
8.C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A、苹果变色,是苹果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火柴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塑料老化,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A、A中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B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C、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D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A。
10.C
本题考查内容为溶液。
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钠为溶质,水为溶剂。
氯化钠溶于水时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氯化钠水溶液中含有氯离子,钠离子和水分子,故答案为C。
盐类物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发生完全电离。
11.C
A、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
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所以原子序数:
Z>Y,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
同一横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
同一横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个周期的电子层数相同,故D错误。
12.A
A.由题知,司机只需按下开关,内部电磁线圈通电产生一个冲击力,带动一个钨钢头击打车窗玻璃边角部位,实现击碎玻璃的目的,所以自动爆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该实验中,当给导体中通电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与自动爆玻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该实验说明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是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13.D
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的方法:
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弯曲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所以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直导线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同心圆,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故选D。
14.A
用测电笔测试各处电路时,发A、C、D三点氖管都发光,说明A、C、D三点与火线连通,B点不发光(B点在零线上),则可能是BC间某处断路造成的。
15.D
当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衔铁被吸下的同时,打击铃碗,发出声音。
此时电路始终接通,电磁铁始终吸引衔铁,衔铁不会回弹,所以钉锤不能再重复打击铃碗,故选D。
16.P2O5Ca2+NaOHAlH2
(1)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
P2O5;
(2)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写在元素右上角,数量在前,符号在后,即:
Ca2+;
(3)氢氧化钠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即NaOH;
(4)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
氧、硅、铝、铁、钙,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化学式为:
Al;
(5)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氢分子,化学式为:
H2。
17.220C
(1)[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2)[2]A.在电路中的开关属于带电体,用湿手触摸时,水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所以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容易漏电,会使人触电,应及时更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保险丝熔断后,不能用铜丝来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率小、熔点高,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不能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洗衣机等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使其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若金属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导线导入大地,能防止人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8.带正电D
(1)根据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解答;
(2)根据同位素的定义解答。
(1)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B微粒的质子数为26,电子数为24,则B粒子带正电。
(2)同位素的定义为: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A的质子数为14,中子数为14,则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D。
19.缩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1)[1]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S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知,挂着的条形磁体与通电螺线管相互排斥,当滑片向C端移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斥力变大,所以弹簧长度缩短。
(2)[2[用电流表替代虚线框内部件,然后将条形磁体迅速插入线圈中,满足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故能产生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0.电子aABD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
(1)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故汤姆生发现的带负电的粒子为电子。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
,且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原子核对距离较近的α粒子有较强的排斥作用,故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3)20世纪以来,科学家又建立了电子云模型,故C错误,A、B、D叙述正确,故选ABD。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对应的结论: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有较大空间;
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
,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21.R2A
(1)[1]根据题意可知,当湿度变大时,电流越大,由欧姆定律可知,湿敏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图甲可知,R1的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R2的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R2为湿敏电阻。
(2)[2]由图乙可知,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I=
可知,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将衔铁吸引下来;
若湿敏电阻放在A位置时,会被短路,电路的电流突然增大,警示灯一下变得很亮,起到闪烁的作用,而放在B点则不会出现此现象,因此湿敏电阻应连接在图甲的A位置。
22.②①③⑤④b
本题考查气体收集装置,常用气体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1)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保证收集的气体纯净,须将集气瓶装满水后倒置在水槽中,并且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导管,停止收集时,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故排序为②①③⑤④。
(2)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应“长进短出”,故由b端通入。
排水集气法可用于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导管“长进短出”;
向下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导管“短进长出”。
23.ABD金属铜丝导热性强,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防止了瓦斯爆炸
(1)A、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宏观上可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微观上表示一个甲烷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选项说错错误。
D、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E、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微观上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D。
(2)物质燃烧的条件有:
一、物质为可燃物;
二、有充足的助燃剂;
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题文中可知:
金属铜丝导热性强,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防止了瓦斯爆炸。
24.混合物2:
4:
363.2g
(1)根据化合物以及混合物的定义回答;
(2)根据化学式得出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求出比例即可;
(3)消毒液的成分中只有过氧乙酸含有碳元素,过氧乙酸中的碳元素即为消毒液中的碳元素。
(1)消毒液中含有过氧乙酸、水、双氧水,即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3;
(3)这瓶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m=500g×
40%=200g,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
即消毒液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3.2g。
25.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
(1)[1]通过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来认识其磁性强弱,利用转换法。
(2)[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中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3)[3]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
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根据控制变量法,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
26.m1g的蒸馏水比较相同时间内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或比较量筒中收集相同体积的水所用的时间2(m2+m3)
(1)根据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原则进行探究;
(2)根据实验中通过排出的水量来表示生成氧气的体积;
(3)根据催化剂化质量反应前后不变进行解答。
(1)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乙中应加入和甲中加入FeCl3溶液等量的蒸馏水,即m1g的蒸馏水;
(2)实验中通过排出的水的体积来表示生成氧气的体积,即比较相同时间内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或比较量筒中收集相同体积的水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生成氧气的快慢,从而比较H2O2分解的快慢;
(3)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联考 科学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