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0674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29KB
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Word格式.docx
《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财政的职能之收入分配职能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对收入分配职能的解释。
收入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是财政本质的集中体现。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组织收入,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分配;
二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各种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二、中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最新数据及变化
公共产品供给支出的城乡不均,主要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城乡供给差异表现出来。
从义务教育方面来看,由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财政投入实行乡财政或县财政负担的体制,而县乡财政普遍困难,所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普遍低于城市。
比如,1997年城市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为1397元,而农村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仅为316元,城市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大约是农村学生的4倍;
而初中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414元和316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生的近8倍。
从公共卫生方面来看,城乡之间卫生经费投入存在很大差距。
据统计,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而14%中的89%又成了“人头费”,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
而在1998年政府卫生经费投入的587.2亿元中,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也就是说4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9亿农村人口的5倍。
再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方面来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农村不仅齐全和先进得多,而且在城市是不需要市民负担的,但在农村则需要农民负担。
三、中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提出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差距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的代价,经济增长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机制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会带来公平缺乏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发展大大滞后
我国的改革是在农村率先发起的,在改革开放中最早受益的也是农村,但随着城市工业改革的推进,再加上农业与工业相比有着先天的劣势,我国农业发展已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
1998年—2002年第一产业(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71%,而第二产业(工业)为14.3%,两者相差3倍以上,农业的缓慢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居民。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1989年—2003年连续14年都低于当年GDP的增长率。
(三)税收结构不合理和税收调节失调
税收调节体系除了增加政府财源收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使居民最终的可支配收入差距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的税收体制很不完善,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个人所得税分为11个应税项目,相当分散,加之公民的纳税人和代扣缴义务依法纳税的意识薄弱,税款流失的现象严重。
(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同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事业以及会转移支付表现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
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首先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定得偏低,一些本该纳入保障范围的却因资金严重不足不在发放最低生活费用之列。
(五)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行政性垄断
在高利润的垄断行业背后,是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垄断的行业给予一定行政特权,垄断企业利用行政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政府对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调节,因此,垄断的高利润和高福利待遇加剧了贫富的悬殊。
四、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存在问题
(一)政府预算内收入比重下降过快,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近年来,政府预算内收入的下降,使政府难以集中财力办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国企改革,社会保障等,或无法开展,或步履艰难,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有许多已知的或尚未公开的所谓“预算外的预算收入”,据有关人士估算总额在5000亿元以上,这笔巨额的官方“小金库”已成为目前政府收入分配中最大的问题,行业不正之风、贪污腐败、“三乱”屡禁不止等等,大多都源于此。
(二)税收征管管力,再分配功能太弱,不利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生产环节的税收,而对分配环节的税收重视不够,征管不力,偷漏严重。
为此,要在大力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税收征管工作,通过税收的杠杆作用来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抑制过高收入。
应逐步建立一个以法人主动申报为基础,以重点抽查、严厉惩处为威摄,以现代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纳税申报、税务代扣、税务稽查相结合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
在税收结构上,应逐步实现由倾斜于流转税向倾斜于所得税转移,以及由倾斜于企业所得税向倾斜于个人所得税转移,从而增强整个税制在调节收入高低差距、促进公平分配等方面的功能。
(三)工资收入的增长刚性与软约束并存,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应当说,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是不可能的。
因此,目前应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加强企业财务监管,保证资产和利润不流失,特别是要注意改革目前低工资、多补贴、多福利和工资收入不占主导地位的收入格局,逐步实现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货币工资主体化。
(四)对收入分配的全过程缺乏严密的监管。
规范收入分配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逐步实现经济活动,尤其是现金收支的票据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摸清收入分配的运用过程、方式、数额和结果。
审计、会计、统计参与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其中有的为事前,有的为事中,有的为事后,可以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对收入分配实施监管,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建立规范的收入分配体制提供条件和保障。
工资以外收入监督检查是劳动、财政、审计行政部门对企业工资分配实施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年一度的企业自查、行政部门检查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分配行为更加规范。
(五)分配形式单一,分配观念僵化。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人们的思维中已经成为一种近乎真理的定式,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认识上,心理上还有相当距离,特别是对无形的智力、技术、技能等参与分配很难接受。
八十和九十年代是科学技术超速发展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生产力的增长不再仅仅是依靠资本的积累和役入,即知识技术的积累和投入。
为此人们的分配观念也应相应改变,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价值规律,只要能解放、转化和发展生产力,就应使投入者得到他应得到的回报。
五、关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整合劳动力市场,使要素价格市场化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劳动力在城市之间的跨省区移动也很艰难。
在一个城市内部,劳动力向收入较高的垄断行业转移成本也相当昂贵。
我国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造成的。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一项巨大的耗时耗力工程。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人为的多层次分割状态必须打破,否则,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从基础上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正。
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市场形成劳动力均衡价格,劳动要素间的分配不公问题才有希望彻底解决
(二)通过制度安排,确保劳动要素收益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劳动要素收益受到侵蚀的现象在私营企业和各种承包工程中最为突出。
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和私营企业吸纳就业比例的提高,保障劳动要素收益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资本所有者游说当地政府决策部门的能力远远高于劳动者,我们应该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保障劳动者的收益。
建立真正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强有利的游说团体,影响和监督政府的有关决策,监督企业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政府要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通过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的协调征收,对个人收入达到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首先征收一道所得税。
税后收入(包括没有征收所得税的隐性收入或非法收入)较高的群体很可能增加消费,甚至增加对奢侈品的消费,税制结构中在消费环节再设置一道适当的消费税,尤其是对于收入弹性大于1的高档商品实行高税率。
没有被消费掉的收入余额一定会导致个人的财富存量的增加,再通过征收相应的财产税,对财产转移征收馈赠税和遗产税。
所以,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强力手段。
【参考文献】《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4》
《整合要素市场和强化税收调控是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关键》倪志良
《财政学》北京交通大学版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和对策》李坤欢
《收入分配不公浅析——兼谈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财政 职能 收入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