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案四套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402764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0.73KB
《报任安书》教案四套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报任安书》教案四套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教案四套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
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应用拓展
一.基础演练(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曩者(rǎnɡ)剖符(pōu)系狱(xì
)
倡优畜之(xū)
B.阙然(què
愠色(wè
n)卜祝(bǔ)
定计于鲜(xiān)
C.桎梏(ɡù
倜傥(tǎnɡ)强颜(qiá
nɡ)怯夫慕义(qiè
)
D.囹圄(yǔ)
沉溺(nì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蝼蚁
槛井
震恐
文史星历
B.文采
诎体
发愤
王侯将相
C.缧绁
钳奴
绳墨
义气用事
D.鞭箠
枝体
辞令
权倾五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迎接全国十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南京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据《扬子晚报》11月8日报道,经过历史学家近段时间的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从11月5日起,美军和伊拉克部队在伊西部哈赛巴镇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于10月上旬左右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以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B.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前不久对俄罗斯的成功访问,对今后俄中两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开展合作开创了良好前景。
C.在花费了2000万美元后,美国富商奥尔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顺利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观光和科考之旅,成为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
D.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并通过了由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赞美为“大东亚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
二.精段精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
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
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
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
确实,实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3.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
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③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④仆窃不逊 ⑤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拓展训练:
阅读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①,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②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吁嗟③阔兮;
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④之鄙也;
好贵夷贱,哲⑤之乱也。
炤炤⑥洞达,胸中豁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⑦!
逆顺还周⑧,乍没乍起。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注:
①复礼:
合于礼的要求。
②谅:
信。
才韪:
才质美好。
韪(wěi,伟):
善。
③吁(xū)嗟(juē):
感叹词。
④才:
品质。
⑤哲:
哲人,明智的人。
⑥炤(zhāo)炤:
同“昭昭”,明白。
⑦否(pǐ):
运气坏。
⑧还周:
循环。
还,通“环”。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恒克己而复礼
克,约束。
B.信美恶之难分
信,相信。
C.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夷,轻视。
D.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闻,闻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惧志行之无闻
②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B.①人理显然,相倾夺兮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①徒有能而不陈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①炤炤洞达,胸中豁也②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
①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②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③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⑤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⑥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赋的抒情叙事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看,应该是司马迁受刑之后的作品。
B.这篇赋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又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衷曲,传达出作者的爱国之志、磊落胸怀和内心渴望。
C.全文围绕“悲”字展开,最后以“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的悲叹结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无能为力,决定退隐山林的消沉情绪。
D.本文虽然是一篇短赋,但却写得颇具特色,在大量的反复铺陈和排比对偶中,显示出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四.学习活动题
1.“自古英雄多磨难”,这是生活的哲理,但是顺境中就没有英雄诞生,逆境就一定造就英雄吗?
与同学一起查找资料,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组织一次辩论会。
2.课后阅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全文、《史记•太史公自序》和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进一步了解《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
3.我们对待历史,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站在今天的高度,你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定有自己的认识。
与司马迁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谈谈你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课文链接
(一)郭双成:
怎样正确理解《报任安书》的精神实质
究竟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对这篇“奇文”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的理解呢?
在这里,我要提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这样一个文学“掌故”:
清代有一位文艺理论家叫包世臣,在其所著《艺舟双楫•复石赣州书》中,谈到他和他的朋友石赣州在酒席宴间曾经讨论到对《报任少卿书》的理解,包世臣认为“二千年无能通者”。
石赣州于是便向包世臣请教:
原因何在?
怎样才能掌握住《报任少卿书》的精神实质?
包世臣当时告诉他:
像阁下这样一位“博闻深思”之人,“诵之数十过,则自生疑,又百过当自悟。
”石赣州当天晚上即遵照包世臣的嘱咐,将《报任少卿书》读了一些遍,第二天又特地找上门问包世臣说:
“客散后,即检本讨寻,竟不能得端绪,唯觉通篇文意,与‘推贤荐士’不相贯串耳。
敢请其指归。
”包世臣便又告诉他:
“阁下半夜之间,多则数十过,何能即悟?
请再逐字逐句思之,又合全文思之。
思之则已,则有得已。
求敢吝也?
凡以学问之道,闻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后来两人分离而居,过了一年多之后,石赣州又就《报任少卿书》的理解问题写信给包世臣再次向他求教,这使得包世臣觉得不好不向自己的朋友讲一讲他对《报任少卿书》的理解了:
“窃谓‘推贤荐士’,非少卿来书中本语。
史公讳言少卿求援,故以四字约来书之意,而斥少卿为天下豪俊以表其冤。
中间述李陵事者,明与陵素非相善,尚力为引救,况少卿有许死之谊乎?
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
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
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
结以死日是非乃定,则史公与少卿所共者,以广少卿,而释其私憾。
是故文澜虽壮,而滴水归源,一线相生,字字皆有归著也。
”我觉得,关于《报任少卿书》的精神实质,包世臣的话是概括得很好的,为我们研读《报任少卿书》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再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什么看法了。
(节选自郭双成《一篇足以使司马迁“复生”的奇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D(A曩nǎnɡB愠yù
nC强qiǎnɡ)
2.B(A井—阱C义—意D肢—枝)
3.D(A“画地为牢”原指在地上画个框框作为牢狱,后来比喻只许在规定好的范围内活动。
不符合语境。
B“藏之名山”指把著作藏在名山中,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这里用错了对象。
C“重于泰山”形容意义重大。
这里用来形容打击的力度大是不恰当的。
D“九牛一毛”比喻极大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4.C(A“10月上旬”本身就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不能再与表概数的“左右”连用。
应删除“左右”。
B“今后”前的介词用错。
“对”表对象,应改为“在”。
D主语残缺。
应将“通过了”改为“通过的”。
二.精段精炼
1.C责(zhà
i)〕通“债”。
指下狱受腐刑。
2.D(A①通晓②四通八达B①于是②却C①思想观念②说D的)
3.C(①倜傥:
洒脱,风流。
②非常:
句中指“不寻常,不一般”;
今多指“十分”。
③发愤:
句中指“抒发愤懑”,今指“决心努力”。
④不逊:
不谦虚。
⑤网罗:
句中指“从各方面搜寻招致”,今一般用于搜寻人才。
⑥句中特指“腐刑”,今指“死刑”。
4.C(①是讲拥有财富、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
⑤是讲《史记》的创作目的。
⑥是讲俗人不能理解自己。
5.B(从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不以为辱”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6.
(1)《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2)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三.拓展训练
1.B信:
确实。
2.C(A①助词,取消主谓独立性,无实义②结构助词,的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连词,表转折,却D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②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3.A(②写自己加强修养④写自己胸怀爱国之志⑥写自己内心的渴望)
4.C(全篇表达的是坚持理想的执著情怀。
5.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
附参考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无依。
我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法,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
我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就算到了死都永远辛勤。
虽然有形相却不能彰显,空有才能却不能展示。
为什么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
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
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
天道精微啊,又那么疏阔;
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争夺。
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
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
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
胡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经能够猜想到;
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已经能够接纳。
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
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
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
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第二套
《报任安书(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简介相关内容
1.写作背景
司马迁(前145-前86?
)38岁继父职为太史令。
47岁时因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
此文是司马迁54岁时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任安,字少卿,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征和二年(前91年),朝中发生巫蛊案(巫师用邪术加祸于人为“巫蛊”。
汉武帝时,女巫教宫人埋木偶免灾。
帝病,负责护卫京城的佞臣江充谓帝崇在巫蛊,因于宫中掘地搜查。
江充与戾太子刘据有嫌隙,遂诬称在太子宫得木偶甚多。
太子畏惧,起兵捕杀江充,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太子失败自杀)。
任安当时任北军使者护军(掌京城禁卫军北军),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前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司马迁于是写了这封回信。
此文中,司马迁以极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写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和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
此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文学观,本文也有重要价值。
2.课文说明
原文较长,课文是节选的。
开头删去了说明回信迟的原因部分。
其下司马迁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意为婉言表白自己不能为任安辨白而难行施救,并不是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自己曾为李陵辩护就是明证。
(武帝刚愎自用,不爱谏言,而司马迁所惜非生命,而惜《史记》之未成。
)这部分是下文的铺垫,较长,课文亦删去。
课文主要节选此文的下半部分,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已志”这个主题。
(二)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说明复信之由。
这一部分由任安要求作者“推贤进士”(即替任安“说情”的委婉说法)以及“若望仆不相师”,道出“仆非敢如此”之旨,并由此引出自陈已志。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陈述自己遭极辱而不自杀之事由。
其中第一层(第3自然段),说明自己不轻死而择受极辱之事情。
这一层中,先叙祖先职务不为天子所重,而自己受诛而死不能被认为是为名节而死,而人之死当有价值,“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故不轻死。
接着在说明自己受极辱之后,列举王侯将受辱后不自杀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辱后已不能再为名节而死(要为名节而死,在受刑前就该自杀)。
第二层(第3自然段),表明自己受辱不死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这一层中,先说自己并不是因为顾及亲人家庭,也不是没有自杀的勇气,而是因为自杀就断送了自己生命价值所在的事业。
于是为了完成心愿,他超越为名节而死的一般观念,抛弃庸碌一生而死之俗念,为文采显露于后代,让历史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历苦难而走向卓越之路。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史记》。
其中第一层(第4自然段)列举古圣贤(“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发愤有为之事,以佐证自己选择之确。
第二层(第5自然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写作目的,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它。
——再一次证明自己所择是超越庸凡而走向卓越之路。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抒写痛辱愤郁之心情,再点复信之意(言无从“推贤进士”之苦衷)。
2.写作特点
这篇千古名文,表现了司马迁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伟大的为事业献身精神,读其文,如见其人。
文章至情感人,见识深远,辞气沉雄,言论剀切,多有可学习借鉴之处。
简归如下。
(1)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曲折跌宕
(2)语言精炼生动,含情蕴理,深刻有力。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语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
充满。
B、俟其欣悦 俟:
等待。
C、无冻馁之患 患:
疾病。
D、非天质之卑 卑:
低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亲手自己用笔抄录,计算日子返回来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懈怠抄录的事
C、色愈恭,礼愈至——脸色更恭敬,礼节更周到
D、略无慕艳意——一点儿没有羡慕的意思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作者勤苦求学的一组是: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万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未尝稍降辞色。
④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⑤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
⑥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少年时好学,家贫无从得书读于是借书抄录,靠勤奋遍观群书。
B、成人后求学欲望更强,曾到很远的地方向先辈求问,非常恭敬尽礼,终于增长了学识。
C、作者从师学习备尝艰苦而能坚持不辍,服饰很差远不如同学华美,但他以读书为乐。
D、作者认为当时太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报任安书 教案 四套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