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docx
- 文档编号:1739590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79.76KB
高考化学备考.docx
《高考化学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备考
一、高考命题背景分析
n几点形势:
n理综、文综今年依然采用山东省自主命题
n去年高考化学试题难度过大
n2014年新的高考方案将出台
n不排除今后会采用全国命题
n在今年这种形势下高考命题将何去何从?
n稳定、适当降低难度是不是应该是今年高考试题命题的基调。
近5年高考试题难度
年份
化学Ⅱ卷平均分
难度p
11年
19.61(必做17.4,选做2.21)
0.40
10年
23.32(必做20.41,选做2.91)
0.466
09年
28.56(必做24.17,选做4.38)
0.571
08年
26.38(必做22.27,选做4.11)
0.528
07年
22.88(必做18.31,选做4.57)
0.458
2011年高考中学生的错因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题号
28
满分
14
得分
7.7
分析
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常规题型、常规考法,作为第一个题目稳定考生心理。
55%是得分率较高的题目。
但是如果放在平时,得分率远高于55%。
原因有二:
理综试题前面占用了大量时间(物理23-25,生物26-27),时间紧,思维转换不顺畅。
二反应出考生的应试能力、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题号
29
满分
14
得分
4.46
分析
本题得分率为31.8%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分析原因:
一学生学习的知识僵化,不能根据具体情境有效而准确的将知识进行整合、重组为新知识。
二学生对双基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理解的不到位,不深刻,无法灵活运用。
三是教学中、复习中不能从原理高度、本质角度对知识加以理解和灵活运用。
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复习。
题号
30
满分
14
得分
5.24
分析
本题得分率37.43%,较低。
一方面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素材多样而丰富(包括流程图、表格数据、装置图、文字数据等),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对实验设计与评价的考查可以说迈出了长足的一步,不仅要求原理、步骤、试剂的准确有序,还需要规范而严谨的表达,这正是很多学生致命的弱点。
题号
31
满分
8
得分
0.67
分析
全省选修率低;学生偏差;试题命题调整
题号
32
满分
8
得分
2.63
分析
(4)计算得分率低,由于前几年均未出现关于晶体密度方面的计算,教学中淡化了。
题号
33
满分
8
得分
3.34
分析
41.75%基本正常,保持了稳定性
二、《考试说明》解读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例析
n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
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考试说明】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职比为1:
6,则平衡常数K=。
【考试说明】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0
(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考试说明】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必考内容及要求总述
1.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掌握元素周期率的实质。
5.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6.理解金属的发生电化学腐蚀原因、危害与防腐措施。
7.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9.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0.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1.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3.能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4.质量分数。
5.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6.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7.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必考内容及要求解读
1.化学科学的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解读】
STSE这方面的知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明显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题目
年度
题号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污染指数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人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07
09、12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08
09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对人体无毒
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11
09
提醒关注的热点
1、材料问题: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复合材料、楼房外墙保温材料等。
样题12题。
2、能源问题:
燃料电池、太阳能、乙醇汽油、风力发电、核电站、化石燃料等。
样题11题。
3、消毒液(84消毒液、CH3COOOH、ClO2等)、水的净化(漂白粉、明矾净水、Na2FeO4等)。
4、食品安全:
塑料袋、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
5、空气污染:
pm2.5
6、低碳经济、无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解读】
绿色化学是指:
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
题目
年度
题号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07
09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08
09
D.在机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09
09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解读】
这部分是化学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虽然新高考中对定量研究的考查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但是定量研究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题中还是均有体现的,这一部分内容要求也是很高的。
①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解读】
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关注物质的量的简单相关计算。
计算时注意基本定义式的应用。
②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③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解读】
阿伏伽德罗常数在近年的高考中均进行了适当的考查。
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的条件,求什么粒子数,审题要仔细,这种题型虽然常见也经常演练但失分者依然较多,主要失误在审题不够仔细。
未关注到一些细节。
如物质的状态;某些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转移电子数;要用到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某些离子或原子团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数目要改变等等。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一定温度下,1L0.50mol·-1NH4Cl溶液与2L0.25mol·-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
08
13
15O和14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O2和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和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10
09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解读】
相对原子质量1、含义:
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所得到的数值叫相对原子质量。
2、数值上与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相等,但单位不同。
3、原子的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2.化学计量
【典例1】下列关于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B.将标况下22.4L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得到CO32-离子的个数为NA
C.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D.1.5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
立足于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中量的对应、电子转移计算;
【典例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1)所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玻璃棒外,还有;①天平(带砝码)②250mL烧杯③250mL容量瓶④胶头滴管⑤表面皿
(2)需要称量的NaOH固体的质量g,向称量后的固体分次加入共mL水,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溶液。
(3)溶解NaOH固体的烧杯中有少量水,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不变、偏高、偏低)。
【典例3】用浓盐酸配制1:
1(体积比)的稀盐酸应选用的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量筒d.容量瓶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①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考点解读
量筒:
上面标明温度、规格;读数时读到小数点后一位;用于量取体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时,最后用胶头滴管准确量取;量筒也可以量取气体体积(通过排出水的体积间接测量),读数时注意:
①先冷却到室温②使量筒和集气瓶(或水槽)液面相齐再读数③视线与凹液面相齐再读数 ④读数到小数点后一位。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上面标有温度、规格,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到小数点后2位,酸式滴定管可以盛放酸性溶液或氧化性的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因为碱性溶液可以腐蚀玻璃旋塞;碱式滴定管可以盛放碱性溶液,不能盛放酸性或氧化性的溶液,酸性或氧化性溶液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
托盘天平:
读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左物右码;一般试剂要用称量纸或滤纸,碱性药品要放到玻璃仪器中称量。
容量瓶:
上面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使用时要标明容积;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于盛放溶液。
玻璃棒:
可以用于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注意区分仪器)一般漏斗用于过滤、添加溶液;长颈漏斗可以用于启普发生器简单装置(如右图)分液漏斗用于添加药品、萃取分液;
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坩埚(用于固体的灼烧等)。
干燥管:
干燥气体,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放倒吸装置、U形管可以用作电解装置等。
有球形和U型。
洗气瓶:
洗气时长进短出,内盛液体试剂;也可作集气瓶,排空气和排水均可,注意进气口的变化;有时也作安全瓶等是一个多功能装置。
②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够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解读——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及定量取用操作)。
(2)药品的存放(注意特殊试剂的存放—防氧化、防潮解、防挥发、防分解等)(3)试纸的使用(石蕊试纸、PH试纸、品红试纸、KI-淀粉试纸,注意检验溶液和气体性质的操作不同)(4)仪器的清洗、连接与装配、气密性检查(5)物质的加热(6)气体的净化、收集
考点解读——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
(2)安全事故的预防。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CO、H2还原氧化铁、氧化铜之前,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中毒:
制取有毒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③防倒吸:
选择合适的装置。
(3)安全事故的处理。
受酸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浓硫酸一般先擦,后洗)。
受碱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
受溴腐蚀致伤:
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火灾:
钠、镁着火,沙子覆盖,使之熄灭。
酒精引起火灾,用湿摸布盖灭。
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
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
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误食重金属盐:
立即口服牛奶或蛋清。
③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考点解读:
常见气体的制备近三年山东高考题中均有考查。
复习中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氢气、二氧化碳、氧气、氨气、氯气。
要掌握其试剂、装置、原理和收集方法(注意让学生理解)。
④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够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考点解读
1、物质的检验主要包括:
常见阳离子(NH4+、Fe2+、Fe3+、Al3+、Cu2+)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OH-、Cl-、SO42-、CO32-等)
常见气体的检验(H2、O2、CO2、SO2、Cl2等)。
注意叙述时的格式:
操作——现象---结论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建议理解这么几个分离方法的原理,过滤和渗析、萃取,分馏和蒸馏,蒸发结晶等。
3、注意溶液的配制(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简单的误差分析等)。
⑤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设计、评价或改进方案;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4)认识化学用语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表征手段,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审题时注意要求,按要求做答)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审题时注意要求)
④能够正确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审题时注意要求;2、写完后要注意检验。
考试时一般不会很复杂。
)
(2010高考29)(12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为__。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考查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知识。
①一半以上的考生能写对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少数考生写成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个别出现配平错误等;而第二空只有三分之一的考生选对,不少错选a或d。
②只有五分之一的考生能写出该电极反应式,主要错误有:
直接写Al失电子生成Al3+、配平错误、书写时未注意酸性环境等;第二空解释沉淀原因时考生基本不得分,因多数考生只是从双水解的角度而不是沉淀溶解平衡解释。
2011高考试题中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
28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9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右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化学用语——考向预测
1.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依然是考查的常规形式;
2.关注离子共存考查形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辨析可能出现在选择题中。
3.关注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4.关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含计算)。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分类
①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②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③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键化合物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07
13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08
09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10
13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11
10
④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问题。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
考点解读
1、有很多体系是溶液、胶体、浊液并存,并不完全是单一的体系,如黄河水。
2、只要求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不要任意加深,饱和溶液既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量达到最大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饱和溶液。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
3、对质量分数的计算紧扣定义即可。
4、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简单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
丁达尔效应:
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明矾净水、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墨水不混用等。
电泳:
电泳除尘等。
不要求从胶体粒子组成的角度认识胶体粒子带电以及由其电性而产生的性质,如胶体的吸附作用、胶体的聚沉和电泳等。
只要求了解胶体粒子的大、吸附作用和丁达尔现象。
物质的分类——考向预测
1.关注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2.关注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及应用。
【典例】某同学制备Fe(OH)3胶体:
用洁净的烧杯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滴加1mol·L-1的FeCl3溶液,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溶液变浑浊。
该同学制备胶体失败的原因是,你认为成功制得Fe(OH)3胶体的特征现象是。
成功制得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考点解读
1、核素是原子,同位素是同位的原子,元素是原子(包括离子)的总称。
2、注意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学生了解,周期、族及具体的排列规律。
(参考样题T16)
⑤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含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
⑨了解分子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⑩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考点解读
1、元素性质(原子半径、氧化性、还原性)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的关系要重点掌握,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参考样题T15)。
2、能够理解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8电子稳定结构,比较离子半径)。
3、分子是能单独存在、并保持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一个分子是一般是由多个原子在共价键中透过共用电子连接一起而形成。
4、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分开,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如SO42-、NH4+等)。
5、化学键:
形成分子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离子键:
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由形成元素区分。
一般由活泼金属形成的为离子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或不活泼金属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由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区分。
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3)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①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