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常见名词解释.docx
- 文档编号:17393106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5.60KB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docx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常见名词解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
一、环境管理类
1、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3、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4、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
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7、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8、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9、污染治理:
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10、环保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一般认为,除政府的环保行为和企业的环保责任行为外,其他所有环保行为均可认为是公众参与行为。
11、环境执法:
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环境行政执法是指依法享有环境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依职权适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环境行政行为,并进行其它环境监督管理的活动。
1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主要是指以下5个阶段,7项具体工作:
1)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保护预审;2)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3)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4)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的检查;5)竣工阶段对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批准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3、建设项目试生产:
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准主要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1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1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实行的一项法定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16、环评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报告书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以往尚未有过的重大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有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是指项目实施对环境有极小的影响,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17、环境影响报告表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报告表应清楚如实的体现的内容有:
工程内容及规模、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等。
18、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报告书应清楚如实的体现的内容有:
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地理位臵、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19、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环评审批原则: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评报告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产业政策相符性;区域规划相容性;厂址选择可行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公众参与。
21、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原则。
22、规划环评:
规划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臵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臵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23、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工作程序:
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环评等级;正式工作阶段:
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报告书编制阶段:
有资质的环评单位依据技术导则规范逐项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24、工程分析:
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26、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7、规划环评编制范围: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统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统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8、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
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
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9、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如一次污染物SO2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盐气溶胶,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30、环保“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创立的预防和控制新污染的环境管理制度,核心内容是在一切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1、“两高一资”企业
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企业。
32、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最初定义,1996年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即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确立为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
34、环境风险评价:
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5、环境背景值:
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
又称环境本底值。
36、环境自净:
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和消除的现象。
37、环境灾害: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
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
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
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38、政府环境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39、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应对项目实施影响范围内的地面水进行详细调查,内容包括水文调查、水质调查、污染源调查、现状水质评价等。
40、生态补偿
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41、清洁能源:
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2、环境敏感区:
(1)需特殊保护地区:
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
(3)社会关注区:
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或者已经接近标准限值的地区。
43、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44、绿色GDP:
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45、“新五小”企业:
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二、水处理类
1、BOD
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的简写):
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的暗处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示。
其单位ppm或毫克/升表示。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
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2、COD
化学需氧量(COD或CODcr)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但一般水及废水中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相对不大,而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COD可作为有机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水中的有机物在被环境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水里的厌氧菌就会投入工作,从而导致水体发臭和环境恶化。
因此COD值越大,表示水体受污染越严重。
3、SS
悬浮物(suspended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
4、TN
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
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测定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5、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
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
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6、TP
总磷,是污水中常测的一种污染物。
水中的含磷化合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正磷酸盐、缩聚磷酸盐、有机磷。
将水中各种形态的磷通过消解转化为正磷酸盐,测得的数据为总磷。
7、色度
所谓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物质或胶状物质所呈现的类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
溶液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由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假色”。
水的色度具体意义是表示有色水于清水之间的一个倍数关系。
例如该污水的色度是10,就表示把该污水稀释10倍,其透明度才能达到清水的透明度。
8、TDS
TDS值代表了水中溶解物杂质含量,TDS值越大,说明水中的杂质含量大,所以对生活饮用水作出这个规定;而饮用纯净水因为经过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等工艺处理,溶解物杂质含量很少,所以不作要求,取而代之的限量指标是:
电导率和pH等。
9、原水
Rawwater取自天然水体或蓄水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地下蓄水层等,用作供水水源的水;或者指流入水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的水。
水厂用以调节供水网水压的蓄水池中的水不是原水。
原水的水质因水源不同而异。
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为饮用水(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
10、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亦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一般分成三类:
农业用化学品(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和工业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11、总需氧量(TOD):
指有机物完全被氧化的需氧量;
12、总有机碳(TOC):
表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
13、悬浮物(SS):
通过过滤法测定的,滤后在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它包括不溶于水的泥砂,各种污染物,微生物及难溶无机物等水中的固体污染物。
14、溶解氧(DO):
是指溶解在生活污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分子氧的量。
15、有机污染物:
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
水中的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它是水变质、变黑、发臭的主要罪魁祸首。
一般用生物处理方法是除去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BOD含量较高的有机废水,采用生物处理的办法更为适宜。
16、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含油废水,当水体含油量达0.01m/L可使鱼肉带有一种特殊的油腻气味而不能食用。
水体中的油量稍多时,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破坏了正常的充氧条件,导致水体缺氧;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
17、生物污染物:
是指废水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
生活污水、制革废水、医院废水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有害微生物,如病原菌、炭疽菌、病毒及寄生性虫卵等。
18、营养物质污染:
是指N、P、K等营养物质引起的污染。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有机物和化肥用量的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N、P、K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这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19、重金属污染:
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
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铬等。
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20、水域功能分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1、反硝化
Denitrification,也称脱氮作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NO3-),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污水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是一种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污水微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此法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22、曝气
aeration,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
换言之,它是促进气体与液体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手段。
它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搅拌。
曝气类型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鼓风曝气,一类是机械曝气。
鼓风曝气是采用曝气鼓风机,曝气器,扩散板或扩散管在水中引入气泡的曝气方式。
23、脱盐
脱盐就是将“化学盐”脱除的方法或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去除水中的阴阳离子。
脱盐的方法有电渗析和反渗透法及新近重新热火起来的正向渗透等。
24、反渗透(RO)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
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技术通常用于海水、苦咸水的淡水;水的软化处理;废水处理以及食品、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的提纯、浓缩、分离等方面。
净水器按过滤技术拉分,可以分为反渗透净水器和超滤净水器,二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过滤膜上。
25、正渗透
正渗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脱盐和水净化技术。
正渗透是相对于反渗透而提出的。
技术原理是:
在一层膜的两边放置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因为水的特性,水分子会自然穿过这层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与反渗透相比,正渗透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能耗低,不需外界的压力即可实现分离过程;材料本身亲水,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回收率高,零排放,无污染。
26、超滤
超滤又称超过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
超滤起源于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
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27、膜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膜技术作为新型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物料分离和水处理,其中水处理领域对膜产品的需求量最大。
以饮用水为例,自从人们发现自来水含有三卤甲烷、农药、洗涤剂以及自来水管、水塔的二次污染后,就开始用反渗透膜制备纯净水。
但是由于纯净水制作成本较高,而且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也把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盐剔除掉了。
于是,人们又用纯膜装置生产出具有矿泉水和纯净水两者优点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可直接生饮的过滤水。
超滤膜技术既可除去水中病菌、病毒、热源、胶体、等有害物质,又可透析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盐,已广泛应用于牛奶脱脂、果汁浓缩、黄酒纯化、白酒陈化、啤酒除菌、味精提纯、蔗糠脱色、氨基酸浓缩、酱油除菌等生产中,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医疗针剂水、输液水、洗瓶水、外科手术洗洁水的制备。
因其克服了蒸馏水中含有细菌尸体的缺点,且具有生物活性,所以更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而备受医学界推崇。
28、活性炭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
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
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
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
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二级出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
活性炭吸附是城市污水高级处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处理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法与其他处理方法联用,出现了臭氧-活性炭法、混凝-吸附活性炭法、Habberer工艺、活性炭-硅藻土法等,使活性炭的吸附周期明显延长,用量减少,处理效果和范围大幅度提高。
29、格栅
格栅grating。
一种截留废水中粗大污物的预处理设施。
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保 常见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