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7697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3.59KB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谓“自我意象”是建立在自我信念基础上的自我评价。
有些学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体验了很多成功,得到了很多肯定和赞扬;
失败的学生恰恰是因为体验了太多的“失败”。
要改变学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就得让学生战胜失败、多体验成功。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在不断地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适当的困难,使学生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克服困难的机会,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失败与成功的亲身体验,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保证。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分层教学的多个层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实验的主要目标
1.实验总体目标:
(1)通过实验,有利于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素质。
(4)通过实验,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实验具体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实验,使多数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起点,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改变学困生“陪读”现象,增强学习自信心,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优秀生吃饱、中等生进步、学困生合格的目标。
四、实验步骤及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新生入学后,通过问卷调查(见附表1)的方式,我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我发现我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
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
欠缺一些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培养的数学能力;
没有与老师、同学主动交流的习惯;
学习态度较为被动。
但同时通过调查也反映出:
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的数学学习是有期待的,愿意把高中作为一个新的开始,学好数学。
更可喜的是,在我校大面积的学困生的包围中,仍然存在一小部分能学习自主性强、自觉性高的学生,虽然这样的学生在我校并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完全可以为树立良好学风可以起带头作用。
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决定选一个班作为分层教学实验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另外两个班作为对比班。
在实验班将学生分层时,我主要考虑两方面标准:
1、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根据这两个标准,我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
分层的同时我设立了学生分层档案,目的在于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有利于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2.实践研究。
(2009年10月-2010年1月)
在一切就绪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我主要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现行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安排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外,也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
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②能够直接应用公式求常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较高教学目标:
①能够独立推导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②使学生掌握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一些常用技巧,会将简单组合体分解为常见空间几何体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层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层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层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备课分出层次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
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比如,在大多数题目相同的基础上,再增补几道检查不同层次教学效果的题目,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
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线面平行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C层学生能说出线面平行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证明;
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线面平行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A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
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
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
同时采用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
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4)作业练习分层
如果说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手段,那么作业分层就是分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能听懂课,回家却有可能因为力所不能及的作业而再次遭受打击,产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并可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
因此,我摒弃过去一个班级同样作业的做法,作业分必做和选做,C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
B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必做、练习卷选做;
A层学生作业本、同步、练习卷必做,提高题选做。
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其中一或两类。
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5)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
每次测试我都会针对不同层次,设定不同标准,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先自己改错,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自身知识仍存在漏洞的地方,互相取长补短。
然后再对这部分未达标学生进行测试,对比前后两次测验的成绩,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谭嘉琦同学的进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的成绩在入学考试中位于全班倒数第八。
在多次测试中她都需要重新测试,在反复的练习中她逐步提高了成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她的数学成绩位于全班第七名。
这对她的鼓励很大。
从此,上课时她总是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作业质量也逐渐提高,她在周记中写道:
“我终于找到了学数学的方法。
”因此,在期末考试中,她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定为A层中的前三名,虽然这对她来说还是很不简单的,但起码她能挑战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要求,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这正是我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伏尔泰说:
“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日的远景。
”分层测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的潜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6)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①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
由于我校学困生所占比例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就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②强化A(B)层辅导,提优拔尖。
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
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其个性特长;
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3.评鉴分析。
(2010年1月-2010年2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我将不同教学模式收到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列表如下:
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成绩统计(表一)
统计项目
实验班
对比班
差值
平均分
68.6
62.3
+6.4
优秀率
及格率
16.2%
1.6%
+14.6
离散度
19.5
14.9
+4.6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到:
在其他因素所起作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平均分以及及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班。
从表中看到,实验班的离散度略高于对比班,说明实验班的两极分化情况不可忽视,部分C层学生没有适应分层教学模式,仍处在班级的末端位置,没有感受到进步的成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增加对C层学生的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C层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目的。
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到,两个班的学生都集中于40-69和70-89这两个分数段,不同的是实验班在这两个分数段的分布较对比班均衡一些,这也正是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的原因。
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掌握学情,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通过目标分层,把握全体,共同提高;
通过教学内容分层,顺利达到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通过任务分层,使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训练,从而取得进步;
通过评价体系分层,使学生得到合理的评价,感受教育教学的公平,以及教师对其的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4.修正方案再实施。
(2010年3月-2010年7月)
经过第一学期的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我继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信心。
我深知分层教学模式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效果,因此我在第一学期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修订研究方案,在第二学期继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第一学期期末八区统考情况来看,实验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离散度大,即两极分化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摸清几个成绩处在末端的C层学生的心理,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课堂上跟不上,有畏难心理,看到周围同学都能学好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在了解原因之后,我策划了“A+C”活动,即在分层之外,让A、C两层学生自由组合,A层学生充当C层学生的小老师,负责监督和帮助C层学生的学习,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两次期末统考成绩对比(表二)
上图是实验班和对比班参加的两次期末统考各分数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到:
实验班低分段人数大幅度下降,0-39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为2.8%,而40-69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例更是从43.2%下降为13.9%,说明C层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
而A层学生在帮助C层学生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成绩也有所上升,优秀率从无到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五、实验的主要成果及评价
1.客观评价:
两次统考成绩对比统计图(表三)
第一学期
期末统考
+6.3
+14.6%
第二学期
91.1
84.0
+7.1
2.7%
+2.7%
48.6%
46.6%
+2.0%
20.3
20.8
-0.5
变化量
22.5
21.7
+0.8
32.4%
45%
-12.6%
0.8
5.9
-5.1
两次统考成绩对比图表
从表三可以看出: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平均分都有大幅度提高,对比班的及格率增幅超过实验班,但这是因为实验班的及格率本身就比对比班高。
对比离散度,实验班的离散度变化量为0.8,而对比班的离散度变化量为5.9,这说明实验班的两极分化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也间接说明了实验班的平均分提高是因为C层学生的整体提高,说明分层教学对C层学生是有效可行的。
2.主观评价:
通过一年来进行分层教学实验,虽然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比起传统教学模式要多得多,但也产生了一些让人欣慰的效果,主要有:
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目的更加具体,对各层学生的要求也更具体,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的教学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并且充分认识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特别是处在C层的学困生们,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成绩的对比,我发现:
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学得会,作业能完成,这就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4)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分层教学的实施,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的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从简单的灌输型转变为“以导为主”的“导教型”,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味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学切实面向每一个学生。
同时,教师为使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因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发觉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
如:
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批改作业量增加;
学生往往需要抄不同层次的作业。
有时作业会抄错;
有时A累学生的作业量无形之中增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其他学生;
有的学生的自觉性都不是很高或责任心不是很强时,自己的作业都难保证正常完成,更别说是辅导C层学生;
有的C层学生是行为很差,游离于教室、课堂之外不合作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在实验中采取的正确措施外,我认为还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让分层教学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
第一,教师要善于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要注意C层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掌握教学主动权。
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C层学生在班里显性化,有可能会背上心理包袱,学习态度消极,自由散漫。
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留心C层学生的反应,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耐心进行心理辅导。
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踊跃上进。
总之,分层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和成绩;
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附表1:
广州市高中生学习数学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为了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成绩,需要了解一下同学们对一些学习问题的真实想法。
现在发给每位同学一张问卷,请大家按要求认真填写。
1、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不喜欢D无所谓
2、你认为自己的数学学得怎样?
A非常好B好
C一般
D很差
3、你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是:
A积极参与,不管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很乐意举手发言。
B能够独立思考,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发言。
C听老师讲,听同学答,自己很少独立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
D有做小动作的习惯,听课效果不太理想。
4、上数学课时,你是否常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
A总是
B有时
C难得
D从来不
5﹑每次数学作业你经常犯的错误是?
A计算错误B不懂怎么做C看题不细心
D漏题或做错地方
6、如果有难度不同的数学作业,你会选择?
A选择做难点的
B选择做容易点的C无所谓
D服从老师的安排
7、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还做其它的数学作业吗?
A每天做
B经常做
C有时做D从不做
8、你总是觉得听懂了老师的讲课,自己做却总是做不出来。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完全不符合D不清楚
9、你经常性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吗?
A每天复习
B经常复习
C偶尔复习
D从来不复习
10、你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想法是:
A知识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难,我会更加努力。
B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C不是很喜欢,但数学很有用,仍会努力学好。
D无所谓,顺其自然。
调查结果:
A
B
C
D
第1题
10.81%
29.73%
5.41%
54.05%
第2题
21.62%
59.46%
13.51%
第3题
8.11%
37.84%
40.54%
第4题
35.14%
第5题
45.95%
第6题
27.03%
24.32%
第7题
2.70%
13.52%
43.24%
第8题
第9题
78.38%
第10题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分层 教学 实验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