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6111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92KB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校:
教学点:
指导教师:
上交日期:
写作提纲…………………………………………………………………………………1
论文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3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3
二、留守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4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5
参考文献…………………………………………………………………………………7
【写作提纲】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
2、从家庭认识来看
3、从家长自身来看
4、从学校教育来看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2、学校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论文摘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有些是被扔给了老人监护和寄养,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贫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
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
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
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
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有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部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有关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据绝大多数,所占比例竞高达86.5%。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
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
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
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的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谁关心子女的发展。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城内调查显示:
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
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觉得自己受歧视,9.5%的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
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
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
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与注释:
[1]庄华峰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
[6]毛晓光.人的成长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教育 问题 浅析 毕业论文 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