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教学方法1DTT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359480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33KB
ABA教学方法1DTTWord文件下载.docx
《ABA教学方法1DTT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A教学方法1DTT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0-1-189:
52:
53来源:
中国孤独症支援网作者:
佚名字体:
大中小跟帖0条打印
收藏
二 第一章
应用分析行为疗法概述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广发性发育障碍,致残率很高,而且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因此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只能够针对患儿的症状变现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争取其尽量能回归主流社会。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Lavas创立少年孤独症训练项目,该项目运用零散单元教学法(又称离散单元教学法),强化理论和简单祈使句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密集的行为训练,后来发展成为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
它强调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C”模式,即“前因(需要)--行为—结果”来塑造正性行为,该方法是目前孤独症患儿早期教育训练最有效的操作性方法之一,具有可操作性强,方法较简单的特点。
Lavas曾在1987年报道过其纵向研究的成果,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运用ABA技术训练两三年,训练时间每周超过40小时的实验组有47%智商超过100,每周训练10小时左右的实验组只有2%智商超过100,而没有任何训练的对照组智商没有明显变化。
后继的研究表明,有90%的孤独症儿童经过训练有显著效果,而1岁2个月是孤独症儿童应用分析疗法进行行为训练的最佳开始期。
后来McClannahan等的研究认为,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成年孤独症患者。
一、行为学家的观点
1,行为曲线
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密集度呈正态分布。
大多数人的行为都落于中央位置。
而行为过少和行为过多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正常人也会存在行为过多或过少现象。
2,正常人的过多或过少行为
正常人也会存在过多的行为,如:
有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喜欢转笔,他的这种转笔行为发生的频率过多,就形成了一种过多行为,通过转笔这种过多的自我刺激行为,他可能学习的更加认真,投入,学习效率可能会更好。
再如:
有的人很喜欢讲话,而有的人则很喜欢运动。
这些都有可能是以过多的行为形式出现。
但也有的人非常内向,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有了空闲时间也是呆在家里不喜欢出去;
不喜欢讲话;
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往往表现为过少的行为。
3,过多或过少的行为不是问题行为需满足的条件
正常人存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但我们往往不认为这些现象有问题,是因为虽然他们的行为发生
频率属于少数人的范畴,但他们的行为也满足以下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是正常的。
首先过多或过少的行为它不能影响个体学习新的行为,其次不能影响个体以前学习到的行为,也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的社交活动,最后它们不能影响个体独立生活的能力。
凡是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时,都应该充分的进行思考,往往那种行为就是问题行为,要予以进行行为治疗。
4,行为学家对于孤独症患者的观点
行为学家认为孤独症患者在行为上出现了行为的缺陷和行为过度的表现。
行为缺陷的表现为言语交流的接受和表达,非语言交流,独立游戏(兴趣)和集体游戏,自理行为等。
行为过度的表现常常为攻击行为,自伤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刻板行为,暴躁行为。
而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就是要使其过少的缺陷行为通过训练使其增多,同时运用行为学的方法使患儿过多的行为得到控制。
二,ABA的优点
1,该方法把所有个体的复杂行为都分解成小单元行为,也就是简单行为,通过回合式教学的方法教会小单元行为,然后再通过训练慢慢把复杂的行为复原出来。
例如:
洗手,扣扣子等复杂的生活自理行为即是通过这种程序进行训练。
2,个体化明显。
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时,程度不同德孤独症患儿,从哪个小单元开始将行教授,从哪个起点开始也不同。
3,教授的是功能性的课。
也就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选取在患儿社交上的“重要”的行为。
4,正面性干预的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较正确的行为而不是进行纠正错误的行为。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让患儿有出错的机会,可能通过及时给予提示的方法实现。
第二章功能分析模式
一,功能分析模式(ABA模式)
ABC模式是分段性教学(回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前因—行为—结果)
1,ABC行为观察记录表
ABC行为观察记录表,系依行为观察之概念所设计。
A(Antecedent)指的是前事刺激(事件),也就是问题行为出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B(Behavior)指的是问题行为本身,C(Consequence)指的是行为结果,也就是问题行为出现后发生了什么事。
ABC行为观察法透过行为的前事刺激、行为本身,行为结果的来龙去脉,归纳出目标行为与前事刺激、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找出行为所代表的功能。
ABC行为观察记录表主要以单一的问题行为(目标行为)之观察记录为主,由老师就某一特定问题行为,经由实际观察到的问题行为发生之来龙去脉加以记录。
换句话说,老师必须亲眼观察到,知道问题行为出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即前事刺激为何;
问题行为出现后,紧接着产生了什么事,即行为结构为何?
才可以记录ABC行为观察记录表上。
使用本观察记录表有三个主要的用途:
①增进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观察能力,因为教师必须记录问题行为出现前与出现后的相关行为,因此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不会遗漏重要信息。
经常利用ABC行为观察记录表记录孩子的行为,能有效的增进教师观察的敏锐度和准确度。
②增进教师对问题行为的了解。
如:
孤独症患儿在何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行为,也可以获知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环境中的哪些人、事、物有关。
③增进教师客观而非主观研判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能力,进而增加辅导的能力。
2,前因
前因是对行为之前环境因素的客观描述,包括客观物理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
如:
时间,在什么时候进行训练;
地点,选择在哪里教;
人,由谁来教(父母,教师,孩子)。
事情或活动,行为发生前发生的、导致行为发生的事件或活动。
在训练中指令,教学方法,教材等也属于行为的前因。
3,行为
首先行为是具体的,特别的,也就是说行为应该是详细的、明确的,不同的人的一个具体行为应该是一致的;
其次,行为是可以看到的;
再次,行为是可以衡量的,它的发生的次数是可数的。
因此,我们平时所说的发脾气、有礼貌、伤心均不是行为分析疗法中的行为。
4,结果
结果是行为获得的东西,它可以增加或减少行为的发生。
强化(正、负强化)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反之惩罚会减少行为的发生。
①正强化,是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并使这种行为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的几率增加。
当患者遵守纪律,保持安静时给其喜欢的玩具,患儿以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的现象出现增多。
②负强化,是指行为者置身于或即将置身于一个厌恶性情景中,当其采取某项行为后,该厌恶性刺激会终止或避免,即当患儿做出好的行为后,其厌恶的刺激消失。
当患儿不遵守纪律时给予厌恶的刺激如:
不允许出去玩,当患儿安静了以后,撤销厌恶的刺激,才能出去玩。
③惩罚,是指在某行为出现后出现的某一事件,该事件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下降。
即:
当患儿做出不好的行为后,厌恶的刺激出现。
当患儿不遵守纪律时,给予厌恶性刺激(不允许出去玩)。
在ABC的训练中往往设计前因(特定的时间,地点,教材,指令等)下,使患儿出现期待的目标行为,然后给予结果(强化物),从而促进目标行为的维持及更多的发生。
二,强化物的分类
强化物不是奖励,它是能增加或维持行为的环境中的任何因素。
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强化,如:
通过努力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精心打扮自己以后,获得别人的赞美等。
在分段式教学(回合式教学)的操作中,强化物是用来对孩子的正确反应进行“奖励”的物品或活动,其特点是多样性,即凡是对孩子能起到“奖励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化物。
1,强化物的分类
强化物可根据强化物自身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社交型强化物,如:
鼓掌,拥抱,摸摸头,说“你真棒”“很好”;
实物强化物,如:
患儿喜欢的东西,卡片,小玩具等;
游戏强化物,如:
患儿喜欢的游戏(荡秋千)、打电脑,看电视等;
食品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糖,饼干,薯片等;
代币强化物,各种代币,如小红花等。
根据强化物是否自然发生,强化物可分为自然强化物和特设强化物。
自然强化物是指跟随某些行为后的自然发生。
喝水之后口渴的感觉消失。
特设强化物是指那些并不是跟随行为自然发生,而是人为给予的强化物。
在ABC训练中当患儿听从教师的指令摸一下红积木后,教师给患儿一块饼干吃。
2,有效强化的原则
ABC教学中为保证上课的质量,首先要选好本次课程的强化物,实现有效强化的原则。
①适当性,强化物应该是患儿选出来的,是患儿所喜欢的,能真正起到强化作用的;
②伴随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后,应伴随给予强化物;
即时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后,在其行为发生的3秒内给予强化物;
④一致性,指在患儿的ABA教学中,如果有多位教师参与教学训练,那么不同的教师在给予强化物时应保持一致性原则。
3,如何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首先应对患儿实行强化物的调查和选样。
观察患儿平时的选择倾向,应提供6种以上的选择,选中后随机换位置再次进行选择,如果2-3次均选择同一个物品,则此次课程的强化物即为此物品。
在选择强化物时,同时应注意评估一下其是否有效,是否安全健康,是否可以做到,即“可实现性”;
是否可以控制,即“可控制性”。
当患儿不注意学习时应先考虑强化物是否有效的问题。
应重新让患儿选择强化物从而辨别是否是由于强化物失效所导致。
在教学中应注意强化物会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需要,孤独症患儿可同时拥有2件以上的强化物。
当本次课程的强化物选好以后不能立即拿开,如果是实体强化物可以给患儿玩一会,如果是食品强化物可以给患儿吃一点点,然后应立即开始进行教学。
4,强化的频率
强化的频率可分为高频强化和低频强化两种。
高频强化是指以固定比率(1:
1),即对患儿的每一次正确的反应给予一次奖励。
高频强化的使用在患儿对教学的配合能力较弱,情绪较差,或对患儿提出新的课题时。
低频强化是指以变化比率(X:
1),即在患儿数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奖励。
低频强化使用在患儿能够较好的配合教学,情绪较好,与患儿进行其所喜欢的活动时,课题难度不大或患儿已表现出能够独立完成时。
通过强化比率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患儿配合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5,避免过度强化
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一次给予患儿过多的食物类强化物,防止患儿过快出现吃饱了的现象,进而使强化物失效。
同样对于实物强化物也应避免让患儿一次玩的时间过长。
当强化物失效时,也应考虑到是否强化物太单调而缺乏变化,导致患儿缺乏持久的兴趣。
6,建立操作性条件
操作性条件是指利用或改变环境因素从而提高强化物的有效性。
当患儿饥饿时食物的强化效果会有所提高。
而炎热的天气时或患儿吃过较干的食物后,水对患儿的吸引力或上升。
喜欢玩的玩具,很久不给予患儿玩后,该玩具对患儿的吸引力会更强。
当患儿闻到食物的香味后,食物对患儿的吸引力也会上升。
三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2009-12-1513:
13:
34来源:
一、ABA与发育障碍
ABA是英文AppliedBehaviorAnalyses(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缩写,也被称为“行为训练法”,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简称为DD)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
“发育障碍”是国际上相对于“肢体障碍”而做的一种常见的分类性称谓。
自闭症属于发育障碍类疾病中的一种。
二、ABA与洛瓦斯
1962年美国UCLA大学心理系的洛瓦斯(LvarLovaas)教授,在全世界率先开始使用ABA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他及他的实验小组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研究证明,采用ABA方法对幼年的自闭症口才进行干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效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潜力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ABA的发展
从1962年至今,不仅洛瓦斯教授和他的同事对该研究项目一直进行着追踪报告,并且己在全世界的特殊教育领域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研究者和工作者队伍。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开设有ABA的专业和研究生科目,许多特殊教育机构要求其发育障碍学生的教师应以ABA为基本功,这就使得ABA作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在方法体系和临床实践上得以长足的发展。
尽管在ABA发展的几十年当中,它一直是受到争议最多的一种方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到目前为止沿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象ABA那样通过有效的解决自闭症儿童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加之ABA在临床的实践操作上己形成一整套结构化的方法体系:
无论是个案行为状态的观察与记录、患儿能力结构的划分与测试、JEP(个别训练计划)的制定操作、训练者的操作规范与原则、训练课程的内容结构与设计以及训练计划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还是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上都形成了基本的规范与标准,ABA至今仍被大多数的自闭症专业人员所认可,也包括许多得益于ABA而成长的自闭症儿童家长。
四、ABA的基本原理
行为学和刺激——反应理论
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反应的结果,即来自外部的刺激是个人行为的重要诱因。
所以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现象。
1、行为改变原理
通过改变外部诱因(刺激)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因而也是可塑的。
2、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所有发育障碍类儿童都表现出显著的行为问题。
而以社会效障碍为主要牲的自闭症儿童,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如:
学习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无法做出正确(所期望)的行为反应,更多的却是出现与所期望的反应相反的举动。
发脾气(自伤、攻击性、破坏性)、过于刻板、没有好奇心与好胜心以及缺乏应有的注意力等。
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
因此要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就必须减少和消除他们的问题行为。
3、行为改变的根本原则
塑适应性行为与减少/消除问题行为并举,而且以行为塑为主题。
即教育者训练者不是只将注意力放在纠正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上(即不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行为的能力和愿望(即应该做什么)。
4、ABA与DTT
ABA的操作依据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方法体系——行为改变技术。
其核心是DTT(DiscreteTrialTeaching)教学法(我们将它称为“回合教学法”。
DTT是ABA重要的也是最具特色的教学技巧。
它是一个包含五个基本概念的教学程序。
被视做ABA教师的基本功。
五、ABA的特点
1、方法结构化
2、教学系统化
3、操作目标化
4、非专业人员可以学会
5、实践性
第四个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看似一套一套的ABA实际上并不是象牙塔里的艺术品,其操作过程由于条规明确而使人感到有章可循,因而极具“平民化”色彩。
这就是它容易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学会并应用的原因。
实践性是指,学习ABA不能只是通过书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
理论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个案操作经历。
只要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它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减轻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这一点已经被40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
最好的自闭症治疗机构!
广告位招租
选择瑞曼开口说话
100.00%(3)
0%(0)
广告位招租
ABA对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的述评
2009-10-309:
08:
50来源:
恒慧学校校长作者:
杨鸣字体:
【摘要】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以下简称ABA),是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斯教授针对孤独症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创建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为训练操作体系。
本文旨在介绍应用行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及实施、课堂内容、对自闭症儿童训练治疗的操作应用等几个方面,指出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目前已经被实践证明能够对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产生全面、综合、持久的积极效果,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能从这种行为训练法中受益,最终在智力、社会交往、学业、语言交流和社会适应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 引
言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目前医学界始终无法明确其发病原因,并且一旦发病就会持续终生,因此及早发现自闭症征兆,并从病情较轻时就开始自闭症心理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恢复十分有益。
行为心理学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良好效果,在学术界,患者及家庭,以及有些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以下简称ABA)是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斯教授针对孤独症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根据行为理论发展演变创建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为训练操作体系。
本文旨在根据应用行为分析法的原理和教学方法及作者本人参与对儿童自闭症综合训练的实际经验,对应用行为分析法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中的运用实施及其效果,作一初步的介绍。
一、ABA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ABA的理论基础:
除了一些本能外,大部分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通过改变相应的环境与教育训练的策略也是可以改变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所发展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反射原理。
应用行为分析法是指将任务(即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较小的和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式,进行训练,直到独立完成任务。
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1.行为改变原理,通过改变外部诱因(刺激)可以改变人的行为。
即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塑的。
2.刺激-反应理论:
包括反应性条件反射论,在行为训练(学习)中,进行强化刺激的做法会产生条件反射。
3.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一个人的行为并非单纯是刺激的反应,往往行为是根据他人的反应,而加强他是否去发展此行为。
二、ABA的指导思想
1、干预的地点最好是儿童自然生活的地方。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结构,但这些条件和结构应尽可能与自然环境接近。
2、干预的重点应从治疗转为教育。
目前没有有效的医疗手段可对这些障碍本身进行有效治疗,相反,如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早期干预,能提高儿童的各方面功能。
3、教育和干预的主要执行者是家长和老师,每一个与孤独症儿童接触的大人最好都熟悉和使用所推荐的教育方法,以便于学习的行为在其它环境下也能运用。
4、诊断是为了实施干预。
干预人员要将诊断性名称分解为具体的、易于干预的行为单元,如语言状况、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等。
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及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1、心理理论是指儿童理解别人心理状态(如信念、愿望、情绪等)并以此作为理解和预测别人行为途径的能力。
研究发现在自闭症儿童身上,并未如普通儿童那样自然而渐进地获得心理理论的能力,而是在理解别人的心理上存在着缺损。
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不能理解别人的错误信念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情绪,也不能正确地预测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上的行为。
2、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康复促进的方法和手段。
其目的是结合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外力的帮助下,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身的潜力逐渐得到康复和发展。
行为治疗是儿童自闭症心理治疗中的常见方法,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治疗,使之学会社会适应、认知、运动方面的特殊技能,并改善其不良的行为,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
四、ABA教学方法的特点
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要尽早改正或减少不良行为,也要尽早教孩子基本的语言和社会交往(包括玩)的技能。
早期进行强化的训练,使孩子上普通学校的可能性增加。
2、重视特殊需要教育支持体系的作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
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
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
目前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别的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
3、突出强化:
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
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
开始对孤独症儿童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
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
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儿童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
但是不要说“如果你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
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
最好是通过儿童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
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
4、反复练习:
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这样儿童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
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
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这是ABA最强调的一点,目的是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
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
五、ABA教学方法的实施
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学DTT(DiscreteTrialTeaching)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BA 教学方法 D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