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例子1.docx
- 文档编号:1735660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25KB
质量管理例子1.docx
《质量管理例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例子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例子1
质量管理案例
一、基于事实决策
1、阿迪达斯的失败
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占有率达18个百分点。
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胶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志成了成功的象征。
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占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采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着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2、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
全球著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制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3、国企的悲哀
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
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
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
该企业几个主要领导商议后认为有利可图,便与外商正式签订了合同。
300万元的设备到位后,该企业立即组织生产,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虽经全体职工的努力,第一年只生产出了8,000件产品,按合同规定,被罚金额2,000件×1,000元=2,000,000元。
第二年该企业调整好生产组织方式,准备大干一年,挽回经济损失,但第二年只能生产8,500件,结果被罚金额1,500件×2,000元=3,000,000元。
第三年只交货7,000件,被罚金额3,000件×3,000元=9,000,000元。
辛苦三年,损失竟然达到了14,000,000元以上。
二、以顾客为中心
1、霍利菲尔德的耳朵
20世纪末世界拳击史上的一场闹剧在泰森与霍利菲尔德之间展开,泰森的“世纪之咬”使老霍损失了少半个耳朵。
比赛后的第二天,在美国的各大型超市内竟然出现了许多叫“霍利菲尔德之耳”的巧克力,其栩栩如生的耳朵形状,使好奇幽默的美国市民们争相购买,将老霍的“耳朵”带回家中“一咬为快”。
该巧克力生产商利用比赛中出现的轰动性新闻效应,突发奇想,超乎寻常地分析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及时开发出外形新颖的产品,因此而美美的赚了一回顾客口袋中的钞票,大捞一笔。
2、三洋公司的生意经
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地107位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认为,要创造出大获成功的商品,必须具备五个要点,而且这五个要点的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该商品对顾客来说,使用是否方便?
第二、顾客是否买得起?
第三、对经销商来说,是否容易买出去?
第四、万一出现故障,是否容易修理,即容易得到保修?
第五、工厂是否易于生产?
三、持续改进
1、WPS与OFFICE在中国市场
再有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不断有效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都将象妇孺皆知的故事“龟兔赛跑”中那只高傲自负、不思进取的兔子一样,被自己那原本可怜的对手赶上甚至超越。
步步高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海尔电器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明,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WPS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文字处理软件,金山公司最先推出的基于DOS版本的WPS因为简单易用,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文字处理方面的老大。
但是随着美国微软推出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金山公司没有对自己的WPS进行必要的改进,没有跟上发展的潮流,推出基于视窗的系统,同时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已经完成了汉化,并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很快占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虽然金山公司推出了WPS2000,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市场份额已经被蚕食无几。
2、IBM、Intel与Microsoft的个人电脑市场之战
IBM公司,这个电脑行业的巨人,在1984年达到了利润的最高点65.8亿美元,但1992年,IBM不得不宣告其亏损额高达54.6亿美元,全年的利润为-49.7亿美元,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1992年至1993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IBM五度裁员,10万人失业,IBM的股票自1992年夏天到年底,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从100多美元降到11年来的最低点——48.375美元。
50年代,IBM开始进入计算机行业,随后就势不可挡地超越了先行者雷明顿兰顿公司,占领了工商界电子计算机市场。
60年代,IBM成功地开发出自我兼容但与其他厂家及以往机器并不相容的360大型计算机,给计算机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当头一棒,并推动了美国和世界计算机市场的迅速扩张。
1969年,IBM以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70%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
1985年,IBM个人计算机占据了工商界市场80%的份额。
在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IBM的高层决策者们沉迷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1965年定位于科研计算机市场的数据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计算机。
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1977年研制出内存少、没有数据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
在数据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IBM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电脑市场并占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的无可估量的帮助,知识一味沉溺于大型计算机市场获得的成功,对数据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个人计算机视而不见。
直到1986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电脑专家研究小组,IBM才开始进入个人电脑领域,一年后推出内存、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机电脑,但为时已晚,无论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1987年IBM推出的最优质的IBM-PC机为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电脑市场,那么,1986年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电脑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电脑,而将中央处理器芯片CPU交给了Intel公司,将DOS操作系统交给了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Intel和微软公司,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电脑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的IBM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Intel和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IBM在个人计算机世界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采用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386机芯片开发出便携式计算机。
接着德尔公司以其独特的邮递销售方式使个人电脑售价大幅降低。
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982年Intel和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IBM。
到1992年底,已经高于IBM市场价值的50%。
而1991年IBM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公司亏损记录——49.7亿美元。
四、领导作用
1、福特汽车:
成败只在一念间
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沉浮。
老亨利•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
库兹恩斯上任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查市场,建立销售网,苦心经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成本和售价大幅降低,每辆“T”型车的售价从780美元降到290美元,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但是后来老亨利•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主观武断,实行家长式管理,1915年辞退了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库兹恩斯,接着又辞去了大批有才干的人,甚至于在1921年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老亨利•福特的独断专行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使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快被广招人才、管理先进的通用汽车公司所取代。
1945年竟到了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地步,濒临破产。
同年9月,老福特下台,让位于他的孙子小亨利•福特。
小亨利•福特接管公司后,汲取了老福特失败的教训,重整旗鼓,聘用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甚至破格聘用了包括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在内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福特公司复现往日的繁荣,坐上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富于戏剧性的是小福特后来也重蹈祖父的覆辙,独断专行,以主人自居,先后辞去了布里奇、艾柯卡等人,结果使历经艰辛换来的振兴没有保持多久,公司地位一跌再跌,业务经营每况愈下,最终也不得不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2、八佰伴的遗憾
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
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是二战后日本流通业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
从1971年八佰伴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分店起,20年来它在国外的发展速度超过同类企业界所有公司,即使是日本流通界的“大哥大”—大荣公司也无法与它相比。
八佰伴由四大企业集团所构成,在全世界16个国家拥有389个分店,他们曾制定了在中国发展的宏伟计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1000家以经销食品为主的超市……
据八佰伴内部材料透露,在中国开一家超级市场要投资1500万日元,那么1000家就是150亿日元,而八佰伴日本公司在1996年全年赢利也不过8亿日元而已。
即使把八佰伴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收益都算上,实现开拓中国市场的宏伟计划,资金也远远不够。
而不可思议的是,八佰伴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竟然没有一家主力银行的支持。
由于对八佰伴的急剧扩张不满,早在90年代初,八佰伴当时的主力银行就告诫,如不改变经营方针他们就不再贷款。
可是和田一夫说:
“我们不再依靠银行,我们靠自有的资金干”。
于是他们靠发行社债来筹集资金。
社债没有银行的监督,资金的使用就容易失控。
大规模的举债,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1996年底,八佰伴所需偿还的社债达120亿日元,公司的财务陷入困境,无可奈何地将日本八佰伴的16家骨干分店卖给了大荣公司。
骨干分店的减少又进一步影响收益,使八佰伴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
到1997年,八佰伴公司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600亿日元,一位负责人向外界透露:
八佰伴营业额的40%要用来还债。
难怪在1997年八佰伴集团的会长和田一夫在日本静冈县八佰伴日本集团总部召开的债权者说明会上,面对1200多名讨债者只说了一句话:
我恩将仇报,实在对不起大家,我将以毕生精力来偿还诸位的债务。
说完,和田一夫泪如雨下……
八佰伴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规划和战略经营管理问题。
八佰伴采取了迅速扩展、急于抢占市场的激进发展战略。
正如和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