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1734618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42KB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docx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初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信息技术科目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
机器人”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二)标准体例说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
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和引导。
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标准实施期间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说明,考虑到课程标准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比较概括,所以通过例子对其进行提示和解释。
但例子仅仅是提示,不是内容标准的具体规定。
另外,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
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四)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为帮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
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低高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理解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技能性目标低高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情感性目标低高经历(感受)水平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关注、借鉴、欣赏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价值观等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三、课程目标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四、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获取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处理与交流
(一)信息获取1内容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
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活动建议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但并不是所有做天气预报的网站都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
试就这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网站上的天气预报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1内容标准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例:
可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多媒体著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处理多媒体信息。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例1模式识别类:
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汉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
例2自然语言识别类:
自然语言对话与机器翻译等。
2活动建议
(1)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可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加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基本方法。
教师可以演示并解剖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实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使用一种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一个简单问题。
(2)使用双向翻译软件,先将一段英文短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将该中文内容再次翻译成英文,考察机器翻译的准确性,讨论机器翻译的优缺点。
(3)访问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网站用自然语言与其中的机器人对话,通过寻找其“谈话”的破绽,讨论当前使用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局限性。
(三)信息资源管理1内容标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例1:
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音像资料、因特网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都需要管理。
例2:
实施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等。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活动建议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一个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专题,分组讨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参加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2)访问某个在线数据库,譬如“科学数据库”(http:
/1内容标准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例1:
利用因特网等多种信息渠道进行调查,制定蔬菜新品种引进计划。
例2:
E-mail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但垃圾邮件又给人们带来困扰。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例1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容易诱发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恐惧症。
例2长时间凝视监视器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影响健康。
2活动建议
(1)假定学校要为学生开设网上讨论区,需要制订一份守则规范大家的行为。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并撰写这个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信息技术 新课程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