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该如何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33935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9.05KB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该如何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该如何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该如何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才能履行好自
己的职责呢?
下面从八大领域进行交流——
一、对学校整体进行参与
对新一轮发展规划,包括学校的理念,学校的特色构想,校园文化主旨是什么等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够进行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
二、对课程整体进行设计
我们国家现在是“三级课程”,怎样把它融入到学校当中进行具体实施,教研员同样需要做好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
教研员不仅对国家课程标准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还要研究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教研员又是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是理论指导的服务员。
三、对课程设立进行分析
在学校主导的课程设计、校本化的课题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果提炼方面,教研员也要有发言权。
四、对教师培训进行策划
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方面,教研员也要进行指导和论证。
作为教研员,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主题、内容和形式,这是学校迫切需要的教研行为。
五、对考试命题进行研究
对新中考、新高考命题的研究。
要想在考试命题中聚焦新课程理念,教研员必须设计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学校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薄弱,需要教研员对他们进行点拨、引导。
六、对教学过程进行视导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研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以我们科室为
例,集中教学视导、应约教学视导。
石家庄市教科所小学幼教室
“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切实提高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指导能力,我们教科所小学幼教室的全体成员一直致力于探索高效的教研模式。
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在石家庄市16个区县进行教研实验,先后有256人次教师进行授课,全体教研员听课达700余节,授课班级384个,一起学习的学生达23000余人。
在实验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模式,这一教研模式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教师从备课、讲课,到课后反思修正,再到二次执教、再次教研的全过程。
在近两年的实验中,区县教研员、学校教学领导和广大一线教师对这一实验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称这样的教研模式真正使教研员走入了教师中,走入了课堂中,实实在在的指导了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亲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老师们都感到自身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执教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下面,将这一教研模式做一具体的介绍:
1、进行课前备课(分析学情)
此环节主要是请讲课教师谈出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制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效果,目的是使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听课的效率。
2、进行课堂观察
在听完课前备课的基础上,大家一起观摩课堂教学,带着问题认真剖析每一个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达到听课学习的目的。
3、进行课后反思下课后,先由讲课教师反思,针对课前的讲述,说明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新问题又出现了,哪些课堂生成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等,使得教师明白,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实施课堂教学,使听课的教师听有所获。
4、修正教学思路
听完讲课教师的反思,大家在市级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共同就课堂中的问题各抒己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针对学生的情况,
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得体的学法,找出适合学科知识类型的方案,此方案是全体与会人员达成的共识,接下来是讲课教师继续备课,就大家制定的教案进行消化整理。
5、再次走进课堂
第二天,我们市级教研员再次走进同一所学校,由第一天讲课教师在异班上同一节课,目的是让教师亲身感受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结构带给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收获,从而解决教师们平时备课所遇到的困惑。
经过第一学期的三次活动,我们又进行了程序的调整:
改为除了第一天讲课教师在异班上同一节课外,还要从听课教师中任选一名教师也上同一节课,执行同一个教案,这样就能很清楚地分析出不同教学班级,不同授课教师,出现不同教学效果的真正原因,达到了研究的真正目的。
6、再次反思研讨在这一环节,请两位教师进行反思,有对比的剖析课堂结构,真正从细节入手,将教学目标的确立付诸实践,将备课行动转化为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实施课堂教学,醒悟教学中真正的症结(多数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课表现与备课时的教学预设背离;
少数教师不懂得目标设置的根据、不了解目标实施者是谁;
还有甚者不明白课堂结构。
),达到教研的真正目的。
7、进行调研交流最后,全体市级教研员与各区(县)主抓教研室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区(县)级教研员、学校的全体领导一起汇报调研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科室的建设指导思想——学科教科研整合。
以教学目标为教研核心,手把手全过程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课改中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的教研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受益匪浅!
用教师们的话说——我们的感觉就是:
犹如菩提灌顶、茅塞顿开、脱胎换骨。
七、对不同课型进行指导
教研员要做好学校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竞赛课的策划和服务工作。
八、对教研活动进行剖析教研员还要有解剖教师教研活动活动的能力。
教研员如何评课呢?
评课,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观察的课进行评价和讨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着教师身边发生的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案例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
评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
有人认为,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评课是在“锤”,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要想评好一节课,需要了解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并为之困扰的问题。
下面把两种观点提供给大家。
先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芦咏莉博士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报告中,对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一些定位。
分四个方面——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
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
芦咏莉博士在报告中强调: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
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
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二.关注过程,重在活动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芦咏莉博士在谈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话题时说:
“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
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
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
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注重应用,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芦咏莉博士指出:
“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
”,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
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
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
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
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
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关注生命,着眼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
“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
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
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
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正如芦咏莉博士在报告中所说:
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
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
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
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
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
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一种观点——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请看她是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基本要求
(1)有意义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
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
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
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基本要求
(2)有效率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基本要求(3)生成性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基本要求(4)常态性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
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因此,她告诫老师们:
“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
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基本要求(5)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如何评课呢?
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看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整体安排和布局,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来确定,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一般3〜5分钟);
②探究新知,这是教学的核心。
(一般15〜20分钟);
③课堂练习。
(一般10〜15分钟);
④课堂小结(一般2〜3分钟),评价时,主要看教师课堂结构是否严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思路是否清晰,重点部分是否突出,板书是否合理、科学。
二.看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教法主要看是否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体现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看教师是否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的数据、统计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阐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集合思想、函数思想、数列思想、排列组合思想、极限思想,对学生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
2.注重体现概念及基本规律的教学,展现学生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大家知道,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须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试想,在数学中如果没有一系列的质疑、判断、猜测、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以相应的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比较,结论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题的教学过程,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
因此,要看教师是否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法则的归纳、公式的推导、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3.注重体现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活动。
看教师是否充分领悟教材,按照儿童感知操作,建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识规律,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等多种感官并用,从而加深对概念、法则、公式、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4.重视体现关注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看教师教学中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是否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是否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
5.注重体现启发学生思维,交给学生方法。
俗话说:
“受之以鱼,仅供一日之餐,授之以渔,可终身受益”。
新课程对教学目的作了新的诠释,帮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看教师教学是否体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探究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得到富有个性地发展。
6.注重体现指导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教研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