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单元912课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3902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40KB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单元912课Word格式.docx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单元912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单元912课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骇掳悚煌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烦琐惧惮
二、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
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思考:
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
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
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五、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事情:
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形象特征:
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迷信但真诚、善良无知淳朴关心爱护、热情善良
布置作业
基础练习
课后练习一
拓展练习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长的惶急情景,这里只有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将我按住”,再是“摇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设想一下,阿长心里最想说什么?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通案+个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
无知、淳朴,关心爱护我。
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阅读第18-28自然段思考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明确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确问题五: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明确问题六: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8、“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9、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提问:
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四、质疑问难,课堂探究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事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五、总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六、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
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先抑)(后扬)
课后练习二、三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第7周
10.老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学会善待他人。
一:
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
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我们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而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人群,他们处在了可能被我们遗忘的角落。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走近老王
1、“人物档案”:
姓名:
老王;
职业:
三轮车夫;
婚姻状况:
单身;
健康状况:
眼睛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
命运结局:
患病而亡。
2、仅就人物基本情况来看,同学们一句话来说出你眼中的老王。
老王是一个(
)的人。
面对老王,作者在多年后回忆起来认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
他的生活用一个字来说是“苦”。
3、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人,除了他的不幸外,在他与作者交往中,我们又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找出并勾画相关的段落,用简介的语句概括与作者交往的事件。
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1、三件事中,哪一件事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
请同学找出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4、概括人物形象,方法点拔。
四、再读课文,善待老王
1、到底作者做了什么?
使老王如此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3、当闻听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病死,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4、作者简介:
(作者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
杨绛,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
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杨绛是著名的作家,有知识,有工作对于老王她真得幸运吗?
5、引出当时与老王交往时的背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打倒,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6、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感受到,杨绛和她的丈夫的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
她说: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幸运在哪里?
愧怍什么?
(同学讨论)
作者认为,她较之老王的处境和生活,个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文化,有稳定的收入,是幸运的,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而作者认为她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
7、是的,作者把对不幸者的关心示为理所应当,甚至心怀愧疚,而更多的人对老王这样的卑微者是漠视的,作者能做到,这源于什么?
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
理所当然该做的事。
这是责任。
这源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观念,博爱的思想。
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五、总结
1、同学们,当作者用善良回报善良,以真情报答真情时,我们便会看到人们心中那金子般的心灵,那善良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在某个地方,依然有“老王”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关注“老王”
2、学生自由谈感受。
你的所思所想。
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
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课后练习一、二
在那个时代,你说说杨绛一家是幸运的吗?
11.台阶
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能抓住关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文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最后一句使用句号的深层含义和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一、
我们班同学中有没有最近在乡下造新房子的?
那你们家在造新房子的时候,你爸爸比较看重什么,也就是说什么地方造的很特别,为什么?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有关农村造新屋的文章,这篇文章中父亲在造新屋的时候,把造那部分看得特别重呢?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我们同学在课前已经预习这篇文章吧,相信我们同学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更充分一点,你们可以再用三分钟的时间迅速浏览课文,我这里有三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台阶的整体把握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中内容。
阅读要点: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
(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教师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总结明确: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
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后,父亲却老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准备。
)(说明:
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
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那么父亲为什么一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
用五分钟细读课文(注:
在这一环节中要渗透“淌汗、揩、嘎嘎、尴尬、蹿上、硌了一下”等词的音形义的讲解),思考:
1、细读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说就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的描述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请以“父亲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文本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为话题仿例填空
如•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还是一个传统的任劳任怨的农民(等)
……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2、揣摩语言,品味细节。
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赏析。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重点研读
1、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但是这里的“老了”有什么含义呢?
2、这篇文章是以儿子“我”的视角来写父亲的,这其中又包含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呢?
3、重点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思考:
文中的儿子是饱含着感情来刻画父亲的,结尾段落,如果叫我们同学来写,你们会用什么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
4、如果文中这位父亲是你的父亲,你还想对他说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台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伟大而可敬的父亲,因为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这既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父亲当然不会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精神,艰难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
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种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
我们要学习父亲的创业精神,更要思考父亲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的练习。
课外学唱一首赞美父亲的歌。
第8周
12.卖油翁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复述课文。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理解"
熟能生巧"
的道理。
(重)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字的音。
尧咨矜圃睨颔酌杓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
"
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
因此。
尝:
曾经。
俄之:
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
表顺接,可不译。
其:
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
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
尔,你。
乃:
于是。
以钱覆其口:
以,用。
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
因,于是。
翻译:
陈尧咨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
卖油的老头说:
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
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
老头说:
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
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
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
陈尧咨善射,"
当世无双"
因而"
自矜"
。
4.提问:
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俄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
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
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卖油翁认为:
无他,但手熟尔。
6.提问:
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以我酌油知之"
7.提问:
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
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
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理解重点实词
用现代汉语扩写这个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单元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