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4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33900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26KB
中药学4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药学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4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D.清肺止咳,清热解毒
E.疏风清热,清利咽喉
81、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苦参
E.龙胆草
82、清热药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
B.清热燥湿
C.清热镇痉
D.清热凉血
E.清虚热
83、治疗阴虚肺燥,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者,应首选
A.石膏
B.芦根
C.天花粉
D.黄芩
E.知母
84、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C.知母
D.葛根
85、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决明子
C.蔓荆子
D.石膏
E.柴胡
86、芦根具有的功效是
A.除烦;
止呕、利尿
B.除烦、止泻、利尿
C.泻火、止泻、利尿
D.泻火、止汗、生津
E.除烦、燥湿、止呕
87、石膏的功效是
A.滋阴润燥
B.除烦止渴
C.生津利尿
D.消肿生肌
E.燥湿解毒
88、夏枯草的主要功效是
A.清心
B.清肺
C.清肝
D.清胃
E.清小肠
89、既能生津,又能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B.天花粉
C.栀子
D.淡竹叶
E.芦根
90、长于清肺热的药物是
E.鸦胆子
91、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的是
E.黄连
92、既用治湿热黄疸,又可治骨蒸劳热、盗汗的药物是
A.知母
B.龙胆草
C.黄芩
E.黄柏
93、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药物是
A.栀子
94、治疗胎热不安首选
A.黄连
B.栀子
D.紫苏
95、善祛中焦湿热、泻心胃火毒的药是
D.龙胆草
96、治疗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首选
B.石膏
D.黄连
E.玄参
97、既治湿热泻痢,又治湿热小便不利的药物是
B.淡竹叶
C.苦参
D.芦根
E.葛根
98、下列哪味药长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
A.秦皮
B.苦参
99、治疗温热病邪入血分,发斑,神昏,壮热者,宜选用
A.鱼腥草
B.穿心莲
C.大青叶
D.山豆根
E.白头翁
100、具有疏散风热功效的药物是
A.金银花
B.大青叶
C.鱼腥草
D.穿心莲
E.淡竹叶
101、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A.连翘
B.薄荷
C.紫花地丁
D.蒲公英
E.半边莲
102、大青叶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C.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D.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E.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03、菊花的作用是
A.生津止渴
B.胜湿止痛
C.止血
D.疏风散寒
E.平肝明目
104、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善治肺痛、肺热咳嗽的药物是
A.土茯苓
B.白头翁
E.射干
105、青黛入汤剂时应
A.先煎
B.另煎
C.后下
D.作散剂冲服
E.包煎
106、熊胆入丸散剂的用量是
A.5~10g
B.0.5~1g
C.1~2g
D.0.25~0.5g
E.0.01~0.02g
107、既可用治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的药物是
A.山豆根
B.射干
C.马勃
D.薄荷
E.蝉蜕
108、治疗热毒血痢,当首选的药物是
A.苦参
C.白头翁
109、治疗肠痈,当首选的药组是
A.金银花、连翘
B.鱼腥草、金荞麦
C.蒲公英、漏芦
D.紫花地丁、野菊花
E.败酱草、鸡血藤
110、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止痢之效的药物是
A.大青叶
B.连翘
C.板蓝根
D.青黛
E.金银花
111、前人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
A.板蓝根
B.大血藤
D.连翘
E.大青叶
112、善于治疗乳痈的药物是
D.紫花地丁
E.蒲公英
113、穿心莲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敛疮
B.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C.清热解毒,明目
D.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E.清热解毒,燥湿
114、下列哪项是贯众具有的功效
A.化湿止痒
B.涩肠止泻
C.和中止呕
D.肃肺止咳
E.凉血止血
115、具有排脓、利尿功效的药物是
D.白头翁
E.山豆根
116、玄参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祛瘀
B.泻火解毒、透疹
C.清热凉血、止呕
D.泻火解毒、滋阴
E.清热解毒、利尿
117、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是
C.生地黄
E.牡丹皮
118、功能凉血,解毒,养阴的药物是
A.赤芍
B.玄参
C.丹皮
D.紫草
119、具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善治产后虚热和阴虚外感的药是
A.银柴胡
B.胡黄连
C.青蒿
D.白薇
E.地骨皮
120、既善清虚热,又可清泄肺热的药物是
B.地骨皮
C.穿心莲
E.鱼腥草
121、攻下药不适用于
A.大便秘结
B.火热炽盛的血证
C.高热神昏
D.虚热证
E.肠道寄生虫病
122、用大黄泻下攻积,最恰当的用法是
A.酒炒后下
B.醋炒先煎
C.炒炭研末服
D.生用后下
E.生用先煎
123、大黄的性味是
A.苦寒
B.甘寒
C.酸寒
D.咸寒
E.苦咸寒
124、治疗火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宜选用
A.牛黄
C.大黄
D.射干
E.芦荟
125、大黄具有的功效是
A.软坚散结
B.凉血解毒
C.蚀疮去腐
E.收湿敛疮
126、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功效的药物是
B.火麻仁
D.芒硝
12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凉血解毒
D.逐瘀通经
E.利尿通淋
答案:
76、D 77、A 78、B 79、B 80、C
81、A
[考点评析]
1.薄荷辛凉,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理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还可退热截疟;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有解肌退热,头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2.牛蒡子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还可治疗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
菊花有疏散风热,平肝明日,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
3.蔓荆子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
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
4.薄荷煎服宜后下;
葛根煎服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炜用。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82、C
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药,可清气分热,用于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可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凉血药,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可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
清虚热药,可清虚热、退骨蒸。
若患者同时兼有表证,应先解表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时配伍使用;
若兼有里热积滞者,则应与泻下药配伍使用。
使用清热药时应注意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应当慎用;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83、E 84、C 85、D 86、A 87、B 88、C 89、E 90、A 91、E 92、E 93、B 94、C 95、A 96、C 97、C
98、C
1.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热,湿热痞闷,黄疽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血热吐衄,胎热不安。
本品尤善清上焦湿热。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胃肠湿热,泻痢呕吐,热盛火炽,高热烦躁,痈疽疮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
本品尤善清中焦湿火郁结。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的功效,用于湿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
疮疡肿痛,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本品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2.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
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湿疹疥疮,小便不利。
3.苦参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
反藜芦。
99、C 100、A 101、A 102、B 103、E 104、C 105、D 106、D 107、B 108、C 109、E 110、E 111、D 112、E 113、E 114、E 115、C 116、D 117、C 118、B 119、D
120、B
1.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的功效,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疟疾寒热;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有凉血退蒸,清肺降火的功敢,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2.白薇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
银柴胡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
胡黄连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的功效。
121、D
攻下药多苦寒沉降,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主要用于大便秘结和实热积滞之证;
润下药多味甘质润,能润滑大肠,多用于肠燥津枯便秘;
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适用于水肿、鼓胀等证。
里实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表里双解;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
泻下药作用峻猛,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胎前产后及经期者应禁用。
并且勿过量。
122、D 123、A 124、C 125、B 126、E 127、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