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北京语言大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3160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70KB
古代汉语北京语言大学Word格式.docx
《古代汉语北京语言大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北京语言大学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词名
C.词曲
D.词牌
7、《诗经》共收录诗歌()篇。
A.108
B.112
C.305
D.301
8、“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所用的修辞方式是()。
A.稽古
B.譬喻
C.代称
D.互文
9、沈德潜认为()“颇能修饰,而风骨未高。
”
A.江淹
B.孟子
C.班固
D.班超
10、()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中的名篇。
A.非攻
B.爱民
C.劝学
D.节俭
11、“共其乏困”中“共”的今字是()。
A.供
B.珙
C.恭
D.栱
12、“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13、“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许慎给()所下的含义。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14、下面几个形符,能表示与斧头有关意义的是()。
A.弓
B.刀
C.支
D.斤
15、中国古代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A.《汉语大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康熙字典》
D.《新华字典》
1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所用的修辞方式为()。
B.代称
C.委婉
17、“三玄”指()、《老子》和《庄子》。
A.《墨子》
B.《战国策》
C.《周易》
D.《黄帝内经》
18、()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19、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五言诗和七言诗。
A.杂言诗
B.多言诗
C.四言诗
D.骚体诗
20、《诗经》中的“雅”这部分分为大雅和()。
A.《雅颂》
B.《小雅》
C.《中雅》
D.《太雅》
21、下列句子中,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2、“民贵君轻”这一主张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提出来的()。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23、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古代汉语判断句在谓语后面一般用来帮助判断的语气是()。
A.者
B.也
C.矣
D.耶
24、“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中的“舍”的意思是()。
A.房屋
B.放弃
C.舍得
D.舍命
25、《庄子》约成书于()。
A.战国时期
B.先秦时期
C.春秋末期
D.夏商时期
26、下列各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转移的是()。
A.走
B.宫
C.狱
D.货
27、“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8、()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
B.《尚书》
C.《五千言》
D.《道德真经》
29、《察传》是()中的名篇。
A.《南华经》
B.《道德经》
C.《吕氏春秋》
30、“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乏”的意思是()。
A.疲倦
B.困乏
C.缺乏
D.乏味
二、判断题
1、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叫“宫”,并不一定专指皇家的宫殿。
【答案】T
2、“辗转”在古汉语里属于合成词。
【答案】F
3、骈体文讲究平仄,是从齐、梁开始,而形成于盛唐。
4、“坟”的词义由“土堆”演变成“坟墓”,属于词义的缩小。
5、“齐其闻之矣”中的“其”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竟”表示的意义是竟然。
7、骈文到中晚唐以后,特别是在明代,一般又称它为“四六文”。
8、譬如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9、骈体文的主要特征,是要求通篇句式都两两相对。
10、代称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11、《楚辞》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12、“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13、“之言、之为言”是声训术语。
14、“读曰、读为”说明通假字的术语。
15、在宋代骈体文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
16、“失其所与,不知”中的通假字是“知”。
1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的“共”同“供”。
18、词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19、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齐国的一任皇帝。
20、“江”在古代指各类大江大河。
21、《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
22、《楚辞》中的楚地即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
23、“读若、读如”是表示注音的术语。
24、南齐沈约创“回声八病”之说。
25、稽古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
26、《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27、通常认为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
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28、“之言、之为言”是声训术语。
29、骈体文的主要特征,是要求通篇句式都两两相对。
30、兵车一乘有甲士十人,步卒三十人。
三、简答题
1、传
【答案】
传即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
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写书解释《春秋》者,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
如西汉鲁人毛亨的《毛诗传》: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分析该句句型。
判断句,主语是“制”,谓语是“岩邑”。
考察目标:
掌握判断句的具体应用。
(
3、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
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主要有四种。
1)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前置。
如:
《论语•子罕》:
“吾谁欺?
欺天乎?
”《孟子•梁惠王上》: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论语•先进》: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国语•晋语》:
“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3)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
《左传•隐公元年》:
“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4)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考察目标:
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类型。
4、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
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5、押韵
标准答案: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6、骈体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
这篇文章除“某启”下一句是散句外,均可以分为上、下联;
上、下联之间的字数、语句结构和词性都是相互对称、相互配对的。
而且对偶相当精巧工整骈体文的对仗是逐渐要求严格和工整起来的。
初期的骈体文,一般只要能对就行,而后期骈体文则力求工整和精巧①。
另外,初期的骈体文虽然以对仗句为主,但也不避掺杂若干散句,所谓“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心雕龙·
丽辞》),其作用在于引起下文或结束上文,并使之文气通畅。
而后期的骈体文,为了追求形式的齐整,就力求少用或不用散句了。
(二)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五字句、七字句,以至更长的句式。
齐(三)在声韵上,骈体文可以分为有韵骈文和无韵骈文两类,凡用骈体写的赋、箴、铭、赞、颂、诔词等,一般都是有韵的,其他体裁一般是不用韵的。
(四)在用词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藻饰和用典,本属修辞问题,在散体中也是不排斥的。
但由于骈体文在这两方面都有极端的发展,因此也就构成了它的特点。
7、先秦古韵一般分为三十部,分别是什么。
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
每一部举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它们的名称是:
1.之部2.职部3.蒸部4.幽部5.觉部6.冬部7.宵部8.药部 9.侯部10.屋部11.东部 12.鱼部13.铎部14.阳部 15.支部16.锡部17.耕部 18.脂部19.质部20.真部 21.微部22.物部23.文部 24.歌部25.月部26.元部 27.缉部28.侵部 29.叶部30.谈
8、辨析“谁”和“孰”。
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也有细微的区别,“谁”专指人,“孰”则兼指物,“孰”用于选择问,而“谁”不用于选择问。
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句中“少”和“轻”的意义和用法。
少、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少、以之为轻。
10、稽古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稽古”。
11、骈体文
骈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它是从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形成的。
从实地看,它并不与诗歌、辞赋、小说、戏曲等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是与散体文相区别的一种不同表达方式。
但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特点,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所以一般也都把它看做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体类。
12、简要分析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
(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易经》②口耳相授流传《诗经》(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②多虚词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报任安书》)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
滕文公上》)③节奏鲜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易经·
系辞上》)④押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①训诂之风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左传·
昭公三年》)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
“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
”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
“吾弗知绝句。
”②崇古之风
13、什么是异体字?
异体字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就是异体字的关系。
2)、异体字的类型: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往往是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如:
泪,从水,从目;
涙,从水,戾声。
2)构字部件不同 如:
睹,从目,者声;
覩,从见,者声。
溪,从水,奚声;
谿,从谷,奚声。
以上为变换形符构成的异体字。
再如:
綫,从糸,戔声;
線,从糸,泉声。
粮,从米,良声;
糧,从米,量声。
以上为变换声符构成的异体字。
又如:
迹,从辵,亦声;
蹟,从足,责声。
村,从木,寸声;
邨,从邑,屯声。
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的异体字。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如:
和——咊;
群——羣;
鞍——鞌;
雜——襍
14、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15、辨析“恭”和“敬”。
“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敬”的意义比恭的广泛,往往指一种内心的修养,严肃对待自己。
考察目标:
掌握“恭”和“敬”的异同。
16、稽古可以分为哪几类。
A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
迟任有言曰:
“人惟求旧;
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
盘庚上》)
B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司马迁《报任安书》)
C改引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17、什么是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古今字的一般常识。
18、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说明句中“隧”的意义及用法。
隧,名词用为动词,挖隧道。
词类活用中名词作动词的具体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北京 语言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