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青春期学生早恋的艺术处理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329475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73KB
班主任对青春期学生早恋的艺术处理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班主任对青春期学生早恋的艺术处理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对青春期学生早恋的艺术处理研究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不能正确地认识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就有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发育造成极大的障碍。
如对性发育的无知与贫乏,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好奇或心理变态。
由于这一时期心理极不稳定,思想不成熟,或受不良因素的诱导,或因一时冲动,就极易做出难料的蠢事,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以前性生理知识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往往谈性色变。
对于生理发育的变化,生殖生理知识成了老师不敢讲,家长不好讲,社会没人讲的禁区。
下面的两组数据对我们也许有一定的启示。
一个名叫戴维思美国女医师曾特别研究过这一点。
她发现一千个22岁以上的美国女大学生中,对于手淫的经验有一些确切的追叙。
其中有43.6%是在3至6岁之间便已开始手淫,20.2%是在11至15岁之间,13.9%在16至22岁之间,而15.5%则是在23至29岁之间。
另一组数据:
在对我国2071名性犯罪人员调查中,青少年竟占83.3%;
105名少年犯中,70%是强奸幼女罪。
国内外资料研究证明:
性和性欲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青少年中学生需要性知识,特别是当他们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时,既不好意思向父母亲询问,也羞于向老师或医生启齿。
于是就出现了被专家们称为“青春的迷惘”、“青春的恐慌”、“青春的渴望”等现象。
事实证明: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普及性知识教育,提高对性的认识程度,提高性道德水准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
仅仅凭教科书上那一点生理解剖知识,难以满足“青春的渴望”。
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多种传播媒体有关性和爱情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许多人的性观念和性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这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他们春情萌动的时间提前,激起了他们对异性爱慕的意识。
就是在这种生理的性成熟,心理的性意识和社会传媒的性宣传的相互作用下,他们出现了一生中最早的、最纯真的、最不成熟的、同时又是最容易变化的对异性的钟情。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恋。
无论他们是否在谈恋爱,他们都有让自己心动或心跳的经历和感受,都有这种春情萌动的美好体验。
目前国内对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关注程度很高,一些教师、家长对此也很头痛,在教育上重不得又轻不得,都在为解决这一现象寻找合适的途径。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认为,花季少年,春情萌动是正常现象,但对这种现象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训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还可能火上浇油,所以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
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们需要用心,用情去感化他们,来解决早恋问题,使他们走出情感的盲区。
因此为了更好地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使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选择了“班主任对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的艺术处理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何谓“早恋”?
在提法上颇有争议。
“早恋”一词在《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过早地恋爱,所谓过早就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恋爱,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农村初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经济生活尚未独立。
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结合成婚,这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农村初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
恋爱是结婚的准备,如果恋爱的年龄与结婚的年龄相差太远,那就有悖常情了。
同时,早恋一词,更多地是一个用来形容农村初中学生异性交往过于频繁的词。
目前这个词正渐渐有被淘汰的危机。
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不早来区分。
但在教育界德育工作中这依旧是一个被频频引用的词,它出现的频率之高是与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现象之多成正比的。
早恋一般有几种模式:
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尽管早恋也能带给极少部分学生上进的动力。
但是,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早恋会带给学生许多弊端。
美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隐患。
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些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
这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
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多转向犯罪及酗酒的机会。
研究同时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伤害,并不是因为女孩子对男女之事较感兴趣,事实上,女孩子对男女感情的兴趣比男孩子少。
专家发现,一个有感情烦恼的青少年,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及跟家人的关系也会变差。
具体危害方面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涣散,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在思想上:
冲淡对理想的追求,胸无大志;
在情感上:
好冲动、易转移,早恋只开花,不结果;
在意志上:
自制能力差,易做出越轨的事。
困惑方面表现为:
担心影响学习,担心家长老师知道,单相思,不知如何把握双方的关系,少数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绝异性等。
由此可见,早恋既耽误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早恋,其实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老问题了。
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家长们只要看出点苗头,就像防小偷似的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跟踪,然而,在农村初中学生里早恋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有些早恋学生还为“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因为无知而怀孕、因为怀孕而偷偷采取极端行为。
早恋,孩子们恋爱了,老师、家长的心就悬起来了。
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小孩影响最大、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一概封杀。
一般地,如果学生“恋情”被发现,学校会把家长请来协助教育,但家长一般是两种反应,要不就是因为工作忙无暇理会,把所有责任往学校推,要不就是紧张得不得了,当众对孩子又打又骂。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正确了解分析农村初中学生的早恋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心理疏导,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已经是现在的中学班主任必须解决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班主任一定要本着“尊重、关怀、信任”的原则,引导青少年走像正路。
(二)、实验的对象、周期和方法
1、对象:
我校2010级1班、2011级1班学生
2、周期:
一年
第一阶段:
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确定对象,跟踪调查,理论准备阶段。
时间:
2009年11月——2010年1月(2个月)
研究内容:
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广泛吸收先进的教改经验和信息,学习教育研究特别是科研立项的理论知识,下载、收集、整理有关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研究的理论,并积极地向有关专家请教。
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
根据课题界定,确定数名青春期有恋爱倾向和正在恋爱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跟他们交流、谈心,详细了解情况,初步分析形成的原因,以便进一步研究。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0年2月——2010年9月(8个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对农村初中学生早恋进行追踪调查、观察,做好个体的调查、观察记录,进一步具体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寻形成类型及不同特点。
寻找适当的方法促进学困生的最大转化,具体实施,探导转化的策略,形成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0年10月——2010年11月(2个月)
对近一年来的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汇编资料、成果展示、总结课题、申请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结题。
3、研究方法:
本实验课题是针对青春期早恋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观察法:
班主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初中学生早恋“朦胧期”、“爱慕期”、“初恋期”、“钟情期”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式调查学生对异性及两性问题的看法以及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早恋现象,对自己生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对早恋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教师,家长防范和制止早恋现象的措施的看法。
谈话法:
直接通过对青春期存在早恋现象的学生谈话,真诚地尊重学生,教育他们要自尊、自重和自爱。
尽可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了解早恋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让青春期的学生正确地认识早恋,克服了在青春期早恋,静心学习,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育理论的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
2.教育实践的研究,探究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预防早恋和正确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2、通过课题研究,教会学生把握成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尽快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四、实验的过程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者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
农村初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以前有之,现在有之,也可以肯定地说,以后还是照样存在和发生,这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决定的,以后可能只是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而也是时时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面对、需要研究和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及时发现和化解他们一切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恋情”,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中学这一“危险”时期,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所以,不断的学习,是每个教师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要及时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理论,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案就是我们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捷径。
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只有做好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待青春期的一系列心理及生理上的变化,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才能让中学生既做到男女学生的和谐相处,又能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早恋现象,让他们的中学生活既丰富多彩而又不留遗憾;
同时也能够在处理早恋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融洽和谐的班风,学风,和师生关系,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确定科研课题,制定教育科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定对象、了解情况、初步分析成因
有效的解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了解农村初中学生早恋的种种表现,科学的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是有效预防和解决早恋问题的必要前提。
通过对我校2010级一班和2011级一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与分析,我认为存在早恋现象的中学生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语,精神萎靡,经常逃避集体活动,在家也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粗暴了。
比较文静的孩子也可能突然变的表现欲极强,急于表现出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事实上并不一定有这方面的专长)
2、家长反映孩子上学突然变的早出晚归,时间上没有规律;
老师却发现孩子在校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时魂不守舍,请假频繁,甚至旷课外出。
瞒着父母和老师、班主任去山坡、网吧等地。
3、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心事重重甚至精神恍惚,学习成绩呈急剧下降趋势。
4、突然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和发型,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首饰或通讯工具。
5、回到宿舍或自己家里时喜欢一个人躲在床上或房间一角想心事,常走神发呆,一经人提醒,往往搪塞敷衍,逐渐疏远了与集体、他人的交往。
6、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如女学生在喜欢的男生面前往往有些忸怩作态,行为表情不自然;
而男生在喜欢的女生面前往往勇于表现,展示自己能干,灵活、聪明和智慧。
独处时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
7、喜欢打听男女之间的事,对有关男女情爱的书籍、杂志、影视感兴趣,喜爱哼情歌,说脏话。
8、时有异性打电话来,或与异性同学传递小条子,来往书信明显增多,信件下角不留地址,自己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写信。
中学生早恋现象已不容我们忽视或回避了,但在拿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之前,我们应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归结起来,当代中学生早恋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身原因: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形态、生化、内分泌、心理及生理上的突变阶段。
阶段男女双方身高、体重、身体形态等了,如男性了喉头突起、音调低沉、肌肉发达,长出胡须等;
女性乳房隆起、声音高尖、骨盆变宽、脂肪增多等“性征”。
男女双方在智力上如语言、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等心理也了的。
正是,青少年学生面对身体和心理上的突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外向与内隐共存。
青春期间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
这是当代中学生早恋最普遍的原因。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容易引起中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和感情冲动,从而陷入"
早恋"
的误区;
有些女生因为贪玩、贪吃,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也容易被有钱的男人欺骗玩弄;
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
为荣,玩感情游戏;
中学生自身年幼无知,缺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遇到坏人容易受骗上当等等
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青春期教育了解甚少,对子女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并且不知道什么是生长期、青春期心理,以为人长大跟树长高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已经发现的早恋问题,有的放纵支持,认为孩子上学既然不能成材,能成家也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有的粗暴制止,结果使孩子走向了自己愿望的反面。
当然,有些孩子是由于出生在残缺的家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更加渴望别人的关爱,一旦有了异性的关心,便迫不及待向对方敞开心扉,情窦大开。
4、学校教育的影响。
沉重的课业负担和个别教师的偏袒心理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造成心灵空虚;
男女生正常接触交往,往往被老师横阻责问,被同学渲染和传播,加之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弄假成真。
另外,学校中大量存在的早恋现象也是导致他们早恋的诱因之一。
生如夏花般绚烂,爱如诗歌般纯美,爱原本是美好的,它本身没有错。
对于目前校园中存在的早恋问题,默许是一种失职,强行禁止也并非良策。
我们要从现象入手进行确诊,更要从根源下手进行疏导。
教会学生把握成长、学会自我管理才是良策,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三)、解决的策略
1、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性。
只有把他们的思想引上健康的道路,他们才能辨真假、认善恶、识美丑,自觉地抵制不良倾向和不好行为。
2、加强青春期教育
加大青春期宣传教育的力度,宜明不宜暗。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可结合中学生日常规范等,开诚布公地跟学生谈论早恋话题,消除神秘隐晦的色彩,用科学的态度和理解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交流,转变那种盲目好奇的心理;
也可适时地播放一些青春期教育的影片或开一些青春期教育的讲座,为学生排疑解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正确对待这类问题。
青少年学生随着性的成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自身难以适应或接受这种变化,往往会出现对性成熟现象的好奇心理和恐惧感,有的甚至因被性所困扰而出现各种问题。
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加强重视对学生进行性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
这些教育应包括:
解剖生理特征、性生理卫生、爱情与友谊之间的界线、伦理道德教育等。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男女集中或分开等灵活的方式,用科学的性知识来解除学生对性成熟现象的好奇心和恐惧感,以防止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和非科学书刊的趁虚而入,引导学生将旺盛的精力集中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上。
让学生了解到认识人的性行为与动物的性本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仅要受到自然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且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明确友谊和爱情的关系,自觉地把维护社会道德、法制与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统一起来,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取,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3、引导男女同学正当交往,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中学生的思想尚未完全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科学、深刻的思考,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
中学生的早恋好比驶入大海的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航船,随时隐伏着触礁沉没的危险。
所以,中学生的早恋,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罪错。
4、尊重关心,正面疏导
对于早恋的学生,绝对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
以个别谈心,也可能在符合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手机短信、书信等说“悄悄话”。
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目的在于说服家长教育孩子时不斥责、不辱骂,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心地相融,信任谅解,和学校教育取得密切的配合。
5、晓之以理,束之以规
对早恋学生不能居高临下,严词训斥,更不能粗暴干涉,强行拆散,班主任、家长应成为学生生活道路的引路人,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和“参谋”的身份,晓以利害,喻以事理,帮助他们处理好关系他们终身幸福的问题。
我们更可不必过于追究学生早恋的具体细节,以免挫伤自尊心。
宜单独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
由于中学生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差,在通过说服教育,学生心悦诚服的前提下,班主任可帮助学生订出自我约束的守则,并帮助督促他们自觉地履行守则。
6、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及课题组组织了多样、内容的集体活动。
例如:
科技、体育竞赛文艺会演等活动,鼓励学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男女同学在交流,在各互相帮助增进,有助于消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
也在活动中使青少年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怀、进取,使学生从狭窄的个人空间融入到集体,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对自身或异性的兴趣转移到对科学、对知识的兴趣。
7、启动学生内部心理机制,教育学生做感情的主人。
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人具有理智和意志。
理智是人们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而意志则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理智和意志能够约束控制人们的感情和行为。
教育工作者在转化中学生早恋行为时要注意启动他们的内部心理机制,让他们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来调节、约束和控制自己的交往心理和行为,即“用理智来管住自己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语),做感情的主人。
青春期间的中学生都会产生对异性的爱慕,但大部分的人没有超越正常异性友谊的界限,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内部心理机制,运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管住了自己的心”。
对于已坠“爱河”的中学生则更需要启动内部心理机制,加强意志锻炼,做感情的主人。
学生内部心理机制的启动前提条件是他们对问题充分认识。
如果对所做的事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则不可能形成内动力。
对于早恋的中学生要让他们深刻认识早恋的危害,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中学阶段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等,他们的内部心理机制才能启动起来并最终发生作用,积极主动地运用理智和意志去约束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启动学生内部心理机制,还要教给一些控制感情的具体方法,例如:
1、自我暗示法。
感情失控时可以反复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不要想他(她)。
”或“把他(她)忘了,认真学习”等。
2、角色换位法。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如“他(她)成绩退步了,以后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
我这不是害了他(她)吗?
”等。
3、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能使人振作起来,如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4、感情升华法。
树立远大理想,并时时、处处以此对照、要求自己,振作精神,跳出感情的泥潭。
启动内需,并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就能够真正地做感情的主人了。
(四)创新改革措施
1、要平静面对早恋现象。
把它当作正常的偶发事件,给予正确引导。
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或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感情有了宣泄的途径,逐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
另外,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经常提醒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2、要理解学生早恋行为。
尽量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和情感,即换位思考。
大文豪歌德曾说:
“哪个少男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
”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更不应该把它上升到道德问题。
我们应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3、要尊重学生早恋行为。
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情感和隐私,我们必须尊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主任 青春期 学生 早恋 艺术 处理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