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32673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3KB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教师讨论.感觉有点高深,理解难度有点大,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第三周地点:
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员:
活动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
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
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
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
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因为没有正负数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正确解比较复杂的方程。
可以用“移负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补充解题方法。
第五周地点:
会议室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活动内容:
评课《循环小数》
讲课人:
邹胜健
主持人:
邹胜健
一、做课教师郭栋生介绍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1,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2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
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
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计算后我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
为什么使用省略号?
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二、评课
程良俊:
注重创设情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袁伟:
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算出400÷
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如:
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程:
教师的教态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但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袁:
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这一做法比较好。
李:
我认为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
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
第七周地点:
评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执教:
程主持人:
发言记录:
一、做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
本课为百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主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
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
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超级女声”现场直播,和相关资料引入课题,在比一比“谁会是最佳歌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了百分数。
这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数的含义,及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2.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
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
3.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除了书上的练一练,我还设计了四个练习:
练习一是按要求填表,表格的内容是按课本上的例题改编的,充分考虑到聋生对语句理解困难的原因,而降低梯度让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百分数的含义的理解。
练习二是选择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三是判断题,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练习四是出示一段关于世界环保的资料,让学生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同时,体验到地球正在受到破坏,我们应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对学生也是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邹:
从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涉及了新知,自然地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课前准备做得充分,让学生收集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例子,课中让他们进行交流,分析这些百分数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不枯燥、不抽象,就在他们身边。
。
袁:
通过百分数与成语的完美链接,创设了一种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自主的而非灌输的、丰富的而非枯燥的“大数学”的课堂学习新境。
但还要注意问题的引导。
江:
这一节课,绝大部分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都理解的比较透彻,完成后面的练习也很好。
但是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还须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
我觉得课堂是民主的课堂。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
“想看看吗?
”“有什么想说的”“同意谁的意见”“小组内商量商量”……这样朋友交谈时的语言同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平等的交流能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学生以放松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觉得学生的激情还不够高涨,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
第九周地点:
研讨《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人员:
邹:
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
我们都知道: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太爱举手的,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思维,又有利于他们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的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通过一些基础题,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叶:
经常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取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
和对>
老师授课的意见,这样做教师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能与他们沟通,使他们毫无顾忌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把生活实际让学困生大胆地抽象概括为数学语言,要求他们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地适用。
对,我们要指导他们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所有条件和隐含条件,逐步使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应用已知条件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逐步过度到独立完成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使思维水平有新的提高。
其实,培养学困生纵向、横向比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引导学困生学完一单元、一章后自己小结内容。
并把这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整章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他们在演题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第二课堂活动,自己组织辨析,让他们从误解辨析中去领略正确的数学观点。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应用上述方法,不仅使学困生逐步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时间:
第十一周地点:
三二班教室
活动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参加人员:
校长及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过程: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总感觉40分钟的教学时间不够用,有时安排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上完。
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交流分析:
环节——简化自然(一、二年级组)
程:
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过程简洁、思路清晰的,扣紧“主线”展开,层层向前推进,清新,自然,有“娓娓道来”的感觉。
就以此《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来说。
我们认为以下的教学流程比较合适。
1.复习铺垫(复习口算及说算法,引入加减法)2.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研究算法、算理)
3.自学两位数加整十数(迁移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思路,自主探讨两位数加整十数)
4.巩固练习(注重趣味,综合应用,适度开放、拔高)
5.反思小结(关注体验,反思学法)
设计这样五步的教学流程,使得整个的教学思路简洁明朗,每一环节的教学任务精当明晰。
目标——简洁明了(三年级组)
以前我总是认为备课时写上教学目标仅仅是个形式,因而拟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空话连篇。
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
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
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以了解每个月的天数为载体,通过手势演示等方式,达到识记每月天数的目标。
2.以计算全年的天数为载体,通过自主尝试、全班交流的方式,达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合理优化的目标。
3.以大月、小月、平月的区分为载体,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的方式,达到渗透分类思想的目标。
4.以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为载体,通过自然常识、历史资料介绍的方式,达到传播数学文化的目标。
这样既关注了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了目标的达成性,我们尝试用“以()为载体,通过()方式,达到()目标”的形式来撰写教学目标,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利教、利学、利评。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学习心得。
指导——简要到位(四年级组)
三年级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也很务实。
我们想说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要“引导”;
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
我们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应当力求简要到位:
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指导的内容要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当三角形斜着放的时候,作这条底边上的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如图1)。
这是学生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原因是生活中人们讲“楼房有多高”“身高是多少”的“高”往往都是以地平线为参照,垂直于地面。
而数学上所讲的“三角形的高”,是垂直于指定的边的(也就是底),是以底边为参照的(如图2)。
“数学里的高”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高”!
当我给孩子们对这两种意义的“高”进行辨析后,他们画三角形高的时候就很少出错了,这样的指导才点在问题的“要害处”。
媒体——简单实用(六年级组)
你们的想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也为我们如何纠正孩子们作出的错误的高。
如今我们学校也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简约教学并不拒绝电脑等多媒体的介入,但使用任何媒体都应该从实用和实效出发,有时传统媒体的作用恰恰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评课时,不少评委都对此提出异议。
大家认为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通过倒水或倒沙子亲历探究的过程,比看动画演示更有价值,因为动手实践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课件的演示只能是一种“告诉”而已。
语言——简练深刻(五年级组)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
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说白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教学“可能性”时,我们通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问“抛3次硬币,有1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那么抛第4次硬币结果是什么?
”不少同学都会选择“正面朝上”。
,理由是:
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共抛了4次,不就应该是正面和反面各2次吗?
所以,第4次应该是正面朝上。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借用一句“硬币是没有记忆的”的数学名言对此作了点评,简明、形象、深刻地指出:
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每一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无法确定。
马校长小结:
听了大家的讨论,我感受到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研活动。
“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所追寻的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数学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归根到底,简约化的教学所追寻的就是“还原数学本色、复归学科本位”,就是“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着力追寻一种“大道至简”的教学境界。
总之,希望大家能将这次活动的心得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第十三周 地点:
三年纪教室
活动主题:
三年级课堂教学展评上课教师:
程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组成员
一、进行三年级《可能性》课堂展示——见附表
二、上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陈述——见附表
三、针对整堂课进行议课
1.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基本达成
2.教学过程完整、课堂气氛活跃
3.师生互动。
教师语气和蔼,态度温和亲切
4.教学效果优秀
5.多颗白棋和一颗白棋时,用“经常”和“偶尔”,若多提示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两词,为以后做准备。
6.练习中的“花都是香的”,若能从生活中找到一种花不是香的告诉学生,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各个环节安排了游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气氛比较好。
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清晰、衔接紧凑,又从例子中渗透德育,这一点比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建议:
1.在教学“可能”这个词时,教师可以先说“一定”,使学生否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摸到黑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在练习时,在学生做完判断时应及时肯定学生的答案。
1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思路清晰、顺畅。
2在教学中是否可以换一个设计方案:
在三个小盒子里分别装上白棋、黑棋、黑棋和白棋,让学生自己摸。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一定、可能及不可能。
3整堂课似乎都在围着黑白棋转,练习的时间稍微有点少。
举的例子稍微狭隘,举一些更远的路子,也许能让学生感受一个由近到远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4老师讲得太多,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效果会更好。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优点:
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也比较好。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难点突出。
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流利,板书简介。
不足:
课堂上学生虽然做得多,但是说的比较少,尤其是在小结课堂时,都是老师在说,原因可能是担心说不出来。
活动时间:
第十五周活动地点:
出席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主讲人:
程
活动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
活动过程: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知道:
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
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35~36页教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7~38页教学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9~40页教学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
第41~42页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
在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
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的中括号是新知识。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
第35页“试一试”150+120÷
6×
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37页例题300-(120+25×
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
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里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
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
A、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题线索。
这种策略用于第36页第4、6题,第38页第6、8题,第42页第8题特别有效。
B、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学生对求两个数有一共多少、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问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这些问题分别用加法、减法和除法计算。
第38页第7、9题,第41页第4题和第42页第7题都是求总和或求相差数的问题。
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只要指导他们读读要求的问题、想想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找找还缺少什么条件,他们就能逐步理出解题的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与问题直接有关的某个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的。
如第36页第5题“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第37页第5题“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的2倍”。
只要指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弄懂这些条件的意思,困难也就解决了。
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地方。
3、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研组 活动 记录